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水”韩“火”的礼仪差别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和韩国,同是东方民族,又同样受中国儒学的影响至深,在礼仪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我在日本和韩国都居住多年,发现他们又有着许多的不同,对比起来很有趣。不过,我的活动范围多是在围棋界,看到的也许不够全面。
   先说相同的。
   和人第一次见面时,说的话,两个民族都是一样的:“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双方行鞠躬礼,动作也一样。
   面对长辈、上司、老师,说话要用敬语,这个,两边也是相同的。
   不过,细究起来,同样是敬语,其中却有细微的不同处。日语里,敬语和自谦语分得很清,对父母、长辈、上司说话,要说敬语;话语中提到自己,要用自谦语。但是,如果是和一个外人说话,说到自己的父母、或者公司的老板时,也要用自谦语,因为,那是“我们这一方的人”,有内外之别。例如,接电话的公司女职员,对客人提到自己的老板或上司,要用自谦语。而韩语里,只要说到父母、上司,就都是敬语,无论听者是谁。这一点,让习惯了日语那一套敬语体系的我,最初很不适应。
   吃饭,日本人饭前要说“我要吃了”。饭后要说“我吃好了”(谢谢)。即使是在自己家吃饭也是如此。韩语里也有对应的说法,可是,除非是去人家里作客,一般很少人在饭前说。饭后说的比较多,但是,也只是向请客者道谢。一般朋友间聚餐,或大的宴会(总之是没有主人或者主人听不见的时候),就没有人说。
   有人请了饭,韩国人和日本人在餐后都向主人说谢谢,这是起码的礼仪。不过不同的是,第二天见面,日本人还会说,昨天谢谢了。韩国人,十个里面,顶多有一个会说。最要命的是,如果第二天不见,以后再见(比如三个月后),日本人还会说,上次多谢了!我在日本住了六年,这一点却怎么也学不会。第二天(或者一周之内)还是能够做到的,再长,就不可能在重见的第一时刻想起来说“上次……”
   日本人的礼仪,保有着许多东方的传统,但也受了不少西方影响。例如,他们不会向对方打听年龄、收入等等很私人的事情。但是,在韩国,随时就会被问到:“多大年纪?”“结婚了吗?”“在公司什么职务?”
   韩国人为他们的这一习惯做的解释是:“新认识一个人,不问清楚了,怎么说话呀?”也就是说,不弄清该用什么语(敬语、标准语还是半语),韩国人之间就无法对话。而年龄和职务,就是决定用什么语的最重要的标准,所以他们要先问清楚。另外,在韩国,未婚女子被称为“小姐”,一结婚,马上就变成“大妈”。这大概也是韩国人一连串问题的原因吧。
   在韩国,同辈的朋友和同事之间,常常不喊名字,而是叫“哥哥”“姐姐”,以至于向人介绍自己的亲哥哥和亲姐姐时,要加一个“亲”字。
   而在日本,人和人之间不会走得很近,总是有一定的距离。这不单是指精神层面的,空间方面也是如此。比如,再好的朋友,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不小心碰了一下,碰的那一方(有时是双方)就会马上说“对不起”。在街上,几乎看不到有同性手拉手一起走路的情景。我在日本有一些很好的朋友。但是回想起来,好像从来就没有过任何身体方面的接触。
   在韩国,就总感觉人们彼此亲密的表现就是挤在一起。曾经和十几个男孩在一起走路。偌大一片空地,周围一个外人都没有,可是,他们挤得紧紧地在走,感觉谁只要慢半秒,后面的人就要撞上去了,看着很好玩。在棋院看棋,男孩和男孩,女孩和女孩挤在一个椅子上坐着的情形比比皆是,互相还拉着手;年纪稍大的还会去摸后辈的脸,或者拉拉头发什么的。我坐在那里,常常就会有女孩挤过来一起坐,有时还有人会来捏捏肩(男孩女孩都有),打招呼时拉拉你的手臂,等等小动作以示亲热。输了棋,在日本,无论多亲近的朋友,就只可能说一句:“辛苦了!”而在韩国,同队的人就会来搂一搂肩,以表安慰。
   韩国的年轻人和我们说话,都是用的敬语。他们懂礼,但是又不拘礼,和他们在一起很轻松的。
   他们老吵吵着要来我们家玩。来了,偶尔会有人问,我能不能参观一下?而大多数人则是随意乱蹿。我们家进门往左,是客厅兼饭厅、厨房和一间工作室。往右则是卧室和一间放着衣橱的小屋。两边各有一个卫生间。我们跟他们说了,你们用工作室的那一个。但是,照样有很多人奔我们卧室方向去了。
   俺曾建议丈夫,是不是弄一个屏风来放在这里。丈夫说,那也没用,他们照样会绕过屏风去;要不然就是来问你,为什么要放屏风?后面是什么?
   倒也是!在门厅到客厅的途中,我们用三个带玻璃门的装饰橱(碗橱)围出了一个小小的储藏室(韩国的房间里没有壁橱),放吸尘器、行李箱等一些杂物,入口处我自己缝了一块布帘挂上。每次孩子们来玩,总有几个在那里探头探脑地,最后总要掀起帘子,看看才放心。而如果是日本年轻人,即使是看见你储藏室在那里,开着门,只要不请他们看,他们就不会看,不小心看见了,也会“装作”没有看见。
   说到“装作”没有看见,有一次,一个刚入段的女孩,突然对丈夫说:“老师,您的袜子破了!”我们觉得很好玩,这个女孩,好像自己有责任提醒江老师似的,真可爱。如果在日本,看见的人一定会“装作”没有看见的。
   日本人待人接物非常含蓄,如果用水来形容的话,那么性格急躁和直率的韩国人就是火了。
其他文献
本月最隆重的两大节日就要拉开帷幕啦。首先在这里恭喜一下阅读我们本期《交际与口才》杂志的读者们,因为针对农历春节和情人节的各项准备工作,像穿衣打扮和约会交际之类,全部事无巨细地严阵以待了。要记住噢,小编我永远做你们坚实的幕后推手。此外,专栏信箱partyjj@sina.com开通以后,不少读者推荐了许多有价值的话题,也有一些心理困惑需要解答,从下期开始,我们将一一分享,不要错过哦。    满汉全席 
期刊
我们普通人一般按常理推断事物,看上去阳关大道似的第一个选择,像放心产品,往往被我们所选择。比如将班级里奖状拿得最多的人视为模仿对象,结交神通广大的朋友,将各方面条件不错的男人列为未来老公人选,买广告做得最大的楼盘,吃人人都吃的快餐……  一旦思维成了定式,改也难。如今人遇事喜欢上网搜索,想提高效率,避免走弯路。那几个著名的搜索引擎确实快捷,可是,当你键入关键词以后,首先跳出来的,是不是就一定是最好
期刊
“未成曲调先有情。”戏曲演出前,总是先传来或急促或舒缓或欢喜或戚悲的乐曲,为的便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其实,发表演讲时如何做好开场的道理亦是如此。演讲者要想在瞬间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控制场上气氛,集中听众注意力,为接下来的演讲内容顺利铺路架桥,就得以新颖、奇趣、敏慧之美为要求,做美做妙开场白。开场美妙,方能赢到最后。    简述故事顺水推舟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简短地讲述一个有意味能促人深思且与演
期刊
13岁上初一那年,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叫她起立分角色朗读《皇帝的新装》。因没听清,她站起来不知该做什么。老师以为她在开小差,重复了两遍,她仍一脸茫然。在老师与同学们的不解中,她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听力出了问题。  果然,经检查,她患上了重度混合性耳聋,听力损失达80分贝,只勉强听得见80分贝以上的声音。从此,她感到自己的人生也许将会永远与“残疾”二字联系。  但是,在医师并没有说她无治愈可能的情况下
期刊
朋友的老婆这几天就要临产,他一个劲儿地祈祷:生个男孩。倒不是他思想守旧,主要是弟兄三个家家都是女孩儿,父母整天没有一点精神。他想让老人家高兴点,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妻子的肚皮上。他知道,老人们这几天也和他一样焦虑:盼着孩子早日出生,但又怕孩子出生。一旦再生个女孩儿,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偏偏就生了个女孩儿。朋友很失望,坐在产房外的长椅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唉声叹气情绪颓废。  也是这几天,他还参加
期刊
好几次,女儿给我打来电话,说:“妈妈,你必须来看看这些水仙花,过了季节它们就会谢了。”  从我这儿到女儿的家驱车要两个多小时,山路曲折,很不好走。然而,这已经是女儿第三次打电话要我去看水仙花了。“好吧,下周二吧。”我勉强答应道。  周二那天,下起了小雨,天阴沉沉的。为了信守诺言,我也只好上车开始一个漫长而乏味的旅程。当我到了女儿的家,我拥抱了我可爱的小外孙。“别再跟我提什么水仙花了!”我对女儿说,
期刊
圣诞节让我想起一个关于汽车的故事,也想起一些往事。  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当圣诞礼物,圣诞节那天,保罗开着那辆新车来到教堂。一个男孩绕着那辆闪闪发亮的新车,十分赞叹地问:“先生,这是你的车?”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男孩满脸惊讶,睁大着羡慕的眼睛“我也好希望能够……”  当然保罗以为他也希望能有个送他车子的哥哥。然而,那男孩所说的却是:“我也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送车给弟弟
期刊
我敢说,在《交际与口才》的读者群中,周黎算最漂亮的一个。  采访她的初衷很简单,因为在去年底由《申江服务导报》和美特斯·邦威联手举办的“申动美人”选拔活动中,她一路过关斩将,不仅以冠军的身份签约了美特斯·邦威今年的广告合同,而且将与周杰伦、潘玮柏、张韶涵轮番搭档,出现在各大媒体宣传中。  牵线搭桥的朋友在电话里连连称赞:“人漂亮,性格好,让人觉得亲切舒服。”  当周黎真正出现在我面前时,脑海中除了
期刊
小广东的名字叫王官衔,是我大学时的同学,就睡在我的上铺。当时我们寝室一共住了六个人,五个都是北方的,只有小广东一人来自南方。开学第一天,他给家里打电话,机关枪似地说了一通粤语,听得我们其他人如坠云里雾里,小广东的外号也就应运而生。  都说广东人脑子灵活,做事精明,这一点,在小广东的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我至今记忆尤深的事情是开学初的竞选班干部。初来乍到,大伙儿纷纷摩拳擦掌,准备给自己博取一个好名头
期刊
98年读的大学,转眼,毕业已经5年了,想起曾经同床(同一个上下铺)共枕(我们的被子枕头都是学校统一发的,故而常常在洗晒之后搞不清哪个是自己的枕头,读者请勿浮想联翩,与断背山毫无瓜葛)的姐姐们(我最小),借一句用滥了的俗话,心中无限感慨,万千滋味在心头。  姐姐A,来自云南昆明,布依族,娇小聪慧,喜食辣。来上海后,常为上海菜太甜而痛苦不堪。一日,见食堂有辣椒肉片出售,狂喜,买了一份,回宿舍,只吃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