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中职文化基础课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深造和就业都起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不少学校偏重于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意识较浓,再加上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本身不太好,学习目的也不够明确,因而语文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笔者以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
一、电视+课本
中职语文教材的部分课文已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让学生欣赏了央视版的电视剧中的相关片段。之前先提示他们比较一下课文和电视剧有哪些不同,觉得哪种艺术形式表现得更好。观赏后学生的见解各异,有些见解会令人惊叹不已,有些学生甚至能说出电视艺术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而对文本大胆改编的地方等。试想,如果不是对课文深入探究,对生活高度关注,怎么会有精彩的发言呢?这样的课堂形式,学生怎么会不喜欢?
二、竞答抢答
有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作出回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也有很多学生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的气氛就会“活”起来。这种方法针对现代学生喜欢挑战的特点设计,特别适用于比较复杂的说明文或较难理解的文言文,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
三、舞台表演
对于人物形象比较丰富或故事性较强、情节曲折生动的文章,可采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之改编成课本剧并加以表演。这样,既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上《孔雀东南飞》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感悟,将作品试改成课本剧,并专门利用一节课时间让他们表演,然后让他们比较哪一组表演得最好,并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结果学生的表现出人意料!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或改写或排练,或配音或表演,不仅配上了恰当的音乐,还根据剧情准备了道具。然后,大家就表演中和课本有出入的地方作了探讨。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以读激情
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浓厚的感情色彩,很适合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学习课文的兴趣,也会模仿老师的朗读,提高朗读能力。如《荷塘月色》这样优美的散文,如果只是津津乐道于其结构、主题、手法的分析,还有什么味道呢?像《再别康桥》这样的诗,教师读不出美感来,学生还有什么兴趣?仅仅让教师读还不够。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要达到和谐的课堂效果,必须让学生和教师一样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声情并茂,读得满嘴留香,读得满堂喝彩。为此,笔者专门给读得好的学生录音,配上乐,制成 MP3在校广播放、在班上放、拿回家放,让他们有成就感。于是,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也极大地激发了其他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最后达到“与生同乐”的最高境界。
五、语文活动
无论是自读课文,还是综合性学习活动,都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分组合作查找资料,整合信息。还可以几个小组展开竞赛,互相评比,最后由各小组选出主讲人对文本作代表性分析。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又全面提高了综合能力。笔者在设计职高语文第二册(江苏教育出版社)第五单元时,就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备一篇文章,然后在全班宣读。学生兴趣十足,小组长分配任务后,便开始钻研教材,接着广泛查找资料,有的学生还到市图书馆找资料,最后各小组在展示时完全出乎笔者意料。事后,有的学生还写了生活札记,表达了对这次活动的欢迎与支持,希望能多搞几次这样的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新课程中每册书都安排有活动单元。如职高语文(第二册)的“我读《红楼梦》”“走进古典诗词的殿堂”等。这无疑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课本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六、处理教材
新教学理念的兴起,让语文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有更多自由,可以删除一些篇目,也可以补充一些文章,甚至允许自编校本教材,所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果仍按部就班,用学生的话说就是照本宣科老一套,恐怕连自己都觉得没意思,学生的心飞走也在情理之中。一篇选文有难有易,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
1.长文短教
所谓长文,即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长的文言文有信息量大的特点,但同时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信息繁冗等弱势。因此,要提高效果就必须长文短教。短教重在“短”字上,又主要表现在选“点”上,教师可对教材进行处理,选择恰当的“点”进行教学:或以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进行短教。
2.难文浅教
在职高语文教材中,常会出现用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言文,这类称之为难文。有时难文需“硬”教,因为难点不容忽视。同时对难文也必须想出好办法来浅教,找到突破点以提高教学效率:或从预习提示中选一两个问题进行教学,或用“逐层深入”的策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越过难点。
3.浅文细教
浅文一般在教学上比较容易掌握,大多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这就给教师留下了大量的发挥空间,教师可研究如何将浅文教得细一点、实一点、多一点。可以艺术地细化朗读的层次,可以充分关注语言训练,可以深化课文的品读,也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机进行一些穿插、引进、迁移、收集、补充等,丰富教学内容。
4.适当激趣
激趣可以激发学生自愿学习的热情。激趣的方式多样,可以是相关背景的介绍,可以是音乐,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创造性问题的讨论……如《鸿门宴》可借楚汉相争的故事来激趣,课末可提出“从项羽不杀刘邦你看出了什么”“假如项羽杀了刘邦”等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只要努力探索,职校语文教学这片天空一定会亮丽而丰富起来。
一、电视+课本
中职语文教材的部分课文已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让学生欣赏了央视版的电视剧中的相关片段。之前先提示他们比较一下课文和电视剧有哪些不同,觉得哪种艺术形式表现得更好。观赏后学生的见解各异,有些见解会令人惊叹不已,有些学生甚至能说出电视艺术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而对文本大胆改编的地方等。试想,如果不是对课文深入探究,对生活高度关注,怎么会有精彩的发言呢?这样的课堂形式,学生怎么会不喜欢?
二、竞答抢答
有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作出回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也有很多学生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的气氛就会“活”起来。这种方法针对现代学生喜欢挑战的特点设计,特别适用于比较复杂的说明文或较难理解的文言文,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
三、舞台表演
对于人物形象比较丰富或故事性较强、情节曲折生动的文章,可采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之改编成课本剧并加以表演。这样,既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上《孔雀东南飞》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感悟,将作品试改成课本剧,并专门利用一节课时间让他们表演,然后让他们比较哪一组表演得最好,并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结果学生的表现出人意料!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或改写或排练,或配音或表演,不仅配上了恰当的音乐,还根据剧情准备了道具。然后,大家就表演中和课本有出入的地方作了探讨。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以读激情
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浓厚的感情色彩,很适合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学习课文的兴趣,也会模仿老师的朗读,提高朗读能力。如《荷塘月色》这样优美的散文,如果只是津津乐道于其结构、主题、手法的分析,还有什么味道呢?像《再别康桥》这样的诗,教师读不出美感来,学生还有什么兴趣?仅仅让教师读还不够。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要达到和谐的课堂效果,必须让学生和教师一样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声情并茂,读得满嘴留香,读得满堂喝彩。为此,笔者专门给读得好的学生录音,配上乐,制成 MP3在校广播放、在班上放、拿回家放,让他们有成就感。于是,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也极大地激发了其他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最后达到“与生同乐”的最高境界。
五、语文活动
无论是自读课文,还是综合性学习活动,都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分组合作查找资料,整合信息。还可以几个小组展开竞赛,互相评比,最后由各小组选出主讲人对文本作代表性分析。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又全面提高了综合能力。笔者在设计职高语文第二册(江苏教育出版社)第五单元时,就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备一篇文章,然后在全班宣读。学生兴趣十足,小组长分配任务后,便开始钻研教材,接着广泛查找资料,有的学生还到市图书馆找资料,最后各小组在展示时完全出乎笔者意料。事后,有的学生还写了生活札记,表达了对这次活动的欢迎与支持,希望能多搞几次这样的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新课程中每册书都安排有活动单元。如职高语文(第二册)的“我读《红楼梦》”“走进古典诗词的殿堂”等。这无疑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课本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六、处理教材
新教学理念的兴起,让语文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有更多自由,可以删除一些篇目,也可以补充一些文章,甚至允许自编校本教材,所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果仍按部就班,用学生的话说就是照本宣科老一套,恐怕连自己都觉得没意思,学生的心飞走也在情理之中。一篇选文有难有易,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
1.长文短教
所谓长文,即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长的文言文有信息量大的特点,但同时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信息繁冗等弱势。因此,要提高效果就必须长文短教。短教重在“短”字上,又主要表现在选“点”上,教师可对教材进行处理,选择恰当的“点”进行教学:或以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进行短教。
2.难文浅教
在职高语文教材中,常会出现用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言文,这类称之为难文。有时难文需“硬”教,因为难点不容忽视。同时对难文也必须想出好办法来浅教,找到突破点以提高教学效率:或从预习提示中选一两个问题进行教学,或用“逐层深入”的策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越过难点。
3.浅文细教
浅文一般在教学上比较容易掌握,大多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这就给教师留下了大量的发挥空间,教师可研究如何将浅文教得细一点、实一点、多一点。可以艺术地细化朗读的层次,可以充分关注语言训练,可以深化课文的品读,也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机进行一些穿插、引进、迁移、收集、补充等,丰富教学内容。
4.适当激趣
激趣可以激发学生自愿学习的热情。激趣的方式多样,可以是相关背景的介绍,可以是音乐,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创造性问题的讨论……如《鸿门宴》可借楚汉相争的故事来激趣,课末可提出“从项羽不杀刘邦你看出了什么”“假如项羽杀了刘邦”等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只要努力探索,职校语文教学这片天空一定会亮丽而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