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障,所以要从维护国家财经犯罪的贯彻执行、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企业经营效率、需保证会计记录完整等方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系统;提高经营效率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100-02
内部控制是在一个单位里,为实现经营目标、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及其他资料正确和财务收支合法,贯彻经营决策、方针和政策以及保证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调节、制约和控制。由于企业内部控制通常表现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或形成一种经常性的制度,因而称为内部控制系统或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 维护国家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保证企业合法经营。遵守国家财经法律、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领导及其所属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内部控制规定了处理各种业务的流程,从而保证了各项业务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防止和纠正各种违法和违规行为,保证企业规范经营。
2 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进行实物安全性控制。建立内部控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特别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使授权人与执行人,执行人与记账人,保管、出纳与会计人员,记总账与记明细账得以分开,形成一种内部相互牵制的关系。同时,实行限制接近财产和财产盘点核对等管理制度,从而使财产的收、付、存、用得到严密的控制,作到有效地制止浪费,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
3 确保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的贯彻实现,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现代企业都有特定时期的经营目标及相应的经营方针,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不断进行管理决策。为了有效地实现其预期经营目标,保证既定的方针、决策能够贯彻执行,就必须对企业有关质量、成本、资金、利润等计划指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建立经营目标责任制,保证各部门能够协调一致地完成任务,使企业管理者能及时取得所需各种经营活动的信息。发现偏差能及时进行调整,以求最终实现预期经营目标。
内部控制所规定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使每一部门具有要求其他部门必须有效地执行任务的主动性,如销售部门追踪生产部门产品的生产情况,生产部门追踪仓库及时发料;而倉库则追踪按期进货,要求采购部门迅速采购,从而促使各部门经营效率的提高。
4 保证会计记录和其他业务资料的正确与完整。正确无误和完整无缺的会计记录和其他业务资料是正确了解过去、严密控制现在、科学预测未来,进行决策的依据。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是内部控制最初的、也是首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采取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凭证编号、复核、核对等措施,使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下进行,做到内部相互监督,从而防止错误发生,即使发生了错误也易于自动检验和自动纠正,保证了会计记录的正确和完整,同时,也为实施抽样审计提供可能,为审计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随着审计理论、审计实践及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的发展和变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已成为现代审计的重要特点,审计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几点:
1 有利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其对象和目的就在于内部控制的完善性上。这里所指的完善性,就是指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是否严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是否严密是由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经过充分的调查后所形成的一个概念。在形成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收集有关的经营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以及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调查了解,运用流程图法、调查表法或记述法等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的流程的正确程度和完善程度以及若干控制点进行测试。因此。通过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调查和测试,就能够明确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完善。如不完善,则可以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有利于改进内部控制系统。
(二)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指内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控制作用。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不能由被审计单位自我标榜,而在于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了解、调查、测试后,由审计人员做出结论,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无效,则可通过审计报告予以提出,被审计单位就可根据审计报告中的建议和措施,把无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纠正,变为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3 有利于建立可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除了严密、有效外,还必须可行。可行主要指:一是对于成本而言,即被审计单位所建立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投入的成本,必须小于建立该项内部控制系统后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二是指内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正常运行。内部控制是否可行,也不能由被审计单位自己来评价,应由具有客观立场的审计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可行进行评价。因此,通过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与评价,就能为被审计单位指明其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可行,从而使被审计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重新建立或修订内部控制系统,以便其达到可行。
外部独立审计(注册会计审计师)虽然在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并不能完全代替内部审计的作用。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与内部审计基于的出发点并不完全相同,同时,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程度和认识存在客观的局限性,不如内部审计人员深刻。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一个现代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所以,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企业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得以顺利推广。
从现阶段我国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看,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然而,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但内部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强化内部审计以达到健全内部控制的目的,这就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下是对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 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归董事会领导,完全独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 审计部门应做好分析工作、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审计部门应分析组织目标、战略和重要经营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制定部门远期和近期工作计划。应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容易招致经营风险和能够产生额外机会的经营领域,决定哪些经营过程是最重要的,进而评估与这些过程相联系的内部控制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3 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對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做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内部审计应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审计对象,并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向董事会提交改进建议。
4 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制订严格的考核标准,由内审部门对财务、经营等职能部门执行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应提出改进意见使之不断完善,对于属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考核标准进行奖罚。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
5 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6 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责任编辑 柯 黎]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系统;提高经营效率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100-02
内部控制是在一个单位里,为实现经营目标、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及其他资料正确和财务收支合法,贯彻经营决策、方针和政策以及保证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调节、制约和控制。由于企业内部控制通常表现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或形成一种经常性的制度,因而称为内部控制系统或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 维护国家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保证企业合法经营。遵守国家财经法律、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领导及其所属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内部控制规定了处理各种业务的流程,从而保证了各项业务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防止和纠正各种违法和违规行为,保证企业规范经营。
2 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进行实物安全性控制。建立内部控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特别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使授权人与执行人,执行人与记账人,保管、出纳与会计人员,记总账与记明细账得以分开,形成一种内部相互牵制的关系。同时,实行限制接近财产和财产盘点核对等管理制度,从而使财产的收、付、存、用得到严密的控制,作到有效地制止浪费,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
3 确保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的贯彻实现,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现代企业都有特定时期的经营目标及相应的经营方针,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不断进行管理决策。为了有效地实现其预期经营目标,保证既定的方针、决策能够贯彻执行,就必须对企业有关质量、成本、资金、利润等计划指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建立经营目标责任制,保证各部门能够协调一致地完成任务,使企业管理者能及时取得所需各种经营活动的信息。发现偏差能及时进行调整,以求最终实现预期经营目标。
内部控制所规定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使每一部门具有要求其他部门必须有效地执行任务的主动性,如销售部门追踪生产部门产品的生产情况,生产部门追踪仓库及时发料;而倉库则追踪按期进货,要求采购部门迅速采购,从而促使各部门经营效率的提高。
4 保证会计记录和其他业务资料的正确与完整。正确无误和完整无缺的会计记录和其他业务资料是正确了解过去、严密控制现在、科学预测未来,进行决策的依据。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是内部控制最初的、也是首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采取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凭证编号、复核、核对等措施,使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下进行,做到内部相互监督,从而防止错误发生,即使发生了错误也易于自动检验和自动纠正,保证了会计记录的正确和完整,同时,也为实施抽样审计提供可能,为审计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随着审计理论、审计实践及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的发展和变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已成为现代审计的重要特点,审计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几点:
1 有利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其对象和目的就在于内部控制的完善性上。这里所指的完善性,就是指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是否严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是否严密是由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经过充分的调查后所形成的一个概念。在形成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收集有关的经营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以及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调查了解,运用流程图法、调查表法或记述法等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的流程的正确程度和完善程度以及若干控制点进行测试。因此。通过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调查和测试,就能够明确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完善。如不完善,则可以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有利于改进内部控制系统。
(二)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指内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控制作用。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不能由被审计单位自我标榜,而在于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了解、调查、测试后,由审计人员做出结论,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无效,则可通过审计报告予以提出,被审计单位就可根据审计报告中的建议和措施,把无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纠正,变为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3 有利于建立可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除了严密、有效外,还必须可行。可行主要指:一是对于成本而言,即被审计单位所建立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投入的成本,必须小于建立该项内部控制系统后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二是指内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正常运行。内部控制是否可行,也不能由被审计单位自己来评价,应由具有客观立场的审计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可行进行评价。因此,通过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与评价,就能为被审计单位指明其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可行,从而使被审计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重新建立或修订内部控制系统,以便其达到可行。
外部独立审计(注册会计审计师)虽然在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并不能完全代替内部审计的作用。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与内部审计基于的出发点并不完全相同,同时,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程度和认识存在客观的局限性,不如内部审计人员深刻。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一个现代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所以,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企业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得以顺利推广。
从现阶段我国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看,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然而,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但内部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强化内部审计以达到健全内部控制的目的,这就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下是对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 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归董事会领导,完全独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 审计部门应做好分析工作、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审计部门应分析组织目标、战略和重要经营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制定部门远期和近期工作计划。应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容易招致经营风险和能够产生额外机会的经营领域,决定哪些经营过程是最重要的,进而评估与这些过程相联系的内部控制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3 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對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做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内部审计应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审计对象,并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向董事会提交改进建议。
4 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制订严格的考核标准,由内审部门对财务、经营等职能部门执行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应提出改进意见使之不断完善,对于属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考核标准进行奖罚。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
5 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6 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