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差别性教学是指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水平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關键词】初中数学;差别性教学;实施建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差别性教学的含义
差别性教学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个性化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和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孕育了差别性教学。因为成长环境、学习经历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每个学生学习方式不尽相同,找到适合不同个体学生的学习方法,差别性教学能将学生置于主动的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二、差别性教学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教学参考书来对学生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是统一的,所传统的知识也是统一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而不同,这就导致了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差的情况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而差别性教学模式则改变了这一状况,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差别性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在差别性教学模式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通过相关的辅助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提升。
三、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将学生进行有效分组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着各自的偏好及个性等,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点分析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学习能力等,从而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一般情况下,可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学生除逻辑思维、推理及判断能力较高外,还具有较高的学习起点,对学习方法或技巧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第二组,学生在逻辑思维、推理及判断能力,学习起点及学习方法与技巧应用等方面的表现均一般;第三组,学生在逻辑思维、推理及判断能力,学习起点及学习方法与技巧应用等方面的表现较差。
(二)依据不同组学生的情况,差别化设计课堂教学
1、在引入新内容时的差别性教学。数学的各知识点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引入心得内容时可以依据学过的内容来完成。引入的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第三层次的学生可能对旧内容的熟悉度没那么深,这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去回忆旧内容,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其次,通过第二层次的学生解决新内容的引出;最后,引导第一层次的学生去完善第二层次学生引出的新内容。
2、在解说新内容时的差别性教学。第三层次的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会比较慢,所以在解说新的内容时,要特别重视第三参差的学生,循序渐进,逐步进入。
3、在进行课堂练习时的差别性教学。新内容的讲解完毕后,为了巩固新内容,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第一层次的学生学得比较快,反应能力也比较强,所以教师应该给这部分学生提供转变形式的习题。第二层次的学生,中等难度的习题就比较适合他们练习。到了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不应该放弃他们而不管,而是要用十足的耐心去帮助他们解决难度小的习题,以助于他们加深记忆。
(三)依据不同组学生的情况,安排不同的任务
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力范围有所不同,教师在给他们安排任务时,应该照顾他们的实际情况,分配他们能力所能及的任务,从而助于他们的学习成长。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给他们综合性较强的习题,使他们自主发现解决难题的规律和步骤,训练他们的解题速度和能力;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供中等难度的题目,使他们学会解决普通题目和一部分难题的思考方向;对第三层次的学生,则提供他们基础性的题目,让他们在不断地重复做题中,巩固基础知识。
(四)依据不同组学生的情况,差别化设置教学目标
教师需在同种教学内容内细分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设置出层次分明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考虑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采取主动学习。通过差别化设置教学目标,可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其更容易喜欢数学、理解数学,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五)依据不同组学生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评估方式
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所以对他们进行评估的时候就要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比如说进行期中考核时,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考察试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难度的题。第一层次学生的试题,难题较多;第二层次学生的试题,中等难度的题型较多,外加部分难题;第三层次学生重的试题,重点就应该放在基本题型上,外加一小部分中等难题。这样一来,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进步和自信。差别性教学的进行要求从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该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水平的学生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同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助于学生全方面的协调发展。
差别性教学是新课改的产物,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分析不同学生的特征,合理利用学生个体的差别性,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差别性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教学之余,多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多与学生沟通;而学生则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正视自己的问题,努力提升自己。差别性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协调合作,使教学成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滕丽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异性教学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2(10).
[2]尚洪亚.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实践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2(18).
[3]庞芳清.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8).
【關键词】初中数学;差别性教学;实施建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差别性教学的含义
差别性教学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个性化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和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孕育了差别性教学。因为成长环境、学习经历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每个学生学习方式不尽相同,找到适合不同个体学生的学习方法,差别性教学能将学生置于主动的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二、差别性教学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教学参考书来对学生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是统一的,所传统的知识也是统一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而不同,这就导致了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差的情况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而差别性教学模式则改变了这一状况,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差别性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在差别性教学模式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通过相关的辅助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提升。
三、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将学生进行有效分组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着各自的偏好及个性等,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点分析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学习能力等,从而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一般情况下,可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学生除逻辑思维、推理及判断能力较高外,还具有较高的学习起点,对学习方法或技巧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第二组,学生在逻辑思维、推理及判断能力,学习起点及学习方法与技巧应用等方面的表现均一般;第三组,学生在逻辑思维、推理及判断能力,学习起点及学习方法与技巧应用等方面的表现较差。
(二)依据不同组学生的情况,差别化设计课堂教学
1、在引入新内容时的差别性教学。数学的各知识点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引入心得内容时可以依据学过的内容来完成。引入的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第三层次的学生可能对旧内容的熟悉度没那么深,这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去回忆旧内容,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其次,通过第二层次的学生解决新内容的引出;最后,引导第一层次的学生去完善第二层次学生引出的新内容。
2、在解说新内容时的差别性教学。第三层次的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会比较慢,所以在解说新的内容时,要特别重视第三参差的学生,循序渐进,逐步进入。
3、在进行课堂练习时的差别性教学。新内容的讲解完毕后,为了巩固新内容,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第一层次的学生学得比较快,反应能力也比较强,所以教师应该给这部分学生提供转变形式的习题。第二层次的学生,中等难度的习题就比较适合他们练习。到了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不应该放弃他们而不管,而是要用十足的耐心去帮助他们解决难度小的习题,以助于他们加深记忆。
(三)依据不同组学生的情况,安排不同的任务
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力范围有所不同,教师在给他们安排任务时,应该照顾他们的实际情况,分配他们能力所能及的任务,从而助于他们的学习成长。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给他们综合性较强的习题,使他们自主发现解决难题的规律和步骤,训练他们的解题速度和能力;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供中等难度的题目,使他们学会解决普通题目和一部分难题的思考方向;对第三层次的学生,则提供他们基础性的题目,让他们在不断地重复做题中,巩固基础知识。
(四)依据不同组学生的情况,差别化设置教学目标
教师需在同种教学内容内细分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设置出层次分明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考虑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采取主动学习。通过差别化设置教学目标,可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其更容易喜欢数学、理解数学,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五)依据不同组学生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评估方式
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所以对他们进行评估的时候就要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比如说进行期中考核时,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考察试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难度的题。第一层次学生的试题,难题较多;第二层次学生的试题,中等难度的题型较多,外加部分难题;第三层次学生重的试题,重点就应该放在基本题型上,外加一小部分中等难题。这样一来,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进步和自信。差别性教学的进行要求从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该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水平的学生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同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助于学生全方面的协调发展。
差别性教学是新课改的产物,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分析不同学生的特征,合理利用学生个体的差别性,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差别性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教学之余,多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多与学生沟通;而学生则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正视自己的问题,努力提升自己。差别性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协调合作,使教学成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滕丽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异性教学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2(10).
[2]尚洪亚.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实践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2(18).
[3]庞芳清.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