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衡量出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写作训练既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师致力改革和优化的重要课题。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心写出高质量的习作呢,采用广播稿的形式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广播稿;作文教学;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衡量出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因而写作训练无疑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也一直是语文教师致力改革和优化的重要课题。现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不再用作文这种提法,而称之为“习作”,进一步明确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就是把自己的见闻和真实感受写出来。说真话,抒真情。这样一来,如何去写,写什么内容,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心写出高质量的习作呢,笔者认为,采用广播稿的形式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广播稿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
广播稿,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广播的形式来播送的稿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可见影响作文教学的诸多因素中,兴趣因素不可忽视。那么,如何用广播稿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讲清广播稿的取材、写法及目的,让学生对这一写作形式有一明确的认识。针对初一学生的写作实际,教师可提前写一篇难度不大的范文,随堂示范,而后给学生布置一篇大家都有话可说的文题,如《我的妈妈》、《我有一个新同学》等。所写作文不要急于收交,给学生留观察和思考的余地。收齐学生作文后,选出几篇较好的习作送学校广播室广播,尔后再选出三五篇作文,教师做大致修改提示后,学生自行修改,争取在班级朗诵,朗诵后再行修改,最后在校广播室循环广播。此法一经推出,校园内众说纷纭,对这一做法充满了好奇,引起学生情绪上的波动,写作兴趣也日渐浓厚起来。
其次,特意创设写作氛围,在学生中扩大影响。对于中学生来说,既好奇又好动,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理。广播稿的作文形式,恰好成了满足这种心理的催化剂。针对每周两节作文课,一节为写作课,一节安排朗诵课,对好的习作择优选用,推荐到校广播室。当然,对学生习作,尽量找出闪光点,哪怕是一段话,或是一个细节描绘,让学生们在各自的习作中学会欣赏和分享。教师可根据当节作文课习作质量的要求,把广播后的作文再进行评讲,评讲后再行修改,然后在班级作文园地上张贴出来,让学生之间的作文在互比中找差距,补不足。这样一来,广播稿的范文朗读,既成了每节作文课的主导,也成了朗读者的一种荣耀,学生在心理上对广播稿这一作文形式得到认可,并积极地付之于行动当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在潜移默化的进行。
再次,对学生习作,评语要克服心理障碍,评讲要着眼于兴趣激发。进入初中,中学生作文由于底子不同,水平上就会有所差异。写人状物的手法,谋篇布局的思路也就有所不同。作文评讲中也应有的放矢,不把差作当作笑料,差中找好,即使几句话也行,一有好苗头,及时发现并推荐播放,学生会拾起自信,乐于写作,逐渐消除学生“怵”作文的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二、广播稿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的原动力
苏轼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由于广播稿作文形式的采用,学生们的写作热情高涨,单是每周两节作文课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因此,笔者因势利导,又从两方面入手,加大写作训练。
其一,要求学生除阅读完课内推荐篇目的名著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做好简单的读书笔记,摘抄美文中精彩的内容,并制作相应的知识卡片,让学生像蜜蜂一样“博采众家之长”,从而积累作文素材,随时随地拿为己用,让写作积累落到实处。同时,每个学生积累的知识卡片,可以拿到班级内交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的多了,学生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一学期下来,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积累强化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广播稿已不再是学生写作的目的,而是一种分享进步的手段。在广播中体味进步的喜悦,在习作朗读中交流写作的心得,感悟阅读带来的心灵上的启迪。
其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有人说:“会观察生活,会发现的人,才会让生活的纸页丰富多彩,才不会让他的人生黯然失色。”学生作文也是如此。《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样,把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纳入学生写作训练当中。为此,笔者经常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讲解观察方法,随时随地留心他人他物,写好观察作文。有时,亲自带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力求多角度、多层次,描绘生活中的精彩,抒写心灵上的感悟。习作成文后择优在校广播室播放,好的习作还可推荐给县广播站播放。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三、结语
有道是滴水穿石,凡事贵在坚持,经过初中三年的不懈努力,笔者做了如下的统计:全班56名学生,三年中播放稿件最多的有46篇,最少的亦有5篇。全班单县广播站播放的稿件有62篇。其中,命题作文《雪》《我的课余生活》两次分专辑播放,校园及社会反响较大。这些数据不难说明一个问题,采用广播稿的作文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作用举足轻重。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广播稿;作文教学;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衡量出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因而写作训练无疑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也一直是语文教师致力改革和优化的重要课题。现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不再用作文这种提法,而称之为“习作”,进一步明确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就是把自己的见闻和真实感受写出来。说真话,抒真情。这样一来,如何去写,写什么内容,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心写出高质量的习作呢,笔者认为,采用广播稿的形式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广播稿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
广播稿,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广播的形式来播送的稿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可见影响作文教学的诸多因素中,兴趣因素不可忽视。那么,如何用广播稿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讲清广播稿的取材、写法及目的,让学生对这一写作形式有一明确的认识。针对初一学生的写作实际,教师可提前写一篇难度不大的范文,随堂示范,而后给学生布置一篇大家都有话可说的文题,如《我的妈妈》、《我有一个新同学》等。所写作文不要急于收交,给学生留观察和思考的余地。收齐学生作文后,选出几篇较好的习作送学校广播室广播,尔后再选出三五篇作文,教师做大致修改提示后,学生自行修改,争取在班级朗诵,朗诵后再行修改,最后在校广播室循环广播。此法一经推出,校园内众说纷纭,对这一做法充满了好奇,引起学生情绪上的波动,写作兴趣也日渐浓厚起来。
其次,特意创设写作氛围,在学生中扩大影响。对于中学生来说,既好奇又好动,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理。广播稿的作文形式,恰好成了满足这种心理的催化剂。针对每周两节作文课,一节为写作课,一节安排朗诵课,对好的习作择优选用,推荐到校广播室。当然,对学生习作,尽量找出闪光点,哪怕是一段话,或是一个细节描绘,让学生们在各自的习作中学会欣赏和分享。教师可根据当节作文课习作质量的要求,把广播后的作文再进行评讲,评讲后再行修改,然后在班级作文园地上张贴出来,让学生之间的作文在互比中找差距,补不足。这样一来,广播稿的范文朗读,既成了每节作文课的主导,也成了朗读者的一种荣耀,学生在心理上对广播稿这一作文形式得到认可,并积极地付之于行动当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在潜移默化的进行。
再次,对学生习作,评语要克服心理障碍,评讲要着眼于兴趣激发。进入初中,中学生作文由于底子不同,水平上就会有所差异。写人状物的手法,谋篇布局的思路也就有所不同。作文评讲中也应有的放矢,不把差作当作笑料,差中找好,即使几句话也行,一有好苗头,及时发现并推荐播放,学生会拾起自信,乐于写作,逐渐消除学生“怵”作文的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二、广播稿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的原动力
苏轼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由于广播稿作文形式的采用,学生们的写作热情高涨,单是每周两节作文课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因此,笔者因势利导,又从两方面入手,加大写作训练。
其一,要求学生除阅读完课内推荐篇目的名著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做好简单的读书笔记,摘抄美文中精彩的内容,并制作相应的知识卡片,让学生像蜜蜂一样“博采众家之长”,从而积累作文素材,随时随地拿为己用,让写作积累落到实处。同时,每个学生积累的知识卡片,可以拿到班级内交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的多了,学生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一学期下来,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积累强化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广播稿已不再是学生写作的目的,而是一种分享进步的手段。在广播中体味进步的喜悦,在习作朗读中交流写作的心得,感悟阅读带来的心灵上的启迪。
其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有人说:“会观察生活,会发现的人,才会让生活的纸页丰富多彩,才不会让他的人生黯然失色。”学生作文也是如此。《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样,把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纳入学生写作训练当中。为此,笔者经常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讲解观察方法,随时随地留心他人他物,写好观察作文。有时,亲自带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力求多角度、多层次,描绘生活中的精彩,抒写心灵上的感悟。习作成文后择优在校广播室播放,好的习作还可推荐给县广播站播放。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三、结语
有道是滴水穿石,凡事贵在坚持,经过初中三年的不懈努力,笔者做了如下的统计:全班56名学生,三年中播放稿件最多的有46篇,最少的亦有5篇。全班单县广播站播放的稿件有62篇。其中,命题作文《雪》《我的课余生活》两次分专辑播放,校园及社会反响较大。这些数据不难说明一个问题,采用广播稿的作文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作用举足轻重。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