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8月1日至3日,首届“鄂尔多斯之恋”——全国声乐大赛在鄂尔多斯大剧院举行。也许是一种机缘和巧合,我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同时被大赛组委会邀请,担任此次大赛的评委。因此,多了一些近距离接触和深入了解以及向他学习探讨声乐艺术的绝佳机会。令我意外的是,比赛的闲暇,程志作为一位声乐艺术老前辈和大咖,不仅十分平易近人,并且只要是请教声乐艺术的来访者,他不厌其烦,热情详尽地为参赛选手解答各种声乐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程志作为中国声乐艺术领域的大家,不仅唱功非凡,而且还如此亲和。大赛间隙,我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了几次非正式的探访。
本文对程志五十多年来的歌唱艺术生涯以及他所创造出的歌唱艺术经验和艺术成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梳理和研究。程志歌唱艺术研究不仅具有很好的学习参考和借鉴价值,并且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中国唱法;艺术成就;歌唱艺术;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1-0001-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8-11-15
[作者简介]郭建民(1959— ),男,三亚学院特聘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先后被大连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安徽池州学院聘为特聘教授。(三亚 572022)
一、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经历
1他的歌带给几代人美好记忆
程志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进入总政歌舞团,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活跃于中国声乐舞台,时至今日,他仍然以“70后”的身份和“90”后的姿态、体魄登台演出,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五十多年来一直屹立舞台的男高音歌唱大家。
从他的艺术履历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程志的确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声乐艺术大家。他曾多次以中国艺术家的身份,代表中国与其他艺术家一起到世界各地演出访问,并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举行了十余场个人音乐会,他以其精湛娴熟的美声歌唱技巧和辉煌明亮极富穿透力的嗓音以及清晰准确鲜明的吐字发音,蜚声于当代歌坛,他秉持严谨科学的意大利美声歌唱为基础,将多种语言十分巧妙地运用与结合,特别是将中国语言的艺术魅力发挥到极致,因而也受到中国大众的喜爱和专业领域的极高评价,他的唱法风格鲜明独特、横贯中西,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程志是将美声歌唱技术完美融入到中国声乐艺术,并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一位非常成功的歌唱家。他的演唱大气磅礴、气韵悠长,他的演唱在浪漫表达中又不失朴实无华,他所演唱的原创作品,如《长江之歌》《我为伟大祖国站岗》《打靶归来》、歌剧《伤逝》以及大量的中国民歌和由民歌改编的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声乐艺术作品,作品数量之多,且风格极为丰富,而这些作品早已成为传遍中国每一个角落的经典,并成为跨越时代的美好的记忆和文化符号。
2红色基因铸就的“连队歌手”
程志歌唱艺术无论在中国声乐艺术专业领域或者是社会大众层面以及国外许多国家的影响都是深远而巨大的。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这样一位歌唱艺术大家,他却是那样的低调和谦和。也许至今人们都鲜为人知,在程志的身上流淌着传统优秀的红色基因。程志父亲是1929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1961年授衔的程启文少将,母亲也是“三八式”干部。但是令人如此羡慕完美红色基因,虽然移植在程志身体里,但是青少年时期的程志,并没有对音乐颇感兴趣,却深受部队生活的影响,认为男子汉当一腔热血志在军营、报效祖国。因此也是因为他对于音乐的懈怠和忽略,带来了之后的诸多误解。小时候的他忽视甚至逃避音乐课,音乐成绩每每名落孙山,甚至连他的小学音乐老师看到这个成绩无不感叹:“哟,程志还能唱歌?我怎么没发现呢?”
然而,苍天有眼,1961年底,程志中学毕业,去了广西钦州一座山中军营,成为了一名特务连骑兵侦察班战士。几年的军营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是却磨炼出程志过硬的军事素质,歪打正着地开发了“潜伏”在他骨子里的音乐天赋,他的歌唱才华也在悄悄地被大家发现,并一步步被那些“星探”挖掘出来。大家知道部队吃饭开会前少不了唱歌,程志一张嘴声音不仅比别人大,更比别人引人注目和生动。当我们无意谈起这段经历,程志充满幸福地回忆道:也许上天注定我要从事声乐艺术,在基层连队虽然没有条件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环境,但是我却先天有着特殊的音乐记忆和模仿能力,特别喜欢看电影,看一部电影听一遍插曲,我就能夠很好地记住电影插曲的优美旋律。业余时间,战士们也总是让我来唱上几句,反正我也不紧张,随口就唱,唱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就吸引更多的战友,虽然只是身边战友的掌声和夸奖,但是它就像一股强大的艺术动力,不仅提升了唱歌的信心和荣誉感,同时,收获最大的是,我唱歌的特长被部队领导和宣传队注意到了。
的确,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与今天无法相比,而在大山深处的兵营,其艺术活动更是十分贫乏而单调,也许是艺术人才奇缺的缘故吧。因此每逢节日来临或者庆典或军民联欢,部队宣传队总是没有忘记带上我,日复一日,伴随着我登台唱歌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关注我、喜欢我的人也与日俱增。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如此这般,在我的身上不知不觉地多了一个“连队歌手”的美丽光环。今天看来,正是这个看似无足轻重带着“业余”色彩的“连队歌手”,从此成就了中国声乐艺术领域的一颗新星的冉冉升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志的大名以及由他演唱的歌曲,开始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
3踏上专业歌唱艺术之路
“连队歌手”的名号,使程志从此踏上声乐艺术之路,同时命运之门又一次向他招手。“1965年4月,总政歌舞团派出一支小分队前往位于崇山峻岭中的某部队慰问演出。有一次小分队与连队联欢,战友们高喊:“程志来一个!”面对专业的歌唱演员,他哪敢上台。可磨不过领导和战友的劝说,谁知歌喉一展,竟把那帮行家里手给震了,惹得小分队队长马旋赞叹不已。马旋找到程志问:“小鬼,是谁教你唱歌的?”程志说:“跟电影里学的,唱得不好,瞎哼哼。”马旋说:“你的嗓子不错,就这么唱,挺好。”马旋并非只是对一个业余歌手的鼓励,而是以自己敏锐的艺术感觉,洞察到了程志身上巨大的声乐天赋。程志是幸运的。马旋出于对一块璞玉的珍惜与垂爱,为给程志创造成才条件而费了半年多的奔波与周折。他甚至亲自到程志家里说服他父母准其改行唱歌。这一切均不为程志所知。当总政歌舞团的一纸调令飞来时,程志竟颇感意外。他想不到远在北京的马旋老师如此器重他。他毫无思想准备,不过,既然已成事实,那就服从组织的安排。于是,就这样偶然地被动地进入总政歌舞团合唱队,当了一名合唱演员,从此便与唱歌结下了不解之缘。”[1] 有志者事竟成,程志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干则罢,要干就得干好。他对我深情回忆那段对他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转折时期,他说:既然自己从大山里被“发掘”到京城唱歌,那就得唱他个无愧于自己。论嗓音条件,我不比别人差,这是许多人比不了优势啊。我的演唱虽然还属于业余阶段,但是只要下苦功夫学,一定能迎头赶上。好在北京歌唱家、声乐教授行家如云,凡是能找到的老师我都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潜心钻研,用心修正,一番功夫,几番心血,我很快就和连队歌手的水平拉开了档次。然而,好景不长,就在程志刚刚踏上声乐艺术之路的时候,“文革”浪潮风起云涌,怎么办?我不管那些,依然练声唱歌。我被调歌舞团为的就是唱歌,如今歌唱不了,学艺路不畅,还待在这里虚图个啥?于是请调报告呈将上去,理由简单而充分:下部队接受锻炼。我又到了湖南某独立师,先是在业余宣传队,后又转入篮球队,“移情别恋”改行打篮球了。间断了声乐学习半年以后,又转回宣传队。
程志说:我的声乐艺术学习道路充满了曲折,可以说那是一波三折,从侦察兵到宣传队;再从宣传队到篮球队;又从篮球队回到歌舞团。然而,艺术之神总是眷顾那些对于艺术抱有真诚之心,对于艺术挚爱并坚持执着追求的人。
4歌唱艺术的又一次腾飞
1976年10月,随着十年“文革”的结束,特别是1978年11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文艺界也迎来了自己的灿烂春天,不久,程志如愿以偿地与女高音歌唱家迪迪拜尔、殷秀梅和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等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并有幸从师沈湘。
原本就已经积累了十几年的舞台艺术实践经验,随后几年的美声、科学规范的训练和学习,不仅使程志的美声歌唱技术日臻成熟,大量中外艺术歌曲、歌剧作品的学习演唱和研究,更为程志的歌唱艺术带来锦上添花和惊喜。每当谈起跟随沈先生学习的经历,程志的眼睛里即充满幸福美好的回忆,满怀着对恩师的缅怀和敬意!他说:跟随沈先生最大的收获就是:他讲,程志——你已经掌握的美声歌唱技术,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得你在歌唱艺术的研究,观念更加明确、思路更宽泛,唱法更先进更具自己的特色、声音更完美、更具中国气派。在中央音乐学院与沈先生学习期间,沈先生在外国艺术歌曲歌剧语言的准确把握和对作品的艺术处理上,极为严格和格外认真,他的教学不仅使我进步,更使我在声乐艺术上受益终生,几年的学习,我积累了诸多演唱和处理外国作品的宝贵艺术经验。
多年的努力和付出终于得到艺术的回报和命运之神的馈赠。在随后的几年里,程志以他饱满的艺术热情和成熟精湛的歌唱技巧,在声乐舞台上,纵情高歌、大放异彩,随之又分别在国内外许多城市巡回演出和举办独唱音乐会。提起当年的几场音乐会,我也记忆犹新,我充满疑惑地问他,当年您在北京连续三场独唱音乐会,至今让人难以超越啊!您没有强大的体魄和艺术的胆略,真是无法完成,简直是大大超出和考验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啊!事实上,对于这几场音乐会,声乐界评价相当高,他说:您别忘了,我在部队的十多年锻造了强大的体魄,我当过侦察兵、当过篮球运动员,还代表部队参加全军“五项全能”大比武,拿过冠军。的确,就这一点,足以让许多歌唱家都望尘莫及。我说:我看到当年《中国青年报》文艺版一个整版刊发评论,其中评论您的音乐会有几个亮点,一是“超难度”——一场是清一色外国歌剧大段的咏叹调;二是“超豪华”——一场是难度极高的中外艺术歌曲、歌剧唱段;三是“超长度”——一场是包含了中外艺术歌曲、歌剧、民歌,近三个小时。这样一个人连续三天举办三场高级别、高难度的独唱音乐会,当年创造了一个艺术奇迹和艺术纪录,今天看来也是一个难以超越的记录。世界著名男高音,美国纽约歌剧院院长贝弗雷、希尔斯(Bevery Bechi)女士听了程志的演唱,称赞他是“罕见的男高音”;著名声乐大师、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吉(Gino Bechi)——这个为中国声乐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声乐大师,听到他的演唱称誉他“真是少有的男高音,真正的意大利美声”;美国《纽约时报》载文盛评他为“多年来难得听到的最新鲜、最干净的抒情兼英雄男高音”,是当今世界歌坛上“来自东方的威胁”。
二、程志歌唱藝术成功的秘诀
1秘诀之一:演唱吐字准确清晰,声音坚实明亮,具有大气磅礴的中国风格。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程志终于踏上了专业歌唱家的道路。如果用声乐理论的观点评价:“他完全熟练地掌握了意大利传统美声唱法,对不同声区的音量音色控制自如,不但能演唱音域幅度大、歌唱力度强的西洋歌剧咏叹调,而且能够把科学的发声方法运用于风格各异的艺术歌曲和民歌(特别是中国作品)之中。”[2]前已所述,程志的演唱在很好地运用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巧妙借鉴中国民歌和戏曲吐字技术,清晰准确地发挥吐字技能,具有十分磅礴的中国气派和鲜明的中国风格,是中国唱法的最成功、最典型的范例之一。
艺术源于生活,而歌唱中的语言技术,又遵循生活中的语言规则和审美习惯。但人声音乐音响的特定表现形式和艺术对歌唱发声、歌唱音乐音响的艺术风格,以及音乐情感的表达、音乐形象的塑造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直以来,声乐界热议的所谓中国唱法,应该具有几个艺术特质,一是它既融入了美声唱法的某些优长又完全与美声唱法区别开来;二是吐字咬字技术建立在汉语的基础之上,应该具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的;三是歌唱声音应该具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四是歌唱风格应该是中国大众所喜闻乐见。概括起来,中国唱法就是植根于中国本土语言基础上的声音表达;凸显本土文化特点的审美意蕴;流行于中国大众情趣和艺术潮流的一种特色鲜明的歌唱艺术形式。
沈湘认为:“唱不同风格的作品,选曲不一样,风格不一样,嗓子的用法当然就不一样,如果说区别就是语言和风格上的区别,因为,风格不同,要求的技术方法也就有区别。”[3]程志的演唱所体现出的中国气派,在吐字咬字方面,其实凸显的是民族韵味,而这个韵味表现在他的歌唱艺术当中,就是对字的收声、归韵技术、咬字真切、吐字清晰、归韵、收声严谨、准确,进而使歌唱语言生动、亲切、富于生命力,从而鲜明的突出了中国风格。 程志歌唱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吐字技术将韵母位置靠前,把韵母送到绝大多数声母的发声部位——嘴的前部(即门牙部位,关于这一点,后面将有详尽的论述)。这一方法在结合其韵尾的“收声归韵技术”,使每一个字都干净、清晰、准确,音韵清亮,字音行腔皆纯正,独具韵味。这也是程志歌唱艺术中的秘诀之一。
谈到中西唱法在吐字方面的结合,程志进一步说道:“意大利语是世界上最适合歌唱的语言,因为意大利语的元音较少,加上元音和辅音的拼读非常简单、方便,又没有诸多像法语中的鼻化音、德语中的喉音和汉语中的带鼻前后韵母和声调的麻烦,因此,意大利语在歌唱艺术创造中,就十分容易产生各种声音的光彩。”几十年的演唱实践证明:美声唱法的吐字咬字技术与中国唱法差别不大。意大利美声唱法也很注重辅音的咬字力度和喷口速度,只是在咬字力度的紧张度和喷口速度的快慢上有所差异。由于美声唱法把元音位置置于口咽部位,因此对辅音的读法必须有所改变,以便实现辅音到元音的速度过渡,把吐字时靠前的辅音尽可能快地转移到靠后的元音位置上,故在咬辅音的力度方面相对轻松一点,咬合时间短一些,另外还需作相应的口型调整,强调牙关的开启和口腔的纵向打开。这种辅音咬字技术既照顾了辅音的形态和字音的准确、清晰,又可以兼顾到元音发声技术,因此,程志的演唱采用微笑的口型,这也是他演唱中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方琼认为“声乐从业者既不是民歌手,也不是戏曲演员,因此,从民间学习吐字发音、行腔唱曲的技能技巧是为学其形;深刻领会、觉悟和发挥本土独有的民族精神和传统底蕴是为学其神。中国声乐要向民间、传统学习,但不是民间技艺的模仿和复制,而是形神兼备,不断开拓、完善演唱技巧的同时,更要在体味和展现民族神韵上下功夫。”[4]长期以来,程志的演唱坚定不移地坚守着这样的审美原则:即,在发挥意大利美声演唱技巧的前提下,充分展示中国气韻和中国气魄,并在歌唱的细节当中,比如,中国语言的巧妙运用,歌唱中行腔与吐字的有机融合以及声音韵味的细腻表达等等。程志在此方面的艺术成果,也鲜明地反映着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印记,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声乐界曾出现的“从土洋之争,到土洋结合”的难忘经历。
2秘诀之二:他的演唱高音辉煌灿烂,赋予强大的穿透力,情感的表达和抒发又充满艺术感染力。当我们面对如何用精湛的歌唱技巧抒发美好情感——即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个美学命题的时候,笔者想起拙作《声乐文化学》中曾有这样一段论述:“声乐作为与人类的诞生同步走来的艺术形式,其初出现就是以一种多种艺术综合的统一体面貌出现的。特别是中国的早期声乐的原始样式。”[5]“上古的音乐艺术,人以自己的声带、喉管为其乐器,所谓歌、啸(口哨),无非是释放自己体内能量的中介。”[6]
“我们认为声乐作为一种综合体,音乐和语言如何结合的更加完美统一,应该说是它的本质要求。为此,正确的声乐语言观,是要求声乐的创作与演唱应辩证地处理好语言与音乐两者的关系,要求语言浸化着音乐,而音乐也融化着语言,语言与音乐之间结合得越完美和谐,声乐的艺术表现力也就越强。”[7]
声乐演唱要完成这种综合艺术的文化抒展,依靠的是音乐与语言的有机地和巧妙地融合;也就是说,“当歌唱中一同出现了词与曲的时候,曲吞并掉了字面意义上的句子,而且吞掉了文学的字词结构,即诗歌。虽然歌词本身就是一首了不起的诗,但是歌曲绝非诗与音乐的折中物,歌曲就是音乐……音乐的审美原则控制着音乐的审美形式。”程志可谓正是深谙此道的行家里手。
事实上,程志作为一位已经取得非凡成功的歌唱家,其艺术创作绝不会将声乐艺术这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即将声音和语言割裂开来表现,正相反他们往往将词(语言)、歌(声音)等艺术因素整合在一起。当我们尽情地欣赏着程志充满激情的演唱时,会真诚地发现,并切身地体验到,这种整合起来的艺术效果远比单一的艺术形式要更加富于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程志作为中国声乐艺术“横贯中西”的一个标杆式的人物,以他高大魁梧的身躯和健硕的体魄,在演唱中外各种风格的歌曲中,之所以能够激情荡漾,游刃有余中尽情地释放者自己巨大的能量,抒展着辉煌灿烂的博大情怀,就是掌握和遵循了这个艺术规律。
3秘诀之三:中西唱法贯通、华美与统一,并具有英雄般的伟大气魄。《雄伟的天安门》、《北京颂歌》、《打靶归来》、《长江之歌》、《槐花几时开》、《我为伟大祖国站岗》、《星光灿烂》、《桑塔露琪亚》、《负心人》、《冰凉的小手》、《偷洒一滴泪》、《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银色的月光下》、《长江之歌》、《请你别忘了我》、《今夜无人入睡》、《女人善变》、《天空海洋》、《教我如何不想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共和国之恋》等上百首中外声乐作品,程志或者在舞台或在自己的独唱音乐会上多次演唱。从程志演唱的曲目看,既有外国艺术歌曲、歌剧,又有中国民歌,真是曲目众多、风格多样、五彩斑斓。
程志认为,中国声乐界的大多数歌唱者除了学习西方声乐艺术,一直以来深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而戏曲又是在“吟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具有一定灵活性,但也有先天不足,因为“吟”的呼吸方式虽然说话深,但对吐字咬字的强调又限制了气息的绝对下沉,导致了小腹收缩的发声呼气控制技术的产生。“吟”的行腔方式所表现的那种悠长的声调技术,使得声音圆润、唱腔澈满、吐字清晰、发声自然舒展,行腔流畅、圆润。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苔巴尔蒂说:“歌唱者应该很好地掌握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所谓美声唱法的原则,即把气息饱满、自由地吸进去,用坚实的横膈膜的控制对气息加以支持;然后像吸气那样自然地把气息送出来。”美声唱法的呼吸是整体的呼吸运动,强调呼吸道的全方位扩张。吸气时,使整个肺部和腰腹部充盈,成为一个伸缩性的鼓,而整个呼吸及声音通道呈管状连接,气息即深沉、坚实,又充满活力,不僵不硬,所以声音听上去松弛、自然、丰满柔和。 笔者以为,美声唱法讲究的是“咏唱”。所谓“咏唱”是指歌者所唱的歌调,它的旋律是特定的歌词相匹配的。歌唱者在唱歌时,对旋律不能或者基本上不能加以改动。因为在这方面,作曲者并不要求歌唱者同他合作。
“咏唱”的方式在技术上强调的气与声的结合。连音唱法作为咏唱的基础,对均匀地呼吸有着极高的控制要求,而连音唱法是美声唱法的主要特征之一。
“吟诵”与“咏唱”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虽然二者均强调腰腹部的气息支持力量,强调腰腹部的气息支持力量,但前者以提气收腹为基本手段;后者以腰腹扩张和横膈膜下沉为主要追求,从声音效果上看,中国唱法声音亮、硬朗、坚实,美声唱法气息深沉、声音厚实、丰满、气实声柔、松弛优美,只要恰到好处地兼顾两种特点,就能够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演绎得完美。笔者以为:程志既掌握好西方声乐艺术呼吸技巧的优长,又掌握兼顾中国戏曲呼吸技术运用的“火候”。至此,看来这又是程志歌唱艺术在“中西唱法”之间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能够贯通、华美与统一的美妙声音,并能够具有英雄般的伟大气魄的秘诀之一吧。
4秘诀之四:获得辉煌的高音与明亮的音色之秘诀。在首届“鄂尔多斯之恋”全国声乐大赛期间,笔者曾多次与他探讨这个问题,也急切地想请他细致地谈谈,为什么74岁的高龄仍能发出那么漂亮的音色和富有穿透力的高音?其诀窍到底在什么地方?也想让他透露一下男高音歌唱艺术的特殊技巧以及训练中高音突破的几个秘诀。
他首先谈起关于男高音训练中的关闭问题,“男声应在哪里关闭呢?现在粗略说一个大概,男低音在b(第三线)或者降b音时便要关闭,而在c音或者升c音时就一定要关闭了。男中音在上述的c或者升c時要准备关闭,而在d或者升d音时就一定要关闭了,男高音你在e时准备,而在f或升f音时就一定要关闭了。”
程志经过了长期精心钻研与舞台艺术实践,最终总结出如下秘诀,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男声、女声各个声部的换声区不一样,但是到了换声区,一点要关闭并转换进入头腔的,(1)男高音用i和e来练习并在换声区关闭并转换头腔共鸣;(2)中声区吐字发声向前——门牙方向,高音区向前——鼻腔;(3)在关闭转换头声时,喉咙要放松,不要撑喉,声线要保持逐渐向上的趋势;(4)音高与获得头腔共鸣呈现正比的发展规律;(5)高、中、低三个音区要自始至终保持稳定的深呼吸;(6)关闭之后的声音线条呈现出向前的抛物线。
事实上,关闭唱法由19世纪“杜普雷斯”发明之后,不仅使长期困扰的歌唱家在高音演唱上,终于寻找到一个科学顺畅的方法获得突破,更有意义的是:关闭唱法带来的是被声乐界称之为——世界声乐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美声唱法注重歌唱发声的科学性,讲究的是发声技术的统一和自然,偏重咏唱的美声发声技术所带来了特殊的歌唱效果和嗓音音乐,真声、混声、假声统一协调和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从歌唱发声角度看,程志正是把中国唱法和美声唱法之间最重要的关于喉功能发声机能和技巧很好地掌握和科学地运用,才使得他在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取得如此辉煌的艺术成就,才使得他在每一次演唱中外声乐艺术作品过程中,都能够表达得恰如其分、精妙绝伦。他的演唱完全实现了中西两种唱法不同风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与统一。
三、结 语
如果没有首届“鄂尔多斯”之恋——全国声乐大赛”,我与程志老师在一起做评委的机会,如果没有大赛期间的几次探访,也许对于程志仍然局限于一般的了解,也许对于程志歌唱艺术的诸多秘诀,无法全方位、多视角深入细致的研究。
当我问起作为老前辈、老资格的歌唱家,青年人是否经常向您请教?他十分谦和地说道:我与年轻人是亦师亦友,每当他们的嗓子出现问题需要调整的时候,我都会毫无保留地伸出援手,给予热情的帮助。我都74岁啦,演出场次相对少啦,闲暇的时间多了,也就有时间静下心来,在声乐演唱和教学方面进行一些总结和研究。因此,也就不乏慕名而来的求教者,我也有这个兴趣和干劲儿,把我几十年来的演唱技巧和艺术经验无私地传承年轻一代,这是我的艺术责任,也是我毕生的艺术追求。
2018年8月5日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大剧院举办“改革开放40年庆典大型文艺晚会”,盛情邀请程志参与演出,我问他今天唱什么歌,他十分谦逊地说:《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共和国之恋》,一是要表达美丽的草原之情;二是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程志是一位无愧于中国唱法——男高音最优秀的代表,无愧于用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原创作品最优秀的歌唱家!他为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注释:
[1]转引自百度.
[2]转引自百度.
[3]根据沈湘课堂教学语录整理.
[4]引自2018年9月27《音乐周报》徐丽梅.
[5]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56—58.
[6]陇 菲.操舍存亡——《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之六[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1):28—33.
[7]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9—22.
(责任编辑:张洪全)
本文对程志五十多年来的歌唱艺术生涯以及他所创造出的歌唱艺术经验和艺术成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梳理和研究。程志歌唱艺术研究不仅具有很好的学习参考和借鉴价值,并且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中国唱法;艺术成就;歌唱艺术;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1-0001-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8-11-15
[作者简介]郭建民(1959— ),男,三亚学院特聘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先后被大连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安徽池州学院聘为特聘教授。(三亚 572022)
一、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经历
1他的歌带给几代人美好记忆
程志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进入总政歌舞团,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活跃于中国声乐舞台,时至今日,他仍然以“70后”的身份和“90”后的姿态、体魄登台演出,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五十多年来一直屹立舞台的男高音歌唱大家。
从他的艺术履历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程志的确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声乐艺术大家。他曾多次以中国艺术家的身份,代表中国与其他艺术家一起到世界各地演出访问,并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举行了十余场个人音乐会,他以其精湛娴熟的美声歌唱技巧和辉煌明亮极富穿透力的嗓音以及清晰准确鲜明的吐字发音,蜚声于当代歌坛,他秉持严谨科学的意大利美声歌唱为基础,将多种语言十分巧妙地运用与结合,特别是将中国语言的艺术魅力发挥到极致,因而也受到中国大众的喜爱和专业领域的极高评价,他的唱法风格鲜明独特、横贯中西,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程志是将美声歌唱技术完美融入到中国声乐艺术,并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一位非常成功的歌唱家。他的演唱大气磅礴、气韵悠长,他的演唱在浪漫表达中又不失朴实无华,他所演唱的原创作品,如《长江之歌》《我为伟大祖国站岗》《打靶归来》、歌剧《伤逝》以及大量的中国民歌和由民歌改编的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声乐艺术作品,作品数量之多,且风格极为丰富,而这些作品早已成为传遍中国每一个角落的经典,并成为跨越时代的美好的记忆和文化符号。
2红色基因铸就的“连队歌手”
程志歌唱艺术无论在中国声乐艺术专业领域或者是社会大众层面以及国外许多国家的影响都是深远而巨大的。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这样一位歌唱艺术大家,他却是那样的低调和谦和。也许至今人们都鲜为人知,在程志的身上流淌着传统优秀的红色基因。程志父亲是1929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1961年授衔的程启文少将,母亲也是“三八式”干部。但是令人如此羡慕完美红色基因,虽然移植在程志身体里,但是青少年时期的程志,并没有对音乐颇感兴趣,却深受部队生活的影响,认为男子汉当一腔热血志在军营、报效祖国。因此也是因为他对于音乐的懈怠和忽略,带来了之后的诸多误解。小时候的他忽视甚至逃避音乐课,音乐成绩每每名落孙山,甚至连他的小学音乐老师看到这个成绩无不感叹:“哟,程志还能唱歌?我怎么没发现呢?”
然而,苍天有眼,1961年底,程志中学毕业,去了广西钦州一座山中军营,成为了一名特务连骑兵侦察班战士。几年的军营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是却磨炼出程志过硬的军事素质,歪打正着地开发了“潜伏”在他骨子里的音乐天赋,他的歌唱才华也在悄悄地被大家发现,并一步步被那些“星探”挖掘出来。大家知道部队吃饭开会前少不了唱歌,程志一张嘴声音不仅比别人大,更比别人引人注目和生动。当我们无意谈起这段经历,程志充满幸福地回忆道:也许上天注定我要从事声乐艺术,在基层连队虽然没有条件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环境,但是我却先天有着特殊的音乐记忆和模仿能力,特别喜欢看电影,看一部电影听一遍插曲,我就能夠很好地记住电影插曲的优美旋律。业余时间,战士们也总是让我来唱上几句,反正我也不紧张,随口就唱,唱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就吸引更多的战友,虽然只是身边战友的掌声和夸奖,但是它就像一股强大的艺术动力,不仅提升了唱歌的信心和荣誉感,同时,收获最大的是,我唱歌的特长被部队领导和宣传队注意到了。
的确,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与今天无法相比,而在大山深处的兵营,其艺术活动更是十分贫乏而单调,也许是艺术人才奇缺的缘故吧。因此每逢节日来临或者庆典或军民联欢,部队宣传队总是没有忘记带上我,日复一日,伴随着我登台唱歌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关注我、喜欢我的人也与日俱增。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如此这般,在我的身上不知不觉地多了一个“连队歌手”的美丽光环。今天看来,正是这个看似无足轻重带着“业余”色彩的“连队歌手”,从此成就了中国声乐艺术领域的一颗新星的冉冉升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志的大名以及由他演唱的歌曲,开始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
3踏上专业歌唱艺术之路
“连队歌手”的名号,使程志从此踏上声乐艺术之路,同时命运之门又一次向他招手。“1965年4月,总政歌舞团派出一支小分队前往位于崇山峻岭中的某部队慰问演出。有一次小分队与连队联欢,战友们高喊:“程志来一个!”面对专业的歌唱演员,他哪敢上台。可磨不过领导和战友的劝说,谁知歌喉一展,竟把那帮行家里手给震了,惹得小分队队长马旋赞叹不已。马旋找到程志问:“小鬼,是谁教你唱歌的?”程志说:“跟电影里学的,唱得不好,瞎哼哼。”马旋说:“你的嗓子不错,就这么唱,挺好。”马旋并非只是对一个业余歌手的鼓励,而是以自己敏锐的艺术感觉,洞察到了程志身上巨大的声乐天赋。程志是幸运的。马旋出于对一块璞玉的珍惜与垂爱,为给程志创造成才条件而费了半年多的奔波与周折。他甚至亲自到程志家里说服他父母准其改行唱歌。这一切均不为程志所知。当总政歌舞团的一纸调令飞来时,程志竟颇感意外。他想不到远在北京的马旋老师如此器重他。他毫无思想准备,不过,既然已成事实,那就服从组织的安排。于是,就这样偶然地被动地进入总政歌舞团合唱队,当了一名合唱演员,从此便与唱歌结下了不解之缘。”[1] 有志者事竟成,程志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干则罢,要干就得干好。他对我深情回忆那段对他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转折时期,他说:既然自己从大山里被“发掘”到京城唱歌,那就得唱他个无愧于自己。论嗓音条件,我不比别人差,这是许多人比不了优势啊。我的演唱虽然还属于业余阶段,但是只要下苦功夫学,一定能迎头赶上。好在北京歌唱家、声乐教授行家如云,凡是能找到的老师我都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潜心钻研,用心修正,一番功夫,几番心血,我很快就和连队歌手的水平拉开了档次。然而,好景不长,就在程志刚刚踏上声乐艺术之路的时候,“文革”浪潮风起云涌,怎么办?我不管那些,依然练声唱歌。我被调歌舞团为的就是唱歌,如今歌唱不了,学艺路不畅,还待在这里虚图个啥?于是请调报告呈将上去,理由简单而充分:下部队接受锻炼。我又到了湖南某独立师,先是在业余宣传队,后又转入篮球队,“移情别恋”改行打篮球了。间断了声乐学习半年以后,又转回宣传队。
程志说:我的声乐艺术学习道路充满了曲折,可以说那是一波三折,从侦察兵到宣传队;再从宣传队到篮球队;又从篮球队回到歌舞团。然而,艺术之神总是眷顾那些对于艺术抱有真诚之心,对于艺术挚爱并坚持执着追求的人。
4歌唱艺术的又一次腾飞
1976年10月,随着十年“文革”的结束,特别是1978年11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文艺界也迎来了自己的灿烂春天,不久,程志如愿以偿地与女高音歌唱家迪迪拜尔、殷秀梅和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等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并有幸从师沈湘。
原本就已经积累了十几年的舞台艺术实践经验,随后几年的美声、科学规范的训练和学习,不仅使程志的美声歌唱技术日臻成熟,大量中外艺术歌曲、歌剧作品的学习演唱和研究,更为程志的歌唱艺术带来锦上添花和惊喜。每当谈起跟随沈先生学习的经历,程志的眼睛里即充满幸福美好的回忆,满怀着对恩师的缅怀和敬意!他说:跟随沈先生最大的收获就是:他讲,程志——你已经掌握的美声歌唱技术,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得你在歌唱艺术的研究,观念更加明确、思路更宽泛,唱法更先进更具自己的特色、声音更完美、更具中国气派。在中央音乐学院与沈先生学习期间,沈先生在外国艺术歌曲歌剧语言的准确把握和对作品的艺术处理上,极为严格和格外认真,他的教学不仅使我进步,更使我在声乐艺术上受益终生,几年的学习,我积累了诸多演唱和处理外国作品的宝贵艺术经验。
多年的努力和付出终于得到艺术的回报和命运之神的馈赠。在随后的几年里,程志以他饱满的艺术热情和成熟精湛的歌唱技巧,在声乐舞台上,纵情高歌、大放异彩,随之又分别在国内外许多城市巡回演出和举办独唱音乐会。提起当年的几场音乐会,我也记忆犹新,我充满疑惑地问他,当年您在北京连续三场独唱音乐会,至今让人难以超越啊!您没有强大的体魄和艺术的胆略,真是无法完成,简直是大大超出和考验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啊!事实上,对于这几场音乐会,声乐界评价相当高,他说:您别忘了,我在部队的十多年锻造了强大的体魄,我当过侦察兵、当过篮球运动员,还代表部队参加全军“五项全能”大比武,拿过冠军。的确,就这一点,足以让许多歌唱家都望尘莫及。我说:我看到当年《中国青年报》文艺版一个整版刊发评论,其中评论您的音乐会有几个亮点,一是“超难度”——一场是清一色外国歌剧大段的咏叹调;二是“超豪华”——一场是难度极高的中外艺术歌曲、歌剧唱段;三是“超长度”——一场是包含了中外艺术歌曲、歌剧、民歌,近三个小时。这样一个人连续三天举办三场高级别、高难度的独唱音乐会,当年创造了一个艺术奇迹和艺术纪录,今天看来也是一个难以超越的记录。世界著名男高音,美国纽约歌剧院院长贝弗雷、希尔斯(Bevery Bechi)女士听了程志的演唱,称赞他是“罕见的男高音”;著名声乐大师、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吉(Gino Bechi)——这个为中国声乐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声乐大师,听到他的演唱称誉他“真是少有的男高音,真正的意大利美声”;美国《纽约时报》载文盛评他为“多年来难得听到的最新鲜、最干净的抒情兼英雄男高音”,是当今世界歌坛上“来自东方的威胁”。
二、程志歌唱藝术成功的秘诀
1秘诀之一:演唱吐字准确清晰,声音坚实明亮,具有大气磅礴的中国风格。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程志终于踏上了专业歌唱家的道路。如果用声乐理论的观点评价:“他完全熟练地掌握了意大利传统美声唱法,对不同声区的音量音色控制自如,不但能演唱音域幅度大、歌唱力度强的西洋歌剧咏叹调,而且能够把科学的发声方法运用于风格各异的艺术歌曲和民歌(特别是中国作品)之中。”[2]前已所述,程志的演唱在很好地运用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巧妙借鉴中国民歌和戏曲吐字技术,清晰准确地发挥吐字技能,具有十分磅礴的中国气派和鲜明的中国风格,是中国唱法的最成功、最典型的范例之一。
艺术源于生活,而歌唱中的语言技术,又遵循生活中的语言规则和审美习惯。但人声音乐音响的特定表现形式和艺术对歌唱发声、歌唱音乐音响的艺术风格,以及音乐情感的表达、音乐形象的塑造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直以来,声乐界热议的所谓中国唱法,应该具有几个艺术特质,一是它既融入了美声唱法的某些优长又完全与美声唱法区别开来;二是吐字咬字技术建立在汉语的基础之上,应该具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的;三是歌唱声音应该具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四是歌唱风格应该是中国大众所喜闻乐见。概括起来,中国唱法就是植根于中国本土语言基础上的声音表达;凸显本土文化特点的审美意蕴;流行于中国大众情趣和艺术潮流的一种特色鲜明的歌唱艺术形式。
沈湘认为:“唱不同风格的作品,选曲不一样,风格不一样,嗓子的用法当然就不一样,如果说区别就是语言和风格上的区别,因为,风格不同,要求的技术方法也就有区别。”[3]程志的演唱所体现出的中国气派,在吐字咬字方面,其实凸显的是民族韵味,而这个韵味表现在他的歌唱艺术当中,就是对字的收声、归韵技术、咬字真切、吐字清晰、归韵、收声严谨、准确,进而使歌唱语言生动、亲切、富于生命力,从而鲜明的突出了中国风格。 程志歌唱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吐字技术将韵母位置靠前,把韵母送到绝大多数声母的发声部位——嘴的前部(即门牙部位,关于这一点,后面将有详尽的论述)。这一方法在结合其韵尾的“收声归韵技术”,使每一个字都干净、清晰、准确,音韵清亮,字音行腔皆纯正,独具韵味。这也是程志歌唱艺术中的秘诀之一。
谈到中西唱法在吐字方面的结合,程志进一步说道:“意大利语是世界上最适合歌唱的语言,因为意大利语的元音较少,加上元音和辅音的拼读非常简单、方便,又没有诸多像法语中的鼻化音、德语中的喉音和汉语中的带鼻前后韵母和声调的麻烦,因此,意大利语在歌唱艺术创造中,就十分容易产生各种声音的光彩。”几十年的演唱实践证明:美声唱法的吐字咬字技术与中国唱法差别不大。意大利美声唱法也很注重辅音的咬字力度和喷口速度,只是在咬字力度的紧张度和喷口速度的快慢上有所差异。由于美声唱法把元音位置置于口咽部位,因此对辅音的读法必须有所改变,以便实现辅音到元音的速度过渡,把吐字时靠前的辅音尽可能快地转移到靠后的元音位置上,故在咬辅音的力度方面相对轻松一点,咬合时间短一些,另外还需作相应的口型调整,强调牙关的开启和口腔的纵向打开。这种辅音咬字技术既照顾了辅音的形态和字音的准确、清晰,又可以兼顾到元音发声技术,因此,程志的演唱采用微笑的口型,这也是他演唱中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方琼认为“声乐从业者既不是民歌手,也不是戏曲演员,因此,从民间学习吐字发音、行腔唱曲的技能技巧是为学其形;深刻领会、觉悟和发挥本土独有的民族精神和传统底蕴是为学其神。中国声乐要向民间、传统学习,但不是民间技艺的模仿和复制,而是形神兼备,不断开拓、完善演唱技巧的同时,更要在体味和展现民族神韵上下功夫。”[4]长期以来,程志的演唱坚定不移地坚守着这样的审美原则:即,在发挥意大利美声演唱技巧的前提下,充分展示中国气韻和中国气魄,并在歌唱的细节当中,比如,中国语言的巧妙运用,歌唱中行腔与吐字的有机融合以及声音韵味的细腻表达等等。程志在此方面的艺术成果,也鲜明地反映着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印记,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声乐界曾出现的“从土洋之争,到土洋结合”的难忘经历。
2秘诀之二:他的演唱高音辉煌灿烂,赋予强大的穿透力,情感的表达和抒发又充满艺术感染力。当我们面对如何用精湛的歌唱技巧抒发美好情感——即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个美学命题的时候,笔者想起拙作《声乐文化学》中曾有这样一段论述:“声乐作为与人类的诞生同步走来的艺术形式,其初出现就是以一种多种艺术综合的统一体面貌出现的。特别是中国的早期声乐的原始样式。”[5]“上古的音乐艺术,人以自己的声带、喉管为其乐器,所谓歌、啸(口哨),无非是释放自己体内能量的中介。”[6]
“我们认为声乐作为一种综合体,音乐和语言如何结合的更加完美统一,应该说是它的本质要求。为此,正确的声乐语言观,是要求声乐的创作与演唱应辩证地处理好语言与音乐两者的关系,要求语言浸化着音乐,而音乐也融化着语言,语言与音乐之间结合得越完美和谐,声乐的艺术表现力也就越强。”[7]
声乐演唱要完成这种综合艺术的文化抒展,依靠的是音乐与语言的有机地和巧妙地融合;也就是说,“当歌唱中一同出现了词与曲的时候,曲吞并掉了字面意义上的句子,而且吞掉了文学的字词结构,即诗歌。虽然歌词本身就是一首了不起的诗,但是歌曲绝非诗与音乐的折中物,歌曲就是音乐……音乐的审美原则控制着音乐的审美形式。”程志可谓正是深谙此道的行家里手。
事实上,程志作为一位已经取得非凡成功的歌唱家,其艺术创作绝不会将声乐艺术这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即将声音和语言割裂开来表现,正相反他们往往将词(语言)、歌(声音)等艺术因素整合在一起。当我们尽情地欣赏着程志充满激情的演唱时,会真诚地发现,并切身地体验到,这种整合起来的艺术效果远比单一的艺术形式要更加富于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程志作为中国声乐艺术“横贯中西”的一个标杆式的人物,以他高大魁梧的身躯和健硕的体魄,在演唱中外各种风格的歌曲中,之所以能够激情荡漾,游刃有余中尽情地释放者自己巨大的能量,抒展着辉煌灿烂的博大情怀,就是掌握和遵循了这个艺术规律。
3秘诀之三:中西唱法贯通、华美与统一,并具有英雄般的伟大气魄。《雄伟的天安门》、《北京颂歌》、《打靶归来》、《长江之歌》、《槐花几时开》、《我为伟大祖国站岗》、《星光灿烂》、《桑塔露琪亚》、《负心人》、《冰凉的小手》、《偷洒一滴泪》、《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银色的月光下》、《长江之歌》、《请你别忘了我》、《今夜无人入睡》、《女人善变》、《天空海洋》、《教我如何不想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共和国之恋》等上百首中外声乐作品,程志或者在舞台或在自己的独唱音乐会上多次演唱。从程志演唱的曲目看,既有外国艺术歌曲、歌剧,又有中国民歌,真是曲目众多、风格多样、五彩斑斓。
程志认为,中国声乐界的大多数歌唱者除了学习西方声乐艺术,一直以来深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而戏曲又是在“吟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具有一定灵活性,但也有先天不足,因为“吟”的呼吸方式虽然说话深,但对吐字咬字的强调又限制了气息的绝对下沉,导致了小腹收缩的发声呼气控制技术的产生。“吟”的行腔方式所表现的那种悠长的声调技术,使得声音圆润、唱腔澈满、吐字清晰、发声自然舒展,行腔流畅、圆润。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苔巴尔蒂说:“歌唱者应该很好地掌握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所谓美声唱法的原则,即把气息饱满、自由地吸进去,用坚实的横膈膜的控制对气息加以支持;然后像吸气那样自然地把气息送出来。”美声唱法的呼吸是整体的呼吸运动,强调呼吸道的全方位扩张。吸气时,使整个肺部和腰腹部充盈,成为一个伸缩性的鼓,而整个呼吸及声音通道呈管状连接,气息即深沉、坚实,又充满活力,不僵不硬,所以声音听上去松弛、自然、丰满柔和。 笔者以为,美声唱法讲究的是“咏唱”。所谓“咏唱”是指歌者所唱的歌调,它的旋律是特定的歌词相匹配的。歌唱者在唱歌时,对旋律不能或者基本上不能加以改动。因为在这方面,作曲者并不要求歌唱者同他合作。
“咏唱”的方式在技术上强调的气与声的结合。连音唱法作为咏唱的基础,对均匀地呼吸有着极高的控制要求,而连音唱法是美声唱法的主要特征之一。
“吟诵”与“咏唱”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虽然二者均强调腰腹部的气息支持力量,强调腰腹部的气息支持力量,但前者以提气收腹为基本手段;后者以腰腹扩张和横膈膜下沉为主要追求,从声音效果上看,中国唱法声音亮、硬朗、坚实,美声唱法气息深沉、声音厚实、丰满、气实声柔、松弛优美,只要恰到好处地兼顾两种特点,就能够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演绎得完美。笔者以为:程志既掌握好西方声乐艺术呼吸技巧的优长,又掌握兼顾中国戏曲呼吸技术运用的“火候”。至此,看来这又是程志歌唱艺术在“中西唱法”之间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能够贯通、华美与统一的美妙声音,并能够具有英雄般的伟大气魄的秘诀之一吧。
4秘诀之四:获得辉煌的高音与明亮的音色之秘诀。在首届“鄂尔多斯之恋”全国声乐大赛期间,笔者曾多次与他探讨这个问题,也急切地想请他细致地谈谈,为什么74岁的高龄仍能发出那么漂亮的音色和富有穿透力的高音?其诀窍到底在什么地方?也想让他透露一下男高音歌唱艺术的特殊技巧以及训练中高音突破的几个秘诀。
他首先谈起关于男高音训练中的关闭问题,“男声应在哪里关闭呢?现在粗略说一个大概,男低音在b(第三线)或者降b音时便要关闭,而在c音或者升c音时就一定要关闭了。男中音在上述的c或者升c時要准备关闭,而在d或者升d音时就一定要关闭了,男高音你在e时准备,而在f或升f音时就一定要关闭了。”
程志经过了长期精心钻研与舞台艺术实践,最终总结出如下秘诀,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男声、女声各个声部的换声区不一样,但是到了换声区,一点要关闭并转换进入头腔的,(1)男高音用i和e来练习并在换声区关闭并转换头腔共鸣;(2)中声区吐字发声向前——门牙方向,高音区向前——鼻腔;(3)在关闭转换头声时,喉咙要放松,不要撑喉,声线要保持逐渐向上的趋势;(4)音高与获得头腔共鸣呈现正比的发展规律;(5)高、中、低三个音区要自始至终保持稳定的深呼吸;(6)关闭之后的声音线条呈现出向前的抛物线。
事实上,关闭唱法由19世纪“杜普雷斯”发明之后,不仅使长期困扰的歌唱家在高音演唱上,终于寻找到一个科学顺畅的方法获得突破,更有意义的是:关闭唱法带来的是被声乐界称之为——世界声乐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美声唱法注重歌唱发声的科学性,讲究的是发声技术的统一和自然,偏重咏唱的美声发声技术所带来了特殊的歌唱效果和嗓音音乐,真声、混声、假声统一协调和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从歌唱发声角度看,程志正是把中国唱法和美声唱法之间最重要的关于喉功能发声机能和技巧很好地掌握和科学地运用,才使得他在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取得如此辉煌的艺术成就,才使得他在每一次演唱中外声乐艺术作品过程中,都能够表达得恰如其分、精妙绝伦。他的演唱完全实现了中西两种唱法不同风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与统一。
三、结 语
如果没有首届“鄂尔多斯”之恋——全国声乐大赛”,我与程志老师在一起做评委的机会,如果没有大赛期间的几次探访,也许对于程志仍然局限于一般的了解,也许对于程志歌唱艺术的诸多秘诀,无法全方位、多视角深入细致的研究。
当我问起作为老前辈、老资格的歌唱家,青年人是否经常向您请教?他十分谦和地说道:我与年轻人是亦师亦友,每当他们的嗓子出现问题需要调整的时候,我都会毫无保留地伸出援手,给予热情的帮助。我都74岁啦,演出场次相对少啦,闲暇的时间多了,也就有时间静下心来,在声乐演唱和教学方面进行一些总结和研究。因此,也就不乏慕名而来的求教者,我也有这个兴趣和干劲儿,把我几十年来的演唱技巧和艺术经验无私地传承年轻一代,这是我的艺术责任,也是我毕生的艺术追求。
2018年8月5日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大剧院举办“改革开放40年庆典大型文艺晚会”,盛情邀请程志参与演出,我问他今天唱什么歌,他十分谦逊地说:《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共和国之恋》,一是要表达美丽的草原之情;二是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程志是一位无愧于中国唱法——男高音最优秀的代表,无愧于用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原创作品最优秀的歌唱家!他为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注释:
[1]转引自百度.
[2]转引自百度.
[3]根据沈湘课堂教学语录整理.
[4]引自2018年9月27《音乐周报》徐丽梅.
[5]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56—58.
[6]陇 菲.操舍存亡——《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之六[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1):28—33.
[7]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9—22.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