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肺周围型病灶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及联合肺癌肿瘤标记物对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
方法105个经穿刺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周围型病灶,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50例)和恶性组(55例),回顾良、恶性病灶的二维超声(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其内是否存在超声支气管气相等)及超声造影表现,分析病灶增强形态、始增时间(AT)以及病灶与肺组织间始增时间之差(tAT),绘制时间-强度(TIC)曲线,定量分析上升时间(RT)、平均渡越时间(MTT)、峰值半降时间(TPH)、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及上升支斜率(WIS)等参数。检测并分析良、恶性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含量。
结果二维超声所见病灶形态、病灶内支气管气相在肺周围型病灶的良、恶性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上述病灶行CEUS检查发现,良性组病灶多在肺动脉晚期开始增强(54.00%,27/50),且以均匀增强多见(64.00%,32/50);恶性组病灶则以支气管动脉期开始增强为主(76.36%,42/55),多呈不均匀增强56.36%(31/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定量参数AT、tAT、RT、TTP、PI及WIS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T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记物联合tAT诊断周围型肺癌时,三联检测准确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76.37%和75.00%,但敏感性略有下降(76.47%)。
结论CEUS定量分析在肺周围型病灶良、恶性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联合肿瘤标记物可提高对肺周围型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