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出版界出版了一批以揭露行业内幕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有影响的作品有写拍卖行业内幕的《青瓷》、写秘书行业内幕的《秘书长》、写驻外办事处内幕的《驻京办主任》、写彩票行业内幕的《国家公信》、写记者行业内幕的《包在纸里的火》、写基金行业内幕的《基金经理》等。在图书市场掀起了一阵旋风,为沉闷的文艺图书市场带来了一定活力。
揭秘小说的读者大部分是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和准备进入该行业的大学生,还有一部分是阅读界的猎奇者,有着深度的偷窥欲望,了解行业内幕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揭秘小说普遍追求故事性和情节离奇,艺术性和文学性无从谈起,更达不到一个值得研究的高度,也不符合非主流审美要求,只能作为消遣和浏览。小说主要在于反映行业内幕的表象或鲜为人知的潜规则,根本没有暴露行业深层的本质和作者个人的深层思考与哲理渗透,只做着行业的实例记录。
揭秘小说的作者普遍是业余作家或文学爱好者,他们了解行业内幕和潜规则,在某个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复杂的生活阅历,又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故事编辑能力,在自己熟悉或已有的原型上稍加修饰,就成了我们阅读的小说。
已经出版的揭秘小说都是在书商的撮合下操作,批量生产或者集体制造,出版社很少参与策划,严重影响文学的正常发展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让很多没有主见的作家误以为这就是主流文学和现在文学的前景。书商按着操作习惯,在行业里寻找写手和初稿,写手的文本是出版的第一手资料,再经过作家或者枪手的加工处理,把故事和文字做得更加的精美迷人,书稿再进入出版社编辑过程,畅销书就这样很快问世。
书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深知读者的偷窥癖和猎奇心,书稿在创作时就偏向于市场取向,不要求作者深入心灵写作,完全迎合读者喜好,严重影响文学的庄重。图书的设计和制作也非常符合现代读者的口味,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样的作品一问世,读者叫好声一面倒,严重扰乱了阅读方向和正常的价值取向,腐朽读者,也扰乱文坛视觉。
新书出版后,媒体一个又一个的新闻传递图书信息,催化书市温度,新的揭秘小说开始迅速预热,成为市场新的宠儿。不明原因的媒体跟着瞎起哄,大肆转载新闻报道和加强宣传力度,媒体一片哗然,严重淹没了主流文学和优秀的作品,让文学回归低俗。读者的眼球被吸引,图书成了热销产品,纷纷被读者接受和喜欢。文学评论家在揭秘小说高销售的压力下,主动为作者鼓与吹,改变了文学评论家的批评、指责、鞭策、指引的职责,妄加褒奖的文字亵渎了文学评论家的职业,也伤害了所有读者的心灵和对文学执着的热情,严重影响文学的发展,文坛成了“闻”坛,只见声音而没有艺术。
书商看到揭秘小说的利润,忽略读者的识别能力和鉴赏水平,把复制不同行业的揭秘小说抛向市场,书市揭秘小说多如牛毛,内容粗俗不堪,几乎覆盖了所有鲜为人知的行业,质量却极其低劣,艺术性无从谈起。很好的揭秘小说市场,最终被书商和揭秘小说自己搞垮,读者唾弃,文坛颓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