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十九世纪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他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以及他所创作的《幽默曲》(Op101.no7)的曲式结构、和声调性、主导动机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幽默曲》;曲式分析;作品分析
一、人物简介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一位杰出的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生于平凡的屠夫家庭,家境清寒。先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后转入斯美塔那的“临时剧院”担任中提琴手。在此期间创作体裁涉及交响乐,歌剧,室内乐,大合唱等。其代表作品有:《斯拉夫狂想曲》、《圣母哀悼曲》、《幽默曲》、歌剧《德米特里》、《雅各宾党人》等。
二、《幽默曲》创作及风格特点
“幽默曲”是19世纪后逐渐出现的一种音乐体裁。它通常使用2/4、4/4拍子,其特点是在不同段落中的表达极为不同,是一种充满幽默,明亮,愉快和微妙的器乐曲。德沃夏克《幽默曲》创于1894年,共有八首。其风格较当时的“幽默曲”风格更为恬静、亲切、加入民族特色的创作,更为简朴。
三、《幽默曲》(Op101.no7)结构分析
该曲为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首部为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其调性建立在降G大调上。第二部分中部为单乐段结构,调性建立在升f小调上。第三部分再现部为单二段式,其调性回归至降G大调上。全曲结构图示如下:
(一)第一部分:首部
该部分为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由1-24小节A、B、A’的结构形式组成。其中A乐段1-8小节可分为两个乐句,形成4+4的方整型樂段结构,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建立在降G大调上。其动机是右手二度级进的前十六后三十二半休止节奏的组合,以及左手的二八节奏半分解和弦为主导动机。和声进行由a乐句第一小节的主和弦进行至第二小节的下属和弦接第三、四小节的属和弦,形成主,下属,属、主的完全进行。a’乐句的和声进行同a乐句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第7、8小节处为属到主的完满终止,形成收拢型结尾的乐段。
B乐段9-16小节同样可分为两个乐句,为4+4的方整型乐段结构,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建立在降G大调上。其动机由右手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和弦跳进分解,以及左手的四个十六后休止的跳进和弦音程分解组成。和声进行由b乐句第9小节的主和弦,进行至第10小节的前拍下属四级后拍的二级上的属和弦解决到第11小节前拍的二级和弦,形成一个离调和弦的过渡。最后在12小节处形成乐句终止。b’乐句的和声进行在于第15-16小节处建立在属7和弦以及属的离调和弦上,与b乐句形成对比构成开放型结尾。
再现乐段A’乐段是A乐段的重复,为17-24小节。可分为两个乐句,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形成4+4的方整型乐段。调性同A乐段一致为降G大调。和声进行同A乐段类似建立在主、下属、属、主的完全进行上。在乐段的结尾处第23-24小节形成声部加厚,旋律的扩展进行,与A乐段稍作对比。利用属离调和弦形成完满终止的收拢型结尾乐段。
(二)第二部分:中部
该部分为单乐段结构,由第25-40小节组成。其旋律部分引用第一部分的主要音符G、A音开始。在节奏上形成与第一部的的对比。乐句为8+8的乐句结构形成方整型乐段。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进行由第一部分的降G大调转至同主音小调升f小调,其性格与第一部分主题相似。主导动力采用右手级进二度辅助音的十六分音符,以及左手的三度音程的四分音符组成。
和声进行由c乐句第25小节的主和弦开始,后拍接下属和弦。转至第26小节的属和弦,以及27、28小节的属和弦形成半乐句。第29-30小节为25-28小节的重复,和弦同样落至属和弦上形成开放型的乐句。b’乐句其旋律声部加厚进行,节奏型织体更加密集。左手伴奏由音程变为分解式和弦,和声进行同样由主、下属、属结构组成。至第37小节声部加厚至八度的和弦式进行,形成更大的冲击感。和声变为主、属、主的正格进行。在其第40小节处构成开放型的终止结尾。中部与首部在其情绪上作曲家在创作中也做了精细的对比,用带休止的密集节奏,转至以连线为主的较慢节奏。却又在第二部分加入了跳音使其风格与第一部分接近。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处使用扩张的高旋律音,转变为第二部分的回原速低旋律音,加入小调的调性变化。
(三)第三部分:再现部
该部分为单二段式结构,为第一部分的再现,形成首尾呼应。由41-56小节的A'、B乐段组成,其中A'乐段乐句为4+4的结构形成方整型乐段。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回归至降G大调的基础上。在旋律上第一个音采用了倚音的方式与A段旋律稍做对比。在第48小节处作完满终止形成收拢型结尾。B为第一部分的B乐段再现重复,乐句由4+4的结构组成方整型乐段。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进行在降G大调上。和声在55-56小节处作完满终止,构成收拢型结尾与第一部分B乐段的开放型结尾形成对比。其旋律在56小节处作了主、属、主跳进终止,更具有结束感,使其风格与16小节的连接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文献
[1]德沃夏克《幽默曲》作品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崔嫣
[2]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上海音乐出版社
[3]西方音乐简史——余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4]浅析德沃夏克《幽默曲》——戏剧之家:赵文雪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幽默曲》;曲式分析;作品分析
一、人物简介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一位杰出的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生于平凡的屠夫家庭,家境清寒。先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后转入斯美塔那的“临时剧院”担任中提琴手。在此期间创作体裁涉及交响乐,歌剧,室内乐,大合唱等。其代表作品有:《斯拉夫狂想曲》、《圣母哀悼曲》、《幽默曲》、歌剧《德米特里》、《雅各宾党人》等。
二、《幽默曲》创作及风格特点
“幽默曲”是19世纪后逐渐出现的一种音乐体裁。它通常使用2/4、4/4拍子,其特点是在不同段落中的表达极为不同,是一种充满幽默,明亮,愉快和微妙的器乐曲。德沃夏克《幽默曲》创于1894年,共有八首。其风格较当时的“幽默曲”风格更为恬静、亲切、加入民族特色的创作,更为简朴。
三、《幽默曲》(Op101.no7)结构分析
该曲为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首部为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其调性建立在降G大调上。第二部分中部为单乐段结构,调性建立在升f小调上。第三部分再现部为单二段式,其调性回归至降G大调上。全曲结构图示如下:
(一)第一部分:首部
该部分为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由1-24小节A、B、A’的结构形式组成。其中A乐段1-8小节可分为两个乐句,形成4+4的方整型樂段结构,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建立在降G大调上。其动机是右手二度级进的前十六后三十二半休止节奏的组合,以及左手的二八节奏半分解和弦为主导动机。和声进行由a乐句第一小节的主和弦进行至第二小节的下属和弦接第三、四小节的属和弦,形成主,下属,属、主的完全进行。a’乐句的和声进行同a乐句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第7、8小节处为属到主的完满终止,形成收拢型结尾的乐段。
B乐段9-16小节同样可分为两个乐句,为4+4的方整型乐段结构,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建立在降G大调上。其动机由右手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和弦跳进分解,以及左手的四个十六后休止的跳进和弦音程分解组成。和声进行由b乐句第9小节的主和弦,进行至第10小节的前拍下属四级后拍的二级上的属和弦解决到第11小节前拍的二级和弦,形成一个离调和弦的过渡。最后在12小节处形成乐句终止。b’乐句的和声进行在于第15-16小节处建立在属7和弦以及属的离调和弦上,与b乐句形成对比构成开放型结尾。
再现乐段A’乐段是A乐段的重复,为17-24小节。可分为两个乐句,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形成4+4的方整型乐段。调性同A乐段一致为降G大调。和声进行同A乐段类似建立在主、下属、属、主的完全进行上。在乐段的结尾处第23-24小节形成声部加厚,旋律的扩展进行,与A乐段稍作对比。利用属离调和弦形成完满终止的收拢型结尾乐段。
(二)第二部分:中部
该部分为单乐段结构,由第25-40小节组成。其旋律部分引用第一部分的主要音符G、A音开始。在节奏上形成与第一部的的对比。乐句为8+8的乐句结构形成方整型乐段。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进行由第一部分的降G大调转至同主音小调升f小调,其性格与第一部分主题相似。主导动力采用右手级进二度辅助音的十六分音符,以及左手的三度音程的四分音符组成。
和声进行由c乐句第25小节的主和弦开始,后拍接下属和弦。转至第26小节的属和弦,以及27、28小节的属和弦形成半乐句。第29-30小节为25-28小节的重复,和弦同样落至属和弦上形成开放型的乐句。b’乐句其旋律声部加厚进行,节奏型织体更加密集。左手伴奏由音程变为分解式和弦,和声进行同样由主、下属、属结构组成。至第37小节声部加厚至八度的和弦式进行,形成更大的冲击感。和声变为主、属、主的正格进行。在其第40小节处构成开放型的终止结尾。中部与首部在其情绪上作曲家在创作中也做了精细的对比,用带休止的密集节奏,转至以连线为主的较慢节奏。却又在第二部分加入了跳音使其风格与第一部分接近。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处使用扩张的高旋律音,转变为第二部分的回原速低旋律音,加入小调的调性变化。
(三)第三部分:再现部
该部分为单二段式结构,为第一部分的再现,形成首尾呼应。由41-56小节的A'、B乐段组成,其中A'乐段乐句为4+4的结构形成方整型乐段。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回归至降G大调的基础上。在旋律上第一个音采用了倚音的方式与A段旋律稍做对比。在第48小节处作完满终止形成收拢型结尾。B为第一部分的B乐段再现重复,乐句由4+4的结构组成方整型乐段。句间关系为平行关系。调性进行在降G大调上。和声在55-56小节处作完满终止,构成收拢型结尾与第一部分B乐段的开放型结尾形成对比。其旋律在56小节处作了主、属、主跳进终止,更具有结束感,使其风格与16小节的连接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文献
[1]德沃夏克《幽默曲》作品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崔嫣
[2]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上海音乐出版社
[3]西方音乐简史——余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4]浅析德沃夏克《幽默曲》——戏剧之家:赵文雪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