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与变化同证推导与实验相成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能定理是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的物理定理,反映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往往应用重物拉小车或橡皮筋拉小车来探究恒力或变力做功的动能定理,因摩擦平衡不理想、做功的计算误差大、手工标记测量耗时长、实验精度差等导致实验不容易成功,学生被动接受规律,在知识的认知理解上不深刻.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动能定理的教学进行改进,按照先“恒力作用下的理论推导”,再“变力作用下的实验验证”进行教学,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提出问题,构建模型,理论推导
  教师先准备好学案,采用问题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分析归纳,问题情景式教学的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从而导致速度变化,若力对物体做功,与速度的变化有何关系呢?
  留下疑问,不要求学生回答.
  创设情境如图1,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l,速度由原来的v1变为v2,试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方程,寻找力F对物体做功与获得动能的关系.
  创设恒力做功的直线运动情景(提供最简单的情景,可利用已学的牛顿运动定律研究).
  学生推导力F做的功为W=Fl,再根据运动学公式l=v22-v212a和牛顿第二定律a=Fm,可得
  学生在草稿纸上推导,教师巡查,结束时展示推导过程.
  教师归纳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教师引导分析,导出动能、动能的变化和动能定理.
  2猜想讨论,实验探究,推广上升
  2.1学生猜想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由在恒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我们推导出了动能定理,在变力作用下或做曲线运动的情况下,动能定理能否适用呢?请同学们讨论,猜想.老师引导分析,可采用微元法的思想,将曲线运动分成许多很小很小的元段,由于功和能都是标量,所以每个元段的功可以直接相加,这样让学生体会到,从理论上讲,动能定理同样适用于变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
  2.2DIS实验研究变力作用下的动能定理
  在学生有了动能定理理论上的推导,了解其适用于恒力作用下的运动,还适用于变力作用下的运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变力作用下的实验探究.
  首先,让学生进行变力做功的实验方案设计,集中交流讨论优化方案,最后教师展示介绍实验装置,要求部分学生配合实验,具体的实验方案如下.
  (1)实验原理:如图2,用伸长的橡皮筋拉着小车运动,小车置于光滑的力学轨道上,将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用位移传感器(如图3)直接测出小车距传感器的位置,同时间接测出小车的瞬时速度v.用力传感器测拉力大小,由于小车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所受到摩擦力极小,可以忽略(该轨道是与传感器配套的国外进口的轨道),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在电脑屏幕上显示拉力F随位移x的变化图、速度v随位移x变化图.
  (2)实验步骤:
  ①测出小车及配置的总质量m;
  ②把位移传感器固定在力学轨道一侧,将轨道调节水平,把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找一根比较粗的、长约40 cm的橡皮筋,橡皮筋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车相接,将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
  ③各装置通电后,在力学轨道上移动小车至某位置静止,使橡皮条处于伸长状态,松开手,让小车在轨道上运动;
  ④利用运动传感器直接测出位移x和瞬时速度v,建立力F-位移x图象,利用面积求变力的功W;
  ⑤同时利用力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测出对应位置的拉力,建立速度v-位移x图象,求出对应位置小车的初末速度,求出这段位移内小车动能的变化ΔEk;
  ⑥改变小车上配置的质量,改变橡皮筋的长度,再次重复实验;
  ⑦比较变力的功W和小车动能的变化ΔEk,得到实验结果.
  (3)实验数据:
  下面是某次实验中的一组数据,由图4(F-x图象),利用面积求出变力的功为0.364 J,由图5(v-x图象),可以算出动能的变化为0.348 J.由图6可得,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动能定理成立.
  (4)实验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在变力作用下,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与小车动能的变化量相等.
  2.3归纳小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学生在完成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两个环节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变力作用下的运动比较困难,而应用动能定理研究比较方便.
  按照先“理论推导”,再“实验验证”的思路进行教学,使恒力做功与变力做功两种情况都得到了证明,深化了知识的理解,使“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两种研究方式都得到了体现,丰富了知识的探究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操作方便、学生的认知思维流畅,教学效果好.
其他文献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观课、议课是学校常用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有效的观课、议课是实施教学相长的通道.通过近两年观课、议课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促进了具有生命活力的合作文化和探究文化的形成,实现了提升教学活动品质的追求.  1加强理论学习,为“观课、议课”打基础  首先,教研组把崔永漷老师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及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论著等作为学习的主要参考
期刊
近年来,天津市天津中学以“引领学生未来发展”为核心价值,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地为突破口,实现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创设创客课程和发展性课程等,不断发展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并且从微观和操作性的角度对学校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由此全面推动了学校课程的整体变革。  一、开发多样化课程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提供保障  天津中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期刊
1背景在“微时代”、移动学习、网络学习等日趋盛行的背景下,随着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核
1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概述  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阐述道:“今天教育内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物理教学必须从传统的‘学科教育’转向‘
期刊
1问题的提出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物理学中难懂的概念之一.在学生以往的生活实践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描述并不多,这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赵凯华
校长可以通过讲故事传递信息、达成分享、建立信任、密切关系、激发情绪、形成合力,用故事打破单向度的沟通、管理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柔和地、平等地开展领导工作。通过把握
设计思想:rn课文以人物的对话贯穿全文,通过读来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以读促讲,感悟体验.学生在读中悟,在对话中悟,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深入人心,上蔡县中小学校也与时俱进,积极投入到新课改当中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县基础教研室在中学进行物理教学调研时发现了一些问题:(1)由于领导对教育的重视,各个中小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些学校或者教师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情境化,直观地展现物理现象,过分地依赖多媒体设备,一节课中播放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让
期刊
教师“顺利”的把新知识传授授给学生,学生“顺利”的吸收,看似很顺利的完成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任务,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得深刻吗?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当时会了,但过了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一支笔,一个人,伏案批改,时间长,效率低,语文老师叫苦不迭,学生也在漫长的等待中逐渐消磨了昔日写作的激情.那么,如何才能让作文批改更加有效呢?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