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德沃夏克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4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十九世纪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他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以及他所创作的《幽默曲》(Op101.no7)的曲式结构、和声调性、主导动机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幽默曲》;曲式分析;作品分析
  一、人物简介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一位杰出的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生于平凡的屠夫家庭,家境清寒。先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后转入斯美塔那的“临时剧院”担任中提琴手。在此期间创作体裁涉及交响乐,歌剧,室内乐,大合唱等。其代表作品有:《斯拉夫狂想曲》、《圣母哀悼曲》、《幽默曲》、歌剧《德米特里》、《雅各宾党人》等。
  二、《幽默曲》创作及风格特点
  “幽默曲”是19世纪后逐渐出现的一种音乐体裁。它通常使用2/4、4/4拍子,其特点是在不同段落中的表达极为不同,是一种充满幽默,明亮,愉快和微妙的器乐曲。德沃夏克《幽默曲》创于1894年,共有八首。其风格较当时的“幽默曲”风格更为恬静、亲切、加入民族特色的创作,更为简朴。
  三、《幽默曲》(Op101.no7)结构分析
  该曲为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首部为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其调性建立在降G大调上。第二部分中部为单乐段结构,调性建立在升f小调上。第三部分再现部为单二段式,其调性回归至降G大调上。全曲结构图示如下:
  (一)第一部分:首部
  该部分为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由1-24小节A、B、A’的结构形式组成。其中A乐段1-8小节可分为两个乐句,形成4+4的方整型樂段结构,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建立在降G大调上。其动机是右手二度级进的前十六后三十二半休止节奏的组合,以及左手的二八节奏半分解和弦为主导动机。和声进行由a乐句第一小节的主和弦进行至第二小节的下属和弦接第三、四小节的属和弦,形成主,下属,属、主的完全进行。a’乐句的和声进行同a乐句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第7、8小节处为属到主的完满终止,形成收拢型结尾的乐段。
  B乐段9-16小节同样可分为两个乐句,为4+4的方整型乐段结构,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建立在降G大调上。其动机由右手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和弦跳进分解,以及左手的四个十六后休止的跳进和弦音程分解组成。和声进行由b乐句第9小节的主和弦,进行至第10小节的前拍下属四级后拍的二级上的属和弦解决到第11小节前拍的二级和弦,形成一个离调和弦的过渡。最后在12小节处形成乐句终止。b’乐句的和声进行在于第15-16小节处建立在属7和弦以及属的离调和弦上,与b乐句形成对比构成开放型结尾。
  再现乐段A’乐段是A乐段的重复,为17-24小节。可分为两个乐句,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形成4+4的方整型乐段。调性同A乐段一致为降G大调。和声进行同A乐段类似建立在主、下属、属、主的完全进行上。在乐段的结尾处第23-24小节形成声部加厚,旋律的扩展进行,与A乐段稍作对比。利用属离调和弦形成完满终止的收拢型结尾乐段。
  (二)第二部分:中部
  该部分为单乐段结构,由第25-40小节组成。其旋律部分引用第一部分的主要音符G、A音开始。在节奏上形成与第一部的的对比。乐句为8+8的乐句结构形成方整型乐段。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进行由第一部分的降G大调转至同主音小调升f小调,其性格与第一部分主题相似。主导动力采用右手级进二度辅助音的十六分音符,以及左手的三度音程的四分音符组成。
  和声进行由c乐句第25小节的主和弦开始,后拍接下属和弦。转至第26小节的属和弦,以及27、28小节的属和弦形成半乐句。第29-30小节为25-28小节的重复,和弦同样落至属和弦上形成开放型的乐句。b’乐句其旋律声部加厚进行,节奏型织体更加密集。左手伴奏由音程变为分解式和弦,和声进行同样由主、下属、属结构组成。至第37小节声部加厚至八度的和弦式进行,形成更大的冲击感。和声变为主、属、主的正格进行。在其第40小节处构成开放型的终止结尾。中部与首部在其情绪上作曲家在创作中也做了精细的对比,用带休止的密集节奏,转至以连线为主的较慢节奏。却又在第二部分加入了跳音使其风格与第一部分接近。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处使用扩张的高旋律音,转变为第二部分的回原速低旋律音,加入小调的调性变化。
  (三)第三部分:再现部
  该部分为单二段式结构,为第一部分的再现,形成首尾呼应。由41-56小节的A'、B乐段组成,其中A'乐段乐句为4+4的结构形成方整型乐段。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回归至降G大调的基础上。在旋律上第一个音采用了倚音的方式与A段旋律稍做对比。在第48小节处作完满终止形成收拢型结尾。B为第一部分的B乐段再现重复,乐句由4+4的结构组成方整型乐段。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进行在降G大调上。和声在55-56小节处作完满终止,构成收拢型结尾与第一部分B乐段的开放型结尾形成对比。其旋律在56小节处作了主、属、主跳进终止,更具有结束感,使其风格与16小节的连接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文献
  [1]德沃夏克《幽默曲》作品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崔嫣
  [2]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上海音乐出版社
  [3]西方音乐简史——余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4]浅析德沃夏克《幽默曲》——戏剧之家:赵文雪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歌唱作为最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最贴近广大听众,歌唱者借助歌声可以向听众表达内心的情感,用歌声可以传达作品内涵,感染听众,实现灵魂共鸣。好的歌唱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也需要具备高超的歌唱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唱进听众的心里。本文主要介绍提高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的方法。  关键词:歌唱技巧;艺术表现力;表达情感  歌唱即歌者用声音来向听众传达歌曲的内涵、歌曲的思想,感染听众,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涌现出了一系列新兴的媒体,在不断冲击着传统的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挑战下,只有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融媒体的发展,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着手分析,进一步归纳整理了推进广播电视融媒体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广播电视媒体;竞争力;新媒体  引言  近年来,新媒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
期刊
摘 要:任何学校、任何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两端”:“尖端”(优秀生)与“末端”(后进生)。班主任的教化艺术也就从这“两端”得以体现。“末端”转化通过摸清底细:学生自我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管理的消极和社会风气导向的迷惘,给出分治妒、狭、横,实施帮、教、促,做到尊、爱、稳的对策;“尖端”优化则通过探析优秀生的非“优”之“底”与“根”,提出辩证地看待“尖端”、准确地把握尺度、合理地区别“严”“慈”。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七一”讲话中,深刻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的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习总书记这句话时饱含自信坚定的力量,其自信的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故事;中国方案  1956年,一汽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58年,洛拖造出第一辆拖拉机。1960年大庆
期刊
摘 要:“中国风”是最近刚刚兴起的一种音乐形式。流行音乐上的西风东渐,势如决堤。以周杰伦为核心的R&B中国风,看起来是目前惟一有力的绝地反击。于是,嘻哈文化应运而生,锐不可挡;于是,东风西渐——“中国风”纷呈泛滥之势。中国风是指采用深具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唱法及编曲技巧,达到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氛围的歌曲风格。它是由三古三新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人们的文化品位也日益提升。在这种大背景下,加强文化艺术管理工作能够全面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围绕文化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文化艺术管理以及文化产业,然后提出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发展;重要作用;
期刊
自从学校开展“书香校园,师生共读”活动以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坚持不懈地阅读,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  《中国古代寓言》里有着浓浓的中华文化气息。在这里,我懂得了什么是顾全大局。一只威猛的老虎,不小心被猎人的绳索套住,怎么也挣脱不了,最后他忍着疼痛,咬断了自己的后腿,得以逃脱。不是因为老虎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是他不想因为一个小小的脚掌而丧失了自己的七丈之躯。你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东西而放弃了整
期刊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長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
期刊
摘 要:文物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见证者,要知道,文物不仅是中华民族成长的象征,更是先祖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探究历史文化的关键。因此,要加强文化的保护工作,以此来构建一个文明社会,让我国文物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关键词:文物保护;意义;要求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蕴含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能工巧匠的独门绝技,更是无数朝代更新换代所带来的腥风血雨,这些所发生的一切都在一件小小的文物身上得以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达,互联网也在不断发展,在传媒界出现了一种全媒体的说法,但是全媒体并没有作为正式的概念被学界提出,被所有人熟知,他只是应用于传媒界的某些层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变化,媒体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所以人们在使用媒体的多种形式时,相应的,也就产生了更为广阔的全媒体这个概念。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新闻的发展变化,全媒体的概念也在逐渐的被业界所接受。说到新闻,媒体是让人变成记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