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港口不仅仅是货物转运中心和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综合物流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本文以此为背景,较为系统地分析荆州港口物流的背景、现状,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让港口物流更好地服务荆州市区域经济的策略。
【关键词】 港口物流 荆州市区域经济 经济贡献 策略
1. 荆州港现状
荆州港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和交通枢纽。主要承担矿建、煤炭、石油、粮食、钢铁、轻纺、机械和化工等内外贸物资水陆转运。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港口规模已居湖北省第三位,是长江航运重要战略通道,是江汉平原唯一的对外开放港口,拥有自然岸线长度21.5公里,码头总长5.83公里,泊位104个,共有仓库面积173 658平方米,堆场面积406044平方米,港口装卸机械306台,最大起重能力45吨。
2.荆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43.12亿元,成为全省第四个进入千亿元俱乐部的城市,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5.1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48.83亿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9.14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4:43.0:31.6,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分别为 16.5%、60.0 %和2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壮腰工程的实施,经济发展不断提速。
3.港口物流在荆州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荆州港是荆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在荆州市经济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和带动作用。经过几年的全面建设,荆州口岸集装箱吞吐量由2005年的2.2万标箱,增长到2011年的6.5万标箱,在全省仅次于武汉港,外贸货物进出口吞吐量由9.4万吨,增长到20.3万吨。经过改造,口岸得到了较大发展。通过培植出口大户推动外贸出口高速增长,2008年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有石首楚源、沙隆达等12家,过百万美元的出口企业达45家。随着出口的高速增长,涉外高端物流发展较快,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大进大出”已经起步。2011年全市外贸出口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1%实际利用外资逐年扩大,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外资结构逐步优化。
4.荆州市区域经济发展中港口物流制约因素分析
4.1 技术因素:港口基础设施水平的落后
由于荆州港口发展和国外相比处于基础阶段,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物流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集疏运配套设施不能充分适应现代港口物流在的发展的需要。如在荆州港口附近的很多物流公司,以前都只是经营简单的运输、仓储,经过简单的改头换面就成了物流公司,其规模较小,设备比较落后,很多公司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制约了港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2 体制因素:港口软件水平和管理体制上的落后
荊州港由于政府及相关投资部门扶持及招商引资力度一直不强,在港口管理体制、法规、信息化上相对发达地区城市港口存在差距,如管理组织结构、收费水平、绩效考核、挂靠港时间安排等方面一直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港口的海关、卫检、商检、海事、船检、边防、医院、海事法庭、贸易、货代、船代、银行、修造船能力、海上救助、外轮供应、娱乐和生活服务设施等综合服务不高,影响着港口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制约着港口经济的发展。
5.港口物流更好促进荆州市区域经济的政策性建议
5.1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推进港口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
现代港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将港口物流、旅游、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强对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港口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为各类物流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最大限度的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同时政府应在管理制度、产业政策等宏观方面给予支持,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促进促进港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5.2实施资源整合,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荆州市应充分利用该市内河水运资源的优势,发挥港口优势,以集装箱物流为重点,以物流园区为载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实现港口从单纯的运输港向工业港再向贸易港的转型和升级,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价值链和服务链,推动传统物流产业向现代物流产业的转变,从而带动荆州城市功能的完善、产业的升级、地位的提升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进一步加强港口结构调整,优化集装箱、原油、矿石、煤炭等专业化码头布局,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竞争有序的格局;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营、入股、兼并等方式对港口码头资源进行整合,统筹区域港口协调发展,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结束语:
荆州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港口城市,有必要让三大产业齐头并进,以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工业,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以城建商贸旅游联动发展第三产业,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的电子信息平台,制定共同发展战略、完善临港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实现荆州港由单一功能的运输系统由多功能的现代港口转变,打造长江中下游物流集散基地和集装箱运输中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鸿丽,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与区域经济关系及港口群合理定位研究,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李开,发展现代物流,提升港口能力[J].物流技术,2006.
[4]蒋长兵、吴承建、彭建良,《运输与配送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 2010.
[5]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交通运输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港口物流 荆州市区域经济 经济贡献 策略
1. 荆州港现状
荆州港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和交通枢纽。主要承担矿建、煤炭、石油、粮食、钢铁、轻纺、机械和化工等内外贸物资水陆转运。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港口规模已居湖北省第三位,是长江航运重要战略通道,是江汉平原唯一的对外开放港口,拥有自然岸线长度21.5公里,码头总长5.83公里,泊位104个,共有仓库面积173 658平方米,堆场面积406044平方米,港口装卸机械306台,最大起重能力45吨。
2.荆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43.12亿元,成为全省第四个进入千亿元俱乐部的城市,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5.1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48.83亿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9.14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4:43.0:31.6,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分别为 16.5%、60.0 %和2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壮腰工程的实施,经济发展不断提速。
3.港口物流在荆州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荆州港是荆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在荆州市经济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和带动作用。经过几年的全面建设,荆州口岸集装箱吞吐量由2005年的2.2万标箱,增长到2011年的6.5万标箱,在全省仅次于武汉港,外贸货物进出口吞吐量由9.4万吨,增长到20.3万吨。经过改造,口岸得到了较大发展。通过培植出口大户推动外贸出口高速增长,2008年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有石首楚源、沙隆达等12家,过百万美元的出口企业达45家。随着出口的高速增长,涉外高端物流发展较快,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大进大出”已经起步。2011年全市外贸出口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1%实际利用外资逐年扩大,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外资结构逐步优化。
4.荆州市区域经济发展中港口物流制约因素分析
4.1 技术因素:港口基础设施水平的落后
由于荆州港口发展和国外相比处于基础阶段,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物流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集疏运配套设施不能充分适应现代港口物流在的发展的需要。如在荆州港口附近的很多物流公司,以前都只是经营简单的运输、仓储,经过简单的改头换面就成了物流公司,其规模较小,设备比较落后,很多公司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制约了港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2 体制因素:港口软件水平和管理体制上的落后
荊州港由于政府及相关投资部门扶持及招商引资力度一直不强,在港口管理体制、法规、信息化上相对发达地区城市港口存在差距,如管理组织结构、收费水平、绩效考核、挂靠港时间安排等方面一直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港口的海关、卫检、商检、海事、船检、边防、医院、海事法庭、贸易、货代、船代、银行、修造船能力、海上救助、外轮供应、娱乐和生活服务设施等综合服务不高,影响着港口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制约着港口经济的发展。
5.港口物流更好促进荆州市区域经济的政策性建议
5.1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推进港口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
现代港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将港口物流、旅游、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强对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港口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为各类物流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最大限度的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同时政府应在管理制度、产业政策等宏观方面给予支持,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促进促进港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5.2实施资源整合,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荆州市应充分利用该市内河水运资源的优势,发挥港口优势,以集装箱物流为重点,以物流园区为载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实现港口从单纯的运输港向工业港再向贸易港的转型和升级,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价值链和服务链,推动传统物流产业向现代物流产业的转变,从而带动荆州城市功能的完善、产业的升级、地位的提升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进一步加强港口结构调整,优化集装箱、原油、矿石、煤炭等专业化码头布局,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竞争有序的格局;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营、入股、兼并等方式对港口码头资源进行整合,统筹区域港口协调发展,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结束语:
荆州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港口城市,有必要让三大产业齐头并进,以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工业,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以城建商贸旅游联动发展第三产业,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的电子信息平台,制定共同发展战略、完善临港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实现荆州港由单一功能的运输系统由多功能的现代港口转变,打造长江中下游物流集散基地和集装箱运输中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鸿丽,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与区域经济关系及港口群合理定位研究,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李开,发展现代物流,提升港口能力[J].物流技术,2006.
[4]蒋长兵、吴承建、彭建良,《运输与配送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 2010.
[5]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交通运输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