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课程教学应当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以能力为本位,着力增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色。古代汉语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汉语言文学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水平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过去古代汉语教学过于强调基础性、人文性,学生不能完全明了课程教学目的,加之文言文教学内容一般较为繁难、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极大影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古代汉语教学应坚持学生本位、能力本位思想,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丰富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增进人文素养、提高文言阅读与教学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地方高师院校 古代汉语教学 学生本位 能力本位
古代汉语作为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以增进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能力为目的,为日后中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基础。但长期以来,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一直沿袭综合性大学的一般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大都有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知识本位的倾向,着重讲授古代语言文化知识,教学实践中多是采用串讲文本、讲解语言知识点、辅助练习等方式,讲授内容较为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受到较大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理念渐入人心,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更加突出与市场需求接轨,地方高师院校教学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定位,从生源现实出发,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对人才的新需求,在保持课程基础性、人文性的同时,更加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特点。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应围绕自身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渠道,完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打造自身人才培养特色。
一、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必须坚持“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
学生本位发展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方向(李延平,2000),地方高师院校的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学生本位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通过创设、调控、利用教学条件,灵活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探索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和专业素质。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坚持“学生本位”理念,就必须围绕学生的实际特点展开教学。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大都来自地区市县、农村乃至偏僻的山区,他们意志品质良好,勤奋好学,但知识基础与视野有限;感情丰富,但不够稳定,易于执拗倔强乃至莽撞冲动;自觉性、自制性相对较强,但毅力不够坚强,容易“朝三暮四”。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从事农村中小学教学工作,他们学习针对性较强,目标比较明确。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成长成才要求,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质量重要一环。
1.教学应尽量贴近现代社会、贴近学生。例如,文选《庄子·不龟手之药》内容为:“宋人有个家族世代靠漂洗衣物为生,为了防止皮肤冻裂,制作了防冻药。有个人听说有这种药就去花重金购买,购买之后卖给了遭受越国入侵的吴国。由于吴越战争在冬天,士兵容易冻手,因此吴王花了更多的钱购买了此药,也因此打败了越国。”在讲解这篇文选时,我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现实社会成功的商业人士都是能够发现某件物品的特殊价值,然后利用其特殊价值去创造财富。如一般人都知道花能够改善环境,但是有位小伙子转变思维,开了首家用花做菜肴的饭店,并因此创造了大量财富。学生听到当今社会的传奇故事,兴趣大增,并因此认为“书中果真有黄金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讲到老子时,围绕老子故里是在安徽涡阳,离学生就学地阜阳很近,有的学生甚至就是涡阳人。我着重讲解老子的生平活动,以及老子所处环境对其思想形成的影响。由于讲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听起来十分认真,而且印象也非常深刻。
2.采用竞赛式教学。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胜之心强烈,如何利用他们的好胜之心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竞赛式教学可以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在每学期当中,可以拿出2—3次课,让学生掌控课堂,教师点评。如,教师提供一个课题,让学生自主组队,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团队合作学习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探究学习。组队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查找、教案(文章)撰写之后,让每个团队派出一名代表上台阐述自己的观点。阐述完了之后,学生可以发问,然后教师点评,最终评出优胜者。这种竞赛式教学,让学生在查找资料、撰写教案(文章)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而学生经过积极的参与,对古代文化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是新的教学手段,它能充分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手段,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的电影片段、视频图像,学生的记忆要深刻得多,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而电影片段、视频图像走进古代汉语课堂,也让课堂活泼起来,一改过去的“一潭死水”,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坚持“学生本位”教学理念,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这个“实用性”既包括针对中学教学的实用,又包括对所授内容的重新整合,提高效率。
地方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学语文教材经过改革后,文言文的比重大大增加,大概占据整个课程的40%,可以说,文言文教学对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举足轻重,而古代汉语教学对中学语文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侧重于与中学教学相关的篇章。如中学八年级课本有《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礼记》,古代汉语中有与此相同的文章《大同》。那么,我们在讲解《大同》时,不但要讲解与此相关的知识,而且要联系中学教学的特点进行讲解。这样,今天的学生,明天的中学教师,就不会在今后教学中手忙脚乱。
注重“实用性”还应该对所授内容“减负”,提高教学效率。古代汉语包括内容十分丰富,仅通论部分就有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修辞、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这些内容(还包括文选和常用词)在短短的108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些教师追求“面面俱到”,其结果就是“面面不到”。在108课时内,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负”是较好的途径。所谓“减负”就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联系紧密,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延续,因此,古代汉语内容与现代汉语内容多有重合,如:文字部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都有“六书”;语法部分,都有数词、量词、代词,等等,并且很多与现代汉语差别不是很大。而判断句、否定句等和现代汉语联系紧密,有的现代汉语还在使用。基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部分,而与现代汉语相似或差别不大的部分,应整合在一起,并且联系现代汉语知识讲授。这样,不但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在比较中让学生了解古今汉语的异同。
(三)提高辅导答疑的质量。
辅导答疑是教学的必要环节,它能够检查教学效果,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学校规模急剧扩大,师生交流有稀疏化倾向,改进教师辅导答疑方式与渠道,能有效促进教师更多地听取学生意见,增进师生情谊,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化教学效果。
坚持“学生本位”教学理念必须提高辅导答疑的质量,改变以往注重给结论、改答案、释疑解惑的做法,更多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辅导学生找寻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为此,首先,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如我校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网站设有专门窗口,保证教师能够随时辅导,提高了答疑的即时性与深刻性,此外,师生面对面的答疑与互动也非常必要,我们每两周集中辅导一次,集中回答学生学习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其次,答疑等方式应有新的转化,由传统的“生问师答”变为“师生交流”,变“教师完全主导答案”为“师生讨论、学生自主发现结论”。最后,应鼓励同学相互学习,每两周组织一次小班讨论,由学生选定研讨论题,讨论交流,在研讨中教师不再扮演裁判的角色,而是一个优秀的观众,只在最需要鼓励和支持,以及必要的引导之时,教师才发表自己意见以供学生参考。通过以上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知识和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二、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必须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主题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能力本位”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从单纯的掌握专业知识转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以及职业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和学会发展的人,成为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要和变化的高技能人才”。[5]地方高师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职业去向为基础教育岗位,教学过程必须坚持“能力本位”为目标。古代汉语的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内容,而且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探索,培养他们运用古代汉语知识分析解决未来教学问题的职业能力。
(一)坚持能力本位,确保能力培养,必须积极改革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以能力养成为目的积极进行教材二度创作。地方高师院校主要采用王力(1962)、郭锡良(1990)、许嘉璐(1992)等先生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体例精良、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过去几十年高校古代汉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度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这些教材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未能适应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2000年,教育部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工程”,要求高校实行教育改革,压缩课时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古代汉语课堂教学时间也大大减少,只有部分院校保持原来的周课时4节,开设两学期,许多高校压缩为周学时3节,开设两学期,甚至有极少数高校压缩为只有50多个课时。而现行的几本古代汉语教材没有随着高校课程改革而调整。二是未能反映最新学术成果。以上古代汉语教材多是十几年前编写的,虽然也经过多次修订、增补,但最新成果吸纳有限。三是不能很好地和中学语文教学相衔节。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之后,文言文的比重和难度都有所增加,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内容与中学语文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如此就要求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工作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开展教学创造,积极开展教材二度创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所谓教材二度创作,是指以原有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对教材内容加以调整、修改。教材是根据制定的教学大纲标准编写的系统性教学用书,是师生进行沟通的主要平台,是教学工作进行的基本依据,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有人认为教材的创新使用是提高教学质量之本。过去,古代汉语教学过于依赖教材,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教师教学难免照本宣科,如此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材的二度创作(教材创新)能够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的思维从传统的“照本宣科”中“逃离”出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能力的发挥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目标的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必须夯实知识基础。古代汉语课程包括文字、词汇、语法、训诂、音韵、修辞、句读、诗词格律等,内容涉及到古代方方面面的知识,如文化、历史、地理、哲学等。古代汉语教科书一般都比较注重专业的基础性,如:对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文字、音韵、训诂、诗词格律、词汇、修辞等通论知识的专门章节的编写,但其工具性特点还需进一步充实。这就需要主讲教师积极增补相应的内容,如教材通论中有“古代汉语工具书的特点及其使用”章节,讲解了基本工具书的使用。然而,古代汉语课程的工具性特点并非仅仅指向工具书的介绍和使用。古代汉语课程的工具性应该指的是此门课程的实践性,即能够使用本门课程去解决实际问题。地方高师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去向大多是中学教师,古代汉语的工具性就体现在与中学教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面。
此外,古代汉语作为语言类课程之一,其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将其纳入整个语言学教学体系中。语言学科是规律性很强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古代汉语作为语言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只有纳入到整个语言学体系,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传统的古代汉语教材编写未能很好地将古代汉语纳入整个语言学体系,因而,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者学习古代汉语,往往采取记诵的方式,对语言现象一知半解,为此,教材的二度创作应注重与语言学其他课程的联系,如现代汉语、方言等联系。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是汉语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现代汉语是从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近代汉语又是继承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因此,古代汉语的语言现象与现代汉语存在共同点,古代汉语教材的二度创作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共同点,以今溯古,古今贯通,这样必能活化古代汉语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学生方言母语特点,注重加强与方言的联系。如讲到“音韵学基础”中“古音的声调”章节时,学生无法了解“平上去入”,仅凭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我借用江淮方言、徽州方言等语音现象辅助教学,引导方言区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母语特征自学,加深理解,帮助其他同学互相提高,教学效果大为改善。
(二)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目标必须激活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师授生听”,强制灌输,形式单一,学生的个性、创造力、想象力长期被抑制,学生的“能力”就是会工整地记录笔记,成为记笔记的工具。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要夯实知识基础,达到“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必须激活教学方法。
1.将师生互动交流变为“常态”。古人云“教学相长”,师生的互动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的个人表演,唱的是“独角戏”,学生是“看戏”者,“演员”喜欢“看戏”者看着,不喜欢“看戏”者睡着或者自娱自乐着。缺少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就是“一潭死水”,“知识本位”居于“学生本位”之上,其结果是“伤害”了学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本位”也不能实现。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目标的古代汉语教学必须突出“学生本位”、学生是教学主体的理念,将师生互动交流变为“常态”。师生互动交流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懂得接受学生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观点,围绕学生实施教学,积极组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增进同伴交流、同伴教育,努力开展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独角戏”变为“大合唱”,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主要依靠“一手、一口”,即口授、手写,方式单一,效果较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科学工具,如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都应用到教学之中。古代汉语的教学应依据讲授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或者将多种教学方式配合使用,形成互补,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3.采用联系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照本宣科”,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多采取联系的教学方式,如古今对照联系法[6]等,将古代汉语知识和现代汉语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古今对照,学生既能深刻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又能了解现代汉语的来源。联系的教学方式,能够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力,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三)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目标必须坚持实践渠道多元化。
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要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目标,必须坚持实践渠道多元化。古代汉语课程之所以被认为难学,以致学生厌学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少老师在讲授中只重视文本知识,将理论和实践完全脱离。而将所学知识用诸实践,实践渠道多元化,就会改变这种状态。为此,我们必须做到:第一,课后作业布置形式多元化。课后作业是将所学知识用诸实践的主要形式,传统教学作业布置形式单一,无法真正起到实践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业形式必须多元化,如:组织学生成立“古诗社”,运用所学“诗词格律”知识欣赏或者创作古诗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文言文家书创作大赛,让学生使用文言文创作家书,使学生在创作的快乐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同时又掌握古代书信的基本格式及古代的敬谦辞;组织古代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了解古代文化知识,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第二,教学活动形式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中学联系,安排学生到中学听讲文言文课程讲授,分析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展开中学文言文教学探讨;带领学生游览文化圣地,在旅游中讲述圣人的生平事迹,如带领学生参观曹操故里,讲述曹操的生平及其丰功伟绩,这种教学实践,远比课堂讲授教学效果好。多渠道的教学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寓教于乐”,必定能使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从而达到“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别敦荣,王根顺.高等学校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徐继存,赵昌木.现代教学论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4]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薄守生,赖慧玲.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6]任晓彤.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语法教学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1).
[7]梁忠东.提高古代汉语教学效果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4).
[8]洪韩.从知识本位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基础[J].教育参考,2008,(7).
[9]李延平.学生本位发展是21世纪人才发展的方向[J].东疆学刊,2000,(3).
[10]胡静.浅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管理策略[J].市场周刊,2010,(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08136),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008jyxm459)。
关键词: 地方高师院校 古代汉语教学 学生本位 能力本位
古代汉语作为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以增进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能力为目的,为日后中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基础。但长期以来,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一直沿袭综合性大学的一般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大都有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知识本位的倾向,着重讲授古代语言文化知识,教学实践中多是采用串讲文本、讲解语言知识点、辅助练习等方式,讲授内容较为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受到较大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理念渐入人心,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更加突出与市场需求接轨,地方高师院校教学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定位,从生源现实出发,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对人才的新需求,在保持课程基础性、人文性的同时,更加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特点。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应围绕自身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渠道,完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打造自身人才培养特色。
一、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必须坚持“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
学生本位发展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方向(李延平,2000),地方高师院校的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学生本位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通过创设、调控、利用教学条件,灵活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探索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和专业素质。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坚持“学生本位”理念,就必须围绕学生的实际特点展开教学。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大都来自地区市县、农村乃至偏僻的山区,他们意志品质良好,勤奋好学,但知识基础与视野有限;感情丰富,但不够稳定,易于执拗倔强乃至莽撞冲动;自觉性、自制性相对较强,但毅力不够坚强,容易“朝三暮四”。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从事农村中小学教学工作,他们学习针对性较强,目标比较明确。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成长成才要求,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质量重要一环。
1.教学应尽量贴近现代社会、贴近学生。例如,文选《庄子·不龟手之药》内容为:“宋人有个家族世代靠漂洗衣物为生,为了防止皮肤冻裂,制作了防冻药。有个人听说有这种药就去花重金购买,购买之后卖给了遭受越国入侵的吴国。由于吴越战争在冬天,士兵容易冻手,因此吴王花了更多的钱购买了此药,也因此打败了越国。”在讲解这篇文选时,我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现实社会成功的商业人士都是能够发现某件物品的特殊价值,然后利用其特殊价值去创造财富。如一般人都知道花能够改善环境,但是有位小伙子转变思维,开了首家用花做菜肴的饭店,并因此创造了大量财富。学生听到当今社会的传奇故事,兴趣大增,并因此认为“书中果真有黄金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讲到老子时,围绕老子故里是在安徽涡阳,离学生就学地阜阳很近,有的学生甚至就是涡阳人。我着重讲解老子的生平活动,以及老子所处环境对其思想形成的影响。由于讲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听起来十分认真,而且印象也非常深刻。
2.采用竞赛式教学。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胜之心强烈,如何利用他们的好胜之心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竞赛式教学可以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在每学期当中,可以拿出2—3次课,让学生掌控课堂,教师点评。如,教师提供一个课题,让学生自主组队,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团队合作学习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探究学习。组队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查找、教案(文章)撰写之后,让每个团队派出一名代表上台阐述自己的观点。阐述完了之后,学生可以发问,然后教师点评,最终评出优胜者。这种竞赛式教学,让学生在查找资料、撰写教案(文章)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而学生经过积极的参与,对古代文化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是新的教学手段,它能充分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手段,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的电影片段、视频图像,学生的记忆要深刻得多,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而电影片段、视频图像走进古代汉语课堂,也让课堂活泼起来,一改过去的“一潭死水”,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坚持“学生本位”教学理念,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这个“实用性”既包括针对中学教学的实用,又包括对所授内容的重新整合,提高效率。
地方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学语文教材经过改革后,文言文的比重大大增加,大概占据整个课程的40%,可以说,文言文教学对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举足轻重,而古代汉语教学对中学语文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侧重于与中学教学相关的篇章。如中学八年级课本有《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礼记》,古代汉语中有与此相同的文章《大同》。那么,我们在讲解《大同》时,不但要讲解与此相关的知识,而且要联系中学教学的特点进行讲解。这样,今天的学生,明天的中学教师,就不会在今后教学中手忙脚乱。
注重“实用性”还应该对所授内容“减负”,提高教学效率。古代汉语包括内容十分丰富,仅通论部分就有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修辞、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这些内容(还包括文选和常用词)在短短的108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些教师追求“面面俱到”,其结果就是“面面不到”。在108课时内,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负”是较好的途径。所谓“减负”就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联系紧密,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延续,因此,古代汉语内容与现代汉语内容多有重合,如:文字部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都有“六书”;语法部分,都有数词、量词、代词,等等,并且很多与现代汉语差别不是很大。而判断句、否定句等和现代汉语联系紧密,有的现代汉语还在使用。基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部分,而与现代汉语相似或差别不大的部分,应整合在一起,并且联系现代汉语知识讲授。这样,不但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在比较中让学生了解古今汉语的异同。
(三)提高辅导答疑的质量。
辅导答疑是教学的必要环节,它能够检查教学效果,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学校规模急剧扩大,师生交流有稀疏化倾向,改进教师辅导答疑方式与渠道,能有效促进教师更多地听取学生意见,增进师生情谊,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化教学效果。
坚持“学生本位”教学理念必须提高辅导答疑的质量,改变以往注重给结论、改答案、释疑解惑的做法,更多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辅导学生找寻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为此,首先,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如我校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网站设有专门窗口,保证教师能够随时辅导,提高了答疑的即时性与深刻性,此外,师生面对面的答疑与互动也非常必要,我们每两周集中辅导一次,集中回答学生学习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其次,答疑等方式应有新的转化,由传统的“生问师答”变为“师生交流”,变“教师完全主导答案”为“师生讨论、学生自主发现结论”。最后,应鼓励同学相互学习,每两周组织一次小班讨论,由学生选定研讨论题,讨论交流,在研讨中教师不再扮演裁判的角色,而是一个优秀的观众,只在最需要鼓励和支持,以及必要的引导之时,教师才发表自己意见以供学生参考。通过以上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知识和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二、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必须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主题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能力本位”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从单纯的掌握专业知识转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以及职业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和学会发展的人,成为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要和变化的高技能人才”。[5]地方高师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职业去向为基础教育岗位,教学过程必须坚持“能力本位”为目标。古代汉语的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内容,而且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探索,培养他们运用古代汉语知识分析解决未来教学问题的职业能力。
(一)坚持能力本位,确保能力培养,必须积极改革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以能力养成为目的积极进行教材二度创作。地方高师院校主要采用王力(1962)、郭锡良(1990)、许嘉璐(1992)等先生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体例精良、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过去几十年高校古代汉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度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这些教材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未能适应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2000年,教育部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工程”,要求高校实行教育改革,压缩课时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古代汉语课堂教学时间也大大减少,只有部分院校保持原来的周课时4节,开设两学期,许多高校压缩为周学时3节,开设两学期,甚至有极少数高校压缩为只有50多个课时。而现行的几本古代汉语教材没有随着高校课程改革而调整。二是未能反映最新学术成果。以上古代汉语教材多是十几年前编写的,虽然也经过多次修订、增补,但最新成果吸纳有限。三是不能很好地和中学语文教学相衔节。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之后,文言文的比重和难度都有所增加,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内容与中学语文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如此就要求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工作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开展教学创造,积极开展教材二度创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所谓教材二度创作,是指以原有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对教材内容加以调整、修改。教材是根据制定的教学大纲标准编写的系统性教学用书,是师生进行沟通的主要平台,是教学工作进行的基本依据,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有人认为教材的创新使用是提高教学质量之本。过去,古代汉语教学过于依赖教材,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教师教学难免照本宣科,如此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材的二度创作(教材创新)能够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的思维从传统的“照本宣科”中“逃离”出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能力的发挥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目标的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必须夯实知识基础。古代汉语课程包括文字、词汇、语法、训诂、音韵、修辞、句读、诗词格律等,内容涉及到古代方方面面的知识,如文化、历史、地理、哲学等。古代汉语教科书一般都比较注重专业的基础性,如:对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文字、音韵、训诂、诗词格律、词汇、修辞等通论知识的专门章节的编写,但其工具性特点还需进一步充实。这就需要主讲教师积极增补相应的内容,如教材通论中有“古代汉语工具书的特点及其使用”章节,讲解了基本工具书的使用。然而,古代汉语课程的工具性特点并非仅仅指向工具书的介绍和使用。古代汉语课程的工具性应该指的是此门课程的实践性,即能够使用本门课程去解决实际问题。地方高师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去向大多是中学教师,古代汉语的工具性就体现在与中学教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面。
此外,古代汉语作为语言类课程之一,其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将其纳入整个语言学教学体系中。语言学科是规律性很强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古代汉语作为语言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只有纳入到整个语言学体系,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传统的古代汉语教材编写未能很好地将古代汉语纳入整个语言学体系,因而,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者学习古代汉语,往往采取记诵的方式,对语言现象一知半解,为此,教材的二度创作应注重与语言学其他课程的联系,如现代汉语、方言等联系。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是汉语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现代汉语是从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近代汉语又是继承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因此,古代汉语的语言现象与现代汉语存在共同点,古代汉语教材的二度创作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共同点,以今溯古,古今贯通,这样必能活化古代汉语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学生方言母语特点,注重加强与方言的联系。如讲到“音韵学基础”中“古音的声调”章节时,学生无法了解“平上去入”,仅凭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我借用江淮方言、徽州方言等语音现象辅助教学,引导方言区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母语特征自学,加深理解,帮助其他同学互相提高,教学效果大为改善。
(二)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目标必须激活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师授生听”,强制灌输,形式单一,学生的个性、创造力、想象力长期被抑制,学生的“能力”就是会工整地记录笔记,成为记笔记的工具。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要夯实知识基础,达到“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必须激活教学方法。
1.将师生互动交流变为“常态”。古人云“教学相长”,师生的互动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的个人表演,唱的是“独角戏”,学生是“看戏”者,“演员”喜欢“看戏”者看着,不喜欢“看戏”者睡着或者自娱自乐着。缺少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就是“一潭死水”,“知识本位”居于“学生本位”之上,其结果是“伤害”了学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本位”也不能实现。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目标的古代汉语教学必须突出“学生本位”、学生是教学主体的理念,将师生互动交流变为“常态”。师生互动交流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懂得接受学生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观点,围绕学生实施教学,积极组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增进同伴交流、同伴教育,努力开展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独角戏”变为“大合唱”,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主要依靠“一手、一口”,即口授、手写,方式单一,效果较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科学工具,如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都应用到教学之中。古代汉语的教学应依据讲授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或者将多种教学方式配合使用,形成互补,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3.采用联系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照本宣科”,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多采取联系的教学方式,如古今对照联系法[6]等,将古代汉语知识和现代汉语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古今对照,学生既能深刻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又能了解现代汉语的来源。联系的教学方式,能够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力,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三)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目标必须坚持实践渠道多元化。
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要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目标,必须坚持实践渠道多元化。古代汉语课程之所以被认为难学,以致学生厌学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少老师在讲授中只重视文本知识,将理论和实践完全脱离。而将所学知识用诸实践,实践渠道多元化,就会改变这种状态。为此,我们必须做到:第一,课后作业布置形式多元化。课后作业是将所学知识用诸实践的主要形式,传统教学作业布置形式单一,无法真正起到实践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业形式必须多元化,如:组织学生成立“古诗社”,运用所学“诗词格律”知识欣赏或者创作古诗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文言文家书创作大赛,让学生使用文言文创作家书,使学生在创作的快乐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同时又掌握古代书信的基本格式及古代的敬谦辞;组织古代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了解古代文化知识,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第二,教学活动形式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中学联系,安排学生到中学听讲文言文课程讲授,分析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展开中学文言文教学探讨;带领学生游览文化圣地,在旅游中讲述圣人的生平事迹,如带领学生参观曹操故里,讲述曹操的生平及其丰功伟绩,这种教学实践,远比课堂讲授教学效果好。多渠道的教学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寓教于乐”,必定能使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从而达到“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别敦荣,王根顺.高等学校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徐继存,赵昌木.现代教学论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4]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薄守生,赖慧玲.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6]任晓彤.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语法教学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1).
[7]梁忠东.提高古代汉语教学效果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4).
[8]洪韩.从知识本位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基础[J].教育参考,2008,(7).
[9]李延平.学生本位发展是21世纪人才发展的方向[J].东疆学刊,2000,(3).
[10]胡静.浅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管理策略[J].市场周刊,2010,(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08136),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008jyxm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