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选修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方面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如何能使公共选修课上的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中国传统美学思维的源头”《周易》为例,从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大学选修课《周易》的讲授方法。
【关键词】《周易》 大学选修课 讲授方法
现在大学学校开设了各式各样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的学分也被做了硬性规定。在选修课程里,传统文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也能有效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深入探讨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思维方式问题,因为“思维方式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它的最高凝聚或内核”。从一定意义上说,传统思维决定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对人类的文化行为起着稳定的支配作用。《周易》作为一门大学选修课,要做好此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做好此选修课的教学。
一、《周易》所蕴涵的道理
《周易》所蕴涵的道理非常丰富。其中有一些道理非常深刻,非常有实用价值。它是怎样把这深刻的道理阐述清楚的呢?它是通过平易质朴的卦辞、爻辞叙写种种不合常理的现象,或对同一现象下完全矛盾的判语,让读者感觉不通,然后因不通而苦苦思索,从而找出它所具备的条件与使常理成立的条件的不同之处,推导出常人难以想到的哲理。这也许是《周易》的高明之处:先给读者一个悬念,让读者苦苦在智慧门口徘徊,最后灵光一闪,触到了隐藏在不通之处的玄机的开关,那光芒四射的智慧便呈现在读者面前。如:“群龙无首,吉”。按照一般的常理,群龙无首是凶险的。读者读到这,不禁疑团四起:一个单位没有领导,还是吉的?左想想不通,右想也想不通,是不是自己有哪一个条件没考虑到,是不是误解了它在此处的含义?往上一看,上爻是:“亢龙有悔。”此时,不禁又生出疑问:难道一个人的事业已发展到顶峰,就一定要走下坡路吗?就没有避免的办法吗?此时,民主决策的智慧的光芒突然在眼前一闪:哦,原来“群龙无首”是防止“亢龙有悔”的办法。它在此处的真实含义是:在事业达到顶峰时,作为一个领导不居功自傲,在决策上,让大家畅所欲言,提出好的行动方案。在教学中,应该将蕴含的道理传达给学生。
二、《周易》所体现的价值
《周易》非常有实用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周易》每一卦、每一爻都蕴涵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所处的具体环境,并根据具体环境写卦辞、爻辞,暗示人们在实践中该怎么具体运用它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周易》被誉为“青年人必读的一本书”,同时,它又为群经之首,是中国经学中最高深的一门学问,十分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的同时,查阅了诸多资料。其主要特点有:
(一)原字为首释经文
《周易》离当今时代非常遥远,难免会产生一些有争议的字、词。对于这些解释有争议的字、词,我们一方面查阅原注,另一方面根据卦画、上下文进行解释。
(二)新字在心写启示
这本《周易》,侧重于对经的部分进行深入而详细的解析,并以现代杰出人物特有的新视角看问题。古代有许多学者挖掘了《周易》所蕴涵的智慧,给予了封建社会的英雄们莫大的启迪,促使他们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它虽然是在封建王朝的具体应用,但今天我们仍可得到许多有益的历史借鉴。
(三)透字当头阐疑难
一方面根据《周易》的奇特的引导方式,对《周易》的不通之处作重点解析,在解析中如发现爻辞有难懂的地方,便参阅卦画,以求挖掘其最闪光的智慧。如大过卦中九二爻辞:“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的大意是:枯萎的杨树生出新的嫩芽,老头子娶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做妻子,这没有什么不利的。而九五爻辞“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的大意是:枯萎了的杨树一反常态开起了花,老妇人得到年轻男子做丈夫,这既没有灾难,也不值得称道。这明显有三处不通之处:
1.按一般的常理来说,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都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应是不吉利的,而这却说“无不利”,这是为什么呢?
2.如果说“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是正确的,那为什么说“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呢?
3.“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中的“无咎”之处在哪里,“无誉”之处又在哪里呢?
一方面是奇人思维的角度与常人不一样,能开发常人不曾涉及的领域,能从常规中推出常人不能推出的结论,采取不同常人的策略,从而出奇制胜。另一方面是这个社会之所以动荡不安,是因为原有的运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了,要想转危为安,就必须起用奇人,用奇招。
“老妇得其士夫”是反常的事,而且不为当时的人所认可,是违背当时的道义的,是违背当时的政策的。再联系上下文,就知它的无咎是因为在非常时期,正义往往不能通过正常的手段维护,对当时而言,采取非常手段伸张正义是最明智的选择。
三、变异的原则
《周易》所讲的变易体系是一个有序的体系,其中所讲的变易并非是随意变动,《周易》所讲的变动是遵循变易的原则的。在《周易》当中时的概念被突出的提了出来。时就是变易的两个原则。时指的是变易的时机,也就是说变易要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把握恰当的时机,当变则则变,不当变则不变。《彖辞传》认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就是说,在该停止的时候就要停止,该运行的时候就要运行动静的发生都做到了恰如其分,恰到好处,那么就是广明知道。《系辞传》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只有?” “藏器于身”是指变易之前的准备阶段,待时而动是指在恰当时机下变动,这样就符合变易之道了。《文言传》说“乾”卦的变化时用“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亢龙有悔”“与时偕极”来说明“时”在变易当中的重要性。“与时偕行”是把握了恰当的时机,因此是吉利的,然而当事物的发展超过了度,也就是没有在恰当的时机呈现那么就是凶。《系辞传》中引孔子语“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表明在办事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恰当的时机,既不能错失良机,也不能贸然奋进,在时机来临的时候作出积极迅捷的反应,促进事物的发展《周易》的变易思想是中国古代辨证思想的代表,它向人们描述了整个宇宙从产生到发展的生态体系,从宇宙发展的道理获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体现了天人融合的古老智慧。将这个原则运用到选修课中,将内容传达给学生,丰富学生处事的能力。 四、变易的内在机制—阴阳之道
变易广泛的存在,那么引起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动不居的原因是什么呢? 《周易》认为,这个原因就是充斥天地之间的阴阳之道,这是变易的内在机制。所谓阴阳就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互对立的因素,是相摩相荡的两股气。 《周易》将这个阴阳对立之气阐述为“刚柔”、“上下”、“进退”、“偏正”等。《彖辞传》在解释“屯”卦的时候, “屯,刚柔始交而难升,动乎险中”。在《易经》中, “屯”卦是继乾坤之后的第三卦。“乾”为阳, “坤”为阴,“屯”代表的就是在具备阴阳这两种必要因素之后万物初生的景象。正是由于有了阴阳对立的两种因素,事物内部的性质才会发生变化。《周易》把阴阳对立看作是《周易》的一个基础理论。《说卦传》当中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参天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即认为圣人作八卦等都是因为发现了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而《系辞传》也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也”。在这里阴阳之道可以理解为宇宙当中最永恒的道理,因此必须好好的把握。了解阴阳变易的原则也是我们了解《周易》的一把钥匙。因为天地原因正是由于阴阳二气的相摩相荡,正所谓“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说卦传》)因此可以说阴阳之道是宇宙之间的最高原则。阴阳的观念几乎贯穿于整部《周易》。阴阳的对立不仅仅是事物内部的固有属性,而且也是事物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彖辞传》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在这里,天地同样是一对阴阳范畴,天与地的感应,产生了宇宙万物。《周易》认为,阴阳产生万物的原因是阴阳互感之后可以促进事物发生质变,即“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传》)同样也是在《系辞传》当中还有“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阴阳的交感使万物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促进了事物的产生,这就是阴阳相感而产生万物的原因。阴阳之道是变易的内在机制,没有阴阳的对立和相互作用,变易也就无从谈起。要正确的理解《周易》就必须“观变于阴阳”,从阴阳的对立当中去看待整个宇宙的运动和发展。
五、《周易》体现的社会价值
《周易》作为百经之首,自古以来注本颇多,各派观点纷繁芜杂。莫衷一是。周振甫先生在参考各大经典注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正本清源,却伪存真,力求挖掘出这部古老经典的真正价值。全书对《周易》的版本流传,理解《周易》的方法以及《周易》中卜筮的具体过程,卦象的来历,爻辞的含义,各卦的地位都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注释详尽,译文通俗易懂,是我们读《周易》必不可少的译注本。
《系辞传》说, “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周易》把宇宙之间的变易之道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变易的观念是《周易》所要揭示的一个重要思想。 《周易》将整个宇宙看成是一个活的生态系统,在这个运动不息的生态系统中,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变易的这一特性普遍的存在于宇宙当中,它是整个宇宙生生不息,运动发展的原因,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这一规则。《系辞传》说,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三极”也就是常说动。在这里,象征宇宙全体的“天”、“地”、“人”三极的变动都体现在爻的变动当中。也就是说, 《周易》认为无论是以“天地”两极为代表的自然界和以“人”为代表的社会都不能脱离变易这个总规则。
六、结语
现阶段大学生在选择选修课时进入了许多的“误区”,他们在选课过程中出现了“偏食”现象,这反映出他们学习知识时带有浓厚的功利性。《周易》作为中国古代研究、占测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重要典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也深刻地影响到了后来的文化发展和人们的思维导向。大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应该重视《周易》这样的经典典籍的学习。文章上述的及部分从传统美学思维的角度,简要地概述了其特点,在大学选修课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从如上几个方面开展《周易》教学,让学生深刻领会《周易》的多个方面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褚庆忠,徐杨可.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的途径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1)
[2]郭学勤.关于高校选修课课程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3](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朱立元,王振复.《天人合一》中华审美文化之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王振复.周易的美学智慧[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7]刘纲纪.周易美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关键词】《周易》 大学选修课 讲授方法
现在大学学校开设了各式各样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的学分也被做了硬性规定。在选修课程里,传统文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也能有效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深入探讨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思维方式问题,因为“思维方式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它的最高凝聚或内核”。从一定意义上说,传统思维决定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对人类的文化行为起着稳定的支配作用。《周易》作为一门大学选修课,要做好此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做好此选修课的教学。
一、《周易》所蕴涵的道理
《周易》所蕴涵的道理非常丰富。其中有一些道理非常深刻,非常有实用价值。它是怎样把这深刻的道理阐述清楚的呢?它是通过平易质朴的卦辞、爻辞叙写种种不合常理的现象,或对同一现象下完全矛盾的判语,让读者感觉不通,然后因不通而苦苦思索,从而找出它所具备的条件与使常理成立的条件的不同之处,推导出常人难以想到的哲理。这也许是《周易》的高明之处:先给读者一个悬念,让读者苦苦在智慧门口徘徊,最后灵光一闪,触到了隐藏在不通之处的玄机的开关,那光芒四射的智慧便呈现在读者面前。如:“群龙无首,吉”。按照一般的常理,群龙无首是凶险的。读者读到这,不禁疑团四起:一个单位没有领导,还是吉的?左想想不通,右想也想不通,是不是自己有哪一个条件没考虑到,是不是误解了它在此处的含义?往上一看,上爻是:“亢龙有悔。”此时,不禁又生出疑问:难道一个人的事业已发展到顶峰,就一定要走下坡路吗?就没有避免的办法吗?此时,民主决策的智慧的光芒突然在眼前一闪:哦,原来“群龙无首”是防止“亢龙有悔”的办法。它在此处的真实含义是:在事业达到顶峰时,作为一个领导不居功自傲,在决策上,让大家畅所欲言,提出好的行动方案。在教学中,应该将蕴含的道理传达给学生。
二、《周易》所体现的价值
《周易》非常有实用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周易》每一卦、每一爻都蕴涵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所处的具体环境,并根据具体环境写卦辞、爻辞,暗示人们在实践中该怎么具体运用它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周易》被誉为“青年人必读的一本书”,同时,它又为群经之首,是中国经学中最高深的一门学问,十分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的同时,查阅了诸多资料。其主要特点有:
(一)原字为首释经文
《周易》离当今时代非常遥远,难免会产生一些有争议的字、词。对于这些解释有争议的字、词,我们一方面查阅原注,另一方面根据卦画、上下文进行解释。
(二)新字在心写启示
这本《周易》,侧重于对经的部分进行深入而详细的解析,并以现代杰出人物特有的新视角看问题。古代有许多学者挖掘了《周易》所蕴涵的智慧,给予了封建社会的英雄们莫大的启迪,促使他们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它虽然是在封建王朝的具体应用,但今天我们仍可得到许多有益的历史借鉴。
(三)透字当头阐疑难
一方面根据《周易》的奇特的引导方式,对《周易》的不通之处作重点解析,在解析中如发现爻辞有难懂的地方,便参阅卦画,以求挖掘其最闪光的智慧。如大过卦中九二爻辞:“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的大意是:枯萎的杨树生出新的嫩芽,老头子娶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做妻子,这没有什么不利的。而九五爻辞“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的大意是:枯萎了的杨树一反常态开起了花,老妇人得到年轻男子做丈夫,这既没有灾难,也不值得称道。这明显有三处不通之处:
1.按一般的常理来说,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都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应是不吉利的,而这却说“无不利”,这是为什么呢?
2.如果说“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是正确的,那为什么说“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呢?
3.“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中的“无咎”之处在哪里,“无誉”之处又在哪里呢?
一方面是奇人思维的角度与常人不一样,能开发常人不曾涉及的领域,能从常规中推出常人不能推出的结论,采取不同常人的策略,从而出奇制胜。另一方面是这个社会之所以动荡不安,是因为原有的运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了,要想转危为安,就必须起用奇人,用奇招。
“老妇得其士夫”是反常的事,而且不为当时的人所认可,是违背当时的道义的,是违背当时的政策的。再联系上下文,就知它的无咎是因为在非常时期,正义往往不能通过正常的手段维护,对当时而言,采取非常手段伸张正义是最明智的选择。
三、变异的原则
《周易》所讲的变易体系是一个有序的体系,其中所讲的变易并非是随意变动,《周易》所讲的变动是遵循变易的原则的。在《周易》当中时的概念被突出的提了出来。时就是变易的两个原则。时指的是变易的时机,也就是说变易要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把握恰当的时机,当变则则变,不当变则不变。《彖辞传》认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就是说,在该停止的时候就要停止,该运行的时候就要运行动静的发生都做到了恰如其分,恰到好处,那么就是广明知道。《系辞传》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只有?” “藏器于身”是指变易之前的准备阶段,待时而动是指在恰当时机下变动,这样就符合变易之道了。《文言传》说“乾”卦的变化时用“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亢龙有悔”“与时偕极”来说明“时”在变易当中的重要性。“与时偕行”是把握了恰当的时机,因此是吉利的,然而当事物的发展超过了度,也就是没有在恰当的时机呈现那么就是凶。《系辞传》中引孔子语“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表明在办事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恰当的时机,既不能错失良机,也不能贸然奋进,在时机来临的时候作出积极迅捷的反应,促进事物的发展《周易》的变易思想是中国古代辨证思想的代表,它向人们描述了整个宇宙从产生到发展的生态体系,从宇宙发展的道理获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体现了天人融合的古老智慧。将这个原则运用到选修课中,将内容传达给学生,丰富学生处事的能力。 四、变易的内在机制—阴阳之道
变易广泛的存在,那么引起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动不居的原因是什么呢? 《周易》认为,这个原因就是充斥天地之间的阴阳之道,这是变易的内在机制。所谓阴阳就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互对立的因素,是相摩相荡的两股气。 《周易》将这个阴阳对立之气阐述为“刚柔”、“上下”、“进退”、“偏正”等。《彖辞传》在解释“屯”卦的时候, “屯,刚柔始交而难升,动乎险中”。在《易经》中, “屯”卦是继乾坤之后的第三卦。“乾”为阳, “坤”为阴,“屯”代表的就是在具备阴阳这两种必要因素之后万物初生的景象。正是由于有了阴阳对立的两种因素,事物内部的性质才会发生变化。《周易》把阴阳对立看作是《周易》的一个基础理论。《说卦传》当中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参天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即认为圣人作八卦等都是因为发现了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而《系辞传》也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也”。在这里阴阳之道可以理解为宇宙当中最永恒的道理,因此必须好好的把握。了解阴阳变易的原则也是我们了解《周易》的一把钥匙。因为天地原因正是由于阴阳二气的相摩相荡,正所谓“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说卦传》)因此可以说阴阳之道是宇宙之间的最高原则。阴阳的观念几乎贯穿于整部《周易》。阴阳的对立不仅仅是事物内部的固有属性,而且也是事物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彖辞传》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在这里,天地同样是一对阴阳范畴,天与地的感应,产生了宇宙万物。《周易》认为,阴阳产生万物的原因是阴阳互感之后可以促进事物发生质变,即“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传》)同样也是在《系辞传》当中还有“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阴阳的交感使万物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促进了事物的产生,这就是阴阳相感而产生万物的原因。阴阳之道是变易的内在机制,没有阴阳的对立和相互作用,变易也就无从谈起。要正确的理解《周易》就必须“观变于阴阳”,从阴阳的对立当中去看待整个宇宙的运动和发展。
五、《周易》体现的社会价值
《周易》作为百经之首,自古以来注本颇多,各派观点纷繁芜杂。莫衷一是。周振甫先生在参考各大经典注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正本清源,却伪存真,力求挖掘出这部古老经典的真正价值。全书对《周易》的版本流传,理解《周易》的方法以及《周易》中卜筮的具体过程,卦象的来历,爻辞的含义,各卦的地位都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注释详尽,译文通俗易懂,是我们读《周易》必不可少的译注本。
《系辞传》说, “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周易》把宇宙之间的变易之道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变易的观念是《周易》所要揭示的一个重要思想。 《周易》将整个宇宙看成是一个活的生态系统,在这个运动不息的生态系统中,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变易的这一特性普遍的存在于宇宙当中,它是整个宇宙生生不息,运动发展的原因,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这一规则。《系辞传》说,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三极”也就是常说动。在这里,象征宇宙全体的“天”、“地”、“人”三极的变动都体现在爻的变动当中。也就是说, 《周易》认为无论是以“天地”两极为代表的自然界和以“人”为代表的社会都不能脱离变易这个总规则。
六、结语
现阶段大学生在选择选修课时进入了许多的“误区”,他们在选课过程中出现了“偏食”现象,这反映出他们学习知识时带有浓厚的功利性。《周易》作为中国古代研究、占测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重要典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也深刻地影响到了后来的文化发展和人们的思维导向。大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应该重视《周易》这样的经典典籍的学习。文章上述的及部分从传统美学思维的角度,简要地概述了其特点,在大学选修课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从如上几个方面开展《周易》教学,让学生深刻领会《周易》的多个方面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褚庆忠,徐杨可.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的途径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1)
[2]郭学勤.关于高校选修课课程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3](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朱立元,王振复.《天人合一》中华审美文化之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王振复.周易的美学智慧[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7]刘纲纪.周易美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