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中医治疗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il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疟疾,中医认为是由感受疟邪,邪正交争所致,是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其他季节亦可发生。中医药在疟疾防治中起到重大作用,现综述如下。
  中医文献中对疟疾防治的记载
  祖国传统医学对于疟疾的诊治历史悠久。殷商时代,甲骨文就有疟、疥、蛊、龋、蛔、疫等疾病的记载。《周礼·疾医》说“秋时有疟寒疾”,可见当时已经认识到疟疾在秋季流行。中国南方湿热的气候更适于蚊虫的滋生,疟疾发病率尤高。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记载“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自居易的《新丰折臂翁》中老翁自残也是因为瘴气:“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古代疟疾在我国南方非常盛行。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有“疟论”和“刺疟”二个篇章,详细论述了疟疾的发病原因、分类、症状、治疗方法等,当时治疗疟疾的方法以针灸为主。宋代的《丹溪心法》载有“截疟青蒿丸”;明代《普济方》“诸疟门”达四卷之巨,收载的方剂达数百种之多。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列出了数百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和方剂,为明代以前治疗疟疾经验之总结。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缺医少药,传染病易流行,科学家们也受惠于古老的中药。如化学家许植方患了疟疾,因得不到奎宁,依照《本草纲目》的“截疟丸”方制作了药丸,治好了自己的疟疾。20世纪下半叶,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在研究青蒿素抗疟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青蒿素的由来
  青蒿,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功能清热凉血退蒸、解暑、清胆、截疟。有关青蒿的现存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168年的《五十二病方》。青蒿用于治疗疟疾,始见于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在传统制剂方面,古医书记载了许多含有青蒿的抗疟方剂,如《太平圣惠方》中的“青蒿散”,《圣济总录》中的“青蒿汤”,《丹溪心法》中的“截疟青蒿丸”等。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当地疟疾肆虐,疟原虫对已有药物产生耐药,使战斗力严重减弱。应越南政府要求,中国拟提供有效抗疟药物。我国政府决定全国范围研究新型抗疟药,遂于1967年5月23日成立了研究协作组,简称“523任务”,涵盖印多个研究单位,500多位研究人员。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加入“中医中药专业组”,组长屠呦呦和组员余亚纲等从中医药古籍中搜集并筛选中草药单、复方数百种,发现青蒿在唐宋元明的医籍、本草和民间都曾提到有治疟作用,呈现高频率出现。屠呦呦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阐述青蒿的用法得到了启发,“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悟出可能不宜高温加热的道理。1971年10月4日,药物研究序号为第191号的青蒿提取物展现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这是青蒿素发现最关键的一步。1972年3月8日召开的南京抗疟药研究内部会议上,屠呦呦报告了青蒿及其中性提取物的抗疟作用,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关注,开启了青蒿抗疟的伟大篇章。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氨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2001年,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疗法)被世卫组织推荐为疟疾的首选方案。3年后,青蒿素成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据《柳叶刀》统计,青蒿素复方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恶性疟疾,治愈率高达97%。从发现到应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以来,据WHO《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全球疟疾发病2,62亿例、死亡83.9万人,到2015年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37%和60%,挽救了大约590万名儿童的生命。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扬-安德森表示,青蒿素的出现,让全球疟疾死亡率在过去10年间下降了50%,感染率下降了40%,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中医对疟疾的辨证治疗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引起疟疾的病因是感受疟邪,在《内经》亦称为疟气。疟邪具有的特点是:①舍于营气,伏藏于半表半里;②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③盛虚更替;④与卫气相集则引起发病,与卫气相离则病休。其中引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瘴气,在我国主要存在于南方,所致疾病较重,易于内犯心神及使人体阴阳极度偏盛。主要的病机为感受疟邪之后,“疟不离少阳”,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从而引起疟疾症状的发作。疟邪与卫气相集,入与阴争,阴实阳虚,以致恶寒战栗;出与阳争,阳盛阴虚,内外皆热,以致壮热、头痛、口渴。疟邪与卫气相离,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发作停止。当疟邪再次与卫气相集而邪正交争时,则再一次引起疟疾发作。疟疾的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寒热的偏盛,正气的盛衰和病程就暂,分为正虐、寒疟、温疟、瘴疟和劳疟。
  正疟表现为寒战壮热、休作有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其治法为祛邪截瘧、和解表里,代表方剂为柴胡截疟饮。
  素体阳虚及疟邪引起的病理变化以阳虚寒盛为主,临床表现但寒不热,或热少寒多,口不渴,胸胁痞满,神疲肢倦,苔白腻,脉弦迟者,称为寒疟。其治法为和解表里、温阳达邪,代表方剂为柴胡桂枝干姜汤。
  素体阳盛及疟邪引起的病理变化以阳热偏盛为主,临床表现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痿痛,口渴引饮,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称为温疟。其治法为清热解表、和解祛邪,代表方剂为白虎加桂枝汤。
  山瘴地区,湿热郁蒸,感染瘴毒,邪郁于内,或蒙闭心窍,发为瘴疟。其发病急骤,病情深重,分为热瘴和冷瘴。热瘴临床表现为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肢体疼痛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冷饮,大便秘结或不爽,小便热赤;甚则神昏谵语,舌红绛或黑垢,脉洪数或弦数,其治法为辟秽除瘴、清热保津,代表方剂青蒿清瘴汤。
  凡疟疾久不瘥者,则表里俱虚,客邪未散,真气不复,故疟虽暂间,小劳便发,临床表现为寒热时作,倦息无力,食少,自汗,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胁下结块,舌质淡,脉细无力。其治法为扶养正气、调和营卫,代表方剂何人饮。
  素体疟疾久不愈,气血亏损,瘀血结于胁下而成痞块,称“疟母”。临床表现为胁下结块,触之有形,按之压痛,或胁肋胀痛,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细涩。其治法为软坚散结、祛瘀化痰。代表方剂鳖甲煎丸。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疟疾防治中应用
  祖国传统医学一向注重“治未病”。《景岳全书·疟疾》载:“但使内知调摄而外不受邪,则虽居瘴地,何病之有。”防止感受疟邪是预防疟疾的根本。本病为蚊虫传播,故消灭蚊虫,避免蚊虫叮咬是防疟综合措施中的主要环节。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冒暑、贪凉以及过食生冷油腻之品。在疟疾流行高峰疫区,采取预防用药,及时治愈疟疾病人,减少传染来源等,都是控制疟疾的重要技术措施。
  从建国初期的3000万疟疾病例,至今已连续4年无本土病例报告。在建党100周年前夕,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中国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中国消除疟疾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伟大祖国医学中医药宝库举足轻重,其中青蒿功不可没。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困难新生儿患者的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呼吸困难新生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临床检查后,统计分析发病原因。结果:导致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肺部疾病(57.2%)、颅脑疾病(21.5%)、先天性疾病(4.3%)、其他疾病(17.1%)。结论:呼吸困难新生儿的发病原因包括肺部疾病、颅脑疾病、先天性疾病,其中
期刊
摘要:目的:对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采用针对性风险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
期刊
摘要: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大肠癌的理论研究及临床治疗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进一步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水平,我们有必要对大肠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评价。  关键词:大肠癌;发生;诊断;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0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20例,系统分析临床用药方法,总结治疗资料。结果:对比分析患者临床用药治疗前后恶心症状的评估,药物治疗前患者恶心症状的评估分为38.85-3.35,药物治疗后患者恶心症状的评估分为27.55-2.25,药物治疗后恶心症状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麦克尔憩室临床表现多样性极易误诊误治;方法:通过复习病例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以来3例麦克尔憩室诊治情况;结果:1例误诊急性阑尾炎,1例以肠套叠行剖腹探查,1例以肠梗阻行剖腹探查,3例均行憩室楔形切除术痊愈,无并发症; 结论:麦克尔憩室因并发症而出现临床症状,其表现多样性,极易误诊误治,充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术前明确诊断,正确掌握手术时机,积极手术切术是治疗麦克尔憩室的主要方法。  
期刊
摘要: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由于意识丧失,呼吸中枢抑制、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合并颅底骨折致出血、脑脊液漏等原因,不能自行咳痰,导致上下呼吸道阻塞致呼吸困难、长期进行人工通气时,常需行气管切开术。这种有创性人工气道失去了正常气道温暖、湿润气体和阻止细菌入侵的功能,且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而加重病情,因此,呼吸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颅脑损伤;气道湿化;护理 
期刊
牙痛,不可一拔了之  孔德让   65岁的吴先生身体一向不错,这些天突然牙痛,闹得吃饭困难,难以入眠。他想起老辈人的话:“牙痛真要命,一拔就轻松。”为了省事省钱,就到附近一家牙科诊所要求拔牙。诊所的大夫倒也干脆,不做什么检查,吴先生让拔哪颗就拔哪颗,一连拔掉了三颗牙。吴先生心想,这下可除掉病根了。但令他苦恼的是,牙拔掉了,疼痛却依旧,而且还有扩大之势。不堪折磨的吴先生这才想到了正规治疗。 笔者
期刊
第十一届胰腺癌上海论坛暨第六届中国胰腺肿瘤大会日前举行,来自胰腺病领域的权威医学专家就“胰腺癌十年诊治进展回顾”“胰腺癌免疫治疗的进展”“中国晚期胰腺癌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成果”“胰腺癌新辅助治疗进展”等课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此间,中国胰腺疾病大数据中心(CPDC)发布了针对晚期胰腺癌诊治的最新数据及进展情况。  肿瘤是目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胰腺癌又因其极高的恶性程度,被称为“癌症
期刊
2021年6月30日,在我们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前夜,世界卫生组织送上了一份特别的贺礼。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颁发国家消除疟疾认证,称赞中国从20世纪40年代每年报告约3000万例疟疾,经过70年不懈努力到如今完全消除疟疾.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今天我们祝贺中国人民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了疟疾。他们的成功来之不易,是经過几十年有针对性的持续行
期刊
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李爷爷,最近一次体检中发现胸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且胸主动脉瘤巨大,直径达10厘米,同时主动脉及分支多发硬化、严重钙化伴附壁血栓形成。这无异于体内埋了一顆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有可能打个喷嚏、上厕所一用力,就引起主动脉瘤局部薄弱处发生破裂出血,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尽快手术“拆弹”。  由于李爷爷的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常规治疗方式需要手术开胸进行人工血管置换,这种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