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优化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面临的教学客观条件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教学内容和形式僵化、教学师资团队力量不足等问题,提出促进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相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加强教学师资团队的建设等优化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课程  优化措施  高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154-02
  在信息科技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与迅速发展,“互联网+”以一种强势的方式加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之中,其不仅对于高精尖的科技与金融行业,对教育创新改革也有着重要的优势价值。高职教育是我国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重要培养阶段,如何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改革之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成为重点。本文拟针对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提出合理性优化措施。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信息化改革
  高职教育是为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型人才而进行教学培训,更加倾向于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高职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的僵化形式壁垒,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化时代的理论知识与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中的专业性水平,为学生日后的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随着“互联网+”在计算机行业的深入应用,大部分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已经深入我国的高职教育信息化改革之中。提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水平,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只有最新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才能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起到优化作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主要包括三部分:课内理论知识教学、课内实践操作教学以及课外实践应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这三个部分教学的优化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改革,增强学生对于时代发展的掌控能力与社会参与的应用能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职教育也由此得到较快发展。“互联网+”为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战,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地缩小。高职院校应针对自身优势特点,进行技能性的专业水平提升,在教育多元化之中创出时代特色,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计算机领域技术人才。
  “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双层发展。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与各行各业进行融合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在社会各界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之中,我国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也应进行与时代相匹配的融合发展,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抓住机遇。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展一直被诟病缺少专业性,面对社会的质疑,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展更须加强其时代发展的融合性。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追赶时代潮流,更应以推动行业发展为最终建设目标,实现高职院校整体进步。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客观条件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
  在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面临着教学的客观条件不符合“互联网+”发展步伐的情况,无法在课程教学之中融合新的时代发展理念。一方面,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学校忽视专业设备的升级,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最为基础的教学器材都无法达到计算机行业市场普遍的更新标准,主要是电脑的软硬件应用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现实特征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学校与教师对于高职学生的教育处于敷衍的状态,并未将学生的现代化知识培养和积累看作教学的重点,而是根据老旧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设计,脱离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和形式僵化
  在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讲解与课程内容展开中,理论知识的讲解过于老套,实践操作的讲授缺少专业性的理论内容支撑,导致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水平无法得到协调发展。课程的教学开展形式过于落后,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的开展中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与形式的教学设计过于僵化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忽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与知识技能掌握的能力。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缺少对学生实践操作的鼓励,学生也缺少渠道进行社会实践,无法将理论知识进行升华,走上职业道路后不能很好地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三)教学师资团队力量不足
  在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师资团队的力量不足成为课程教学优化的阻碍因素。理论知识讲授教师,往往缺少技能操作的实践能力,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掌控过于死板僵硬,无法根据当下的计算机行业市场发展情况进行教学,无法帮助学生将计算机网络的传统理论与创新理论形成融合。实践操作教师往往缺少社会实践的应用能力,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无法为学生传授最新的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导致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不断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缺少行业融合性。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促进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相融合
  在传统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无法形成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依托“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创新思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的研究性能力培养应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师与学校需要为学生知识学习提供充足的硬件条件,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实践创新。同时,对教学开展方式进行多元化创新优化,加强对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的应用,在课程教学中对教育资源进行及时的实践更新,保障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外部市场的协调性,提升高职院校的专业化水平,保障课程开展的实践效果。   (二)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为在“互联网+”背景下不斷创新发展的计算机行业进行人才输送的后备舞台。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不论学校的知识如何创新,学生不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都无法对学习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式的发展,也难以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能力,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培养。具体路径是在教育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如与计算机应用企业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利的实习渠道,使学生得以在实践应用之中针对学校教育的不完善之处进行补充学习,并通过实践反馈到高职院校,促进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升级。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实践提供工作岗位,可以为企业的人才吸纳提供可靠的渠道;而将部分教学活动安排在企业的实践工作中,则可以实现人才的共享: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可以为企业提供理论研究的人员,企业的实践导师则可以为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增强教学的系统性
  优化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需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调整,主要是针对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与校外实习进行融合创新。就目前来说,我国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对于互联网理论课程的教学处于较为忽视的状态,因此,在提升实践操作的基础上要完善学生的互联网理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融合理论与实践,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在今后的教学开展中应融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编程语言、计算机实践操作等多门课程,对学生知识结构进行创新优化,增强教学的专业性与系统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针对传统教学中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充分开展校企结合的互联网多元化教学,为学生提供社会参与的渠道。
  (四)加强教学师资团队的建设
  教师教学水平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的影响具有直接性,教学师资团队也是提升传统课程与互联网时代融合的基础因素。在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优化中,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师资团队的整体优化完善,首先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传统授课观念转换,提升教师对于核心素养教育的认识。定期进行教师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培训教学与课程考核,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同时丰富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其次,为提升教学师资团队的水平,需要对专业技术型人才进行定向培养与招聘。学校应加强对人才的专业培训与引进,增设教师培训课程,强化教师人才标准。教师跟上时代的发展标准,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
  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同时具有创新性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由此,在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化中应重视新技术理论创新与新技术实践创新。只有将课程教学优化重点落在实践应用上,在实践中寻求理论体系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体系,为互联网时代输送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霞.“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管理观察,2019(6)
  [2]徐岩.“互联网+”下的高职教学模式探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8)
  [3]律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训策略[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
  [4]陈健.“互联网+”下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1)
  [5]杨秀生,李挺.“互联网+”背景下的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模式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4)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H型地地战术导弹旅综合通信系统的特点,论述了综合通信系统试验方法体系,从而确定了试验方法研究的基本范畴和思路。本文以H系统为例提出了系统模块化试验方法;根据概率统
本文根据表面波多模振荡器注入选模原理设计了一种用于跳频扩谱通信系统的新型频率合成器,并首次以新的观点阐述了它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从工程项目评价结构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出发,结合工程项目评价实际,构造了包含知识维、主体维和类型雏的工程项目评价三维结构体系框架。
<正> 多年来,我区寄生虫病特别是羊寄生虫病危害日益严重,流行面积广,感染种类多,强度大。1987—1988年分别在渭源、岷县、漳县进行的重点调查表明,在高寒阴湿的岷、漳、渭3
科技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展,出于语言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词汇的有限性,采用已知词汇来命名、解释和推广科技概念必不可少。概念隐喻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其本质
<正>我从2009年学习芳香疗法至今,做过很多关于睡眠问题的个案,有男性也有女性,有老年人也有在校学生,睡眠的问题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不同的心理状态,毫不留情地表示了
本文论述高中历史细节教学的有效策略,针对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历史细节、在教学情境中讲述历史细节、在难点阐释中解剖历史细节、运用细节深化情感等
针对现有模糊推理方法的缺点,结合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和插值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预测控制方案,并导出了相应的学习
目的探讨巩膜池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0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20眼)。A组行巩膜池小梁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