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林业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系不完善
林业造林工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加强其管理措施。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存在造林控制的管理不严格,责任制体系不完善,造林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另外,在造林中,育苗的成活率影响着造林的质量,在林木幼苗期经常会出现不及时清除杂草、在外界气温达不到林木生长的适宜气温时,没有进行覆盖保温等处理。在林业造林工作中,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好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林业造林工作的管理并不合理,造林过程中员工的整體素质不够高,在管理中经常出现问题,影响整个林业造林的质量。有的工作人员懒散、投机取巧,敷衍该完成的工作,不能好好保护树苗,搞不清树苗的健康状况,甚至给树苗乱施肥、“开药”,导致树苗成活率下降。
1.2造林规划不科学
由于造林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视度不高,大部分造林人员只将其认为是临时性的工作,很少考虑其长远的发展意义,故在规划造林工程时,出现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在造林工程开始之前,没有实地考察其所在地理位置的乡土树种、环境、林地类型、林分结构等,导致在林业造林中严重违背了因地制宜原则。甚至有的造林人员在规划过程中,忽略了控制林业造林质量的重要性,过分追求成林后的面积。由于我国在现代化林业造林工程方面起步比较晚,各方面的经验不充分,在林业造林规划中经常会出现忽视整个生态平衡性、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无法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规划需求。
1.3金融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林业工程的金融机构机制不灵活,融资业务比较单一。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近些年,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投资,加大对林业工程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但由于林业工程本身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低和投资额较大等局限性,降低了其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
1.4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随着时代发展,新生的事物往往与法律的制定存在时间差,使得在法律出台前,相关部门和机构即使预测到新事物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有某种不利的影响,但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不能及时控制和制止,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对于违法违规的生产者,工程监理及有关部门没有予以更加严厉的惩处措施,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1.5树种结构调整难度大
由于速生树种的生长快,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农民种植速生用材林的积极性高涨;乡土阔叶树种生长相对较慢,轮伐期较长,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特别是林改分山到户后,造林树种由林农自主决定,群众营造乡土阔叶树种没有积极性,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手段。
2 提高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
2.1科学造林
没有规划就没有精品工程,我们要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继续实施造林工程。大力引导林农科学造林,提升造林质量。尤其是在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位,更加注重科技投入,确保治理成效。在树种选择上,注意引导群众种植当地的常绿阔叶树种;提倡营造混交林,以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持能力;在整地方式上,为减少水土流失,可采用“品字型”挖穴,大力推广免炼山造林,杂草、采伐剩余物覆盖林地。一旦科学合理地确定好规划,就要坚决按照规划实施造林,保证造林工程的质量取得更好的成绩。造林设计是林业基本建设程序中直接面对广大林农并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性文件,体现适地适树科学原理、发挥立地的最大生产潜力,实现以市场为先导的经济理念,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最终体现人类利益的契约书。造林设计要正确地落实到具体小班,包括小班的造林类型设计、林分经营类型措施设计,以及各项作业用工、成本核算等,完成各种統计表格、绘制设计图、编写施工设计说明书等。
2.2政府部门对法律制度完善的对策
林业工程项目涉及面非常广,政府、企业各个部门都有参与、是一项庞大的复杂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来进行制约和规范,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有在法律法规强制执行下,才能保证政府和单位按照签到的合同去实施,达到林业工程质量建设最初的目的。
2.3林业工程中要加强人才培养
林业工程需要综合型的人才,要懂得苗木生长习性、造林成活率、森林经营、专业技术以及其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只有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在复杂的林业工程中操作自如。我国的林业工程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所以需要培养大量的开拓型、复合型的人才,使政府与企业能顺利合作,高效地完成立项、签约实施的任务。林业造林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仅庞大而且细致,需要每位工作人员具有基本的造林素质,才能提高造林质量,保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在造林工作中,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向员工传授技术知识,使员工掌握树苗培育的方法、树苗成长的要求;提高员工的管理技术,并对员工进行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要扩招引进技术人员,使造林工作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提高造林技术,引领时代潮流,不断提高造林质量,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4完善相关的融资体系
完善我国林业工程质量中林业工程的融资体系,使我国林业工程质量建设的金融机构机制具有灵活性、业务多样性的特性。在国家层面上,可加大对林业工程质量的投资力度及扶持力度,加强其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度。加强政府投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的结合,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政府扶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完善投入机制,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使用绩效,引导和推动企业和社会增加对林业工程质量建设的投入。二要积极推进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企业提供信贷融资、信用担保,完善林业工程质量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各地可在省里安排造林绿化专项资金补助的基础上,加强资金配套和监管,确保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和生态补偿费全部用于造林绿化,为造林绿化提供资金保证。
2.5加强管理模式
大力开展工程造林。推广工程化管理模式,引导各地选择有资质、有经验、有诚信的施工队伍开展造林,严把作业设计关、挖穴达标关、施足基肥关、苗木合格关、幼林抚育关,严格工程监理制度,强化从整地到幼林抚育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三分造,七分管”,造林工作能否切实取得成效,很关键的环节在于管护,所以要继续探索抓好造林管护工作。特别是村屯绿化、农田防护林等易受破坏的造林工程,要划分责任单位,充分发挥当地林业部门及林管员的作用,创新管护机制,建立巡查机制,依纪严惩破坏林木的行为,确保造林成果。
3 结语
造林绿化美化是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特别是当前,科学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林业造林工程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因此在社会发展中,林业造林工程的地位被逐渐凸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做好林业造林工作,需要找出林业造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解决工作,并且做好预防监管工作,加强对立地、遗传、栽培等工序的控制,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从而促进林业造林工程的高效有序开展,实现林业工程的健康、有序发展。
1.1管理体系不完善
林业造林工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加强其管理措施。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存在造林控制的管理不严格,责任制体系不完善,造林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另外,在造林中,育苗的成活率影响着造林的质量,在林木幼苗期经常会出现不及时清除杂草、在外界气温达不到林木生长的适宜气温时,没有进行覆盖保温等处理。在林业造林工作中,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好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林业造林工作的管理并不合理,造林过程中员工的整體素质不够高,在管理中经常出现问题,影响整个林业造林的质量。有的工作人员懒散、投机取巧,敷衍该完成的工作,不能好好保护树苗,搞不清树苗的健康状况,甚至给树苗乱施肥、“开药”,导致树苗成活率下降。
1.2造林规划不科学
由于造林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视度不高,大部分造林人员只将其认为是临时性的工作,很少考虑其长远的发展意义,故在规划造林工程时,出现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在造林工程开始之前,没有实地考察其所在地理位置的乡土树种、环境、林地类型、林分结构等,导致在林业造林中严重违背了因地制宜原则。甚至有的造林人员在规划过程中,忽略了控制林业造林质量的重要性,过分追求成林后的面积。由于我国在现代化林业造林工程方面起步比较晚,各方面的经验不充分,在林业造林规划中经常会出现忽视整个生态平衡性、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无法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规划需求。
1.3金融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林业工程的金融机构机制不灵活,融资业务比较单一。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近些年,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投资,加大对林业工程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但由于林业工程本身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低和投资额较大等局限性,降低了其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
1.4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随着时代发展,新生的事物往往与法律的制定存在时间差,使得在法律出台前,相关部门和机构即使预测到新事物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有某种不利的影响,但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不能及时控制和制止,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对于违法违规的生产者,工程监理及有关部门没有予以更加严厉的惩处措施,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1.5树种结构调整难度大
由于速生树种的生长快,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农民种植速生用材林的积极性高涨;乡土阔叶树种生长相对较慢,轮伐期较长,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特别是林改分山到户后,造林树种由林农自主决定,群众营造乡土阔叶树种没有积极性,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手段。
2 提高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
2.1科学造林
没有规划就没有精品工程,我们要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继续实施造林工程。大力引导林农科学造林,提升造林质量。尤其是在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位,更加注重科技投入,确保治理成效。在树种选择上,注意引导群众种植当地的常绿阔叶树种;提倡营造混交林,以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持能力;在整地方式上,为减少水土流失,可采用“品字型”挖穴,大力推广免炼山造林,杂草、采伐剩余物覆盖林地。一旦科学合理地确定好规划,就要坚决按照规划实施造林,保证造林工程的质量取得更好的成绩。造林设计是林业基本建设程序中直接面对广大林农并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性文件,体现适地适树科学原理、发挥立地的最大生产潜力,实现以市场为先导的经济理念,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最终体现人类利益的契约书。造林设计要正确地落实到具体小班,包括小班的造林类型设计、林分经营类型措施设计,以及各项作业用工、成本核算等,完成各种統计表格、绘制设计图、编写施工设计说明书等。
2.2政府部门对法律制度完善的对策
林业工程项目涉及面非常广,政府、企业各个部门都有参与、是一项庞大的复杂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来进行制约和规范,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有在法律法规强制执行下,才能保证政府和单位按照签到的合同去实施,达到林业工程质量建设最初的目的。
2.3林业工程中要加强人才培养
林业工程需要综合型的人才,要懂得苗木生长习性、造林成活率、森林经营、专业技术以及其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只有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在复杂的林业工程中操作自如。我国的林业工程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所以需要培养大量的开拓型、复合型的人才,使政府与企业能顺利合作,高效地完成立项、签约实施的任务。林业造林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仅庞大而且细致,需要每位工作人员具有基本的造林素质,才能提高造林质量,保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在造林工作中,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向员工传授技术知识,使员工掌握树苗培育的方法、树苗成长的要求;提高员工的管理技术,并对员工进行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要扩招引进技术人员,使造林工作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提高造林技术,引领时代潮流,不断提高造林质量,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4完善相关的融资体系
完善我国林业工程质量中林业工程的融资体系,使我国林业工程质量建设的金融机构机制具有灵活性、业务多样性的特性。在国家层面上,可加大对林业工程质量的投资力度及扶持力度,加强其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度。加强政府投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的结合,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政府扶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完善投入机制,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使用绩效,引导和推动企业和社会增加对林业工程质量建设的投入。二要积极推进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企业提供信贷融资、信用担保,完善林业工程质量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各地可在省里安排造林绿化专项资金补助的基础上,加强资金配套和监管,确保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和生态补偿费全部用于造林绿化,为造林绿化提供资金保证。
2.5加强管理模式
大力开展工程造林。推广工程化管理模式,引导各地选择有资质、有经验、有诚信的施工队伍开展造林,严把作业设计关、挖穴达标关、施足基肥关、苗木合格关、幼林抚育关,严格工程监理制度,强化从整地到幼林抚育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三分造,七分管”,造林工作能否切实取得成效,很关键的环节在于管护,所以要继续探索抓好造林管护工作。特别是村屯绿化、农田防护林等易受破坏的造林工程,要划分责任单位,充分发挥当地林业部门及林管员的作用,创新管护机制,建立巡查机制,依纪严惩破坏林木的行为,确保造林成果。
3 结语
造林绿化美化是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特别是当前,科学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林业造林工程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因此在社会发展中,林业造林工程的地位被逐渐凸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做好林业造林工作,需要找出林业造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解决工作,并且做好预防监管工作,加强对立地、遗传、栽培等工序的控制,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从而促进林业造林工程的高效有序开展,实现林业工程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