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产学研”建设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dxie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合作及“产学研”培养模式,既可以满足构建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要求和条件,又可以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及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产学研” 建设模式 校外实践教育 基地 举措 保障
  一、“产学研”建设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构建应用技术大学的要求,“产学研”建设模式有其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一)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的要求
  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此,通过“产学研”三者的结合,可以及时根据社会的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二)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要求
  职业标准是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从事某一职业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它可以反映出企业和所从事行业的根本要求。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培养过程中,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可以适时地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
  (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就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为目标。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使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具备从事生产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进而成为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
  (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要求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是高校教育改革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制度设置。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模式,能够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按照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使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者专业相统一,让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五)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
  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时时刻刻对人才培养有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只有根据产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成长的需要,拓宽继续学习渠道,在不断的学习、生产和研究过程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产学研”建设模式的思路及举措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产学研” 模式的建设,可以在不断总结前期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出一条既科学合理,又能满足现实需求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
  (一)强化校内实训基地
  高校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场所——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校外实践教育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校内实训基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实训基地的设备数量要与学生实习实训的数量相匹配,尽量做到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的操作机会,设备更新也要与企业基本同步;第二,学校的实训基地要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运营模式;第三,要保证实训基地的规模利于教学的制度和机制。
  (二)探索多途径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或技能型)人才的场所,地方高校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迫使其在人才培养尤其是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要不断探索多种途径,以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产、学、研三方面的有效对接
  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尽可能做到无缝对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这样一个过程。“理论”就是通过学术研讨和调研等形式,把收集整理到的相关资料和信息,经过反复讨论上升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理论依据。
  (四)强化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
  高校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对“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学历教育 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三、“产学研”建设模式的保障
  (一)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
  企业、学校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彼此有需求但没有利益关系,学校是校企合作的主体,而企业多数为被动的客体,缺乏足够的校企合作积极性。而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学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还没有研究出既科学又符合国情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或者还只停留在理论研究上。
  基于这种情况,为了保障“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顺利进行,需要政府牵头组织,企业与学校配合,学校根据企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出课程标准,开发出项目化的课程教材。在国外,课程标准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要求来制定,由政府介入,组织相关人员完成相应的工作。在国内,政府也应该借鉴这种方式,尽快建立起较为合理的产学研模式保障。
  (二)拓宽“校企合作”范围,丰富合作内容
  要不断加大校企合作范围,使校企合作不仅停留在实习实训等表面状态,还应进一步丰富合作内容:校企共建实训实验室,共同开展课程、教材的编写、开发与建设,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实行学生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之间协商订单培养、特色办班合作,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这些都是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模式向前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产学研”建设模式,为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搭建了重要平台,同时也为师生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7-68.
  [2]徐鹏彬.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0(11):71-72.
  [3]邢艳辉,翟利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60-61.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重大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大学生思想、行为所呈现的新特点给目前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社会重大事件为契机,将德育工作与社会重大事件教育相结合,创新德育载体,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社会化发展的教育,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重大事件教育 大学生德育工作 价值  社会重大事件主要包括国内外社会各个领域中,所发生的能够影响和改变人
【摘要】高校在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中, 后勤部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过程, 既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过程, 又是发挥育人作用的过程。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其育人功能, 提出了高校后勤育人管理改革的几个有效途径。    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 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高校后勤始终要坚持“三服务、两育人”
<正> 周末傍晚,几个同行来家闲谈,由于都是搞算帐工作的,虽然话题是从文艺生活聊起的,却很自然地便转到本行工作上来。闲谈嘛,无拘无束,因而比往常的开会、讨论……更坦率、
<正> 记帐是财会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记帐必须正确及时,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单位的经济业务情况,因此财会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把帐记好,记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
<正> 为了积极宣传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事现代会计学科的研究,提高我国会计学术的水平,使会计工作更好地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和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服务,充分发挥会计工作
<正> 利润是剩余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润指标是考核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性指标。根据《关于国营企业试行企业基金的规定》:从一九七八年起,对企业主管部门
加强职业教育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紧随经济发展步伐,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当前主流技术,培养出适应当前经济需求的学生。因此,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因素,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及税务稽查人员的个人素质与发达地区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税务稽查手段单一、重数量轻质量、查大户放小户、案件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对地方性院校培养人才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地方性院校目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探索地方性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性院校 师生关系 问题 对策  1. 引言  师生关系是高校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成效,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高校培养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
<正> 在社会主义企业中,会计已作为生产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已经不限于系统地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而是要通过对企业资金、财产、物资的管理,促进对活劳动和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