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珠澳大桥从可行性研究到最终通车历时 14年,收回成本约需30年,但其可能产出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曾在大桥修建期间遇到的比较大的坎儿是珠海和澳门对登陆点的分歧,但一次偶然发现顺利解决了这一难题。“有次我从澳门返回珠海,发现珠澳两个关口间有一片过渡地带。我没带尺子,就直接用脚步去丈量,大约60步,作为登陆点正好合适,事情也就解决了。”大桥主体工程总设计师孟凡超说。谈及对港珠澳大桥的评价,孟凡超表示很满意,“青岛胶州湾大桥、杭州湾大桥我也很满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认为都把它做到了极致。”
记者:您什么时候接到设计港珠澳大桥的任务?
孟凡超:2004年初,我开始承担港珠澳大桥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我很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
记者:接到港珠澳大桥的任务前有没有去过香港和澳门?
孟凡超:1989年参加虎门大桥设计的时候,从深圳坐深港火车去的香港。
记者:当时有没有想过在粤港澳之间修一座大桥?
孟凡超:香港方面提出要建伶仃洋大桥,连接香港和珠海,我也参加了伶仃洋大桥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虽然国家批复同意修建伶仃洋大桥,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太成熟,所以一直搁置了。
记者:现在的港珠澳大桥是不是伶仃洋大桥的替代品?
孟凡超:伶仃洋大桥的项目还在。在我看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伶仃洋大桥有朝一日还是会建的。
记者:港珠澳大桥设计修建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坎儿?
孟凡超:比较大的一个坎儿是珠海和澳门对大桥登陆点产生了分歧。出于城市利益的考虑,珠海希望设置在穿过澳门的横琴岛,澳门则希望设置在珠海的情侣路,很难协调。
有一次,我从澳门返回珠海时,发现珠澳两个关口间有一片宽阔的过渡地带。我没带尺子,就用脚步去丈量,大约60步,作为登陆点正好合适,事情也就解决了。
记者:台风“山竹”来的时候,有传言说大桥只能抵挡16级台风。
孟凡超:大桥建设和设计关注的是风速。一般来讲,台风等级越高风速也越高,虽然是成正比,但设计大桥不是把台风等级直接跟抗风能力挂钩。
我们在伶仃洋两个小岛设置了气象站,对风速进行过测算。结果证明,港珠澳大桥可以抵御每秒100米以上的风速,而“山竹”大概每秒50米,所以大桥的抗风能力是足够的。
记者:当时设计的时候提出了三种方案:全桥、全隧和桥岛隧,最终采用的是桥岛隧。您曾提到过您个人更偏爱全桥,会不会有点遗憾?
孟凡超:不遗憾,作为世界级的超级工程,应该科学合理地选择工程设计方案,不能凭个人好恶。
记者:伶仃洋是“水中大熊猫”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大桥修建会不会对它们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孟凡超:确实有一些环保专家提出过意见,建议要么绕行,要么就不建。我们就进行环境评估,投入两三亿元保护白海豚。在8年左右的施工期内,对白海豚的负面影响远低于之前预期。
记者:港珠澳大桥成本非常高,之后要怎么收回成本?
孟凡超: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过桥费。我记得我们研究预测过,通过过桥费收回成本可能要大约30来年。但对这种国家战略性的交通基础设施,不能只用过桥费来衡量。它将粤港澳连接在一起,可能产出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记者:港珠澳大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孟凡超: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向通道,直接联络粤港澳三地,让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同城化、一体化。像其他世界级的大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等,实际上都是通过同城化交通来保证居民生活便利。
记者: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可不可以说中国的桥梁建设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孟凡超:就港珠澳大桥的综合水平而言,已经进入大型跨海交通通道建设的顶尖行列,但不代表我们国家整体桥梁水平达到顶尖水平。
记者:港珠澳大桥完成后,有什么别的工作?
孟凡超:现在还担任装备化钢结构桥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事长,想把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经历和一些好的理念推广和实施,带动桥梁行业整体发展。
记者:2019年12月您就退休了,退休后有什么打算?
孟凡超:还是听从国家召唤,我想国家也是希望我继续发挥的。
记者:在桥梁设计生涯中,最让您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孟凡超:港珠澳大桥我很满意,青岛胶州湾大桥、杭州湾大桥我也很满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认为我都把它做到了极致。
记者:有没有非常想挑战的桥梁建设工程?
孟凡超:琼州海峡、台湾海峡、渤海海峡这三个交通通道,将来也应该是国家乃至世界级的超级通道,可能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来建设。
记者:平时有没有别的爱好?
孟凡超:你说的这个还真有点惭愧,没什么爱好。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我是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不断地干。周围同事说我有点工作狂,有点“桥痴”了,每到一个城市都先去看那儿的桥。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桥。
记者:第一次开车在桥上跑是什么时候?感觉如何?
孟凡超:那就早了,记得2016年大桥一贯通我就在桥上跑了。在伶仃洋上奔驰的感觉很享受,大桥龙腾虎跃一样跌宕起伏,蜿蜒横卧在伶仃洋上。沿途建筑景观都不一样,有中国结的塔、海豚的塔,还有隧道、人工岛,一处一个景,很适合旅游。
记者:大桥的旅游价值很高,但目前只有持粤港两地牌照的车辆才能通行。
孟凡超:对,所以我希望特区政府能进一步开放港珠澳大桥自驾游政策。我也建议香港那侧桥头附近多建几个大型智能化、现代化的停车场供内地游客自驾游,也可以拉动香港就业。如果一天有几万辆车停在车库里,收费也很可观。
偶然解決珠澳登陆点之争
记者:您什么时候接到设计港珠澳大桥的任务?
孟凡超:2004年初,我开始承担港珠澳大桥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我很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
记者:接到港珠澳大桥的任务前有没有去过香港和澳门?
孟凡超:1989年参加虎门大桥设计的时候,从深圳坐深港火车去的香港。
记者:当时有没有想过在粤港澳之间修一座大桥?
孟凡超:香港方面提出要建伶仃洋大桥,连接香港和珠海,我也参加了伶仃洋大桥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虽然国家批复同意修建伶仃洋大桥,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太成熟,所以一直搁置了。
记者:现在的港珠澳大桥是不是伶仃洋大桥的替代品?
孟凡超:伶仃洋大桥的项目还在。在我看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伶仃洋大桥有朝一日还是会建的。
记者:港珠澳大桥设计修建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坎儿?
孟凡超:比较大的一个坎儿是珠海和澳门对大桥登陆点产生了分歧。出于城市利益的考虑,珠海希望设置在穿过澳门的横琴岛,澳门则希望设置在珠海的情侣路,很难协调。
有一次,我从澳门返回珠海时,发现珠澳两个关口间有一片宽阔的过渡地带。我没带尺子,就用脚步去丈量,大约60步,作为登陆点正好合适,事情也就解决了。
可抵御每秒100米以上台风
记者:台风“山竹”来的时候,有传言说大桥只能抵挡16级台风。
孟凡超:大桥建设和设计关注的是风速。一般来讲,台风等级越高风速也越高,虽然是成正比,但设计大桥不是把台风等级直接跟抗风能力挂钩。
我们在伶仃洋两个小岛设置了气象站,对风速进行过测算。结果证明,港珠澳大桥可以抵御每秒100米以上的风速,而“山竹”大概每秒50米,所以大桥的抗风能力是足够的。
记者:当时设计的时候提出了三种方案:全桥、全隧和桥岛隧,最终采用的是桥岛隧。您曾提到过您个人更偏爱全桥,会不会有点遗憾?
孟凡超:不遗憾,作为世界级的超级工程,应该科学合理地选择工程设计方案,不能凭个人好恶。
记者:伶仃洋是“水中大熊猫”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大桥修建会不会对它们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孟凡超:确实有一些环保专家提出过意见,建议要么绕行,要么就不建。我们就进行环境评估,投入两三亿元保护白海豚。在8年左右的施工期内,对白海豚的负面影响远低于之前预期。
收回成本约需30年
记者:港珠澳大桥成本非常高,之后要怎么收回成本?
孟凡超: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过桥费。我记得我们研究预测过,通过过桥费收回成本可能要大约30来年。但对这种国家战略性的交通基础设施,不能只用过桥费来衡量。它将粤港澳连接在一起,可能产出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记者:港珠澳大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孟凡超: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向通道,直接联络粤港澳三地,让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同城化、一体化。像其他世界级的大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等,实际上都是通过同城化交通来保证居民生活便利。
记者: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可不可以说中国的桥梁建设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孟凡超:就港珠澳大桥的综合水平而言,已经进入大型跨海交通通道建设的顶尖行列,但不代表我们国家整体桥梁水平达到顶尖水平。
自嘲“桥痴”
记者:港珠澳大桥完成后,有什么别的工作?
孟凡超:现在还担任装备化钢结构桥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事长,想把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经历和一些好的理念推广和实施,带动桥梁行业整体发展。
记者:2019年12月您就退休了,退休后有什么打算?
孟凡超:还是听从国家召唤,我想国家也是希望我继续发挥的。
记者:在桥梁设计生涯中,最让您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孟凡超:港珠澳大桥我很满意,青岛胶州湾大桥、杭州湾大桥我也很满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认为我都把它做到了极致。
记者:有没有非常想挑战的桥梁建设工程?
孟凡超:琼州海峡、台湾海峡、渤海海峡这三个交通通道,将来也应该是国家乃至世界级的超级通道,可能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来建设。
记者:平时有没有别的爱好?
孟凡超:你说的这个还真有点惭愧,没什么爱好。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我是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不断地干。周围同事说我有点工作狂,有点“桥痴”了,每到一个城市都先去看那儿的桥。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桥。
记者:第一次开车在桥上跑是什么时候?感觉如何?
孟凡超:那就早了,记得2016年大桥一贯通我就在桥上跑了。在伶仃洋上奔驰的感觉很享受,大桥龙腾虎跃一样跌宕起伏,蜿蜒横卧在伶仃洋上。沿途建筑景观都不一样,有中国结的塔、海豚的塔,还有隧道、人工岛,一处一个景,很适合旅游。
记者:大桥的旅游价值很高,但目前只有持粤港两地牌照的车辆才能通行。
孟凡超:对,所以我希望特区政府能进一步开放港珠澳大桥自驾游政策。我也建议香港那侧桥头附近多建几个大型智能化、现代化的停车场供内地游客自驾游,也可以拉动香港就业。如果一天有几万辆车停在车库里,收费也很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