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包包,都市女性新宗教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在朋友圈哀嚎:再网购就剁手,结果引来一片附和声,原来这样的毒誓人人都发过呀。
  虽然我深知“虚荣就是最大的原罪”,但我还是间歇性就会染上购物狂病毒。不过,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好歹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比如说,以前我以为自己有选择困难症,购物车全满了,还挑来挑去也挑不上一件;后来明白了,发病原因就是缺钱。如果像章小蕙那样,看中一条裙子,就把五个色都买了;像某些土豪那样,进了奢侈品店,随手拿起两个包,说:除了这两个包,其他一样一个都买了,帮我装起来。人家怎么会有选择困难症?
  世上也没有“性价比”一说,也是缺钱:如果十万元一个的铂金包随便买,谁会考虑“实用又好背”的PU手袋啊?
  华而不实的东西,才谈得上品味。
  有时,某路人飘过,我就会眼前一亮:啊,他的包包值四万。啊,一辆车的钱背在她的肩膀上!有时想想都觉得自己的嘴脸太乡下人了。但自我安慰一下,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在那个段子“伐开心,买包包”流行起来以前,我就发现,包包已经成了不少都市女性的新宗教了。有好友说:自从发誓不再买包包之后,想要退休的心与日俱增——所以她决定不退休,继续买包包。拉磨的驴子头上往往悬着根胡萝卜,我也有我庸俗的梦想充当指路明灯:再写一篇稿,再写一篇稿,就可以买包包啦。
  似乎包包已成了一种硬通货,消费主义被视为现代化社会里人们的生存目的和精神面貌:当然,是贬义的。举个例子,香港人一看女明星的包包,是不是新款,是不是限量版,就能判断她红不红了。贵妇不好当啊,华服上有褶痕,都要冒着被认出穿的是样衣还是订制的风险,随时会被势利眼踩到地上。
  我这样意志薄弱的人难免会被这种消费主义狂潮席卷进去。纳闷的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这种每个螺丝每个线头都是自己买的独立女性如此,那些论坛或微博里无穷无尽地炫富的十多二十岁女孩也是如此,不知为何却能殊途同归。记得,我在她们这个岁数时还在读大学,那时我的计量工具是食堂里的大排,八毛钱一份;买什么东西,我就会默默地想,嗯,这可以换算成多少块大排。
  改革开放之后,也曾经有一些名牌特别流行,比如皮尔卡丹、梦特娇、花花公子或金利来。那些在国外十八线的名牌,一度是我们这里的万元户才能穿得起的,尤其在配上狗项链一样粗的金链之后,人生才显得完美。大家景仰的座驾,也一步步从小面包车过渡到宝马奔驰,到超跑,不知不觉中,已经和这个世界同步了。
  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忽然间中国就成了大国了,据说还是第二大经济体,一夜间,顶级品牌都向中国人露齿欢笑,一脸的谄媚相。全球超模榜上中国模特爬得飞快,最高是全球第三;美国的维密天使里出现了一溜儿的中国面孔;顶级大牌开始找中国明星当全球代言人;好莱坞的超级大片里纷纷找中国女星作女配。
  与这种地位相匹配的,是香港、巴黎、纽约、伦敦、瑞士的奢侈品店都给中国人搬空了,节假日的时候,黄种人顾客排队能排到街道拐角。又不是不要钱。
  鲍德里亚关于后现代消费主义的观点现在看来还是颇有意思的。他坚持认为,在高级资本主义阶段,消费主义已经控制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后现代世界还是一种激进的内爆形式,社会阶级、性别和政治差异以及昔日的社会和文化的自主王国,如今坍塌进入彼此,抹擦掉了先前固有的界限和差别。
  當下的中国成了最后现代的时尚景观了。消费的符号化如此明显,以至于符号变成了货币的本身,在特定场域内流通。这种符号,对于男性来说,可能是名画、可能是名表,以完成利益的勾兑和升值;而女性,就是包包。这变成了一种身份认同,或者是虚拟意义上的名媛俱乐部的门匙,人人都应该拥有,人人都可拥有。
  但说起来,奢侈品就是为了与普通人的消费进行市场区隔的;以中国人的平均消费水平,只有少数人才能消费得起。这种矛盾,制造出了两个中国式的奇观:包包,一方面成为类似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中的缠头,客官缠头的多少,意味着女孩身价的高低;另一方面,则激发出中国人在仿品和A货上举世无双的创造力,甚至仿得比真品质量都要好。
  于是乎,一个包包“一辈子只用一次”的富婆还是“一辈子只买一次”的穷人,巨大的差异似乎在中国式的消费奇观当中抹平了。但真的抹平了吗?
  我们知道,公众认可的奢侈品牌全都是舶来品,连消费社会这种概念也是西化的,我们似乎被西方文化影响和入侵了。但不要紧,中国不是还有“大国价值观的输出”吗?中国人除了买光了海外景点的奢侈品之外,我们还能成功地降低当地的购物体验和服务水平;而且,从新闻报导中还能看到,时有国外富有的大明星来中国走穴,也会疯狂地扫购中国那些足以以假乱真的赝品。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终于抹平了差距,帮助全世界一起进入后现代。
其他文献
家,是一个温馨的词汇。无论我们在外面讨生活有多么劳累多么辛苦,只要一回到家,就会感到轻松与解放。家是一个避风的港湾,如何布置好我们的小窝,还真是有着颇大的学问呢。
正金高唐,银夏津,搭界之处便是金郝庄。虽是乡镇,从济南往金郝庄,无需GPS定位,下了高速,站在路口随便找个人问,十个有九个会抬手-指:"前边,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其实,也无需问
本国盛产蓬头垢面妇女,一出门,到处都是松松垮垮的体型、毫不修饰的面容。丑就丑吧,还特别自以为是,半个月前我说要去整容,所有认识不认识的女人都跑来说:别去,开什么玩笑,你长得哪里
还是喜欢更早前的明星。女演员里,我比较喜欢已逝的罗密·施奈德,老了但她自己很无所谓的让娜·莫罗,以及后来的文曼纽尔·贝阿。这么一算,都是看法国片看的,虽然罗密·施奈德生在奥地利,但我小时看了很多她的法国电影。   罗密·施奈德是那种甜而不腻、岁月更添风华的女人。她在我心中很神秘,因为看她的片子的时候我还是个女孩,不知女人是什么意思。罗密·施奈德演了不少莫名其妙的法国电影,我根本记不住情节,却永远
神秘的送信人    黎安跟着江警官去认尸。  十几米的走廊,仿佛永远走不完。几天功夫,黎安老了许多,仿佛得了一场大病——他倒真希望自己得病。妻子秦琴失踪了三个月之后终于在南方一座沿海小城找到了,然而,找到的却是具尸体。  冰冷的停尸床上覆着白布,赵法医揭开说:“你看,是她吧?”  黎安只瞥了一眼,就知道那是秦琴。尽管因为长时间浸泡,秦琴的脸变得臃肿而苍白。他长久地注视着自己曾经的爱人,表情冷静到让
正闻录@天下时讯:中国首家爱情邮局在北京亮相。新人可以将自己对未来婚姻生活的寄语写在信中放入特制信封,投入爱情邮局的邮筒。七年之后,爱情邮局会将信件寄回到这些夫妇的
“你相信爱情吗?”不止一次被这么问。  为何不信,否则你和我解释为啥之前毫无关系的人会比所有亲人都亲,人人参演牵肠挂肚无理取闹贪嗔痴怨刻骨铭心。  “那究竟是不是可以拆分成一堆荷尔蒙的作用?”某位责任编辑提出疑问,因为某人写过的一个性科普专栏要结集出版,她对作者本人产生了好奇。  你各处找齐资料通晓所有引致发烧的原因症状和退烧方法又如何,万一中招,照样要肉身扛过高烧的谵妄退烧的不适,不会因为你知道
他们是“铁达尼”号上的情人,他们是舒婷笔下的“致橡树”,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英伦最饱满的“玫瑰”,凯特·温斯莱特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选择秘密结婚,新郎是富家公子内德·罗克努尔,而红毯上挽着她的手交付给凯特生命中第三任丈夫的人,不是凯特的亲爹,而是多年的密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世人都在感叹凯特为何不服从民意,接受15年前就认识的莱昂纳多——可惜故事不是这样写的,倘若如此上帝一定恨
那天是在叫卖声中醒来的。  确切地说,不是他卖,而是叫大家卖、他买:“旧书册旧报纸来卖!旧铜烂铁来卖!塑胶鞋来卖!银纸灰来卖!”声调平平,好像爱买不买,淡泊里更兼一丝寂寞。  这是2014年的春节,潮州古城某条小巷的深处。凝神听了一阵,突然想起这叫卖声从三十年前就存在了,台词一直没改,旋律腔调更没变过,似乎集体受过培训并薪火相传。另外,他们叫卖的这些物事,现如今,难道还有么?  问我爸,我爸说有,
我一直猜想,爸爸当初和妈妈结婚,肯定不大情愿。因为他考上过航空学校,差点拥有城市户口。众所周知,那时候乡巴佬只要考进中专,就吃上商品粮,再也不用跟泥巴和大粪打交道,蛇命就变成了龙命。不过可悲的是,爸爸的智商不行,念了一年就半途而废。据他说,是脑袋疼,无法胜任学习任务,不得不退学。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他时常回忆起在学校的时光。当然不是学习时光,以他的智商,学习这种事他不可能记得清楚。事实上一进那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