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研究

来源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0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文化育人不仅可实现对学生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还可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文化底蕴.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部分地方高校更倾向于以功利性思维主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忽视创新文化育人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趋向功利化,缺乏培育学生企业家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动力.要以创新文化育人主导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而发挥创新文化育人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凸显其人文思想渗透的价值.
其他文献
优秀文艺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呈现,更是民族的、国家的情感的传达.优秀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发出最强音.rn一是文艺与创新.作为意识形态重要表征的文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世情的转变而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时代表征,故而文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求作家、艺术家不断寻求转变与突破.在如今激烈竞争的世界大潮中,唯创新性作品方能富有朝气、生命强劲,冲破文艺的旧有樊笼;唯创新性作品方能动力十足、自我更新,保障文艺的健康发展;唯创新性作品方能把握时代脉搏、适应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巨大变局之中.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给本就动荡不安的国际政治局势再添一丝混乱.极少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力的西方国家妄图借“疫”发挥,人为制造东西方意识形态的新对立.鉴于此,有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社会的凝聚力,成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当务之急.
盐城水乡作家群将水乡文化融入文艺,创作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作品.从表层出发,水乡文化元素在作品中呈现为鲜明的地理感和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盐城文化中的苦难意识、生命意识、河流情结影响了作家的人物塑造、审美格调及价值立场.作家们倾心于表达盐城水乡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养育及“根性”意识的生成、童年经验与恋乡情结、里下河文学传统的熏陶等密切相关.从价值维度出发,这些作家的作品提供了独特的日常化叙事风格与儿童视角,呈现了诗性正义的品格和文学公共性.这些都有利于凸显本土文化记忆、传播地方文化形象、传承地方民俗文化.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上肢作业治疗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2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坐位作业治疗上肢活动训练,实验组给予患者站位作业治疗上肢活动训练,两组均进行1个月的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和相关血清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强调,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百年来未曾更改.新时代新疆人权事业的成功实践既不是提前规划好的,也不是凭主观想象出来的,是顺应新时代客观发展要求应运而生的,也是我们党不忘初心带领全疆各族群众努力奋斗来的.
国家连续出台多项举措,不断推进高校与企业探索实施多样化的产教融合新模式.盐城师范学院作为较早实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历了校企签订合作协议的意向合作、多专业共建的尝试合作和协同提升人才质量的深度合作等阶段.在与企业不断深入合作中,多主体关系经历了从校企利益共同体发展到三螺旋结构,再到服务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实现了多主体间“价值发现-价值传递-价值共创”的不断升华的价值演化目标.
中外合作大学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融合创新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也受办学地经济社会条件与发展要素、资源投入与权责利分配、管理与运行机制等因素制约.梳理中外合作大学发展的本原,分析其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面临的新问题,认为它可以借助战略管理得以超越.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加强战略管理研究,以育人模式与机制的创新为核心,构建完善的战略管理技术支持体系,打造多元化的战略管理文化平台.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及全球经济竞争环境的恶化,凸显了中国制造业以“代工生产”模式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弊端.在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贸易战给新疆制造业带来的严峻考验下,《新疆行动方案》的发布是否提高了新疆制造企业的创新活力,加速了新疆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了新疆制造企业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呢?基于此,为检验《新疆行动方案》的提出是否提高了新疆制造企业的创新活力,本文对新疆3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近年来学界提出的词语和概念.作为自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逐渐生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底蕴.其中,“天下观”“大一统”“和合”思想、“华夷一体”等观念,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生成的文化基因.站位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叙事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资源与文化支撑.
社会组织数量的迅速增长体现出党和国家对社会组织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整合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重要参与者,也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当中,与政府和其他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社会组织正凭借其专业性强、公信度高、感召力强等功能优势,在社会公共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对社会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的不同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本文认为正是在社会组织基础、关系网络、参与方式的共同作用下,社会组织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参与模式.据此,本文从以上三个层面将社会组织参与危机治理模式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