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离巴西里约奥运会仅剩两年时间,中国体操女队从管理层到教练普遍反映:时间不够用。“新队员没衔接上。青黄不接,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要抓紧时间完善队伍建设”,女队教练组组长熊景斌说。
女队困境初露端倪是在两年前,冠军级名将江钰源、何可欣、眭禄、邓琳琳等相继退役,新队员的选拔培训滞后。国际体联要求:必须年满16周岁才有资格参加国际赛事。2014年有亚运会和世锦赛两项赛事,至今,不挑技术,仅选择适龄队员,扒拉脑袋也仅有七八个人够资格。“刚刚可以凑齐一支参赛队”,熊景斌说,“现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万一出现一两个伤病队员,组队参赛都成了问题”。
其实,中国体操队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来自女队。1979年第20届体操世锦赛,马艳红一举夺得高低杠冠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从那时起,中国体操成为世界体操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支强队。时光荏苒,不可否认,女队现在遇到了困难。
直面困境,体操人在自省。去繁从简,女队遇到的问题有两点,一个在管理机制,重点是教练队伍如何搭建和管理;一个是训练理念,如何打破旧观念,建立新的训练方法。
统一管理,打破分水岭
国家体操队训练馆里的冠军墙,坐南朝北。以此为界,沿墙向东向西各摆着几把椅子。习惯上,东侧是女队教练休息会客的地方,西侧属于男队教练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冠军墙就像体操人心目中的一道“分水岭”——女队业务,去东侧解决;男队业务,去西侧处理。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业务问题并不沟通交流。黄玉斌虽是国家体操队总教练,作为业务领导,也只是负责男队训练工作。
男女队分头管理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方面训练方法各用各的,好的经验作法没有沟通交流。像跳马的高度,女子比男子低,按照女队员的力量和身高比例,完全可以借鉴男队员的训练技巧。另一方面即使教练私下交流,修改训练方法仍需报告上级领导,能否被采纳就很难说了。每逢奥运会、世锦赛等世界级赛事,体操中心上报夺牌计划,也都是男队报男队,女队报女队。如果用现有的训练方法,可以保证不掉成绩,但再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思考,更改训练手段的动力也会不足。两者“效应”叠加,造成训练手段趋向保守,更加单一。直接后果就是“抗体”不足,难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这几年,国际体联对技术动作不断进行修改,主要就是增加难度动作,难度分值上不封顶。女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不掉队,在没有更新训练手段的情况下,只能硬着头皮上难度动作,结果形成只要上新动作,就必然出现队员受伤的局面。长期如此,教练和队员出现畏难恐惧心理,难新动作的推进步履艰难。“地方看中央”,某些基层体操队的技术水平也端上台面。这几年的全国比赛,甚至出现女子跳马比赛以直体动作进决赛的现象,“跳直体”其实是非常落后的动作。
其实,体操男子六个项目除去鞍马,女子全四项目,空中转体概念是一致的。转体好,在难度发展上会有很多变化,就会提高实力。转体好,队员的空中概念会好,落地就不会东倒西歪,可以避免对膝关节踝关节的损伤。如果是训练方法得当,并在男女队统一推广,落实“空中转体”,受益的将是男女两支队伍。“统一管理,对提升大家的训练水平有切实好处”,体操队领队叶振南说。
女队理顺管理机制、更新训练理念,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政令统一,否则“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效果会大打折扣。2013年底,黄玉斌履行总教练一职,同时管理女队日常工作。男女队统一管理后,在女队推行某些训练方法和手段,一些教练心里也不能马上接受。黄玉斌明白,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一个需要用成绩说话的过程。
不破不立,国家体操女队,迎来的是一次大拆大建。
抓住教练,梯队建设初见雏形
目前,国内注册的体操运动员,男女队员加起来有三千人左右,其中女队员的比例明显低于男队员。练习体操的女孩少,有两个原因。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普遍认为练体操很苦。“有一张获体育类大奖的照片,是一群七八岁练体操的孩子,每一个都是伤痕累累”,叶振南说,“不说是否夸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波助澜。认为练体操摧残孩子,使一些家长拒绝送孩子去体操房”。
此外,女孩到青春期,身体长高体态发胖。这对要求体形轻灵,利于优质完成空中动作的女队员是致命的,发育后她们很难再出好成绩,运动生命也就接近结束。再去读书,困难不少。家长们担心出路,也不愿让孩子练体操。
其实随着各种辅助手段的完善、训练理念的转变,吃大苦流大汗的训练方法已经过时,体操现在推行的是快乐训练。此外,国家也在不断修正建全运动员退役管理办法,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现阶段,量米下锅,如何选出好苗子和训练成才,很大程度在于各级教练慧眼识珠的本领。
在运动员的推选上,我国依旧遵循三级训练网模式,即业余体校、专业队、国家队。体操相比其他竞赛项目,运动员对教练的依赖度高。初学时的基础步伐、成套时的动作开范儿、到比赛时对赛场节奏的掌握,每个环节必须依靠教练。教练的水平,决定队员的前途。
事实上,教练队伍也面临困境。在各级体校,一方面女队员少,教练规模相应被压缩;一方面女队员难出成绩,教练绩效又与业绩挂钩。压力大、收入少、前途渺茫,基层教练流失严重,这直接影响好苗子的发现培养和向上级输送。
在国家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一线教练任务重,我们不需要能让队员成绩进前八名的教练,我们的目标是在世锦赛、奥运会上争金夺银。女队员运动周期短,这对教练形成的压力更大。另外,国家队教练的待遇并不高,优秀教练每个月工资也就6千元钱,普通教练更低。如果队员不出成绩,教练就没有奖金。现实问题是,有的教练刚结婚,有的刚有小孩。两地分居,要赡养父母,要养家”,叶振南说。女队前领导曾经考虑,让男队退役的世界冠军留队任教练,但回应寥寥,最后不了了之。 体操女队没有对教练成建制的更替补充,训练技术和手法势必趋于保守;加之输送上来的队员技术并不全面,训练难度大。两相钳制,互为因果,造成这几年体操女队频频感觉能用的人越来越少。每遇大赛,为了不掉成绩,队里只好继续任用老队员。随着退役年龄的逼近,老队员所剩无几。新人长期得不到锻炼,当她们必须站到台前时,一时难挑重担,这就造成了女队目前事实上的人才断档。
选可用之人,造可用之才,教练的责任重大。黄玉斌统管女队之后,首先抓的是教练队伍建设。“选拔教练的依据,是技术均衡,指导过团体。我们今后的发展战略是女子团体有所突破,如果仅仅去抓单项,不利体操女队今后的发展”,熊景斌说。按照这个思路,全运会之后,体操中心从近年比赛中获得过女子团体全国前三名的湖南、浙江、广东、上海等省市,选拔了一批年轻教练,组成了国家体操女队教练组。熊景斌任教练组组长、王群策任副组长。全组分五个小组,每小组一个男教练,管理本组日常训练;一个女教练,专司平衡木训练及队员日常生活。
从省市大规模调选人员,让基层教练员看到了职业希望,对教练队伍的稳定起到了作用。
2013年11月,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54名女队员参加国家队集训,她们都是1997年至2000年出生的。10天后,集训结束。22人选入国家集训队,被分配到五个训练组,每个组六到七名队员。一线组两支,分别是熊景斌组和王群策组,所带队员为里约奥运适龄选手;其他三个组是力量储备组,含里约选手。女队梯队搭建,初见雏形。
“剩下的任务就是抢时间,让这批队员在两年内迅速成才”,熊景斌说。教练组要求教练摸清各自队员家底,一发现队员优点,二找出他们的弱点。教练要根据队员的优缺点,提前设计好成套动作;不仅如此,还要制定出具体动作的训练方法。抓成套,抠细节,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节约时间。之后,黄玉斌和教练签订协议,提出追责制:一个动作,在某月某日完成,完成程度和惩罚奖励相挂钩。
改变观念,换角度提升水平
中国女子体操的能力,与欧美运动员相比有差距,这是队内的共识。体现在具体项目上,就是跳马和自由操是弱项。“程菲跳马拿到世界冠军,这样的运动员在国内几十年不遇,可遇不可求”,熊景斌说,“需要能力的项目,对亚洲运动员来说,夺冠,碰上就碰上了,碰不上也就算了。为了改变,天天练力量不现实,毕竟不是举重和田径运动员”。
有一段时间,中国女体进入训练误区,力求实现欧美选手横轴大跳跃的难度动作,在跳马和自由操上实现突破。这往往事与愿违,上一个横轴新动作,伤一批队员。
体操比赛最终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D分——难度分,10分起评,按动作难度向上加,上不封顶,可以超出15分;一个是E分——质量分,10分起评,按动作完成质量往下减。最后DE两者相加,算出总分。
体操中的空中纵轴转体和横轴转体的分值基本相同,纵轴转体1080度和横向转体旋,都是E组动作。亚洲女孩普遍小巧灵活,适合纵轴转体动作。加强训练,提高这个动作的完成质量,等同于缩短与欧美运动员之间D分的差距。
体操馆里有两架蹦床,利用率一直不高,教练普遍认为与训练无关。黄玉斌就任后,请来蹦床队教练,要求队员每天保证最少一个小时的纵轴转体训练。教练不理解,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有抵触情绪。黄玉斌发觉后,以行政命令要求:每天必须满时完成。强制训练一段时间,效果出来了。纵轴转体可以达到3.5周(1260度),而且是一批队员都能做到。
“进行蹦床训练前,队员的纵轴转体3周(1080度)完成质量都不高,甚至认为这个动作,必须具备能力,需要力量才能完成。训练观念方法改变后,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回事,激发了我们潜在的优势”, 熊景斌说,“扬长避短,不但难度不逊色,还便于动作连接”。
宽敞明亮的体操馆,有几幅近半年新制作的标语。“创新 突破 拼搏 圆梦”是为里约奥运树立的目标。场馆两侧是“坚持‘团体、全能优先,单项突破’的发展战略”、“坚持‘力、稳、难、新、美’的训练指导方针”。最为明显的是“大力破除陈旧训练观念及陋习”、“大胆改革创新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条幅,其实很大程度是针对女队而言的。
“必须改变女队的训练理念和手段。体操训练要领是在60年前提出的,因循守旧,不去变革和创新,我们的事业怎么发展?像一辆汽车,放置60年,不修不更换零件,跑得起来吗”,黄玉斌说,“就像跳马和起跳板之间的板距,几十年间,器材在变化,板距就要相应改变。板距小,导致运动员撑手角度有限,上马就不顺畅”。
女子体操除了高低杠,跳马、平衡木、自由操三个项目都需要腿部力量作为保证,但此前对腿部力量的训练重视程度不够。如何解决腿部爆发力不足的问题,熊景斌提出队员要去训练仰姿蹬杠铃。有教练认为,女孩仰姿蹬杠铃后臀部会变大,体形变化,对其他项目造成影响。 “这是误解,体形变与不变,与仰姿时腿与杠铃的角度有关”, 熊景斌说,“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我们过去的训练理念保守,对于训练模式的探讨和研究还不够。此前都说女队弱,为什么弱,要从什么角度去解决,其实没有去好好研究”。
2014年5月,全国体操锦标赛在广西落幕。在黄玉斌、熊景斌眼里,这是对大拆大建后的女队冬训工作的考核和检验。令人欣慰的是,冬训中的难度动作比赛时都用上了,成功率达到90%,而且一批运动员的难度都得到大幅提高。
提升跳、自弱项,保持高、平强项,是女子体操队的发展目标。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女队目前只有姚金男、尚春松、黄慧丹参加过世界大赛,其他队员都是新人。虽是好苗子,但出成绩毕竟要有一个过程,从基本功,学单动作,加入成套,这其中还要考虑能力、经验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解决。“女队最缺的是时间”,熊景斌说,“但势头发展不错。今年教练、队员辛苦一年,等明年这批队员起来了,梯队就算搭起来了,女队也就真正缓过来了”。
女队困境初露端倪是在两年前,冠军级名将江钰源、何可欣、眭禄、邓琳琳等相继退役,新队员的选拔培训滞后。国际体联要求:必须年满16周岁才有资格参加国际赛事。2014年有亚运会和世锦赛两项赛事,至今,不挑技术,仅选择适龄队员,扒拉脑袋也仅有七八个人够资格。“刚刚可以凑齐一支参赛队”,熊景斌说,“现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万一出现一两个伤病队员,组队参赛都成了问题”。
其实,中国体操队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来自女队。1979年第20届体操世锦赛,马艳红一举夺得高低杠冠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从那时起,中国体操成为世界体操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支强队。时光荏苒,不可否认,女队现在遇到了困难。
直面困境,体操人在自省。去繁从简,女队遇到的问题有两点,一个在管理机制,重点是教练队伍如何搭建和管理;一个是训练理念,如何打破旧观念,建立新的训练方法。
统一管理,打破分水岭
国家体操队训练馆里的冠军墙,坐南朝北。以此为界,沿墙向东向西各摆着几把椅子。习惯上,东侧是女队教练休息会客的地方,西侧属于男队教练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冠军墙就像体操人心目中的一道“分水岭”——女队业务,去东侧解决;男队业务,去西侧处理。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业务问题并不沟通交流。黄玉斌虽是国家体操队总教练,作为业务领导,也只是负责男队训练工作。
男女队分头管理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方面训练方法各用各的,好的经验作法没有沟通交流。像跳马的高度,女子比男子低,按照女队员的力量和身高比例,完全可以借鉴男队员的训练技巧。另一方面即使教练私下交流,修改训练方法仍需报告上级领导,能否被采纳就很难说了。每逢奥运会、世锦赛等世界级赛事,体操中心上报夺牌计划,也都是男队报男队,女队报女队。如果用现有的训练方法,可以保证不掉成绩,但再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思考,更改训练手段的动力也会不足。两者“效应”叠加,造成训练手段趋向保守,更加单一。直接后果就是“抗体”不足,难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这几年,国际体联对技术动作不断进行修改,主要就是增加难度动作,难度分值上不封顶。女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不掉队,在没有更新训练手段的情况下,只能硬着头皮上难度动作,结果形成只要上新动作,就必然出现队员受伤的局面。长期如此,教练和队员出现畏难恐惧心理,难新动作的推进步履艰难。“地方看中央”,某些基层体操队的技术水平也端上台面。这几年的全国比赛,甚至出现女子跳马比赛以直体动作进决赛的现象,“跳直体”其实是非常落后的动作。
其实,体操男子六个项目除去鞍马,女子全四项目,空中转体概念是一致的。转体好,在难度发展上会有很多变化,就会提高实力。转体好,队员的空中概念会好,落地就不会东倒西歪,可以避免对膝关节踝关节的损伤。如果是训练方法得当,并在男女队统一推广,落实“空中转体”,受益的将是男女两支队伍。“统一管理,对提升大家的训练水平有切实好处”,体操队领队叶振南说。
女队理顺管理机制、更新训练理念,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政令统一,否则“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效果会大打折扣。2013年底,黄玉斌履行总教练一职,同时管理女队日常工作。男女队统一管理后,在女队推行某些训练方法和手段,一些教练心里也不能马上接受。黄玉斌明白,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一个需要用成绩说话的过程。
不破不立,国家体操女队,迎来的是一次大拆大建。
抓住教练,梯队建设初见雏形
目前,国内注册的体操运动员,男女队员加起来有三千人左右,其中女队员的比例明显低于男队员。练习体操的女孩少,有两个原因。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普遍认为练体操很苦。“有一张获体育类大奖的照片,是一群七八岁练体操的孩子,每一个都是伤痕累累”,叶振南说,“不说是否夸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波助澜。认为练体操摧残孩子,使一些家长拒绝送孩子去体操房”。
此外,女孩到青春期,身体长高体态发胖。这对要求体形轻灵,利于优质完成空中动作的女队员是致命的,发育后她们很难再出好成绩,运动生命也就接近结束。再去读书,困难不少。家长们担心出路,也不愿让孩子练体操。
其实随着各种辅助手段的完善、训练理念的转变,吃大苦流大汗的训练方法已经过时,体操现在推行的是快乐训练。此外,国家也在不断修正建全运动员退役管理办法,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现阶段,量米下锅,如何选出好苗子和训练成才,很大程度在于各级教练慧眼识珠的本领。
在运动员的推选上,我国依旧遵循三级训练网模式,即业余体校、专业队、国家队。体操相比其他竞赛项目,运动员对教练的依赖度高。初学时的基础步伐、成套时的动作开范儿、到比赛时对赛场节奏的掌握,每个环节必须依靠教练。教练的水平,决定队员的前途。
事实上,教练队伍也面临困境。在各级体校,一方面女队员少,教练规模相应被压缩;一方面女队员难出成绩,教练绩效又与业绩挂钩。压力大、收入少、前途渺茫,基层教练流失严重,这直接影响好苗子的发现培养和向上级输送。
在国家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一线教练任务重,我们不需要能让队员成绩进前八名的教练,我们的目标是在世锦赛、奥运会上争金夺银。女队员运动周期短,这对教练形成的压力更大。另外,国家队教练的待遇并不高,优秀教练每个月工资也就6千元钱,普通教练更低。如果队员不出成绩,教练就没有奖金。现实问题是,有的教练刚结婚,有的刚有小孩。两地分居,要赡养父母,要养家”,叶振南说。女队前领导曾经考虑,让男队退役的世界冠军留队任教练,但回应寥寥,最后不了了之。 体操女队没有对教练成建制的更替补充,训练技术和手法势必趋于保守;加之输送上来的队员技术并不全面,训练难度大。两相钳制,互为因果,造成这几年体操女队频频感觉能用的人越来越少。每遇大赛,为了不掉成绩,队里只好继续任用老队员。随着退役年龄的逼近,老队员所剩无几。新人长期得不到锻炼,当她们必须站到台前时,一时难挑重担,这就造成了女队目前事实上的人才断档。
选可用之人,造可用之才,教练的责任重大。黄玉斌统管女队之后,首先抓的是教练队伍建设。“选拔教练的依据,是技术均衡,指导过团体。我们今后的发展战略是女子团体有所突破,如果仅仅去抓单项,不利体操女队今后的发展”,熊景斌说。按照这个思路,全运会之后,体操中心从近年比赛中获得过女子团体全国前三名的湖南、浙江、广东、上海等省市,选拔了一批年轻教练,组成了国家体操女队教练组。熊景斌任教练组组长、王群策任副组长。全组分五个小组,每小组一个男教练,管理本组日常训练;一个女教练,专司平衡木训练及队员日常生活。
从省市大规模调选人员,让基层教练员看到了职业希望,对教练队伍的稳定起到了作用。
2013年11月,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54名女队员参加国家队集训,她们都是1997年至2000年出生的。10天后,集训结束。22人选入国家集训队,被分配到五个训练组,每个组六到七名队员。一线组两支,分别是熊景斌组和王群策组,所带队员为里约奥运适龄选手;其他三个组是力量储备组,含里约选手。女队梯队搭建,初见雏形。
“剩下的任务就是抢时间,让这批队员在两年内迅速成才”,熊景斌说。教练组要求教练摸清各自队员家底,一发现队员优点,二找出他们的弱点。教练要根据队员的优缺点,提前设计好成套动作;不仅如此,还要制定出具体动作的训练方法。抓成套,抠细节,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节约时间。之后,黄玉斌和教练签订协议,提出追责制:一个动作,在某月某日完成,完成程度和惩罚奖励相挂钩。
改变观念,换角度提升水平
中国女子体操的能力,与欧美运动员相比有差距,这是队内的共识。体现在具体项目上,就是跳马和自由操是弱项。“程菲跳马拿到世界冠军,这样的运动员在国内几十年不遇,可遇不可求”,熊景斌说,“需要能力的项目,对亚洲运动员来说,夺冠,碰上就碰上了,碰不上也就算了。为了改变,天天练力量不现实,毕竟不是举重和田径运动员”。
有一段时间,中国女体进入训练误区,力求实现欧美选手横轴大跳跃的难度动作,在跳马和自由操上实现突破。这往往事与愿违,上一个横轴新动作,伤一批队员。
体操比赛最终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D分——难度分,10分起评,按动作难度向上加,上不封顶,可以超出15分;一个是E分——质量分,10分起评,按动作完成质量往下减。最后DE两者相加,算出总分。
体操中的空中纵轴转体和横轴转体的分值基本相同,纵轴转体1080度和横向转体旋,都是E组动作。亚洲女孩普遍小巧灵活,适合纵轴转体动作。加强训练,提高这个动作的完成质量,等同于缩短与欧美运动员之间D分的差距。
体操馆里有两架蹦床,利用率一直不高,教练普遍认为与训练无关。黄玉斌就任后,请来蹦床队教练,要求队员每天保证最少一个小时的纵轴转体训练。教练不理解,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有抵触情绪。黄玉斌发觉后,以行政命令要求:每天必须满时完成。强制训练一段时间,效果出来了。纵轴转体可以达到3.5周(1260度),而且是一批队员都能做到。
“进行蹦床训练前,队员的纵轴转体3周(1080度)完成质量都不高,甚至认为这个动作,必须具备能力,需要力量才能完成。训练观念方法改变后,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回事,激发了我们潜在的优势”, 熊景斌说,“扬长避短,不但难度不逊色,还便于动作连接”。
宽敞明亮的体操馆,有几幅近半年新制作的标语。“创新 突破 拼搏 圆梦”是为里约奥运树立的目标。场馆两侧是“坚持‘团体、全能优先,单项突破’的发展战略”、“坚持‘力、稳、难、新、美’的训练指导方针”。最为明显的是“大力破除陈旧训练观念及陋习”、“大胆改革创新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条幅,其实很大程度是针对女队而言的。
“必须改变女队的训练理念和手段。体操训练要领是在60年前提出的,因循守旧,不去变革和创新,我们的事业怎么发展?像一辆汽车,放置60年,不修不更换零件,跑得起来吗”,黄玉斌说,“就像跳马和起跳板之间的板距,几十年间,器材在变化,板距就要相应改变。板距小,导致运动员撑手角度有限,上马就不顺畅”。
女子体操除了高低杠,跳马、平衡木、自由操三个项目都需要腿部力量作为保证,但此前对腿部力量的训练重视程度不够。如何解决腿部爆发力不足的问题,熊景斌提出队员要去训练仰姿蹬杠铃。有教练认为,女孩仰姿蹬杠铃后臀部会变大,体形变化,对其他项目造成影响。 “这是误解,体形变与不变,与仰姿时腿与杠铃的角度有关”, 熊景斌说,“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我们过去的训练理念保守,对于训练模式的探讨和研究还不够。此前都说女队弱,为什么弱,要从什么角度去解决,其实没有去好好研究”。
2014年5月,全国体操锦标赛在广西落幕。在黄玉斌、熊景斌眼里,这是对大拆大建后的女队冬训工作的考核和检验。令人欣慰的是,冬训中的难度动作比赛时都用上了,成功率达到90%,而且一批运动员的难度都得到大幅提高。
提升跳、自弱项,保持高、平强项,是女子体操队的发展目标。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女队目前只有姚金男、尚春松、黄慧丹参加过世界大赛,其他队员都是新人。虽是好苗子,但出成绩毕竟要有一个过程,从基本功,学单动作,加入成套,这其中还要考虑能力、经验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解决。“女队最缺的是时间”,熊景斌说,“但势头发展不错。今年教练、队员辛苦一年,等明年这批队员起来了,梯队就算搭起来了,女队也就真正缓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