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6年2月12日,Science开放获取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刊文《我的震动①:用于地震预警及未来的智能手机地震监测网》(MyShake:A smartphone seismic network for ear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2月12日,Science开放获取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刊文《我的震动①:用于地震预警及未来的智能手机地震监测网》(MyShake:A smartphone seismic network for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and beyond)指出,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领衔的研究团队基于安卓平台开发出一款名为MyShake的手机软件.
其他文献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8年、2011年和2014年盈江地震序列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盈江地区3组6次中强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序列分布的优势方向主要为北东向和近南北向。采用Brune模型理论,计算盈江地震各序列震源参数。分析了各地震序列应力降与震级的关系,研究表明应力降随震级增大有着某种增大的趋势,4.0级以下地震应力降与震级关系不显著,4.0级以上地震的应力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是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游客是其主要服务对象。因此,了解游客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侧重点不同的讲解内容和使用针对性的讲解方式,对提升防
2016年2月,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Ge-oscience Australia)发布报告《水压致裂与诱发地震关系综述》(Review of hydrofractur-ing and induced seismicity),全面分析了澳大利亚水压致
2015年12月4日,《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刊载了题为《通过计算有效的相似性检测地震》(Earthquake detection through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similarity search
根据2016年全球地震灾害资料,总结概括了2016年全球地震灾害数据,并对2016年度发生的主要地震进行描述,分析了重大地震灾害损失特征。
地震发生和地壳变形等过程本质上都是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目前,测定应力值的方法只能测定地表附近的应力,而地震多发生在几十km深处,如何从接收到的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信息里获得发震地点的应力大小和方向是关键问题。理论和数值实验已经表明,震源参数与地壳应力状态具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视应力、应力降和地震波辐射能量与破裂半径之比等震源动
加强地震科普教育是提升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地震科普的现状,总结了地震部门近几年科普宣传的宝贵经验,并提出了未来地震科普宣传的新思路
岩石的压力实验表明,岩石的电阻率随压力改变有显著的变化。地震前的应力积累会导致地下物质电阻率的改变,一般认为,在地震发生前有一个应力积累的过程,在积累过程中,地下物质的电阻率逐渐发生变化。冯志生等在地磁转换函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地磁谐波振幅比概念,在地球介质为均匀各向同性平面导体条件下推导了谐波振幅比与地下电阻率的关系,并总结了中强震、强震前地磁谐波振幅比的异常特征。研究表明,地震发生前后地磁谐波振
地下流体同一测点不同测项出现同步性异常和不同测点相同测项出现同步性异常,这两种同步性异常现象同时出现可能是地震孕震过程进入短临阶段的重要标志。2014年景谷6.6级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