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参与式教学 打造活力课堂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总结了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参与式教学的几点体会。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参与兴趣;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原有经验,增强学生参与意识;设计开放的活动方式,加深学生参与程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所收获,扩大学生参与范围;有效利用课堂生成,尊重学生参与感受和发挥评价激励作用,落实学生参与结果等方面总结了几点做法,强调了由学生来做课堂的主人,在自由的氛围里自在地成长,并学有所获。为打造活力课堂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问题情境;学习氛围;课堂生成;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1-0089-03
  一直以来我特别认同一句话:“我们不知道在河边钓鱼的人是否能钓到鱼,但是我们知道,在河边观钓的人是一定不会钓到鱼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引领所有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和学生一起平等地参与教和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一直是我所追求的理想课堂状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又要关注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标中阐述的“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如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我认为,参与式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参与式教学让我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活力。
  在百度百科中,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我所理解的参与式教学就是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设计者和组织者,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参与兴趣
  为了不让学生成为一个“观钓”的人,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努力保持住这种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始终乐于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教师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点,设置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讲解《信息的甄别》时,我会选择一些社会热点作为案例,如团购、淘宝、热帖等;在讨论《计算机病毒》时,我会让学生来设计调查问卷,在班级里调查中毒原因、现象和查杀方法等。
  同时,课堂氛围也很重要。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平等、轻松﹑愉悦﹑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敢于犯错,敢于表达。在和谐的氛围里,有序地推进教学环节,由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表达观点,分析错误,改进作品。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独立个性、创新意识的人,而不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千篇一律的“产品”。我经常会根据单元特色,设置类似游戏通关式的系列任务,由浅入深,把相应知识点做成帮助文件。学生要通关,必须认真阅读,仔细思考,不断尝试。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完成的任务才会更有成就感,才会把学习内化为一种能力,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在整个过程中,我巡视但不打断,提示但不讲解,说方法但不讲技术,更多时候,我是一个观察者和组织者,平等地和学生对话,提醒他们关注时间、注意细节、掌握方法、学会迁移。
  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原有经验,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如果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上游离,而没有参与学习过程,那就是任务设置不清晰,或者任务过于简单或复杂了。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不知道任务要求是什么,评价标准是什么,就会没有完成任务的动力,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同样,如果任务太大、太难,就会使学生感觉无法入手;而任务太简单,就会导致学生不屑去做,因此任务难度的合理设置非常重要,尤其是一节课初始问题的情境的设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要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联想,唤醒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利用这些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首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和经验,降低“门槛”,尽量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准确地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他们觉得要做的事情跟相识的东西有关,但又不是完全熟悉,这样他们才有尝试的欲望和参与的热情。之后要逐步给学生搭建阶梯,循序渐进地提升难度,通过一些教学环节,逐级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只有建立在学生实际水平上的可操作、可执行、可落实、可检测的目标,才不会是空中楼阁。
  设计开放的活动方式,加深学生参与程度
  我们越来越重视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去评价一节课,而不仅仅是看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得如何完整、精致。因此,可以设计开放性的、可选择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有选择地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无疑比“推一下,动一动”的学习过程参与度更高。
  最近倡导的“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基于网络运行、不受时空限制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鉴于目前高中生的情况,是不可能利用大量课后时间去看信息技术教学视频的,因此我把这种方式放到课堂中来,准备了大量的微视频和微课件,细致分解了各个知识点,帮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比如,在组图练习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修改图像颜色”“修改图像亮度”“调整图像形状”“设置图层混合模式”“调整图层样式” “设置图层蒙版”等多个微视频和微课件,同时用多种方式呈现出来,有用视频讲解的,有用图片说明的,有用文字讲解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任务需要、自己习惯的方式和熟练程度去选择相关的资源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其实,每一种效果的实现可能有多种方式,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有时,一个小片段的提示就可能会让他们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这比教师在前面经常用广播软件打断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演示要好得多。毕竟,千篇一律的模仿和转瞬即忘的操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所收获,扩大学生参与范围
  如果一堂课活动的设计只是调动了一部分对本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而中等水平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做听众或是小组里的“随从”,那便不算是成功的参与式教学。真正有活力的课堂,应该让每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我一般这样去做:(1)设置可扩展的任务,包含必做任务和选做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动”起来,有事做;(2)在巡视中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共性问题教师给予点拨,个别问题组长帮忙解决;(3)鼓励学生表达他们的困惑,用以前的知识帮助他们产生联想,助其越过“瓶颈”;(4)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探讨的氛围,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并和同伴形成互助;(5)发现一些不太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的独特做法,关注他们自己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并让其在全班描述这些方法和过程,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尤其重要的是,每一个学习任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尝试和完成,而不要急躁地讲解,重复地演示。其实认真地想一想,什么才是更重要的?是完成这节课的任务、演示一道例题,或是赶出一些时间,教会一种技术吗?什么都没有学生参与了、尝试了、理解了重要。所以,教师要学会适当放手。
  有效利用课堂生成,尊重学生参与感受
  很佩服一些能够智慧地利用好课堂生成的教师,这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华东师大教育系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常常在听课时听到教师们说“这个问题课下再说” “你的想法不对,回去再想想” “这个方法不适用,以后不要用了”等。我认为,我们不能随意地将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也不应该随便代替学生去下结论。很多时候,利用好课堂生成,就可以因势利导,如星星之火,点亮学生整个思维的空间。
  印象较深的是这样一次教学。有一次,看到了学生制作的第一期班刊封面,我觉得他们很多设计元素不是很合理,就想利用其作为图像设计课的素材,让学生找出问题,然后改进。我以为学生很快会发现诸如“颜色过多、显得乱” “文字大小不太合适,且文字和背景重叠,看不清楚”等问题。本想把找问题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后面改进的过程,然而,当我在课堂上拿出班刊封面图片时,学生并没有关注这些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个性,这样设计很好。当时我犹豫了一下,是回避这个问题,直接指出几点,让学生修改;还是改变初衷,这节课就停下来分析设计要素呢?我选择了后者。于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分析应该如何改进班刊封面,运用哪些设计理念,可以使封面更加美观大方实用。我安排几个小组分工合作,1组搜集一些书刊、杂志、班刊的封面,分析封面构成要素;2组搜集一些图片,说明图像设计要素应包含哪些;3组搜集一些对比图片,从“文字”角度分析如何设计更合理;4组搜集一些对比图片,从“色彩”角度分析设计理念;5组搜集对比图片,从“构图”角度分析设计理念。第一节课,我给各组22分钟搜索和讨论的时间,15分钟将自己的成果汇集到PPT里给大家汇报。同时,我也上网搜集素材,用典型图片说明我的看法,其他时间用来巡视,帮助每组梳理。连堂的第二节课,每组就不同主题,用5分钟时间展示说明,全班同学对怎样才是美、怎样设计符合规律、怎样构图和谐统一有了初步统一的想法。当然学生的讲解还有些凌乱,我就随时帮助他们提炼关键词和重点。然后,我又给学生观看几组经典图片,简单地说了我想说明的问题。之后的15分钟,我们一起再次讨论班刊封面,大家就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学生们纷纷从刚才所了解的文字排列、图片组合、色彩搭配、构图和谐等方面找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这两节课我们并没有实际完成封面图片的修改,但是却为以后的图像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有必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感受。如果他们对某个问题明显不感兴趣,觉得没有参与的必要,我们还强迫学生试一试,再试一试,势必有“强扭的瓜不甜”的感觉。如果他们参与了,产生了一些我们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而我们置之不理或者盲目打击,势必有“课堂是老师的”感觉。怎样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让他们自己做主,并引导他们做好主;怎样抓住契机,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这种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帮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发挥评价激励作用,落实学生参与结果
  我们常常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忽视评价的环节,或者习惯在第二节课再给学生上次课的作业反馈。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当堂课给学生一个参与的作业反馈很重要。通过适当的评价,告诉学生这节课参与活动的进展,看到其他同学做了什么,进一步明确自己下一步怎么做,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评价的激励作用——认知和评价。“抬头看路”的过程要比只顾“埋头拉车”重要得多。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实践氛围,也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评价氛围;落实学生参与成果,激励学生再接再厉。评价方式尽量采用自评和互评的形式,少采用“师评”,评价量标尽量具体、可操作,评价内容尽量包含学生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创新意识等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技术达标。课标在“评价建议”中也强调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因此,在评价中,多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引导学生,对于落实学生参与结果,指明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尤为重要。
  参与式教学和活力课堂,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和灵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自由的氛围里轻松自在地成长,并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这也是我努力追求的幸福课堂。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山东昌邑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印染名城"和"溴盐之乡"。2009年至今,昌邑公路局连续三年荣获"潍坊市国省道路域环境治理先进县市区"、潍坊市公路系统综合评比"金杯第一名",还分别被昌邑
2010年3月,武警交通第一工程处50余名官兵进驻关公故里一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承担运(运城)宝(灵宝)高速公路施工任务。两年多来,官兵们用真情、真心关爱驻地群众、维护社会安全、支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计经委),国务院各部门(公司),各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国家各专业银行: 为了防止形成新的“三角债”,保证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的正常实施,
【本刊讯】2014年8月9日,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成果《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  《报告》汇集了国内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建设等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和高清电视平民化,高清、2K高清甚至4K超高清电视已进入千家万户,高清节目所带来的视觉享受和感官冲击,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大众文化娱乐生活,高清播出成为
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深入推进县级媒体深度融合。一是打造功能完备、信息容量大、方便易用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形成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二是将传统媒体
一、概述 鞍钢专用线路跨线桥,是控制国家重点工程—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简称哈大线)电气化改造工程中电化挂网的要求最小净高的关键,对该桥如何改建,达到既节省投资又解决净高
在江苏省海门市三和镇,有一个以爱路护路而远近闻名的大兴村。该村的特殊之处在于,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办公室之间,还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路政办。提起这个路政办,村里无人不知
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项目总承包是我国基本建设行业深化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基本建设模式。同时也是设计院步入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为适应自身发展,实现“一业为主、两头延伸”,
7月6日,云南广播电视台与云南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为绿色云南、生态云南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云南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