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讨论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对我院40位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总结,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的提高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29-01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对透析治疗认识不足,其原发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各种失调,加之家庭、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他们产生恐惧、焦虑、绝望的心理变化。所以重视和加强对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使之达到充分透析,提高生活质量对血透患者至关重要。我们对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对策,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血液透析40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28—88岁,平均年龄61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15例,高血压肾病10例,多囊肾5 例;每人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h.
2 影响患者心理的因素
2.1 疾病因素 由于其肾功能多为不可逆性损害,患者一旦了解到除肾移植外,透析是维持生命的最后治疗方法,而它只能代替正常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不能代替正常肾脏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功能,往往产生绝望、恐惧的心理。
2.2 经济因素 昂贵的透析费用是透析患者的沉重负担,一旦无法支付治疗费用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2.3 社会支持 有资料调查显示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2.4 自身形象 长期透析患者多存在身体水肿、萎缩,口腔异味,皮肤苍白干燥、脱屑多痒、色素沉着,头发脱落等外在形象改变,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性功能减弱、性欲减退的改变,因而容易产生自尊受损、羞耻感、抑郁消沉等心理变化。
2.5 治疗因素 透析治疗中的反复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出现常导致患者紧张和丧失信心。
3 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
3.1 否认心理 此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不重视或者是认为医院误诊,不认为此病有致命性,对疾病并不在乎,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
3.2 恐惧心理 患者在接受血透前,大都怀有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护士不能一针见血,给患者造成痛苦。
3.3 悲观心理 透析时间增加,长期疾病缠身,有关知识的增长,及日常饮食生活中水,盐饮食的限制,透析后的并发症,均加重病人的悲观失望情绪。
3.4 绝望心理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病人需长期治疗,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长达4h,医疗费用高、家庭负担重,致使家庭关系非常紧张,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在病痛和折磨中极度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4 心理护理
4.1 焦虑、恐慌心理:对于有这种心理的患者,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是热情体贴的服务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开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治疗。护士要善于了解患者的需要,关心患者的饮食和睡眠,通过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和血管通路护理的指导工作,做好健康教育。宣教透析治疗有关知识,使患者增加对血液透析的认识,减少不良情绪反应。
4.2 敌对、排斥心理:對于有这种心理的患者,护士应该耐心、仔细聆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的想法,通过了解患者的家庭社会关系及工作情况,努力寻找原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除患者的顾虑,以护理者的言行去感化患者,耐心地向患者讲明疾病治疗的长期性和必要性,提供患者最希望得到的协助与支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4.3 抑郁、悲观心理:对于抑郁悲观患者,干预措施以排解、引导、支持、鼓励为主,加强与患者沟通,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在与透析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应特别注意与他们的第1次交谈时留给患者的印象。要用礼貌性语言,使患者感受到尊重;用安慰性语言,使他们感受到温暖;用鼓励性语言,让患者看到希望。介绍治疗效果良好的实例,促进患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
5 小结
实践证明,通过对40例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认识了解患者的心理要求,不同的实际情况给予鼓励、帮助、提供相关咨询与支持,并根据其理解根据他们力进行健康教育,从多方面对他们予以心理支持、安慰、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提高生活质量。家庭成员对其支持与否是相当重要的,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同时,给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外,更应掌握心理护理知识和方法,才能为患者进行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海平,王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希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6-308.
[2] 罗明.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心理及饮食护理[J].西南军医,2005,7(1):75
[3] 徐妮妮.葛秀梅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中西医药杂志,2003,11(1):8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29-01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对透析治疗认识不足,其原发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各种失调,加之家庭、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他们产生恐惧、焦虑、绝望的心理变化。所以重视和加强对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使之达到充分透析,提高生活质量对血透患者至关重要。我们对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对策,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血液透析40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28—88岁,平均年龄61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15例,高血压肾病10例,多囊肾5 例;每人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h.
2 影响患者心理的因素
2.1 疾病因素 由于其肾功能多为不可逆性损害,患者一旦了解到除肾移植外,透析是维持生命的最后治疗方法,而它只能代替正常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不能代替正常肾脏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功能,往往产生绝望、恐惧的心理。
2.2 经济因素 昂贵的透析费用是透析患者的沉重负担,一旦无法支付治疗费用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2.3 社会支持 有资料调查显示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2.4 自身形象 长期透析患者多存在身体水肿、萎缩,口腔异味,皮肤苍白干燥、脱屑多痒、色素沉着,头发脱落等外在形象改变,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性功能减弱、性欲减退的改变,因而容易产生自尊受损、羞耻感、抑郁消沉等心理变化。
2.5 治疗因素 透析治疗中的反复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出现常导致患者紧张和丧失信心。
3 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
3.1 否认心理 此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不重视或者是认为医院误诊,不认为此病有致命性,对疾病并不在乎,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
3.2 恐惧心理 患者在接受血透前,大都怀有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护士不能一针见血,给患者造成痛苦。
3.3 悲观心理 透析时间增加,长期疾病缠身,有关知识的增长,及日常饮食生活中水,盐饮食的限制,透析后的并发症,均加重病人的悲观失望情绪。
3.4 绝望心理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病人需长期治疗,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长达4h,医疗费用高、家庭负担重,致使家庭关系非常紧张,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在病痛和折磨中极度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4 心理护理
4.1 焦虑、恐慌心理:对于有这种心理的患者,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是热情体贴的服务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开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治疗。护士要善于了解患者的需要,关心患者的饮食和睡眠,通过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和血管通路护理的指导工作,做好健康教育。宣教透析治疗有关知识,使患者增加对血液透析的认识,减少不良情绪反应。
4.2 敌对、排斥心理:對于有这种心理的患者,护士应该耐心、仔细聆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的想法,通过了解患者的家庭社会关系及工作情况,努力寻找原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除患者的顾虑,以护理者的言行去感化患者,耐心地向患者讲明疾病治疗的长期性和必要性,提供患者最希望得到的协助与支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4.3 抑郁、悲观心理:对于抑郁悲观患者,干预措施以排解、引导、支持、鼓励为主,加强与患者沟通,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在与透析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应特别注意与他们的第1次交谈时留给患者的印象。要用礼貌性语言,使患者感受到尊重;用安慰性语言,使他们感受到温暖;用鼓励性语言,让患者看到希望。介绍治疗效果良好的实例,促进患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
5 小结
实践证明,通过对40例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认识了解患者的心理要求,不同的实际情况给予鼓励、帮助、提供相关咨询与支持,并根据其理解根据他们力进行健康教育,从多方面对他们予以心理支持、安慰、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提高生活质量。家庭成员对其支持与否是相当重要的,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同时,给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外,更应掌握心理护理知识和方法,才能为患者进行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海平,王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希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6-308.
[2] 罗明.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心理及饮食护理[J].西南军医,2005,7(1):75
[3] 徐妮妮.葛秀梅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中西医药杂志,2003,11(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