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课堂高效性,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对教师的历史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引导他们去探究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研究编写好导学案
导学案对于学生来说起引领、导向和辅助作用,也是我们老师的“好助手”。所以在编写导学案的问题生成时,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预设学生通过看课本预习之后能够掌握哪些内容,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优化问题的设计。设计提示课文的关键问题,问题的措词必须清晰、明确;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能力水平,要有逻辑连续地提出问题;设计能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和水平区分度……例如: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十四课,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读三遍课文后,完成下列预习题(温馨提示语:相信自己,给力!):1、我国的海军兵种有哪几种?2、海军的舰队有哪些?3、请列举本课所学的我国自行研制的武器装备有哪些?4、请写出本课的知识网络图。
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中让学生明确预习思路,设计问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给学生留提问题的空间。放手让同学们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讨、研究、解决。如有共性的问题老师再进行引导、讨论解决。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土地改革》,学生产生这样一个共性问题“为什么有的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一下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说明孩子们在看书的时候动了脑筋。
2.提高课堂高效性的关键在于课堂的引导
在上问题解决课和拓展训练课,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管理,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更好地学习、交流、展讲、汇报。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并随时做出调整,这是提高课堂高效性的手段。
2.1利用一体机画龙点睛,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同时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也是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性强。用一体机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通过电影、电视、声音、投影、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向学生们再现历史现象,完善知识传递媒介,调动一切视听感觉,使抽象的知识尽可能地具有形象、生动的特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讲抗日战争中的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材料,我在讲课前先放一曲《在松花江上》,营造学习气氛,然后带着感情讲解有关内容,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再如讲“三大战役”时,我让学生看《伟大的战略决战》电影。这样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历史场景、事件和人物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2.2让学生展讲活练相结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课堂教学是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但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当前历史课堂教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的现象,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实效性呢?“让学生展讲活练”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学生展讲”是学生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导学案,先预习—自己完成课文的知识网络---小组讨论---展讲。学生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作精辟的讲解,通过展讲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展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有笑声、有讨论、有争议。这样,才能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对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例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五课,学生是这样展讲的。学生主持导入语:“同学们,旧中国清政府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旧中国外交是不独立的、不平等的、是跪着的外交,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方面又有什么转变?又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十五课。请大家齐读课文,要求:在读课文时划出本课的重点,各小组讨论并写出本课的知识网络准备展讲。其中有一小组是这样设计的:1、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2、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3、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4、以同求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活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是对教学的检验、补充和提高,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判断、理解、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少而精、且有层次的例题和习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练。
3.教学过程的质量,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学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的好坏。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摈弃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他们准确掌握知识,熟练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应注意有计划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所谓“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已不再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
3.1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预习。这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的起点。读书是学生能够读懂教材,形象地再现历史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中关键的词语,并归纳其中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还要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会读书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学会预习则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学生通过课本依据“查、划、写、记、练、思”自主探究、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学的过程,经过思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且进行不断整理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观察,抓重点,抓本质。
3.2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一是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求异;二是培养学生掩卷而思,富于联想的习惯;三是学生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思维习惯。实践表明,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深刻的,才是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的。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前者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这是学习的基础;从后者中不断寻找方法和规律,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
3.3指导学生学会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创新。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即在思维上为学生留有“空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特别在进行一项探索性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
4.提高课堂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这是保证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书的执行者,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课堂是一个情感场,学生们会带着各种各样的感情上每一节课。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在平等的前提下,严爱有度,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温暖,给学生希望,给学生可以触摸到的未来,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
教师要充分认识个人魅力的重要性,它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热爱,就得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增强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完善自己的个性。教师得到学生的真心爱戴,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和谐、愉快、充满感情交流的过程。
“登山有道,徐行则不困,措足于实地则不危”。因为使命感和责任心,因为心中的不舍与不弃,当我们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的时候,我们惟有理性思考,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才可以寻找有效并且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方法。
收稿日期:2011-05-30
1.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研究编写好导学案
导学案对于学生来说起引领、导向和辅助作用,也是我们老师的“好助手”。所以在编写导学案的问题生成时,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预设学生通过看课本预习之后能够掌握哪些内容,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优化问题的设计。设计提示课文的关键问题,问题的措词必须清晰、明确;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能力水平,要有逻辑连续地提出问题;设计能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和水平区分度……例如: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十四课,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读三遍课文后,完成下列预习题(温馨提示语:相信自己,给力!):1、我国的海军兵种有哪几种?2、海军的舰队有哪些?3、请列举本课所学的我国自行研制的武器装备有哪些?4、请写出本课的知识网络图。
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中让学生明确预习思路,设计问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给学生留提问题的空间。放手让同学们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讨、研究、解决。如有共性的问题老师再进行引导、讨论解决。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土地改革》,学生产生这样一个共性问题“为什么有的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一下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说明孩子们在看书的时候动了脑筋。
2.提高课堂高效性的关键在于课堂的引导
在上问题解决课和拓展训练课,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管理,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更好地学习、交流、展讲、汇报。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并随时做出调整,这是提高课堂高效性的手段。
2.1利用一体机画龙点睛,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同时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也是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性强。用一体机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通过电影、电视、声音、投影、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向学生们再现历史现象,完善知识传递媒介,调动一切视听感觉,使抽象的知识尽可能地具有形象、生动的特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讲抗日战争中的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材料,我在讲课前先放一曲《在松花江上》,营造学习气氛,然后带着感情讲解有关内容,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再如讲“三大战役”时,我让学生看《伟大的战略决战》电影。这样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历史场景、事件和人物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2.2让学生展讲活练相结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课堂教学是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但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当前历史课堂教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的现象,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实效性呢?“让学生展讲活练”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学生展讲”是学生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导学案,先预习—自己完成课文的知识网络---小组讨论---展讲。学生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作精辟的讲解,通过展讲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展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有笑声、有讨论、有争议。这样,才能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对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例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五课,学生是这样展讲的。学生主持导入语:“同学们,旧中国清政府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旧中国外交是不独立的、不平等的、是跪着的外交,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方面又有什么转变?又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十五课。请大家齐读课文,要求:在读课文时划出本课的重点,各小组讨论并写出本课的知识网络准备展讲。其中有一小组是这样设计的:1、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2、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3、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4、以同求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活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是对教学的检验、补充和提高,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判断、理解、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少而精、且有层次的例题和习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练。
3.教学过程的质量,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学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的好坏。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摈弃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他们准确掌握知识,熟练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应注意有计划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所谓“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已不再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
3.1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预习。这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的起点。读书是学生能够读懂教材,形象地再现历史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中关键的词语,并归纳其中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还要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会读书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学会预习则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学生通过课本依据“查、划、写、记、练、思”自主探究、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学的过程,经过思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且进行不断整理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观察,抓重点,抓本质。
3.2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一是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求异;二是培养学生掩卷而思,富于联想的习惯;三是学生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思维习惯。实践表明,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深刻的,才是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的。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前者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这是学习的基础;从后者中不断寻找方法和规律,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
3.3指导学生学会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创新。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即在思维上为学生留有“空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特别在进行一项探索性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
4.提高课堂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这是保证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书的执行者,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课堂是一个情感场,学生们会带着各种各样的感情上每一节课。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在平等的前提下,严爱有度,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温暖,给学生希望,给学生可以触摸到的未来,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
教师要充分认识个人魅力的重要性,它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热爱,就得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增强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完善自己的个性。教师得到学生的真心爱戴,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和谐、愉快、充满感情交流的过程。
“登山有道,徐行则不困,措足于实地则不危”。因为使命感和责任心,因为心中的不舍与不弃,当我们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的时候,我们惟有理性思考,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才可以寻找有效并且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方法。
收稿日期:201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