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年前,曾有一件事,让辽宁阜新市总工会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都受到很大触动。
2015年,辽宁省总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立功竞赛”,要求各市总工会申报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并评选十大创新成果、十大技能标兵等称号。阜新市总工会将竞赛通知发给县区各级工会,同时动员企业工会积极申报。结果各家企业的反馈却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
伴随这种反馈的,还有一些“怪话”——有的企业说,职工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日常工作都勉强,还创什么新。有的企业说,只有一些职工自发搞的创新,拿不上台面,申报也白费。阜新市总的工作人员走进企业动员,但仍应者寥寥,最终只收到了4名职工递交的创新成果材料。
这件看似尴尬的事却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辽宁省总工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立功竞赛”的评选结果揭晓,阜新市总申报的4名职工全部获奖,他们的创新成果受到评委会专家一致赞扬,仅这4名职工,就合计得到了14万元的奖金!
“从那以后,如果哪个企业再说‘我们职工技术水平低’,或者说‘企业培养不出高技能人才’之类的话,我就把这个真实的事例讲给他。”阜新市总工会经济技术部部长盖文纯说,实践证明,在广大职工队伍中,渴望提升技能、愿意自学提升技能、通过提升技能形成创新创造成果的大有人在,只是由于某些原因被埋没了。
“某些原因”是指什么?
阜新市总工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较为主要的原因是技能培训市场供需始终无法有效对接——目前社会层面开办的一些技能培训班,针对机床、镗床或其他大工种都有相应的课程,但这些课程内容过于泛泛,和职工的工作岗位关联度不高,学了也很难应用,而企业和职工在一线生产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这些培训机构又解决不了。一来二去,企业和职工都失去了参加培训的热情。
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成型的鼓励机制。职工自学提升技能,或者是通过自身钻研拿出技术改造成果,往往得不到企业的奖励,在社会层面也没有相应的评选机制,让职工的积极性大打折扣。甚至还有一个摆不上台面的原因——有的职工通过勤学苦练成为高技能人才,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名次,随后就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了。这种事例的不断出现,让很多企业噤若寒蝉,甚至或明或暗地屏蔽各种比赛、培训信息,防止自己的职工“翅膀硬了”。
发现问题,找到原因之后,阜新市总工会没有坐视,而是立刻行动起来,把清除“阻碍职工技能提升因素”当做一项重要工作开展。
从2015年开始,阜新市总工会启动了独具特色的“订单式培训”工程,用工会的力量,为企业培养新的人才。具体操作方式为,由市总经济技术部牵头组织,市总产业工会向各企业发出邀请,各企业如果在生产中遇到技术性难题,急需培训工人或做一项技术攻关,只要发出请求,阜新市总经济技术部立刻寻找合适的培训老师,例如聘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高专以及技师学校的教师进驻企业,同时再聘请阜新市历届职工技能竞赛的技术状元到现场,和企业职工一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对企业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手把手教操作。
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高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企业、职工双受益。仅在2015年,阜新市总工会就组织“订单式送技能到岗位”31场,参与授课人员130多人次,帮助企业培养了真正急需的人才。该项工作得到各大企业热切欢迎,继而常态化,成为阜新市总工会连续几年工作计划中的“十件实事”之一。
到2017年,阜新市总工会增加新举措,举办阜新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软件和新产品研发创新比赛。这是一次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携手开展的、专为发掘高技能人才的比赛。一方面引导高等院校科技人才发挥创新潜能,帮助阜新市企业提升新型装备、工业新产品和软件设计、创新和开发;另一方面则致力于激发广大企业一线职工提升技能、创新创造的热情。
该项赛事的成功举办,让阜新市总工会坚定信心,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升级版。2018年,阜新市总工会正式推出了“阜新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首届职工创新大赛”。
这不仅是阜新市首次举办专门的职工创新大赛,更是阜新市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创新大赛。该赛事由阜新市总工会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学技术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阜新市委、市妇联、市科学技术协会加入。阜新市委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刘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郝建军担任大赛组委会组长。
职工创新大賽关注创新的技术含量,凡是围绕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节约原材料、降低污染排放率的革新、改造,并取得效果的;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改造、攻关,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促进安全生产的;对技术、设计、工艺改进和操作方法进行革新、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围绕产品升级换代进行发明、革新和设计,经过试验能够应用于生产的小发明小创造,研发新产品、新工具的;对企业经营管理、清洁环保、安全生产等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并取得成效的,都可以申报参赛。
关键一点在于报名方式,职工可通过所在企事业单位报名,也可通过专业学会、行业协会的推荐报名,甚至可以以个人名义报名参赛,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因少数企业积极性不高而让职工参赛遇到阻力。
在赛程设置上,经过预赛的专家初评、复审、打分,复赛的现场展示和答辩,再经过决赛的终极展示和专家现场评分,公示获奖名单。
对优胜者的奖励,是阜新市这次职工创新大赛的一大特色,也能从中看出阜新市总工会协调多个部门参与的作用:比赛设一等奖一名,授予“阜新市创新状元” “首席员工”称号,给予一万元奖励,经考核符合条件,由市总工会报请市委市政府授予阜新市劳动模范称号;二等奖4名,授予“阜新市创新标兵”称号,给予6000元奖励,经考核符合条件颁发阜新市五一劳动奖章;三等奖8名,授予“阜新市创新能手”称号,给予4000元奖励;另设优秀奖若干。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35岁以下青年职工,团市委将授予“阜新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女选手,市妇联将授予“阜新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选手,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相应学识水平者,市科协将授予“阜新市科技工作者创新标兵”称号。
“工会联合多个部门举办大赛,每个部门都为这个属于一线职工的比赛贡献力量,提供荣誉和支持,这正是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线职工技能提升、生产创新的体现。”阜新市总工会副主席王振贵说:站在工会的角度看,通过这次比赛,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提升技能、锐意创新的热情,为阜新市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产业工人,这也是工会系统围绕核心、服务大局,在推动阜新经济转型振兴过程中发挥了职能作用。
(感谢阜新市总工会宣教部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2015年,辽宁省总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立功竞赛”,要求各市总工会申报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并评选十大创新成果、十大技能标兵等称号。阜新市总工会将竞赛通知发给县区各级工会,同时动员企业工会积极申报。结果各家企业的反馈却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
伴随这种反馈的,还有一些“怪话”——有的企业说,职工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日常工作都勉强,还创什么新。有的企业说,只有一些职工自发搞的创新,拿不上台面,申报也白费。阜新市总的工作人员走进企业动员,但仍应者寥寥,最终只收到了4名职工递交的创新成果材料。
这件看似尴尬的事却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辽宁省总工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立功竞赛”的评选结果揭晓,阜新市总申报的4名职工全部获奖,他们的创新成果受到评委会专家一致赞扬,仅这4名职工,就合计得到了14万元的奖金!
“从那以后,如果哪个企业再说‘我们职工技术水平低’,或者说‘企业培养不出高技能人才’之类的话,我就把这个真实的事例讲给他。”阜新市总工会经济技术部部长盖文纯说,实践证明,在广大职工队伍中,渴望提升技能、愿意自学提升技能、通过提升技能形成创新创造成果的大有人在,只是由于某些原因被埋没了。
“某些原因”是指什么?
阜新市总工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较为主要的原因是技能培训市场供需始终无法有效对接——目前社会层面开办的一些技能培训班,针对机床、镗床或其他大工种都有相应的课程,但这些课程内容过于泛泛,和职工的工作岗位关联度不高,学了也很难应用,而企业和职工在一线生产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这些培训机构又解决不了。一来二去,企业和职工都失去了参加培训的热情。
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成型的鼓励机制。职工自学提升技能,或者是通过自身钻研拿出技术改造成果,往往得不到企业的奖励,在社会层面也没有相应的评选机制,让职工的积极性大打折扣。甚至还有一个摆不上台面的原因——有的职工通过勤学苦练成为高技能人才,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名次,随后就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了。这种事例的不断出现,让很多企业噤若寒蝉,甚至或明或暗地屏蔽各种比赛、培训信息,防止自己的职工“翅膀硬了”。
发现问题,找到原因之后,阜新市总工会没有坐视,而是立刻行动起来,把清除“阻碍职工技能提升因素”当做一项重要工作开展。
从2015年开始,阜新市总工会启动了独具特色的“订单式培训”工程,用工会的力量,为企业培养新的人才。具体操作方式为,由市总经济技术部牵头组织,市总产业工会向各企业发出邀请,各企业如果在生产中遇到技术性难题,急需培训工人或做一项技术攻关,只要发出请求,阜新市总经济技术部立刻寻找合适的培训老师,例如聘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高专以及技师学校的教师进驻企业,同时再聘请阜新市历届职工技能竞赛的技术状元到现场,和企业职工一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对企业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手把手教操作。
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高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企业、职工双受益。仅在2015年,阜新市总工会就组织“订单式送技能到岗位”31场,参与授课人员130多人次,帮助企业培养了真正急需的人才。该项工作得到各大企业热切欢迎,继而常态化,成为阜新市总工会连续几年工作计划中的“十件实事”之一。
到2017年,阜新市总工会增加新举措,举办阜新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软件和新产品研发创新比赛。这是一次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携手开展的、专为发掘高技能人才的比赛。一方面引导高等院校科技人才发挥创新潜能,帮助阜新市企业提升新型装备、工业新产品和软件设计、创新和开发;另一方面则致力于激发广大企业一线职工提升技能、创新创造的热情。
该项赛事的成功举办,让阜新市总工会坚定信心,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升级版。2018年,阜新市总工会正式推出了“阜新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首届职工创新大赛”。
这不仅是阜新市首次举办专门的职工创新大赛,更是阜新市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创新大赛。该赛事由阜新市总工会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学技术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阜新市委、市妇联、市科学技术协会加入。阜新市委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刘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郝建军担任大赛组委会组长。
职工创新大賽关注创新的技术含量,凡是围绕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节约原材料、降低污染排放率的革新、改造,并取得效果的;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改造、攻关,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促进安全生产的;对技术、设计、工艺改进和操作方法进行革新、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围绕产品升级换代进行发明、革新和设计,经过试验能够应用于生产的小发明小创造,研发新产品、新工具的;对企业经营管理、清洁环保、安全生产等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并取得成效的,都可以申报参赛。
关键一点在于报名方式,职工可通过所在企事业单位报名,也可通过专业学会、行业协会的推荐报名,甚至可以以个人名义报名参赛,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因少数企业积极性不高而让职工参赛遇到阻力。
在赛程设置上,经过预赛的专家初评、复审、打分,复赛的现场展示和答辩,再经过决赛的终极展示和专家现场评分,公示获奖名单。
对优胜者的奖励,是阜新市这次职工创新大赛的一大特色,也能从中看出阜新市总工会协调多个部门参与的作用:比赛设一等奖一名,授予“阜新市创新状元” “首席员工”称号,给予一万元奖励,经考核符合条件,由市总工会报请市委市政府授予阜新市劳动模范称号;二等奖4名,授予“阜新市创新标兵”称号,给予6000元奖励,经考核符合条件颁发阜新市五一劳动奖章;三等奖8名,授予“阜新市创新能手”称号,给予4000元奖励;另设优秀奖若干。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35岁以下青年职工,团市委将授予“阜新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女选手,市妇联将授予“阜新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选手,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相应学识水平者,市科协将授予“阜新市科技工作者创新标兵”称号。
“工会联合多个部门举办大赛,每个部门都为这个属于一线职工的比赛贡献力量,提供荣誉和支持,这正是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线职工技能提升、生产创新的体现。”阜新市总工会副主席王振贵说:站在工会的角度看,通过这次比赛,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提升技能、锐意创新的热情,为阜新市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产业工人,这也是工会系统围绕核心、服务大局,在推动阜新经济转型振兴过程中发挥了职能作用。
(感谢阜新市总工会宣教部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