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让学生成为探索思维的主人,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有效措施,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下,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浅见
現在高中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进入新的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由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结合我个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政治课教改的一些想法。
一、丰富授课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学会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经常关注社会热点
在这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新闻信息变得更快。课堂上,教师要及时用事实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间!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也只有结合课本上的知识,把时事热点融入进去,让学生自己动手,他们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真正主动地走到学习中来。
(二)要对学生传授“钓鱼”的方法,而不是只教会他们怎么“吃鱼”
其实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就会慢慢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不仅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生活案例代入,强化认知教学。高中政治教学并不仅仅是一般的政治理念灌输以及思想教育,而应当提升学生个人素质,教会学生如何去体悟生活中的政治问题和事件。而教师方面,其在教学工作中就更应该强化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代入,将这些案例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进行深刻思考;还能集合目前课程的内容提出一些创新思想,强化学生对政治的认知。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充分阐述消费心理及正确消费观的概念,使学生自然而然结合案例教学来理解教材内容,进而促进认知水平的提高。
(二)与趣味活动相结合,提升人文特性。目前高中政治教学往往存在人文性不足的问题,而且对学生学习也存在较多的约束,这样就难以发挥教学真正的作用,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此,教师应当注意将趣味活动加入到生活化教学环节中,进而提升教学中的人文性以及对学生个体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如将目前热门的一些生活事件作为基础材料,包括拓展辩论赛、演讲等趣味活动。比如将“彭宇事件”作为典型案例,提炼出论点“社会碰到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念,从教材、网络以及书籍读物中提取契合自身观点的论据,然后开展相应的辩论赛:正方学生从道德层面及社会价值观方面认为应该扶;而反方学生则提出如果是“碰瓷事件”,那么个人的权益与财产将会受到损害,同时从法律不健全以及个人权益受损方面提出不同意見。通过以上辩论,可以加深双方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政治事件的多面思考和客观认识,进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领悟人生价值
一切知识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不能一味地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进行。课堂教学应该是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结合的形式展开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福利院、走进自然,以亲身实践、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取知识也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学习政治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少走弯路。鉴于此,一味地只听凭教师个人的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需要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来完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每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做志愿协警、进福利院帮忙等方式,让学生有亲身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人生,这对学生正确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形成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在新课改不断向前推进的事态下,教师必然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新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笔者所陈述的这几点方法虽仅是凤毛麟角,但其借鉴和启发意识还是挺大的,希望对今后的政治课程教学有所启示。
总之,高中政治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崇高的理想。我们的政治课必须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当然,构建政治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坚信经过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刻苦研究、开拓创新,迎着新课改的春风,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中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各方面进行,不要再片面地只论分数的高低。素质教育下,教师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使命。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才能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谢树平.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浅见
現在高中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进入新的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由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结合我个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政治课教改的一些想法。
一、丰富授课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学会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经常关注社会热点
在这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新闻信息变得更快。课堂上,教师要及时用事实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间!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也只有结合课本上的知识,把时事热点融入进去,让学生自己动手,他们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真正主动地走到学习中来。
(二)要对学生传授“钓鱼”的方法,而不是只教会他们怎么“吃鱼”
其实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就会慢慢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不仅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生活案例代入,强化认知教学。高中政治教学并不仅仅是一般的政治理念灌输以及思想教育,而应当提升学生个人素质,教会学生如何去体悟生活中的政治问题和事件。而教师方面,其在教学工作中就更应该强化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代入,将这些案例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进行深刻思考;还能集合目前课程的内容提出一些创新思想,强化学生对政治的认知。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充分阐述消费心理及正确消费观的概念,使学生自然而然结合案例教学来理解教材内容,进而促进认知水平的提高。
(二)与趣味活动相结合,提升人文特性。目前高中政治教学往往存在人文性不足的问题,而且对学生学习也存在较多的约束,这样就难以发挥教学真正的作用,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此,教师应当注意将趣味活动加入到生活化教学环节中,进而提升教学中的人文性以及对学生个体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如将目前热门的一些生活事件作为基础材料,包括拓展辩论赛、演讲等趣味活动。比如将“彭宇事件”作为典型案例,提炼出论点“社会碰到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念,从教材、网络以及书籍读物中提取契合自身观点的论据,然后开展相应的辩论赛:正方学生从道德层面及社会价值观方面认为应该扶;而反方学生则提出如果是“碰瓷事件”,那么个人的权益与财产将会受到损害,同时从法律不健全以及个人权益受损方面提出不同意見。通过以上辩论,可以加深双方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政治事件的多面思考和客观认识,进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领悟人生价值
一切知识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不能一味地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进行。课堂教学应该是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结合的形式展开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福利院、走进自然,以亲身实践、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取知识也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学习政治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少走弯路。鉴于此,一味地只听凭教师个人的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需要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来完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每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做志愿协警、进福利院帮忙等方式,让学生有亲身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人生,这对学生正确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形成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在新课改不断向前推进的事态下,教师必然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新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笔者所陈述的这几点方法虽仅是凤毛麟角,但其借鉴和启发意识还是挺大的,希望对今后的政治课程教学有所启示。
总之,高中政治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崇高的理想。我们的政治课必须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当然,构建政治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坚信经过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刻苦研究、开拓创新,迎着新课改的春风,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中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各方面进行,不要再片面地只论分数的高低。素质教育下,教师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使命。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才能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谢树平.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