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在中学凸显。“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一个简明、有效、易操作的学生分析工具,上手难度较低,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在教师队伍中推广“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一项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举措。
关键词:能量;能量-释放通道;心理问题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众多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学习效率低下,未能充分地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特殊、短暂阶段”,特征较不明显,教师往往将其与学生的短期心理波动相混淆,进一步加重了该问题的严峻性。心理亚健康的高发率也为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以郑州地区为例,该地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率为21.9%,但大部分学校只配备一到两名专职心理教师,他们的精力主要用于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当前中学心理教育的关键矛盾是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不能只强调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任务,必须加强对科任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使教师普遍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但长期以来,教师所接触的心理学理论普遍存在模型复杂、应用困难等问题,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一个简明、有效、易操作、易推广的理论。
1.“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简介
“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张晓龙提出的个体分析编码模式。该理论认为能量及其释放通道构成了个体的精神活动,个体的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能量,这些能量需要通道释放,若选取的通道不恰当,能量无法合理释放,就会导致一定的心理問题。教师若能定位驱动学生行为的能量与释放通道间的不匹配,再协助其制定合理的释放渠道,即可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的运用案例
X同学(女)是笔者任教班级中一位比较沉默的学生。笔者对她的关注源于作业情况,她的作业前半部分完成度良好,后半部分则表现很差,经观察,这与该同学上课时的状态有直接关系,她在课堂前20分钟能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后25分钟则经常走神,走神时往往面露愁容。据了解,该同学父母于数年前离异,她随母亲生活,家人对她很娇惯。她在本校借读,各科成绩均一般,科任老师的普遍反映她学习欲望不强。她与男同学关系较疏远,有几个亲密的女性朋友,她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是明星和化妆。在一次背诵抽查中,X同学表现出轻微的强迫倾向,试图将背诵内容一字不差地重述,表现出强烈的完成欲望,反复尝试仍未能实现的状况下,该学生情绪瞬间低落。背诵完成后的交谈中,学生自诉想要提高学习成绩,但没什么思路,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故而胡乱应付,对选科和未来的人生道路选择感到迷茫、恐慌;经常感到孤独,希望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X同学的心理能量分别由理想和情感驱动。
理想的能量(即对学习成绩的追求)促使她选择了“前半节课认真听讲,课上走神(面露愁容),学习欲望低,强迫倾向,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应付作业,未来的迷茫、恐慌”的释放通道。不难看出,“前半节课认真听讲”与“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正确的释放通道,其余则是不恰当的释放通道。依据这些通道和对X同学的了解,笔者尝试重构了X同学释放理想能量的过程:最初她希望提高成绩,并为之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她并未确定一个可量化完成的目标,故理想的能量没有合理的释放通道与之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学习带有了盲目性,兼因家庭和个人性格的影响,她选择了“走神、应付作业、强迫倾向”等一系列通道释放理想能量带给她的压力,最终导致了她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慌。
情感的能量(即对友情的追求)促使她与部分女同学形成了亲密的关系,这是正确的能量释放通道,但由于父母离异带来的伤害,她与男同学较为疏远,也没有主动结交更多朋友,以逃避的方式释放能量,从而导致孤独感。由此可以看出,X同学与部分同学的亲密关系不足以释放其全部情感能量,故不得不以“孤独”这一不合理的通道释放,进一步加重了她的心理问题。
在这一案例的研究过程中,X同学的家长和大部分受访教师将她的问题归因于单亲家庭。但基于“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的分析表明父母离异仅是该同学心理问题的部分诱因,理想与情感能量释放不当是导致该同学目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从纠正不当能量释放通道与建立新的能量释放通道两个角度协助X同学。一方面,教师应协助学生认识到“走神、应付作业、强迫倾向”并非是她不善学习的结果,也不应成为她“学习差”的借口,这是她无法达成自己理想目标的情况下为宣泄能量而选择的不当释放通道,唯有避免这种错误方式,建立正确的能量释放通道,她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本人、家长协作,根据X同学的个人特质,制定一套适合她的能量释放通道。
“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的价值
上文介绍了“能量-释放通道”理论及案例,笔者将以此为依托,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探讨这一理论的价值。
3.1 “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分析学生的有效工具
任何理论有实践价值的前提是它本身的科学性、有效性,毫无疑问,“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一个科学、有效的分析工具。除前述案例外,笔者还运用此理论解决了Y同学(男)的问题。Y同学高一上学期成绩较好,但高一下学期出现了严重的成绩下滑,早上的课经常犯困、走神,并出现了逆反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多次会谈,但效果不佳,最终将Y同学定性为不爱学习,并认为Y同学与朋友间的交往影响了成绩。笔者与Y同学进行了数次交谈,得知他上学期时,每周会与同学打篮球三至四次,但父母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并于本学期为他聘请了家庭教师,每晚补习功课,剥夺了Y同学打篮球的时间。Y同学自述目前经常失眠,并于次日早上反复出现困意。基于“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笔者认为Y同学存在的问题有二:一是他精力旺盛,单纯的学习任务不足以释放他的全部能量,故建议他每晚运动半小时以建立新的能量释放通道。二是父母剥夺了他与朋友间的娱乐方式,致使友情能量的释放出现问题,只能通过逆反这一不合理的通道释放,故笔者建议Y同学的父母允许其恢复与朋友的合理交往。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整,Y同学基本解决了早上犯困的问题,成绩也得以回升,逆反现象基本消失。以上案例充分说明“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分析学生的有效工具,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价值。 3.2“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便于教师掌握的简明分析模型
教师分析学生常用的理论有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等。这些理论较为艰深,运用条件也比较苛刻。如弗洛伊德(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要求教师将学生的言行回归到自我、本我、超我三个维度,但对于绝大多数非心理专业的教师而言,他们对自我、本我、超我這三个概念的界定是模糊的。运用一个教师未能完全掌握的理论体系分析学生,其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与其他理论相比,“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一个简明的分析模型,教师只要将学生的行为、表现、观点分归于能量与释放通道,并分析能量在何处、为何没有得到正确的、充分的释放,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释放通道,即可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所需的心理学知识要求不高,分析方式较简单,上手难度较低,便于教师掌握。
“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的简明性还体现在其具有一定的操作弹性。在张晓龙的表述中,“能量-释放通道”技术工具包括个案情绪事件描述、能量释放通道编码表与行动契约三部分,其第三水平的《能量释放通道编码表》包括时期、社会情境、情绪关键词及相关事件、释放通道关键词及其相关事件四部分。而本文所述的X同学案例中,该学生对学习成绩的渴求与对友情的追求这两种能量很难用情绪描述,而她自述的“对未来的迷茫、恐慌,孤独”也没有相关行为作为通道的直接表述形式。故本文对“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的运用基于张晓龙博士的核心理念,但又根据研究对象进行了一定调整。这充分说明“能量-释放通道”理论具有一定的操作弹性,教师进行“能量-释放通道”的分析后,可依据具体情况调整编码的表达形式,甚至可以利用其他心理学理论作为辅助工具,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3.3 “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科任教师参与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心理教育主要由专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承担,科任教师不便主导针对特定学生的长期心理健康教育,以免越俎代庖,影响班主任对班级的正常管理,甚至当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出现心理问题时,科任教师也倾向于将问题转交给班主任。这不仅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也进一步激化了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
“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缓解上述矛盾的有效方法。以笔者为例,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后,笔者与该学生进行3至4次的谈话,并向他的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同学、家长了解相应情况,很快能得出与问题相关的能量及其释放通道。随后再与学生进行谈话,协助其修正能量释放通道。一个完整的流程基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所耗费的精力也不多。对学生而言,他所萌发的问题被及时修正;对科任教师而言,能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对班主任和专职心理教师而言,避免了潜在的可能爆发的学生心理问题,可以将精力集中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对学校而言,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面对大量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现实,教师需要掌握科学、有效的理论与方法以应对挑战。“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一个简明、有效、易操作的学生分析工具,上手难度较低,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在教师队伍中推广“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一项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力生,井蕊,王泓午.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8).
[2]梁利花,李然,周艳,贾睿,万宇辉.郑州市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及儿童期虐待经历对其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1).
[3]张晓龙.有效干预 实现差异化教育——中小学教师心理培训探新:“能量—释放通道”理论及技术[J].基础教育课程,2018(14).
关键词:能量;能量-释放通道;心理问题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众多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学习效率低下,未能充分地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特殊、短暂阶段”,特征较不明显,教师往往将其与学生的短期心理波动相混淆,进一步加重了该问题的严峻性。心理亚健康的高发率也为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以郑州地区为例,该地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率为21.9%,但大部分学校只配备一到两名专职心理教师,他们的精力主要用于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当前中学心理教育的关键矛盾是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不能只强调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任务,必须加强对科任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使教师普遍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但长期以来,教师所接触的心理学理论普遍存在模型复杂、应用困难等问题,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一个简明、有效、易操作、易推广的理论。
1.“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简介
“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张晓龙提出的个体分析编码模式。该理论认为能量及其释放通道构成了个体的精神活动,个体的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能量,这些能量需要通道释放,若选取的通道不恰当,能量无法合理释放,就会导致一定的心理問题。教师若能定位驱动学生行为的能量与释放通道间的不匹配,再协助其制定合理的释放渠道,即可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的运用案例
X同学(女)是笔者任教班级中一位比较沉默的学生。笔者对她的关注源于作业情况,她的作业前半部分完成度良好,后半部分则表现很差,经观察,这与该同学上课时的状态有直接关系,她在课堂前20分钟能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后25分钟则经常走神,走神时往往面露愁容。据了解,该同学父母于数年前离异,她随母亲生活,家人对她很娇惯。她在本校借读,各科成绩均一般,科任老师的普遍反映她学习欲望不强。她与男同学关系较疏远,有几个亲密的女性朋友,她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是明星和化妆。在一次背诵抽查中,X同学表现出轻微的强迫倾向,试图将背诵内容一字不差地重述,表现出强烈的完成欲望,反复尝试仍未能实现的状况下,该学生情绪瞬间低落。背诵完成后的交谈中,学生自诉想要提高学习成绩,但没什么思路,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故而胡乱应付,对选科和未来的人生道路选择感到迷茫、恐慌;经常感到孤独,希望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X同学的心理能量分别由理想和情感驱动。
理想的能量(即对学习成绩的追求)促使她选择了“前半节课认真听讲,课上走神(面露愁容),学习欲望低,强迫倾向,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应付作业,未来的迷茫、恐慌”的释放通道。不难看出,“前半节课认真听讲”与“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正确的释放通道,其余则是不恰当的释放通道。依据这些通道和对X同学的了解,笔者尝试重构了X同学释放理想能量的过程:最初她希望提高成绩,并为之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她并未确定一个可量化完成的目标,故理想的能量没有合理的释放通道与之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学习带有了盲目性,兼因家庭和个人性格的影响,她选择了“走神、应付作业、强迫倾向”等一系列通道释放理想能量带给她的压力,最终导致了她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慌。
情感的能量(即对友情的追求)促使她与部分女同学形成了亲密的关系,这是正确的能量释放通道,但由于父母离异带来的伤害,她与男同学较为疏远,也没有主动结交更多朋友,以逃避的方式释放能量,从而导致孤独感。由此可以看出,X同学与部分同学的亲密关系不足以释放其全部情感能量,故不得不以“孤独”这一不合理的通道释放,进一步加重了她的心理问题。
在这一案例的研究过程中,X同学的家长和大部分受访教师将她的问题归因于单亲家庭。但基于“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的分析表明父母离异仅是该同学心理问题的部分诱因,理想与情感能量释放不当是导致该同学目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从纠正不当能量释放通道与建立新的能量释放通道两个角度协助X同学。一方面,教师应协助学生认识到“走神、应付作业、强迫倾向”并非是她不善学习的结果,也不应成为她“学习差”的借口,这是她无法达成自己理想目标的情况下为宣泄能量而选择的不当释放通道,唯有避免这种错误方式,建立正确的能量释放通道,她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本人、家长协作,根据X同学的个人特质,制定一套适合她的能量释放通道。
“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的价值
上文介绍了“能量-释放通道”理论及案例,笔者将以此为依托,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探讨这一理论的价值。
3.1 “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分析学生的有效工具
任何理论有实践价值的前提是它本身的科学性、有效性,毫无疑问,“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一个科学、有效的分析工具。除前述案例外,笔者还运用此理论解决了Y同学(男)的问题。Y同学高一上学期成绩较好,但高一下学期出现了严重的成绩下滑,早上的课经常犯困、走神,并出现了逆反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多次会谈,但效果不佳,最终将Y同学定性为不爱学习,并认为Y同学与朋友间的交往影响了成绩。笔者与Y同学进行了数次交谈,得知他上学期时,每周会与同学打篮球三至四次,但父母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并于本学期为他聘请了家庭教师,每晚补习功课,剥夺了Y同学打篮球的时间。Y同学自述目前经常失眠,并于次日早上反复出现困意。基于“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笔者认为Y同学存在的问题有二:一是他精力旺盛,单纯的学习任务不足以释放他的全部能量,故建议他每晚运动半小时以建立新的能量释放通道。二是父母剥夺了他与朋友间的娱乐方式,致使友情能量的释放出现问题,只能通过逆反这一不合理的通道释放,故笔者建议Y同学的父母允许其恢复与朋友的合理交往。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整,Y同学基本解决了早上犯困的问题,成绩也得以回升,逆反现象基本消失。以上案例充分说明“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分析学生的有效工具,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价值。 3.2“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便于教师掌握的简明分析模型
教师分析学生常用的理论有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等。这些理论较为艰深,运用条件也比较苛刻。如弗洛伊德(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要求教师将学生的言行回归到自我、本我、超我三个维度,但对于绝大多数非心理专业的教师而言,他们对自我、本我、超我這三个概念的界定是模糊的。运用一个教师未能完全掌握的理论体系分析学生,其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与其他理论相比,“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一个简明的分析模型,教师只要将学生的行为、表现、观点分归于能量与释放通道,并分析能量在何处、为何没有得到正确的、充分的释放,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释放通道,即可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所需的心理学知识要求不高,分析方式较简单,上手难度较低,便于教师掌握。
“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的简明性还体现在其具有一定的操作弹性。在张晓龙的表述中,“能量-释放通道”技术工具包括个案情绪事件描述、能量释放通道编码表与行动契约三部分,其第三水平的《能量释放通道编码表》包括时期、社会情境、情绪关键词及相关事件、释放通道关键词及其相关事件四部分。而本文所述的X同学案例中,该学生对学习成绩的渴求与对友情的追求这两种能量很难用情绪描述,而她自述的“对未来的迷茫、恐慌,孤独”也没有相关行为作为通道的直接表述形式。故本文对“能量-释放通道”理论的运用基于张晓龙博士的核心理念,但又根据研究对象进行了一定调整。这充分说明“能量-释放通道”理论具有一定的操作弹性,教师进行“能量-释放通道”的分析后,可依据具体情况调整编码的表达形式,甚至可以利用其他心理学理论作为辅助工具,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3.3 “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科任教师参与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心理教育主要由专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承担,科任教师不便主导针对特定学生的长期心理健康教育,以免越俎代庖,影响班主任对班级的正常管理,甚至当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出现心理问题时,科任教师也倾向于将问题转交给班主任。这不仅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也进一步激化了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
“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缓解上述矛盾的有效方法。以笔者为例,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后,笔者与该学生进行3至4次的谈话,并向他的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同学、家长了解相应情况,很快能得出与问题相关的能量及其释放通道。随后再与学生进行谈话,协助其修正能量释放通道。一个完整的流程基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所耗费的精力也不多。对学生而言,他所萌发的问题被及时修正;对科任教师而言,能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对班主任和专职心理教师而言,避免了潜在的可能爆发的学生心理问题,可以将精力集中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对学校而言,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面对大量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现实,教师需要掌握科学、有效的理论与方法以应对挑战。“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一个简明、有效、易操作的学生分析工具,上手难度较低,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在教师队伍中推广“能量-释放通道”理论是一项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力生,井蕊,王泓午.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8).
[2]梁利花,李然,周艳,贾睿,万宇辉.郑州市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及儿童期虐待经历对其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1).
[3]张晓龙.有效干预 实现差异化教育——中小学教师心理培训探新:“能量—释放通道”理论及技术[J].基础教育课程,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