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习作教学,一直面临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如何打破壁垒,让儿童不再视习作为畏途?我校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微型体验、微型指导、微型评改等活动,唤醒儿童感官,激发内心情感,引导主动表达,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言语生命的灵性生长。
[关键詞]微活动 微写作 习作教学 童心课堂
课堂,是师生心灵沟通的场所,是关注世界之真和感悟生命之美的场所。近年来,学校围绕“童心教育”的办学思想,着力构建童心课程,打造童心课堂,促进儿童生命自由、自主、自在地生长。
学校语文组以基于情境教育理论的“微型活动”作文教学研究为突破点,让教师关注儿童情感世界,让课堂回归儿童真实状态,精心打造让教学依归童心,让童心回归本体的语文“童心课堂”。
一、“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的价值思考
基于情境教育理论的“微型活动”作文教学研究,是指在作文课堂上通过开展简单易行的微型体验活动,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创造的能力;也指通过开展一系列写作方法技巧的微型指导活动,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力求“一课一得”,为儿童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全面提高儿童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1.坚守儿童立场
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到新课程的“生本”理念,关注儿童、守护童年已成为教育界的广泛共识。本课题在活动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引领教师走进儿童世界,开发和实施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符合儿童发展需求、激发儿童表达欲望的自主性“微型活动”,使活动教育资源开发的方向由“外”向“内”,直接指向儿童本身。
2.重视情感体验
本课题研究基于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四大基本原理,立足作文课堂教学,细化“情境作文”的研究体系。通过在课堂上创设“形真、意远、情切、理寓其中”的作文教学情境,还原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努力将“情感、生活、生命、发展”注入儿童作文,从而实现儿童习作与生活的最紧密结合,让儿童爱上表达,爱上写作。
3.关注自我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微活动微写作”作文教学的情境性、活动性、互动性,能够最有效地帮助儿童完成言语表达的自我建构,达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境界。
二、“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的整体架构
1.聚焦一个“核心”
“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始终要围绕一个核心一“微”。微,微小、细微,见“微”能知“著”;微,精妙、微妙,微步而行至水到渠成。首先,活动要微型,也就是设计的课堂体验活动要以简单有趣、可操作为原则,让儿童可知可感、乐说乐写;其次,目标要微观,一堂课不可能解决儿童习作的所有问题,每节课只能着重训练一个能力点,也就是“教什么”要明确;最后,指导要细微,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指导要少而精,简而实,在儿童的薄弱点上下足功夫,着力建设引而不牵、放而不纵、宽而不偏的趣味课堂。
2.遵循“四个原则”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正是遵循儿童的游戏天性,着眼于儿童长远发展的语文教育实践。我们认为,这样的课堂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愉悦性。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儿童享受愉悦的课堂活动本身,并将自我的内在力量外化为语文素养。二是开放性。真正的游戏者总是处在自在、自主、自为的自由状态,课堂活动要解除对儿童的束缚,但师生又都在有规则的活动中,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三是挑战性。教学要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活动,儿童在活动中要有紧张的智力活动。四是变化性。教学活动不是在教师的预设、儿童的设想框架内一成不变的,它是在基于个体生命平等对话的前提下,在儿童自己尝试探索中不断发展、变化的。
3.关注五个“度”
“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要关注习作教学的五个“度”:一是情感驱动有“温度”,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内点燃儿童的习作兴趣,让他们热情高涨;二是链接生活有“宽度”,即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唤醒儿童对生活的回忆,拓宽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多角度构思立意;三是教师指导有“限度”,即减少教师“详尽而不厌其烦”的指导时间,重点进行方法点拨和思路开启;四是当堂习作有“速度”,在课堂上尽量写片段,写精彩之处,写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五是习作修改有“效度”,即多选择一些中等水平习作当堂互评,让儿童在经常性的互评互议中提高鉴赏水平,提升表达能力。
三、“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的实践探索
1.现状调查:聚焦作文生态
我们抽样调查了三至六年级各50名儿童的50篇作文,从词汇量、精彩句段、情趣性、生活气息、情感流露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和评级。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儿童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在逐步增强,但是习作中所流露的情趣性和生活味却呈现出衰减的态势,习作的内容、结构、章法、表达、情感越来越趋于程式化。可见,随着心理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生活空间在缩小,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帮助儿童链接生活、发现生活,留住正在渐渐消逝的“童心”。
2.微型活动:唤醒情感体验
为了帮助儿童积累丰富的感知素材,引导他们通过体验和认知,获得鲜明而生动的形象,获得强烈而久远的情感体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简单可行的微型活动。“奇妙的魔袋”“会‘吃’鸡蛋的瓶子”“哑剧表演对对碰”“你看我躲”“和水做游戏”“百元大钞有轻功”“‘大力士’争霸赛”“咱跟老师‘对着干’”“小小鼻子趣味多”“玩手影编故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儿童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产生表达欲望,他们积极地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手触摸,用心感悟,主动地建构语言,获得自我发展。
3.微型指导:增长言语智慧
微型活动的开展触发了儿童言语实践的主观意愿,促进他们把形象与词汇巧妙结合起来。为了让儿童的语言更具思维的内核,让他们的习作水平在情感的笼罩下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我们进行了微型指导的研究。微型指导,一是指写作技巧的专项指导活动,从低段“学会观察想象”、中段“学会准确表达”,到高段“学会生动巧妙表达”,我们在全校形成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微型指导训练序列体系。二是指写作后评讲的多元评改活动,我们放手让每个儿童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中。形式上,我们有同学互改,小组合作评改,师生共批,教师点拨,家长点评等;内容上,我们要求既要“评”也要“改”,尤其鼓励有创意地修改、点评,鼓励发现他人和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找出薄弱点加以修改润色。
4.主题写作:流淌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们将课内习得方法与课外实践运用、主题阅读与微型写作相结合,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优选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进行了“主题阅读活动与写作”的教学研究。二年级的“赏秋·诵秋·画秋”;三年级的“美丽山河我的家”;四年级的“诗中情悠悠”;五年级的“月光下的亲情”;六年级的“永远的童年”……一次次主题读写活动让儿童情动辞发,写下了一篇篇真实细腻、富有生命气息的优秀习作。
“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将儿童的课堂学习和真实生活相链接,实现了儿童成为课堂主角的翻转,使得课堂多了一份丰厚,多了一份灵动。“微活动微写作”,让儿童心智开启、言语拔节、情感生长!
[关键詞]微活动 微写作 习作教学 童心课堂
课堂,是师生心灵沟通的场所,是关注世界之真和感悟生命之美的场所。近年来,学校围绕“童心教育”的办学思想,着力构建童心课程,打造童心课堂,促进儿童生命自由、自主、自在地生长。
学校语文组以基于情境教育理论的“微型活动”作文教学研究为突破点,让教师关注儿童情感世界,让课堂回归儿童真实状态,精心打造让教学依归童心,让童心回归本体的语文“童心课堂”。
一、“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的价值思考
基于情境教育理论的“微型活动”作文教学研究,是指在作文课堂上通过开展简单易行的微型体验活动,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创造的能力;也指通过开展一系列写作方法技巧的微型指导活动,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力求“一课一得”,为儿童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全面提高儿童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1.坚守儿童立场
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到新课程的“生本”理念,关注儿童、守护童年已成为教育界的广泛共识。本课题在活动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引领教师走进儿童世界,开发和实施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符合儿童发展需求、激发儿童表达欲望的自主性“微型活动”,使活动教育资源开发的方向由“外”向“内”,直接指向儿童本身。
2.重视情感体验
本课题研究基于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四大基本原理,立足作文课堂教学,细化“情境作文”的研究体系。通过在课堂上创设“形真、意远、情切、理寓其中”的作文教学情境,还原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努力将“情感、生活、生命、发展”注入儿童作文,从而实现儿童习作与生活的最紧密结合,让儿童爱上表达,爱上写作。
3.关注自我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微活动微写作”作文教学的情境性、活动性、互动性,能够最有效地帮助儿童完成言语表达的自我建构,达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境界。
二、“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的整体架构
1.聚焦一个“核心”
“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始终要围绕一个核心一“微”。微,微小、细微,见“微”能知“著”;微,精妙、微妙,微步而行至水到渠成。首先,活动要微型,也就是设计的课堂体验活动要以简单有趣、可操作为原则,让儿童可知可感、乐说乐写;其次,目标要微观,一堂课不可能解决儿童习作的所有问题,每节课只能着重训练一个能力点,也就是“教什么”要明确;最后,指导要细微,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指导要少而精,简而实,在儿童的薄弱点上下足功夫,着力建设引而不牵、放而不纵、宽而不偏的趣味课堂。
2.遵循“四个原则”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正是遵循儿童的游戏天性,着眼于儿童长远发展的语文教育实践。我们认为,这样的课堂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愉悦性。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儿童享受愉悦的课堂活动本身,并将自我的内在力量外化为语文素养。二是开放性。真正的游戏者总是处在自在、自主、自为的自由状态,课堂活动要解除对儿童的束缚,但师生又都在有规则的活动中,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三是挑战性。教学要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活动,儿童在活动中要有紧张的智力活动。四是变化性。教学活动不是在教师的预设、儿童的设想框架内一成不变的,它是在基于个体生命平等对话的前提下,在儿童自己尝试探索中不断发展、变化的。
3.关注五个“度”
“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要关注习作教学的五个“度”:一是情感驱动有“温度”,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内点燃儿童的习作兴趣,让他们热情高涨;二是链接生活有“宽度”,即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唤醒儿童对生活的回忆,拓宽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多角度构思立意;三是教师指导有“限度”,即减少教师“详尽而不厌其烦”的指导时间,重点进行方法点拨和思路开启;四是当堂习作有“速度”,在课堂上尽量写片段,写精彩之处,写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五是习作修改有“效度”,即多选择一些中等水平习作当堂互评,让儿童在经常性的互评互议中提高鉴赏水平,提升表达能力。
三、“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的实践探索
1.现状调查:聚焦作文生态
我们抽样调查了三至六年级各50名儿童的50篇作文,从词汇量、精彩句段、情趣性、生活气息、情感流露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和评级。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儿童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在逐步增强,但是习作中所流露的情趣性和生活味却呈现出衰减的态势,习作的内容、结构、章法、表达、情感越来越趋于程式化。可见,随着心理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生活空间在缩小,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帮助儿童链接生活、发现生活,留住正在渐渐消逝的“童心”。
2.微型活动:唤醒情感体验
为了帮助儿童积累丰富的感知素材,引导他们通过体验和认知,获得鲜明而生动的形象,获得强烈而久远的情感体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简单可行的微型活动。“奇妙的魔袋”“会‘吃’鸡蛋的瓶子”“哑剧表演对对碰”“你看我躲”“和水做游戏”“百元大钞有轻功”“‘大力士’争霸赛”“咱跟老师‘对着干’”“小小鼻子趣味多”“玩手影编故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儿童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产生表达欲望,他们积极地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手触摸,用心感悟,主动地建构语言,获得自我发展。
3.微型指导:增长言语智慧
微型活动的开展触发了儿童言语实践的主观意愿,促进他们把形象与词汇巧妙结合起来。为了让儿童的语言更具思维的内核,让他们的习作水平在情感的笼罩下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我们进行了微型指导的研究。微型指导,一是指写作技巧的专项指导活动,从低段“学会观察想象”、中段“学会准确表达”,到高段“学会生动巧妙表达”,我们在全校形成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微型指导训练序列体系。二是指写作后评讲的多元评改活动,我们放手让每个儿童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中。形式上,我们有同学互改,小组合作评改,师生共批,教师点拨,家长点评等;内容上,我们要求既要“评”也要“改”,尤其鼓励有创意地修改、点评,鼓励发现他人和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找出薄弱点加以修改润色。
4.主题写作:流淌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们将课内习得方法与课外实践运用、主题阅读与微型写作相结合,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优选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进行了“主题阅读活动与写作”的教学研究。二年级的“赏秋·诵秋·画秋”;三年级的“美丽山河我的家”;四年级的“诗中情悠悠”;五年级的“月光下的亲情”;六年级的“永远的童年”……一次次主题读写活动让儿童情动辞发,写下了一篇篇真实细腻、富有生命气息的优秀习作。
“微活动微写作”童心课堂,将儿童的课堂学习和真实生活相链接,实现了儿童成为课堂主角的翻转,使得课堂多了一份丰厚,多了一份灵动。“微活动微写作”,让儿童心智开启、言语拔节、情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