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任务,因此合作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会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一)思路很容易被人影响。小组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达成了统一,很可能把与众不同的、但是正确的观点抛弃,久而久之,学生会误认为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就是真理。
(二)很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面对一个难题,必须凝神静思、冥思苦想,才会获得最深刻的印象,才能培养探索精神,而小组合作使得组内成员有可能失去这种独立探索的机会。学生的层次不同,那些反应快捷的学生总是把看法先说出来,使得稍稍迟钝的学生只有“恍然大悟”的份儿。这等于是剥夺了一些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三)课堂讨论有时为很多懒惰的学生找到了“避难所”。他不用冥思苦想,因为同组人早已为他准备好了答案。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学会了投机取巧、坐享其成。
(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很可能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使珍贵的课堂时间常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解决的办法
针对以上弊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讨论问题时,最容易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让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任何人不能交头接耳,且需将疑惑和想法简单记录,然后给他们短时间进行组内交流。这样,学生既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又在此基础上听取了他人的想法,互为补充。所以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再进入合作学习阶段。
(二) 鼓励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不同意见也要肯定,不能挫伤学生积极性。讨论时,肯定会有不同见解,要把不同意见组织起来,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再进入更大范围的讨论,这样会营造一种探究学习的浓厚氛围,也能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成员在学业能力和其他品质上必须是不同的、异质的,这样才能够共同发展、接纳他人,使学业困难者获得更好的发展的目标。人人参与,分工合作,建立小组成员的行为规则要求,强调个人责任感和义务,对其他成员的鼓励和支持,达到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和交流的目的。
(三)任何教法都要取得学生的支持。教师要把合作学习的益处和弊端讲给学生听,讲清楚为什么讨论、怎样讨论、怎样记录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达成默契。
(四)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课堂,参与学生的讨论。当学生讨论时,或者旁听,或者进一步提出问题,或者指导,或者答疑,或者与他们争辩,并且对不同学生做不同的反应。这样做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和调整下一步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
(五)实施合作学习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可以督促教师更加勤奋。因为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体,会提出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不能总是无言以对。所以,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更充分地备课,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应有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他们能够彼此协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与此同时,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牢固树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一)思路很容易被人影响。小组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达成了统一,很可能把与众不同的、但是正确的观点抛弃,久而久之,学生会误认为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就是真理。
(二)很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面对一个难题,必须凝神静思、冥思苦想,才会获得最深刻的印象,才能培养探索精神,而小组合作使得组内成员有可能失去这种独立探索的机会。学生的层次不同,那些反应快捷的学生总是把看法先说出来,使得稍稍迟钝的学生只有“恍然大悟”的份儿。这等于是剥夺了一些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三)课堂讨论有时为很多懒惰的学生找到了“避难所”。他不用冥思苦想,因为同组人早已为他准备好了答案。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学会了投机取巧、坐享其成。
(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很可能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使珍贵的课堂时间常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解决的办法
针对以上弊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讨论问题时,最容易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让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任何人不能交头接耳,且需将疑惑和想法简单记录,然后给他们短时间进行组内交流。这样,学生既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又在此基础上听取了他人的想法,互为补充。所以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再进入合作学习阶段。
(二) 鼓励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不同意见也要肯定,不能挫伤学生积极性。讨论时,肯定会有不同见解,要把不同意见组织起来,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再进入更大范围的讨论,这样会营造一种探究学习的浓厚氛围,也能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成员在学业能力和其他品质上必须是不同的、异质的,这样才能够共同发展、接纳他人,使学业困难者获得更好的发展的目标。人人参与,分工合作,建立小组成员的行为规则要求,强调个人责任感和义务,对其他成员的鼓励和支持,达到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和交流的目的。
(三)任何教法都要取得学生的支持。教师要把合作学习的益处和弊端讲给学生听,讲清楚为什么讨论、怎样讨论、怎样记录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达成默契。
(四)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课堂,参与学生的讨论。当学生讨论时,或者旁听,或者进一步提出问题,或者指导,或者答疑,或者与他们争辩,并且对不同学生做不同的反应。这样做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和调整下一步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
(五)实施合作学习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可以督促教师更加勤奋。因为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体,会提出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不能总是无言以对。所以,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更充分地备课,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应有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他们能够彼此协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与此同时,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牢固树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