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和韩国,同是东方民族,又同样受中国儒学的影响至深,在礼仪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我在日本和韩国都居住多年,发现他们又有着许多的不同,对比起来很有趣。不过,我的活动范围多是在围棋界,看到的也许不够全面。
先说相同的。
和人第一次见面时,说的话,两个民族都是一样的:“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双方行鞠躬礼,动作也一样。
面对长辈、上司、老师,说话要用敬语,这个,两边也是相同的。
不过,细究起来,同样是敬语,其中却有细微的不同处。日语里,敬语和自谦语分得很清,对父母、长辈、上司说话,要说敬语;话语中提到自己,要用自谦语。但是,如果是和一个外人说话,说到自己的父母、或者公司的老板时,也要用自谦语,因为,那是“我们这一方的人”,有内外之别。例如,接电话的公司女职员,对客人提到自己的老板或上司,要用自谦语。而韩语里,只要说到父母、上司,就都是敬语,无论听者是谁。这一点,让习惯了日语那一套敬语体系的我,最初很不适应。
吃饭,日本人饭前要说“我要吃了”。饭后要说“我吃好了”(谢谢)。即使是在自己家吃饭也是如此。韩语里也有对应的说法,可是,除非是去人家里作客,一般很少人在饭前说。饭后说的比较多,但是,也只是向请客者道谢。一般朋友间聚餐,或大的宴会(总之是没有主人或者主人听不见的时候),就没有人说。
有人请了饭,韩国人和日本人在餐后都向主人说谢谢,这是起码的礼仪。不过不同的是,第二天见面,日本人还会说,昨天谢谢了。韩国人,十个里面,顶多有一个会说。最要命的是,如果第二天不见,以后再见(比如三个月后),日本人还会说,上次多谢了!我在日本住了六年,这一点却怎么也学不会。第二天(或者一周之内)还是能够做到的,再长,就不可能在重见的第一时刻想起来说“上次……”
日本人的礼仪,保有着许多东方的传统,但也受了不少西方影响。例如,他们不会向对方打听年龄、收入等等很私人的事情。但是,在韩国,随时就会被问到:“多大年纪?”“结婚了吗?”“在公司什么职务?”
韩国人为他们的这一习惯做的解释是:“新认识一个人,不问清楚了,怎么说话呀?”也就是说,不弄清该用什么语(敬语、标准语还是半语),韩国人之间就无法对话。而年龄和职务,就是决定用什么语的最重要的标准,所以他们要先问清楚。另外,在韩国,未婚女子被称为“小姐”,一结婚,马上就变成“大妈”。这大概也是韩国人一连串问题的原因吧。
在韩国,同辈的朋友和同事之间,常常不喊名字,而是叫“哥哥”“姐姐”,以至于向人介绍自己的亲哥哥和亲姐姐时,要加一个“亲”字。
而在日本,人和人之间不会走得很近,总是有一定的距离。这不单是指精神层面的,空间方面也是如此。比如,再好的朋友,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不小心碰了一下,碰的那一方(有时是双方)就会马上说“对不起”。在街上,几乎看不到有同性手拉手一起走路的情景。我在日本有一些很好的朋友。但是回想起来,好像从来就没有过任何身体方面的接触。
在韩国,就总感觉人们彼此亲密的表现就是挤在一起。曾经和十几个男孩在一起走路。偌大一片空地,周围一个外人都没有,可是,他们挤得紧紧地在走,感觉谁只要慢半秒,后面的人就要撞上去了,看着很好玩。在棋院看棋,男孩和男孩,女孩和女孩挤在一个椅子上坐着的情形比比皆是,互相还拉着手;年纪稍大的还会去摸后辈的脸,或者拉拉头发什么的。我坐在那里,常常就会有女孩挤过来一起坐,有时还有人会来捏捏肩(男孩女孩都有),打招呼时拉拉你的手臂,等等小动作以示亲热。输了棋,在日本,无论多亲近的朋友,就只可能说一句:“辛苦了!”而在韩国,同队的人就会来搂一搂肩,以表安慰。
韩国的年轻人和我们说话,都是用的敬语。他们懂礼,但是又不拘礼,和他们在一起很轻松的。
他们老吵吵着要来我们家玩。来了,偶尔会有人问,我能不能参观一下?而大多数人则是随意乱蹿。我们家进门往左,是客厅兼饭厅、厨房和一间工作室。往右则是卧室和一间放着衣橱的小屋。两边各有一个卫生间。我们跟他们说了,你们用工作室的那一个。但是,照样有很多人奔我们卧室方向去了。
俺曾建议丈夫,是不是弄一个屏风来放在这里。丈夫说,那也没用,他们照样会绕过屏风去;要不然就是来问你,为什么要放屏风?后面是什么?
倒也是!在门厅到客厅的途中,我们用三个带玻璃门的装饰橱(碗橱)围出了一个小小的储藏室(韩国的房间里没有壁橱),放吸尘器、行李箱等一些杂物,入口处我自己缝了一块布帘挂上。每次孩子们来玩,总有几个在那里探头探脑地,最后总要掀起帘子,看看才放心。而如果是日本年轻人,即使是看见你储藏室在那里,开着门,只要不请他们看,他们就不会看,不小心看见了,也会“装作”没有看见。
说到“装作”没有看见,有一次,一个刚入段的女孩,突然对丈夫说:“老师,您的袜子破了!”我们觉得很好玩,这个女孩,好像自己有责任提醒江老师似的,真可爱。如果在日本,看见的人一定会“装作”没有看见的。
日本人待人接物非常含蓄,如果用水来形容的话,那么性格急躁和直率的韩国人就是火了。
先说相同的。
和人第一次见面时,说的话,两个民族都是一样的:“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双方行鞠躬礼,动作也一样。
面对长辈、上司、老师,说话要用敬语,这个,两边也是相同的。
不过,细究起来,同样是敬语,其中却有细微的不同处。日语里,敬语和自谦语分得很清,对父母、长辈、上司说话,要说敬语;话语中提到自己,要用自谦语。但是,如果是和一个外人说话,说到自己的父母、或者公司的老板时,也要用自谦语,因为,那是“我们这一方的人”,有内外之别。例如,接电话的公司女职员,对客人提到自己的老板或上司,要用自谦语。而韩语里,只要说到父母、上司,就都是敬语,无论听者是谁。这一点,让习惯了日语那一套敬语体系的我,最初很不适应。
吃饭,日本人饭前要说“我要吃了”。饭后要说“我吃好了”(谢谢)。即使是在自己家吃饭也是如此。韩语里也有对应的说法,可是,除非是去人家里作客,一般很少人在饭前说。饭后说的比较多,但是,也只是向请客者道谢。一般朋友间聚餐,或大的宴会(总之是没有主人或者主人听不见的时候),就没有人说。
有人请了饭,韩国人和日本人在餐后都向主人说谢谢,这是起码的礼仪。不过不同的是,第二天见面,日本人还会说,昨天谢谢了。韩国人,十个里面,顶多有一个会说。最要命的是,如果第二天不见,以后再见(比如三个月后),日本人还会说,上次多谢了!我在日本住了六年,这一点却怎么也学不会。第二天(或者一周之内)还是能够做到的,再长,就不可能在重见的第一时刻想起来说“上次……”
日本人的礼仪,保有着许多东方的传统,但也受了不少西方影响。例如,他们不会向对方打听年龄、收入等等很私人的事情。但是,在韩国,随时就会被问到:“多大年纪?”“结婚了吗?”“在公司什么职务?”
韩国人为他们的这一习惯做的解释是:“新认识一个人,不问清楚了,怎么说话呀?”也就是说,不弄清该用什么语(敬语、标准语还是半语),韩国人之间就无法对话。而年龄和职务,就是决定用什么语的最重要的标准,所以他们要先问清楚。另外,在韩国,未婚女子被称为“小姐”,一结婚,马上就变成“大妈”。这大概也是韩国人一连串问题的原因吧。
在韩国,同辈的朋友和同事之间,常常不喊名字,而是叫“哥哥”“姐姐”,以至于向人介绍自己的亲哥哥和亲姐姐时,要加一个“亲”字。
而在日本,人和人之间不会走得很近,总是有一定的距离。这不单是指精神层面的,空间方面也是如此。比如,再好的朋友,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不小心碰了一下,碰的那一方(有时是双方)就会马上说“对不起”。在街上,几乎看不到有同性手拉手一起走路的情景。我在日本有一些很好的朋友。但是回想起来,好像从来就没有过任何身体方面的接触。
在韩国,就总感觉人们彼此亲密的表现就是挤在一起。曾经和十几个男孩在一起走路。偌大一片空地,周围一个外人都没有,可是,他们挤得紧紧地在走,感觉谁只要慢半秒,后面的人就要撞上去了,看着很好玩。在棋院看棋,男孩和男孩,女孩和女孩挤在一个椅子上坐着的情形比比皆是,互相还拉着手;年纪稍大的还会去摸后辈的脸,或者拉拉头发什么的。我坐在那里,常常就会有女孩挤过来一起坐,有时还有人会来捏捏肩(男孩女孩都有),打招呼时拉拉你的手臂,等等小动作以示亲热。输了棋,在日本,无论多亲近的朋友,就只可能说一句:“辛苦了!”而在韩国,同队的人就会来搂一搂肩,以表安慰。
韩国的年轻人和我们说话,都是用的敬语。他们懂礼,但是又不拘礼,和他们在一起很轻松的。
他们老吵吵着要来我们家玩。来了,偶尔会有人问,我能不能参观一下?而大多数人则是随意乱蹿。我们家进门往左,是客厅兼饭厅、厨房和一间工作室。往右则是卧室和一间放着衣橱的小屋。两边各有一个卫生间。我们跟他们说了,你们用工作室的那一个。但是,照样有很多人奔我们卧室方向去了。
俺曾建议丈夫,是不是弄一个屏风来放在这里。丈夫说,那也没用,他们照样会绕过屏风去;要不然就是来问你,为什么要放屏风?后面是什么?
倒也是!在门厅到客厅的途中,我们用三个带玻璃门的装饰橱(碗橱)围出了一个小小的储藏室(韩国的房间里没有壁橱),放吸尘器、行李箱等一些杂物,入口处我自己缝了一块布帘挂上。每次孩子们来玩,总有几个在那里探头探脑地,最后总要掀起帘子,看看才放心。而如果是日本年轻人,即使是看见你储藏室在那里,开着门,只要不请他们看,他们就不会看,不小心看见了,也会“装作”没有看见。
说到“装作”没有看见,有一次,一个刚入段的女孩,突然对丈夫说:“老师,您的袜子破了!”我们觉得很好玩,这个女孩,好像自己有责任提醒江老师似的,真可爱。如果在日本,看见的人一定会“装作”没有看见的。
日本人待人接物非常含蓄,如果用水来形容的话,那么性格急躁和直率的韩国人就是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