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务局已经来查我们偷税漏税了,你要是报道这事,可千万不要写上我的单位和名字。”
7月3日,重庆市一位民营加油站的老板叮嘱记者。
这位油老板担心的是,重庆市政府有关“加油站经营期满30年政府无偿收回”的规定。尽管商务局7月3日已公开澄清,30年后收回的仅仅是特许经营权,但是这依然不能打消民营加油站的疑虑。
涪陵是个少有的民营加油站数量大幅超过国有巨头的地方,油老板们现在感觉危机重重,不单单是两大国有巨头的虎视眈眈,还包括政府之手多年来的来回拨弄。
加油站老板心急如焚
实际上,重庆市的加油站管理新规早在2011年10月份就已经公布并施行,但是直到最近,一直拒绝和政府签署协议的民营加油站明显感受到了来自政府部门的压力,才不得已求助于媒体关注。
政府去年发布的《重庆市加油加气站管理实施办法》(简称《办法》)最引人注目的规定在于:“加油加气站的有效期为30年,经营期满政府无偿收回。”
按照商务局特商科有关负责人的解释:“上述文件的表述显然存在语病,《办法》的本意是30年后收回的只是加油站的特许经营权,至于加油站本身的设备、建筑等属于投资方的资产,仍属于投资方所有并由投资方处置,政府不可能侵占。”
但是这份文件依然引发了51家民营加油站的强烈反弹。据上述要求匿名的加油站老板透露,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民营加油站和政府签署特许经营权协议。这位油老板认为,加油站新规会让民营加油站的未来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如果签了协议,政策一变化他们可能随时会收回加油站”。
这位民营加油站老板表示,“收回加油站的规定涉嫌违法,政府担心我们把这个事通知媒体,所以没有强制执行,一直在做我们的工作”。而商务局特商科有关负责人7月3日明确表示,这份文件本身没有问题,所以相关规定不会改变,并称“已经对民营加油站做了详细说明,他们仍然不接受”。
商务局称,加油站特许经营本身就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这个不存在争议,至于经营权使用时间上的限制,虽然国家法律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地方也可以自主选择。然而在民营加油站看来,重庆市的新规定最有可能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文件客观上对民营加油站形成歧视,未来民营加油站不得不在和两大国有石油巨头的抗争中处于更大的弱势。
民营加油站多年辗转忙生存
“民营加油站要想获得特许经营权,需要有自己稳定的油源或者与两巨头签署三年以上供油合同。这个规定在民营加油站看来,增加成本的压力不说,仅从两巨头获得长期供油合同显然就是个天大的难题,两巨头巴不得政府收紧加油站的管理政策,反正怎么样他们都能获得零售资质,但对于我们来说就难办了。”一位加油站老板如是说。
根据有关资料,重庆市涪陵区目前共有加油站87家,其中民营加油站有51家,中石油25家,中石化11家,這是目前国内少有民营加油站数量大幅超过两大国有石油巨头的地区。由此,也成为近年来国有石油巨头和民营加油站争执最激烈的地区。
就在今年5月份,涪陵区民营加油站还不得不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签署了一份“没有任何协商,只有一份且解释权归两大石油公司”的供油协议。上述要求匿名的加油站老板表示,在这份协议中没有供油量也没有价格指标,而且民营加油站连协议的原件都拿不到,只能拿到一份复印件。
加油站老板还给记者举例,今年春耕期间正是柴油的高消耗时期,但是两大巨头只批发给民营加油站30吨柴油,分配下去还不够一家分一吨,少得可怜。民营加油站从去年以来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这两年和两大巨头的供应协议签署得都很勉强,而对于其他从地方炼厂采购的成品油,“据说两巨头正在鼓动政府部门查我们的油料来源,说是产品质量不合格”。
据透露,多年来两巨头并没有放弃对民营加油站的收编行动,那些位置和盈利能力较好的加油站更容易受到青睐。由于大多数民营加油站位于农村和偏远地区,因为销量和运输等原因这些地方对于两巨头来说兴趣并不大。
不过,尽管这些年来,民营加油站一直在哭喊着两大巨头不供油、加油站面临倒闭的危险,实际上拥有多种采购途径的民营加油站总能在油荒危机中勉强度过。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介绍,国内民营加油站的油料来源除了两大巨头,还是有自己的途径,包括地方炼厂、中间商等群体。
加油站多年行业乱象
据了解,正是基于区内加油站领域多年来存在的乱象,政府才出台特许权管理的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避免暗箱操作,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所以,对于民营加油站的激烈反对,政府也许会感到冤枉。
资料也显示,政府这些年为民营加油站做了很多保驾护航的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左右,当时商务部门已经介入到为民营加油站找油的协调工作中。此后,每到油荒,石油成品油协会就会向政府部门打报告提请支持。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民营加油站也总能从两大石油巨头那里挤出一些成品油。
但是,政府扮演的也并非都是光彩的角色。2009年11月,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披露了重庆市涪陵区“一公里有4座加油站,两公里有10座,全区有117座之多,全国罕见”的乱象,直指政府部门的胡乱审批和监管缺位。此后不久包括规划局原局长夏祥文、商委原副主任刘西尧等人因涉嫌腐败被查。
据事后透露,商委原副主任刘西尧在当地加油站的审批、改建过程中多次收受贿赂,而且多有来自民营加油站老板的钱财。另一方面,当地还存在明显的加油站建设和转卖市场,倒卖一座加油站收益在800万~1600万元,回报相当丰厚。
如今三年过去,本想在整顿加油站乱象中吸取教训做出成绩的政府却再次受到批评。有评论认为,政府设定30年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是保护垄断和与民争利,明显有越位的嫌疑,也不符合最近中央政策有关鼓励民间资本更多进入能源领域的精神。
也有专家认为地方政府出于对缓解油荒和有序竞争的考虑,规范加油站经营可以理解。不过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指出,民营加油站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油源,政府应该做的是放开成品油的进口资质以及国内公开交易平台的建立,而目前国内油荒的长期存在说明国有石油企业并不能保障国内成品油供应,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摘编自:网易财经)
7月3日,重庆市一位民营加油站的老板叮嘱记者。
这位油老板担心的是,重庆市政府有关“加油站经营期满30年政府无偿收回”的规定。尽管商务局7月3日已公开澄清,30年后收回的仅仅是特许经营权,但是这依然不能打消民营加油站的疑虑。
涪陵是个少有的民营加油站数量大幅超过国有巨头的地方,油老板们现在感觉危机重重,不单单是两大国有巨头的虎视眈眈,还包括政府之手多年来的来回拨弄。
加油站老板心急如焚
实际上,重庆市的加油站管理新规早在2011年10月份就已经公布并施行,但是直到最近,一直拒绝和政府签署协议的民营加油站明显感受到了来自政府部门的压力,才不得已求助于媒体关注。
政府去年发布的《重庆市加油加气站管理实施办法》(简称《办法》)最引人注目的规定在于:“加油加气站的有效期为30年,经营期满政府无偿收回。”
按照商务局特商科有关负责人的解释:“上述文件的表述显然存在语病,《办法》的本意是30年后收回的只是加油站的特许经营权,至于加油站本身的设备、建筑等属于投资方的资产,仍属于投资方所有并由投资方处置,政府不可能侵占。”
但是这份文件依然引发了51家民营加油站的强烈反弹。据上述要求匿名的加油站老板透露,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民营加油站和政府签署特许经营权协议。这位油老板认为,加油站新规会让民营加油站的未来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如果签了协议,政策一变化他们可能随时会收回加油站”。
这位民营加油站老板表示,“收回加油站的规定涉嫌违法,政府担心我们把这个事通知媒体,所以没有强制执行,一直在做我们的工作”。而商务局特商科有关负责人7月3日明确表示,这份文件本身没有问题,所以相关规定不会改变,并称“已经对民营加油站做了详细说明,他们仍然不接受”。
商务局称,加油站特许经营本身就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这个不存在争议,至于经营权使用时间上的限制,虽然国家法律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地方也可以自主选择。然而在民营加油站看来,重庆市的新规定最有可能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文件客观上对民营加油站形成歧视,未来民营加油站不得不在和两大国有石油巨头的抗争中处于更大的弱势。
民营加油站多年辗转忙生存
“民营加油站要想获得特许经营权,需要有自己稳定的油源或者与两巨头签署三年以上供油合同。这个规定在民营加油站看来,增加成本的压力不说,仅从两巨头获得长期供油合同显然就是个天大的难题,两巨头巴不得政府收紧加油站的管理政策,反正怎么样他们都能获得零售资质,但对于我们来说就难办了。”一位加油站老板如是说。
根据有关资料,重庆市涪陵区目前共有加油站87家,其中民营加油站有51家,中石油25家,中石化11家,這是目前国内少有民营加油站数量大幅超过两大国有石油巨头的地区。由此,也成为近年来国有石油巨头和民营加油站争执最激烈的地区。
就在今年5月份,涪陵区民营加油站还不得不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签署了一份“没有任何协商,只有一份且解释权归两大石油公司”的供油协议。上述要求匿名的加油站老板表示,在这份协议中没有供油量也没有价格指标,而且民营加油站连协议的原件都拿不到,只能拿到一份复印件。
加油站老板还给记者举例,今年春耕期间正是柴油的高消耗时期,但是两大巨头只批发给民营加油站30吨柴油,分配下去还不够一家分一吨,少得可怜。民营加油站从去年以来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这两年和两大巨头的供应协议签署得都很勉强,而对于其他从地方炼厂采购的成品油,“据说两巨头正在鼓动政府部门查我们的油料来源,说是产品质量不合格”。
据透露,多年来两巨头并没有放弃对民营加油站的收编行动,那些位置和盈利能力较好的加油站更容易受到青睐。由于大多数民营加油站位于农村和偏远地区,因为销量和运输等原因这些地方对于两巨头来说兴趣并不大。
不过,尽管这些年来,民营加油站一直在哭喊着两大巨头不供油、加油站面临倒闭的危险,实际上拥有多种采购途径的民营加油站总能在油荒危机中勉强度过。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介绍,国内民营加油站的油料来源除了两大巨头,还是有自己的途径,包括地方炼厂、中间商等群体。
加油站多年行业乱象
据了解,正是基于区内加油站领域多年来存在的乱象,政府才出台特许权管理的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避免暗箱操作,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所以,对于民营加油站的激烈反对,政府也许会感到冤枉。
资料也显示,政府这些年为民营加油站做了很多保驾护航的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左右,当时商务部门已经介入到为民营加油站找油的协调工作中。此后,每到油荒,石油成品油协会就会向政府部门打报告提请支持。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民营加油站也总能从两大石油巨头那里挤出一些成品油。
但是,政府扮演的也并非都是光彩的角色。2009年11月,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披露了重庆市涪陵区“一公里有4座加油站,两公里有10座,全区有117座之多,全国罕见”的乱象,直指政府部门的胡乱审批和监管缺位。此后不久包括规划局原局长夏祥文、商委原副主任刘西尧等人因涉嫌腐败被查。
据事后透露,商委原副主任刘西尧在当地加油站的审批、改建过程中多次收受贿赂,而且多有来自民营加油站老板的钱财。另一方面,当地还存在明显的加油站建设和转卖市场,倒卖一座加油站收益在800万~1600万元,回报相当丰厚。
如今三年过去,本想在整顿加油站乱象中吸取教训做出成绩的政府却再次受到批评。有评论认为,政府设定30年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是保护垄断和与民争利,明显有越位的嫌疑,也不符合最近中央政策有关鼓励民间资本更多进入能源领域的精神。
也有专家认为地方政府出于对缓解油荒和有序竞争的考虑,规范加油站经营可以理解。不过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指出,民营加油站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油源,政府应该做的是放开成品油的进口资质以及国内公开交易平台的建立,而目前国内油荒的长期存在说明国有石油企业并不能保障国内成品油供应,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摘编自:网易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