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阅读教学应该很好地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读书活动中能自觉从文本材料中获取多方面的营养,更有效地涵养自身,完善自我。而目前学生读书修身活动往往只局限于感性层面,不能自觉地进行理性的思考,因而需要这方面的指导。
笔者认为对学生的读书养身指导有以下四个层面:
认知层面,从读书中获得知识,汲取人生道理。即在学生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本材料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自觉地思考:我从这本书、这篇文章、这段文本材料中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增长了哪些见识,懂得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情感层面,从读书中产生情感体验,激发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学生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本材料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体验自己的情绪反应:我读这本书、这篇文章、这段文本材料后心里涌动着哪些激情,受到了怎样的感动,我对某事物产生了怎样的爱好和兴趣,我对生活有了怎样的新感受,我的心灵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审美愉悦。
意志层面,从读书中产生意志和毅力,获得精神动力。意志是对实现目的有方向、有信念地坚持的一种心理活动(含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其过程包括决定阶段和执行阶段。决定阶段指选择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动机作为行动的目的,并确定达到该目的的方法。执行阶段即克服困难、坚定地把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一个人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本材料后,常常更加坚定地选择了一种行动目标,内心激荡着一种矢志不渝的力量。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反思:阅读文本激发了我怎样的志向、理想,我从读书中产生怎样的决心、信念,获得了怎样的精神动力。行动层面,即通过读书,自己学会一些待人处事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加以认真的总结。
例如我们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打个电话给家里人》:
很简单很平凡的一个故事,讲给你听吧。
那是我进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那天我乘的K183次列车将于下午4点30分到达A市,再转乘开往我家所在B县城的班车,估计晚上7点之前可以赶回。临行前,妈在电话里一再叮嘱:路上小心。等你回来吃晚饭。
车行不久,窗外就开始飘雪,气温也骤然下降。尽管车厢内人很多,我仍然冻得瑟瑟发抖。火车到了A市,我下车的时候,地上的积雪即将淹没膝盖,几乎所有开往B县的班车都停驶了。万般无奈之中,我拨通了市理工大学一个同学的电话。几分钟后同学接走了我。
同学说,给家里打个电话吧。我犹豫一下,想想电话卡上的钱刚刚打完,附近的电话亭也因天气的缘故早早地关了门,就说:“算了,反正明天就回去的。”
电话我终是没打。
那天晚上的鹅毛大雪后来变成了暴雪,风也变本加厉,由压抑的呜呜声变成尖锐的呼啸。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有一辆开往B县的班车因风雪又超载,在距B县城20公里的桥上翻入河里,25名乘客中,18名死亡,5名重伤,2名失踪,据说他们大都是外地求学归来的学生。消息马上传遍B县的角角落落。我的父亲当即骑摩托车开往出事地点。残留在桥栏上的血迹已经凝固,父亲昏倒在冰天雪地里。
父亲断定那凝固的血迹中有我的气息。
我母亲信佛,那夜,母亲燃了12柱香,对着那尊神像跪了整整一夜。姐姐后来说,母亲就是从那夜开始衰老的……
故事讲到这里就没有了,只是希望你不要像我。
还想对你说,父母的牵挂和关爱像看不见的空气。每时每刻淹没着我们年轻的脚步。不要跺脚,因为你在不经意间就踏伤了那颗爱着你的心。
打个电话,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却是我们的父母一生等待的内容。
别忘了。
读完这篇文章以后,多数同学都会深深感受到父母对儿女那份挚爱,心底里掀起一阵波澜,也能反省到自身对不住父母的地方,产生深深的愧疚。但是如果我们就此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理性的思考,我们的收获就远远不止这些。
首先从认知层面看,我们的同学还应该懂得更多的道理:
1、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关爱像看不见的空气,每时每刻淹没着我们年轻人的脚步,而儿女对父母的爱,无论怎样都远远不够。
2、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给他人带来忧愁灾祸,也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幸福。
3、一个懂得对他人负责的人,会随时随地想到他人的苦乐安危;缺乏这种责任心,才不会想到他人的灾祸与幸福。
其次从情感层面看:除了上述感情体验外,我们的同学还应该从心里更加珍惜父母对自己的这份挚爱,从而更加敬重热爱自己的父母。
再从意志层面看,同学们应该更加坚定自己关爱父母、照顾父母的信念。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始终不渝的珍藏着父母对自己的这份真情激励,内心产生一种关爱他人的强烈愿望,激荡着一种不可凋谢的责任心和承担责任的力量,促使自己坚定不移地实现这种愿望。
最后从行动层面看,同学们也应从中学到很多待人处事的方法,学会从小节上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学会待人接物怎样注重细节;学会怎样从小事做起和他人和谐相处,给他人以快乐幸福。
总之,同学们在读完一个文本材料后,如果能按着老师上述指导,自觉地从四个方面反复求索体味,进行理性的思考,就会得到更多收获,有效地提高多方面修养。
杨满,教师,现居河北承德。
笔者认为对学生的读书养身指导有以下四个层面:
认知层面,从读书中获得知识,汲取人生道理。即在学生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本材料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自觉地思考:我从这本书、这篇文章、这段文本材料中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增长了哪些见识,懂得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情感层面,从读书中产生情感体验,激发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学生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本材料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体验自己的情绪反应:我读这本书、这篇文章、这段文本材料后心里涌动着哪些激情,受到了怎样的感动,我对某事物产生了怎样的爱好和兴趣,我对生活有了怎样的新感受,我的心灵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审美愉悦。
意志层面,从读书中产生意志和毅力,获得精神动力。意志是对实现目的有方向、有信念地坚持的一种心理活动(含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其过程包括决定阶段和执行阶段。决定阶段指选择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动机作为行动的目的,并确定达到该目的的方法。执行阶段即克服困难、坚定地把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一个人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本材料后,常常更加坚定地选择了一种行动目标,内心激荡着一种矢志不渝的力量。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反思:阅读文本激发了我怎样的志向、理想,我从读书中产生怎样的决心、信念,获得了怎样的精神动力。行动层面,即通过读书,自己学会一些待人处事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加以认真的总结。
例如我们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打个电话给家里人》:
很简单很平凡的一个故事,讲给你听吧。
那是我进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那天我乘的K183次列车将于下午4点30分到达A市,再转乘开往我家所在B县城的班车,估计晚上7点之前可以赶回。临行前,妈在电话里一再叮嘱:路上小心。等你回来吃晚饭。
车行不久,窗外就开始飘雪,气温也骤然下降。尽管车厢内人很多,我仍然冻得瑟瑟发抖。火车到了A市,我下车的时候,地上的积雪即将淹没膝盖,几乎所有开往B县的班车都停驶了。万般无奈之中,我拨通了市理工大学一个同学的电话。几分钟后同学接走了我。
同学说,给家里打个电话吧。我犹豫一下,想想电话卡上的钱刚刚打完,附近的电话亭也因天气的缘故早早地关了门,就说:“算了,反正明天就回去的。”
电话我终是没打。
那天晚上的鹅毛大雪后来变成了暴雪,风也变本加厉,由压抑的呜呜声变成尖锐的呼啸。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有一辆开往B县的班车因风雪又超载,在距B县城20公里的桥上翻入河里,25名乘客中,18名死亡,5名重伤,2名失踪,据说他们大都是外地求学归来的学生。消息马上传遍B县的角角落落。我的父亲当即骑摩托车开往出事地点。残留在桥栏上的血迹已经凝固,父亲昏倒在冰天雪地里。
父亲断定那凝固的血迹中有我的气息。
我母亲信佛,那夜,母亲燃了12柱香,对着那尊神像跪了整整一夜。姐姐后来说,母亲就是从那夜开始衰老的……
故事讲到这里就没有了,只是希望你不要像我。
还想对你说,父母的牵挂和关爱像看不见的空气。每时每刻淹没着我们年轻的脚步。不要跺脚,因为你在不经意间就踏伤了那颗爱着你的心。
打个电话,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却是我们的父母一生等待的内容。
别忘了。
读完这篇文章以后,多数同学都会深深感受到父母对儿女那份挚爱,心底里掀起一阵波澜,也能反省到自身对不住父母的地方,产生深深的愧疚。但是如果我们就此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理性的思考,我们的收获就远远不止这些。
首先从认知层面看,我们的同学还应该懂得更多的道理:
1、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关爱像看不见的空气,每时每刻淹没着我们年轻人的脚步,而儿女对父母的爱,无论怎样都远远不够。
2、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给他人带来忧愁灾祸,也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幸福。
3、一个懂得对他人负责的人,会随时随地想到他人的苦乐安危;缺乏这种责任心,才不会想到他人的灾祸与幸福。
其次从情感层面看:除了上述感情体验外,我们的同学还应该从心里更加珍惜父母对自己的这份挚爱,从而更加敬重热爱自己的父母。
再从意志层面看,同学们应该更加坚定自己关爱父母、照顾父母的信念。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始终不渝的珍藏着父母对自己的这份真情激励,内心产生一种关爱他人的强烈愿望,激荡着一种不可凋谢的责任心和承担责任的力量,促使自己坚定不移地实现这种愿望。
最后从行动层面看,同学们也应从中学到很多待人处事的方法,学会从小节上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学会待人接物怎样注重细节;学会怎样从小事做起和他人和谐相处,给他人以快乐幸福。
总之,同学们在读完一个文本材料后,如果能按着老师上述指导,自觉地从四个方面反复求索体味,进行理性的思考,就会得到更多收获,有效地提高多方面修养。
杨满,教师,现居河北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