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化树教授的学术专著《教育强国:目标、方针与战略》从制度、理论、实践三方面深入论述了教育强国的目标、方针与战略问题,体现了作者对教育强国这一重大议题的诸多理性思考。概而言之,该书具有体系缜密,思维严谨;论述有的放矢,贴近民生现实;观点新颖,操作性强三大特色,是一部学术含金量较高的著作。
关键词:教育强国 民生 科教兴国
教育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关系国家发展与长治久安的头等大事。综观世界各大强国的发展动因,其根本驱动力量归根结底是教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衰则国家弱,这是为历史证明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目前学术界关于教育强国之渠道、路线、政策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然其中多欠缺新意、泛泛而论者。近日读西华师范大学李化树教授《教育强国:目标、方针与战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一著,深感其书新意胜见,在在皆有。彰显了作者扎实的理论素养与学术眼光。以下笔者不揣鄙陋,对该书的行文特色以及学术意义进行简要辨析,文中若有乖舛之处,尚望方家赐正。概而言之,该书主要有如下数方面的特色:
一、体系缜密,思维严谨
从全书框架结构上观照,《教育强国:目标、方针与战略》(以下简称《教》)全书共分四篇,即第一篇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第二篇教育强国的方针政策,第三篇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第四篇教育强国的战略策略。其中第一篇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主要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愿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整体建构、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终身学习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教育使命五大论题。五大论题之中,教育愿景是统率,整体建构是设想,发展目标是任务,终身学习观是实践,教育使命是意义。这样就由统率、设想、任务、实践、意义五大方面层层架构了教育强国的理论体系。又如第二篇教育强国的方针政策一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诸多社会层面均提出了教育强国的具体方针政策,而作者将这些方针政策提炼为“高举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坚持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三个方面,这就以简练精当的话语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教育层面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特征。同时由三大基本特征推导出该篇中的末章“中国特色教育发展的制度安排”,在文章行文思路上就显得有破有立,有论有据。第三章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主要论述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育未来发展的政策取向以及专业发展的方向问题、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问题。其中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是该篇的行文基石,而其他论题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具体任务。众所周知,教育层次主要有二,即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作者既从理论高度上分别阐释了两者不可偏废的重要主张,同时在具体任务论述上亦结合其自身特色颇有差别。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故作者在行文中特别强调高等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引领作用;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而我国基础教育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在于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故作者在本节对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由此可以看出,第三篇各分论主题看似关联度不高,其实是作者在对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这一重大问题精心斟酌后逐一选取的论述角度,既有论述重点,同时针对性极强。第四篇教育强国的战略策略则主要论述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免费师范教育的制度设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创新、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政策选择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等问题。这同样是从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两大层面对教育强国的战略策略问题进行了细致剖析,而最后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问题作结,其实也正是对第三篇教育公平问题的再次强调。
二、论述有的放矢,贴近民生现实
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具有关注民生时政的优秀传统。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从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对社会民生热切关注的用世精神构成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明显表征。在各种快餐文化、颓废思潮大肆其道的今天,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员,我们要保持对社会民生的积极关注与热情参与,尽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做一个有识见、有个性、有抱负的社会责任担当者。然而,在各种快餐文化、颓废思潮大肆其道的今天,知识分子很大层面已经被现实异化,或汲汲于自身名利,或沉湎于个体学术,能够切实秉持关注民生这一人文情怀者已不多见。值得欣慰的是,在《建》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现实民生热切关注的学者情怀以及积极建言的参政意识,窃以为这也是该书最为闪光的学术亮点之一。如文中第十四章“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一章,作者即以四川省为研究个案,深入探讨了该省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问题。作者先简略回顾了四川省省委、教育厅长期以来开展的农村地区教育和教师发展工作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四川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策的支持,但仅仅靠行政推动、外来培训、外部援助,都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第235页)然后旗帜鲜明地提出把握四川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现状,探求促进四川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的重要性。又如第十七章《实施免费师范教育的制度设计》一节,作者首先分析到西部边远地区教师队伍的极度欠缺问题,同时兼及社会上一些不尊重教师的现象频繁发生这一现状,指出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必要性。此外,作者还结合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4日视察东北师范大学时的讲话精神予以剖析,强调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在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方面的必要性:“如果不重视师范教育,教育就缺乏坚实的基础,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这是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务之急。”(第282页)从这些相关论述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社会民生的热忱关注,这种对传统知识分子优秀传统的坚守与秉持,或许也能够从一个侧面体现李化树教授的学术境界与思想素养。
三、观点新颖,操作性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步骤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科技文化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强国的理念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然而,如何切实履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将这一系统工程的全面建构工作具体落到实处,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与面对的问题。在《教》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化树教授对这一问题的睿智眼光与积极探索。如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方面,作者提出坚守教育公益性、确定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制定面向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新型择校机制的建议主张,这些建议均是针对现实状况有感而发,在实践层面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一节,作者提出加强教师工作法制建设、师德建设,改革人事制度、资格制度,建立教师对口制度,加强教师培养与学历提升工作,加强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实施名校长工程建设计划,强化校本研修,构建教师生活保障制度等措施,均是可具體操作的实践方案,从而将教师专业性的发展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与行动纲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历史已经无数次以惨痛的教训证明:教育强则国兴,教育弱则国衰,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发展真理。教育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教》一书从政策、理论、实践三方面全面深入探讨了教育强国这一课题,该书的出版,必将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教育强国的伟大战略思想,有助于当前一些教育问题的合理解决,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助于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事业。李化树教授是一位在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成果颇丰的学者,我们期待他下一部专著的早日问世。
关键词:教育强国 民生 科教兴国
教育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关系国家发展与长治久安的头等大事。综观世界各大强国的发展动因,其根本驱动力量归根结底是教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衰则国家弱,这是为历史证明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目前学术界关于教育强国之渠道、路线、政策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然其中多欠缺新意、泛泛而论者。近日读西华师范大学李化树教授《教育强国:目标、方针与战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一著,深感其书新意胜见,在在皆有。彰显了作者扎实的理论素养与学术眼光。以下笔者不揣鄙陋,对该书的行文特色以及学术意义进行简要辨析,文中若有乖舛之处,尚望方家赐正。概而言之,该书主要有如下数方面的特色:
一、体系缜密,思维严谨
从全书框架结构上观照,《教育强国:目标、方针与战略》(以下简称《教》)全书共分四篇,即第一篇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第二篇教育强国的方针政策,第三篇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第四篇教育强国的战略策略。其中第一篇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主要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愿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整体建构、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终身学习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教育使命五大论题。五大论题之中,教育愿景是统率,整体建构是设想,发展目标是任务,终身学习观是实践,教育使命是意义。这样就由统率、设想、任务、实践、意义五大方面层层架构了教育强国的理论体系。又如第二篇教育强国的方针政策一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诸多社会层面均提出了教育强国的具体方针政策,而作者将这些方针政策提炼为“高举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坚持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三个方面,这就以简练精当的话语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教育层面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特征。同时由三大基本特征推导出该篇中的末章“中国特色教育发展的制度安排”,在文章行文思路上就显得有破有立,有论有据。第三章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主要论述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育未来发展的政策取向以及专业发展的方向问题、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问题。其中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是该篇的行文基石,而其他论题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具体任务。众所周知,教育层次主要有二,即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作者既从理论高度上分别阐释了两者不可偏废的重要主张,同时在具体任务论述上亦结合其自身特色颇有差别。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故作者在行文中特别强调高等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引领作用;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而我国基础教育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在于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故作者在本节对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由此可以看出,第三篇各分论主题看似关联度不高,其实是作者在对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这一重大问题精心斟酌后逐一选取的论述角度,既有论述重点,同时针对性极强。第四篇教育强国的战略策略则主要论述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免费师范教育的制度设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创新、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政策选择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等问题。这同样是从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两大层面对教育强国的战略策略问题进行了细致剖析,而最后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问题作结,其实也正是对第三篇教育公平问题的再次强调。
二、论述有的放矢,贴近民生现实
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具有关注民生时政的优秀传统。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从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对社会民生热切关注的用世精神构成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明显表征。在各种快餐文化、颓废思潮大肆其道的今天,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员,我们要保持对社会民生的积极关注与热情参与,尽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做一个有识见、有个性、有抱负的社会责任担当者。然而,在各种快餐文化、颓废思潮大肆其道的今天,知识分子很大层面已经被现实异化,或汲汲于自身名利,或沉湎于个体学术,能够切实秉持关注民生这一人文情怀者已不多见。值得欣慰的是,在《建》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现实民生热切关注的学者情怀以及积极建言的参政意识,窃以为这也是该书最为闪光的学术亮点之一。如文中第十四章“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一章,作者即以四川省为研究个案,深入探讨了该省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问题。作者先简略回顾了四川省省委、教育厅长期以来开展的农村地区教育和教师发展工作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四川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策的支持,但仅仅靠行政推动、外来培训、外部援助,都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第235页)然后旗帜鲜明地提出把握四川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现状,探求促进四川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的重要性。又如第十七章《实施免费师范教育的制度设计》一节,作者首先分析到西部边远地区教师队伍的极度欠缺问题,同时兼及社会上一些不尊重教师的现象频繁发生这一现状,指出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必要性。此外,作者还结合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4日视察东北师范大学时的讲话精神予以剖析,强调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在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方面的必要性:“如果不重视师范教育,教育就缺乏坚实的基础,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这是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务之急。”(第282页)从这些相关论述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社会民生的热忱关注,这种对传统知识分子优秀传统的坚守与秉持,或许也能够从一个侧面体现李化树教授的学术境界与思想素养。
三、观点新颖,操作性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步骤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科技文化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强国的理念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然而,如何切实履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将这一系统工程的全面建构工作具体落到实处,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与面对的问题。在《教》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化树教授对这一问题的睿智眼光与积极探索。如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方面,作者提出坚守教育公益性、确定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制定面向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新型择校机制的建议主张,这些建议均是针对现实状况有感而发,在实践层面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一节,作者提出加强教师工作法制建设、师德建设,改革人事制度、资格制度,建立教师对口制度,加强教师培养与学历提升工作,加强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实施名校长工程建设计划,强化校本研修,构建教师生活保障制度等措施,均是可具體操作的实践方案,从而将教师专业性的发展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与行动纲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历史已经无数次以惨痛的教训证明:教育强则国兴,教育弱则国衰,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发展真理。教育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教》一书从政策、理论、实践三方面全面深入探讨了教育强国这一课题,该书的出版,必将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教育强国的伟大战略思想,有助于当前一些教育问题的合理解决,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助于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事业。李化树教授是一位在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成果颇丰的学者,我们期待他下一部专著的早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