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体育活动逐渐增多。但学生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时会经常发生运动损伤,不仅给学生造成痛苦,也给学校带来消极影响。笔者根据学校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在学校发生体育运动损伤,不管是在课堂上或是在课外锻炼时,偶然性和突然性的比较多,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损伤较少。因为学校的体育运动,除上体育课外,运动场的利用基本上都集中在早晨和课外锻炼。尤其到下午课外锻炼时,运动场的人多、项目多,场地上的密度很大。在学校一旦发生运动损伤,会产生消极因素,影响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如能对运动损伤及时进行总结,找出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运动事故的发生,对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学校体育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
1)主观因素在运动损伤原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和学生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既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伤后又不重视认真调查分析,总结教训,那么学生就会盲目大胆去做高难动作或者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这都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足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准备活动没有做或做得不充分,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没有充分动员起来,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肌肉的伸展性和力量的适应性不足,也容易受伤。
3)平时不爱好体育锻炼的学生,或学习新动作时,常常因为动作不正确容易造成韧带损伤,甚至骨折。
4)一些学生不注意身体全面发展,常常使局部负担过大而受伤。学校代表队尤为突出。例如为单纯追求发展下肢力量,而在一段时间里过多地安排跳跃、蹲杠铃等练习,结果由于下肢局部负担过重,全队队员几乎都发生髌骨劳损。
5)学校运动场地划分不合理,课堂上组织不合理,对学生要求不严。尤其是长投项目和其他运动场地划分不明确,或者离人行道太近,经常有人来往,运动者不观察场地情况。也有的是学生不按照划分的运动区去锻炼,组织者又没有及时发现纠正,这也是发生损伤的常见之例。
6)不遵守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原则(循序渐进、个别对待以及按年龄分组等),在上课或锻炼中缺乏必要的保护,以及比赛日程安排不当等。
7)身体有病或病后初愈,或因为休息不充分都会造成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受伤;学生在课堂锻炼或比赛中互相逗闹,动作粗野违反规则也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8)场地不平,有碎石杂物;跑道过硬、过滑;器械年久失修;跳跃的沙质不良,沙坑的大小以及衣着和鞋不适,都会因此引起损伤。天气过热、过冷以及采光不好,均可造成损伤。
3 学校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要求学生做练习时思想集中,严肃认真。让学生知道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如着装轻便、大方,不拖拖拉拉,不穿高跟鞋,不携带尖锐物品。此外,上课要听从指挥,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尤其是投掷类和接力项目。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意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2)了解情况,遵守运动原则。教师上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课堂教学的运动量安排都不要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生的原有身体素质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只有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根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运动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才能避免某些运动损伤的发生。
3)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明确准备活动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准备活动,要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在上课时叫体育委员或指定学生领做准备活动,教师在一边观看、指导,做得不充分要指正,不够时要加大点运动量,做得太多太累时要及时提醒,特别在天气冷的时候更要注意。一般都要做到身体微微出汗为止,严防损伤事故的出现。
4)体育运动中保护教育很重要。教师把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教给学生,在锻炼中发生问题,不紧张慌乱,妥善进行安全处理。如果大家都注意安全保护,学校的运动损伤就能减少。
5)学校的运动场地一定要划分清楚。特别是投掷区要规划在偏僻的、人不经常走动的地方,绝不要靠近体操和球类场地及人行道。
6)教师讲解动作要准确,学生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注意练习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以及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因为不少损伤事故发生是动作不符合要求,违反科学锻炼方法造成的。
7)学校要组织人员定期检查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时维修和增添器材设备。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职业中专)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体育活动逐渐增多。但学生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时会经常发生运动损伤,不仅给学生造成痛苦,也给学校带来消极影响。笔者根据学校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在学校发生体育运动损伤,不管是在课堂上或是在课外锻炼时,偶然性和突然性的比较多,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损伤较少。因为学校的体育运动,除上体育课外,运动场的利用基本上都集中在早晨和课外锻炼。尤其到下午课外锻炼时,运动场的人多、项目多,场地上的密度很大。在学校一旦发生运动损伤,会产生消极因素,影响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如能对运动损伤及时进行总结,找出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运动事故的发生,对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学校体育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
1)主观因素在运动损伤原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和学生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既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伤后又不重视认真调查分析,总结教训,那么学生就会盲目大胆去做高难动作或者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这都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足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准备活动没有做或做得不充分,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没有充分动员起来,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肌肉的伸展性和力量的适应性不足,也容易受伤。
3)平时不爱好体育锻炼的学生,或学习新动作时,常常因为动作不正确容易造成韧带损伤,甚至骨折。
4)一些学生不注意身体全面发展,常常使局部负担过大而受伤。学校代表队尤为突出。例如为单纯追求发展下肢力量,而在一段时间里过多地安排跳跃、蹲杠铃等练习,结果由于下肢局部负担过重,全队队员几乎都发生髌骨劳损。
5)学校运动场地划分不合理,课堂上组织不合理,对学生要求不严。尤其是长投项目和其他运动场地划分不明确,或者离人行道太近,经常有人来往,运动者不观察场地情况。也有的是学生不按照划分的运动区去锻炼,组织者又没有及时发现纠正,这也是发生损伤的常见之例。
6)不遵守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原则(循序渐进、个别对待以及按年龄分组等),在上课或锻炼中缺乏必要的保护,以及比赛日程安排不当等。
7)身体有病或病后初愈,或因为休息不充分都会造成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受伤;学生在课堂锻炼或比赛中互相逗闹,动作粗野违反规则也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8)场地不平,有碎石杂物;跑道过硬、过滑;器械年久失修;跳跃的沙质不良,沙坑的大小以及衣着和鞋不适,都会因此引起损伤。天气过热、过冷以及采光不好,均可造成损伤。
3 学校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要求学生做练习时思想集中,严肃认真。让学生知道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如着装轻便、大方,不拖拖拉拉,不穿高跟鞋,不携带尖锐物品。此外,上课要听从指挥,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尤其是投掷类和接力项目。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意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2)了解情况,遵守运动原则。教师上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课堂教学的运动量安排都不要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生的原有身体素质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只有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根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运动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才能避免某些运动损伤的发生。
3)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明确准备活动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准备活动,要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在上课时叫体育委员或指定学生领做准备活动,教师在一边观看、指导,做得不充分要指正,不够时要加大点运动量,做得太多太累时要及时提醒,特别在天气冷的时候更要注意。一般都要做到身体微微出汗为止,严防损伤事故的出现。
4)体育运动中保护教育很重要。教师把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教给学生,在锻炼中发生问题,不紧张慌乱,妥善进行安全处理。如果大家都注意安全保护,学校的运动损伤就能减少。
5)学校的运动场地一定要划分清楚。特别是投掷区要规划在偏僻的、人不经常走动的地方,绝不要靠近体操和球类场地及人行道。
6)教师讲解动作要准确,学生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注意练习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以及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因为不少损伤事故发生是动作不符合要求,违反科学锻炼方法造成的。
7)学校要组织人员定期检查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时维修和增添器材设备。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