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幼师学校(职业类中专)计算机考试成绩数据集合,在数据合理的大背景下,使用常规算法,分析了几种提高计算机成绩的因素。尤其在计算机教学方面,通过分析数据,找到各部分的短板,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改善办法,致力于优化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各个方面,以达到提高总体成绩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测试 考试成绩 正态分析 时间安排 得分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159-02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多种应用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行业,职业类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针对就业,让学生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学习计算机、学好计算机就变得重要起来了。所以在作者工作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计算机要学习两年,而且还是拿到毕业证书的一个先决条件。那么提高计算机授课和学习效率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全面的、科学的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就成为现代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大量的学生成绩作为分析的对象,建立学生成绩数据集合,使用了几种常用的数据分析算法,多角度,多方向的统计,进行了一些常规项的数值研究。本文所依据的成绩资料,是本校近10年学生的计算机考试成绩,是以excel表格的形式保存,以下的分析操作都是建立在excel表格中。为了分析的结果更加全面,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这里选取103个班级的3326个成绩作为样本。
二、数据预处理
正确的结果必须要有真实的数据源作为基础。首先在数据源的清洗上就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缺失数据,有无效数据,有不合理数据,有不连续数据,遇到不同情况,要分别对待,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力求做到损失最小,合理还原数据源。
教育统计学统计规律研究,正常的考试成绩是服从正态分布的,正确结果的基础是合理的数据源。根据成绩数据样本的区间分布数量,可以绘制分布图。图是直观的,数据是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符合预期的正态分布样式,但并不是绝对的对称,存在误差。第N区间为整个图像的峰值,设为对称中轴,记为AX,每移动一个区间定义为1s,计算数量差值,以及占总研究样本数的百分比。
绝对的服从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大量的实际数值都会存在误差,只要这个误差值是在预先设定的允许量之内就是可以的,本实验最大偏差值设置在5%。每一项小于预先设定的最大偏差值,那么就可以推断出,所要研究的样本成绩集合近似符合正态分布,以这个样本集合作为研究的得到的结论在数据基础上是合理的。
三、时段分析
本校学生每天上6节课,上午4节下午2节,(还有课外活动和自习,不在统计范围之内)下面可以从学校的排课方面来做个统计,学校在安排计算机课的时候,有些班级安排在上午前两节,有些班级是上午后两节,而剩下的班级在下午的两节,不同的时间段,对于学习计算机科目,也会有不同的影响。
计算机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很多知识点和方法要记忆,属于操作类学习,那么从成绩上看,哪个时间段更有效呢,可以对成绩样本进行一次均值比较,计算每个班的成绩均分,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依据上课时间段,分为3组,分别统计安排的班次和计算本组内的总均分。
第一个时段即上午的8点-10点,大脑处于一天中最活跃的时间段,理论上的学习效率应该最高,成绩也是最好,但实际上,计算机是操作为主、理论为辅的课程,在这个记忆和理解的黄金时段来做计算机的操作教学,效果并不好。第二个时段10点-12点,大脑经过的两个小时的新知识学习,开始出现疲惫,学习效率有所下降,从成绩可以看,竟然比第一时段有所提升。第三个时段的15点-17点,大脑经过了一个中午的休息,养分得以补充,状态又开始回升,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二个活跃期,这個时候的学习效率也是很高的,成绩均分竟然达到了全天的最高,成为最有效率的时间段。所以,就学习效率而言,将计算机课程安排在15点-17点是最合适的。
四、内容分析
接着来分析一下,学生每部分内容的成绩。学生的计算机成绩包括基础知识和上机操作两部分,其中上机操作又包括中文打字速度测试、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处理。
首先计算每部分的得分率,算出成绩的均分,和这部分的满分成绩做商,得到的结果就是该部分的得分率,从得分率的高低可以看出这部分的教学效率。
计算机教学一共进行2年时间,在教学内容和次序的安排上,通常会把基础知识安排在第一个学期的前10个课时,在教室里进行统一的讲解,并要求学生去理解和记忆,后面的三个部分上机操作就转移到计算机教室。在考核中,基础知识的得分率是最低,在这么短的时间段里要记住大量知识点,确实有难度,而且在后面的计算机教室里也是在训练打字、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处理,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点进行记忆,口头提醒收效甚微。改善的办法是在中后期的上机课的休息过程中,抽出固定的时间专门组织学生集体朗读,或布置课后抄写作业,应该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接着又发现,从样本成绩可以看出,有些同学打字成绩和word文字处理两个考核部分成绩都很低,那么这就是很严重的事。word文字处理的考核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先把给定的纸质内容输入电脑中,再进行相应的设置处理。打字成绩低就是速度慢和正确率低,在word文字处理考核中,打字输入就会占用太多时间,留给审题和做题的时间就不够了,分数自然也会很低,这两部分的成绩有很大的关联性,如果打字很慢,影响到的就是两部分的成绩。改善的办法就是对于打字成绩很低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上机时间。
对于excel电子表格部分,现在的成绩相比其他部分是不错的,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之前的几个月学习,是最后一个部分,对于考试来说,这部分是最近的最熟练的,教学所给予的重视度也足够,继续发扬就可以。
五、结果分析汇总
根据以上的分析过程可以得出,就时间而言,计算这种操作为主、记忆为辅的课程,安排在下午,教学效率最高,并且就学校的课程安排来说,像数学和英语等科目,更需要上午的时间,这样的安排一举两得。
内容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第一,在两年的时间里,离考核时间越近所讲的内容,教学效率越高,之前的内容,在考试前,建议安排足够的课时进行复习,尤其是理论知识,要做针对练习和测试。第二,打字和word文字处理的内容有重叠,学的好与不好,结果都是双倍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双倍重视,且不能留下死角,建议将各班打字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集中起来,安排课外的时间进行单独练习,直到消除死角,成绩提高。
六、小结
本文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常规的正态分布检查,保证了研究的可靠性,之后从排课时间、考核部分成绩方面做了一些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善办法,希望在日后的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任何改进收到成效,都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发现问题就分析和研究,为了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会努力下去!
【关键词】计算机测试 考试成绩 正态分析 时间安排 得分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159-02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多种应用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行业,职业类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针对就业,让学生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学习计算机、学好计算机就变得重要起来了。所以在作者工作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计算机要学习两年,而且还是拿到毕业证书的一个先决条件。那么提高计算机授课和学习效率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全面的、科学的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就成为现代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大量的学生成绩作为分析的对象,建立学生成绩数据集合,使用了几种常用的数据分析算法,多角度,多方向的统计,进行了一些常规项的数值研究。本文所依据的成绩资料,是本校近10年学生的计算机考试成绩,是以excel表格的形式保存,以下的分析操作都是建立在excel表格中。为了分析的结果更加全面,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这里选取103个班级的3326个成绩作为样本。
二、数据预处理
正确的结果必须要有真实的数据源作为基础。首先在数据源的清洗上就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缺失数据,有无效数据,有不合理数据,有不连续数据,遇到不同情况,要分别对待,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力求做到损失最小,合理还原数据源。
教育统计学统计规律研究,正常的考试成绩是服从正态分布的,正确结果的基础是合理的数据源。根据成绩数据样本的区间分布数量,可以绘制分布图。图是直观的,数据是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符合预期的正态分布样式,但并不是绝对的对称,存在误差。第N区间为整个图像的峰值,设为对称中轴,记为AX,每移动一个区间定义为1s,计算数量差值,以及占总研究样本数的百分比。
绝对的服从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大量的实际数值都会存在误差,只要这个误差值是在预先设定的允许量之内就是可以的,本实验最大偏差值设置在5%。每一项小于预先设定的最大偏差值,那么就可以推断出,所要研究的样本成绩集合近似符合正态分布,以这个样本集合作为研究的得到的结论在数据基础上是合理的。
三、时段分析
本校学生每天上6节课,上午4节下午2节,(还有课外活动和自习,不在统计范围之内)下面可以从学校的排课方面来做个统计,学校在安排计算机课的时候,有些班级安排在上午前两节,有些班级是上午后两节,而剩下的班级在下午的两节,不同的时间段,对于学习计算机科目,也会有不同的影响。
计算机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很多知识点和方法要记忆,属于操作类学习,那么从成绩上看,哪个时间段更有效呢,可以对成绩样本进行一次均值比较,计算每个班的成绩均分,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依据上课时间段,分为3组,分别统计安排的班次和计算本组内的总均分。
第一个时段即上午的8点-10点,大脑处于一天中最活跃的时间段,理论上的学习效率应该最高,成绩也是最好,但实际上,计算机是操作为主、理论为辅的课程,在这个记忆和理解的黄金时段来做计算机的操作教学,效果并不好。第二个时段10点-12点,大脑经过的两个小时的新知识学习,开始出现疲惫,学习效率有所下降,从成绩可以看,竟然比第一时段有所提升。第三个时段的15点-17点,大脑经过了一个中午的休息,养分得以补充,状态又开始回升,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二个活跃期,这個时候的学习效率也是很高的,成绩均分竟然达到了全天的最高,成为最有效率的时间段。所以,就学习效率而言,将计算机课程安排在15点-17点是最合适的。
四、内容分析
接着来分析一下,学生每部分内容的成绩。学生的计算机成绩包括基础知识和上机操作两部分,其中上机操作又包括中文打字速度测试、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处理。
首先计算每部分的得分率,算出成绩的均分,和这部分的满分成绩做商,得到的结果就是该部分的得分率,从得分率的高低可以看出这部分的教学效率。
计算机教学一共进行2年时间,在教学内容和次序的安排上,通常会把基础知识安排在第一个学期的前10个课时,在教室里进行统一的讲解,并要求学生去理解和记忆,后面的三个部分上机操作就转移到计算机教室。在考核中,基础知识的得分率是最低,在这么短的时间段里要记住大量知识点,确实有难度,而且在后面的计算机教室里也是在训练打字、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处理,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点进行记忆,口头提醒收效甚微。改善的办法是在中后期的上机课的休息过程中,抽出固定的时间专门组织学生集体朗读,或布置课后抄写作业,应该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接着又发现,从样本成绩可以看出,有些同学打字成绩和word文字处理两个考核部分成绩都很低,那么这就是很严重的事。word文字处理的考核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先把给定的纸质内容输入电脑中,再进行相应的设置处理。打字成绩低就是速度慢和正确率低,在word文字处理考核中,打字输入就会占用太多时间,留给审题和做题的时间就不够了,分数自然也会很低,这两部分的成绩有很大的关联性,如果打字很慢,影响到的就是两部分的成绩。改善的办法就是对于打字成绩很低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上机时间。
对于excel电子表格部分,现在的成绩相比其他部分是不错的,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之前的几个月学习,是最后一个部分,对于考试来说,这部分是最近的最熟练的,教学所给予的重视度也足够,继续发扬就可以。
五、结果分析汇总
根据以上的分析过程可以得出,就时间而言,计算这种操作为主、记忆为辅的课程,安排在下午,教学效率最高,并且就学校的课程安排来说,像数学和英语等科目,更需要上午的时间,这样的安排一举两得。
内容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第一,在两年的时间里,离考核时间越近所讲的内容,教学效率越高,之前的内容,在考试前,建议安排足够的课时进行复习,尤其是理论知识,要做针对练习和测试。第二,打字和word文字处理的内容有重叠,学的好与不好,结果都是双倍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双倍重视,且不能留下死角,建议将各班打字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集中起来,安排课外的时间进行单独练习,直到消除死角,成绩提高。
六、小结
本文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常规的正态分布检查,保证了研究的可靠性,之后从排课时间、考核部分成绩方面做了一些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善办法,希望在日后的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任何改进收到成效,都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发现问题就分析和研究,为了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会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