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的产物终归要回到市场。行政管制就像给持续的洪水设坝,越堵越高,目前暂得苟安,而后患无穷。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9年房地产的投资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2009年约占10%;如果从去年增量的贡献来看,房地产的贡献接近26%。房地产行业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仅从数据上有所体现,从政府的政策上有所体现,更在公众的关注度上充分体现出来。
2010年已经过半,国务院的“新国十条”也已出台数月。在此期间,中国楼市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幻、新政的出台是否有效与可持续、它的功过又该怎样评说,这些都成了社会各界人士关心的话题。
新政成败之辩
国家统计局7月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11.4%,涨幅比5月份缩小1.0%。
就在当天,中国指数研究院在“2010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结暨下半年房地产趋势论坛”上首次推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百城价格指数。根据中指系统100个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显示,6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41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35%,其中80个城市价格环比上涨,20个城市价格环比下跌。
虽然国家统计局与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口径与方法不同,结果也有差异,但都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房价没有出现集体性大跌,但在新政推出之后,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暂时得到遏制,并开始呈现加速调整的态势。
与会嘉宾任志强则列举出一系列数据,说明目前的房价情况:在新政推出之后,4月一手房房价指数低于100的城市只有三亚,5月则有12个,6月增加到28个;4月二手房房价指数低于100的城市有6个,5月增至26个,6月发展到31个。目前,降价的城市数目在增多,降价范围在扩大。
房价调整已成事实,公众对于房价的预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之前对房价坚持看涨的格局有所改变,市场的观望气氛渐浓,不少看涨的“名嘴”站出来预测房价的下跌趋势与空间。的确,如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所说,市场是需要不同的声音和预期的,这次调整改变了市场对价格上涨的预期的高度一致性。
以市场价格的现状,我们可以认定新政的出台对楼市产生了很大的控制作用,效果开始显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政的出台使房地产市场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然而,土地市场的交易情况,广为业内人士诟病。尽管2010年全国住宅土地供应量计划为18.5万公顷,但新政出台之后部分地方政府并没有随行就市,加之开发商的观望情绪,土地流拍屡见报端,与2008年情况截然相反的是,“楼市热,地市冷”已成共识。
任志强认为,新增土地供应量在一线城市没有明显增加,增加的土地供应中大部分是二、三线城市,因此,下一次房价的高速增长依然会在本来就已经房价高涨的地区。“新国十条”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房市的供需关系,高房价地区土地供应的短缺依然是事实,因此房产新政在这一点上是完全失败的。
政策去向何方
在6月的房价统计表上,一线城市的房价调整压力较大,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下降幅度较小。其中,在同一城市高端楼盘的降价比普通住宅的幅度大。因此,上半年房价呈现为部分有针对性的调整。
如前所述,房地产行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在逐年上升。2007年开始的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不仅使房市上涨得到遏制,也使中国的股市和宏观经济经历了一次痛苦的探底。在这次新政出台之前,不少人担心它是否会重蹈覆辙,当然这种担心的确部分应验:上证综指自4月16日之后一路下跌了近700点,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大幅度减缓;北京目前的房屋库存由新政之前的4万套增至10万套。
数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从而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真正重要的是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而非数据本身。同样是以上的问题,换一个角度去看,也许可以更加全面地观察当下的经济形势: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了7-8个百分点,但增长率依然保持在25%,200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25%,相比而言,2010年的规模总数远远大于2008年;同样,在2008年经济低谷时期,北京的房屋库存在14-15万套。显而易见,目前的经济形势相对乐观,对房市的调控并没有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运行。
莫天全认为,政府的这个政策将持续1-2年,不会是短期。政府调控不是要整死房产企业,而是希望房市长远健康发展。适当的调整是可能的,但方向不会改变。具体是不是1-2年,我们无法得知,但可以明确的是,政府一定要看到房价有明显的降幅,才会认为自己的调控到位,而目前尚未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对于上半年价格坚挺,任志强的解释是:上半年可售楼盘少、竞争小,随着下半年的楼房供应量增加,价格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如果三季度价格下降,销售量回升,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则是利好,若销售量没有回升,房企的经营压力将逐步加大。
也许真如任志强的预言:下半年如果销售量跟不上去,房地产市场继续低迷,将不仅危害房企的利益,同时还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以及相关项目的进展。届时,房地产行业对其他行业的连带影响将不利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将是个疑问。
在经济步入二次探底的迹象明显时,中国政府也许会考虑放松史上最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只是不知又有多少中小企业能够等到“重见天日”。在等待中,企业比拼的依然是现金流。
在没有有效改善土地供给不足、又强力抑制购房需求的情况下,政策一旦松绑,房价又会如上一轮调控之后出现报复性上涨呢,抑或还能像现在这样平稳?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中国古老的比喻中寻找,即洪水来袭究竟是疏还是堵?市场的产物终归要回到市场,没有遵循市场规律的行政管制,就像给持续的洪水设坝,越堵越高,目前暂得苟安,而后患无穷。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9年房地产的投资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2009年约占10%;如果从去年增量的贡献来看,房地产的贡献接近26%。房地产行业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仅从数据上有所体现,从政府的政策上有所体现,更在公众的关注度上充分体现出来。
2010年已经过半,国务院的“新国十条”也已出台数月。在此期间,中国楼市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幻、新政的出台是否有效与可持续、它的功过又该怎样评说,这些都成了社会各界人士关心的话题。
新政成败之辩
国家统计局7月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11.4%,涨幅比5月份缩小1.0%。
就在当天,中国指数研究院在“2010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结暨下半年房地产趋势论坛”上首次推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百城价格指数。根据中指系统100个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显示,6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41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35%,其中80个城市价格环比上涨,20个城市价格环比下跌。
虽然国家统计局与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口径与方法不同,结果也有差异,但都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房价没有出现集体性大跌,但在新政推出之后,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暂时得到遏制,并开始呈现加速调整的态势。
与会嘉宾任志强则列举出一系列数据,说明目前的房价情况:在新政推出之后,4月一手房房价指数低于100的城市只有三亚,5月则有12个,6月增加到28个;4月二手房房价指数低于100的城市有6个,5月增至26个,6月发展到31个。目前,降价的城市数目在增多,降价范围在扩大。
房价调整已成事实,公众对于房价的预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之前对房价坚持看涨的格局有所改变,市场的观望气氛渐浓,不少看涨的“名嘴”站出来预测房价的下跌趋势与空间。的确,如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所说,市场是需要不同的声音和预期的,这次调整改变了市场对价格上涨的预期的高度一致性。
以市场价格的现状,我们可以认定新政的出台对楼市产生了很大的控制作用,效果开始显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政的出台使房地产市场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然而,土地市场的交易情况,广为业内人士诟病。尽管2010年全国住宅土地供应量计划为18.5万公顷,但新政出台之后部分地方政府并没有随行就市,加之开发商的观望情绪,土地流拍屡见报端,与2008年情况截然相反的是,“楼市热,地市冷”已成共识。
任志强认为,新增土地供应量在一线城市没有明显增加,增加的土地供应中大部分是二、三线城市,因此,下一次房价的高速增长依然会在本来就已经房价高涨的地区。“新国十条”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房市的供需关系,高房价地区土地供应的短缺依然是事实,因此房产新政在这一点上是完全失败的。
政策去向何方
在6月的房价统计表上,一线城市的房价调整压力较大,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下降幅度较小。其中,在同一城市高端楼盘的降价比普通住宅的幅度大。因此,上半年房价呈现为部分有针对性的调整。
如前所述,房地产行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在逐年上升。2007年开始的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不仅使房市上涨得到遏制,也使中国的股市和宏观经济经历了一次痛苦的探底。在这次新政出台之前,不少人担心它是否会重蹈覆辙,当然这种担心的确部分应验:上证综指自4月16日之后一路下跌了近700点,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大幅度减缓;北京目前的房屋库存由新政之前的4万套增至10万套。
数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从而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真正重要的是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而非数据本身。同样是以上的问题,换一个角度去看,也许可以更加全面地观察当下的经济形势: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了7-8个百分点,但增长率依然保持在25%,200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25%,相比而言,2010年的规模总数远远大于2008年;同样,在2008年经济低谷时期,北京的房屋库存在14-15万套。显而易见,目前的经济形势相对乐观,对房市的调控并没有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运行。
莫天全认为,政府的这个政策将持续1-2年,不会是短期。政府调控不是要整死房产企业,而是希望房市长远健康发展。适当的调整是可能的,但方向不会改变。具体是不是1-2年,我们无法得知,但可以明确的是,政府一定要看到房价有明显的降幅,才会认为自己的调控到位,而目前尚未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对于上半年价格坚挺,任志强的解释是:上半年可售楼盘少、竞争小,随着下半年的楼房供应量增加,价格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如果三季度价格下降,销售量回升,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则是利好,若销售量没有回升,房企的经营压力将逐步加大。
也许真如任志强的预言:下半年如果销售量跟不上去,房地产市场继续低迷,将不仅危害房企的利益,同时还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以及相关项目的进展。届时,房地产行业对其他行业的连带影响将不利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将是个疑问。
在经济步入二次探底的迹象明显时,中国政府也许会考虑放松史上最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只是不知又有多少中小企业能够等到“重见天日”。在等待中,企业比拼的依然是现金流。
在没有有效改善土地供给不足、又强力抑制购房需求的情况下,政策一旦松绑,房价又会如上一轮调控之后出现报复性上涨呢,抑或还能像现在这样平稳?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中国古老的比喻中寻找,即洪水来袭究竟是疏还是堵?市场的产物终归要回到市场,没有遵循市场规律的行政管制,就像给持续的洪水设坝,越堵越高,目前暂得苟安,而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