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智慧”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位同事站在我的对面,一句句讲述着自己对学生的“精彩”教育。话语间,满是自豪与骄傲,仿佛自己赢得了一场重大胜利。
  故事要从两个孩子说起,帅和群是班里两个令老师头疼的孩子,他们不善言谈,学习很吃力。或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两个孩子之间好得很。当别人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他们往往躲在一处默默地玩着自己的游戏。
  那次,两个孩子迟到了,站在门口,被这位老师狠狠地批了一顿。事情没有就此结束,课后,两个孩子被带到办公室,当着几位老师的面,审问开始了:“你们去干什么了?啊?”近乎咆哮。两个孩子愣住,和盘托出。原来两个孩子看到别人带了红红的枸杞,心生羡慕,中午跑到校外去摘,没想到竟忘记了上课的时间。
  看两个孩子“招了”,这位老师颇为得意,他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教育成果,脸色一变,微笑起来,“你们真不错,老师一问就全说出来了,呵呵。”“今天下午,是两节副科,你们愿意上吗?如果不愿意,那帮我个忙好不好?”探寻式的问话,让两个孩子的情绪开始放松。“嗯,老师,我们愿意给你帮忙!”两个孩子努力地点头,或许他们知道这样会讨好老师,会“将功补过”吧。这位老师的笑更甜了,“我最近身体不好,想用枸杞泡点水喝,你们下午能不能帮我再摘些来?”两个孩子满以为暴风雨已经过去了,同时高兴地喊起来:“行,行……”“咣”的一声响,孩子们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位老师的大脚已经踹在了其中一个的身上……伴着的,是劈头盖脸的新一轮“教育”。说到这里的时候,他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他们敢跟我打马虎眼,再聪明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哈哈。”
  听他眉飞色舞地讲这件事,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在老师看来自己是“智慧”的,经过“巧妙”的盘问,最终让两个孩子挨到自己的批评,让孩子在自己面前一次次出丑。然而当斗智斗勇成了这个故事的主旋律,我感觉最大的失败者不是别人,正是老师本人。当孩子用真诚面对老师的时候,老师却以爱心的幌子作为回应,继而疯狂抨击。您可知道,儿童对于恐惧有着异样的敏感,每一丝伤害都会刺痛稚嫩的心灵。这样的教育最终会让孩子受到痛苦的折磨,甚至成为一生不可摆脱的阴影。相信这样做不会有任何的益处,只不过是老师一次玩弄“智慧”的拙劣表演罢了。
  这种处理方式让这位老师遗憾地失掉了孩子最为珍贵的信任。当孩子兴奋地答应老师要去摘枸杞的时候,说明他们相信了老师,相信老师已经既往不咎,相信老师真的给了他们新的机会。多好的孩子啊,这份纯真与善意,在孩子们愉快的应诺中闪耀着光芒。没成想,一切竟然是一个新的“圈套”,随之而来的是更为严厉的批评和嘲讽。两个孩子还会再相信老师的话吗?还会再这样真诚地去对待身边的人吗?这一次丢掉的,绝不仅仅是对老师的信任,甚至那双眼睛对整个社会都会有黯淡的看法。记得有人说: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全部,有好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好的教育。一点不为过啊,中国自古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训诫。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良好的师生互信关系是真正教育的开始。
  从另一个角度来想,教师千方百计想让孩子说出实情,目的是什么?应该是唤醒与帮助。但如果把打击与批评当作最终目的,就严重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很遗憾,这位老师本来已经获得了孩子的信任,让孩子说出了实情,但随后的“不良诱导”又将两个孩子推向了痛苦的深渊。事情看似得到了解决,然而孩子心里的委屈与疑惑会长时间存在,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忘却我们所面对的是儿童,他们不会如成人般刻意所为,每件事情的背后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认同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对自己、对他人产生积极的认识和情感,这才是我们对儿童成长的最好守护。
  教育需要智慧,不过我们需要的不是带着利刺的小“聪明”,而是浸满爱心与真诚的呵护。真正的智慧,不是单纯以技巧来哗众取宠,在它的背后,必然要有一颗悲悯慈爱的心。尤其面对天真烂漫的儿童,面对纯澈澄明的心灵,只有有爱心的智慧才能孕育出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