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颅内压及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cai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ICP)及脑组织氧分压(PbtO2)监测指导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ICP监测组和ICP+PbtO2监测组.ICP监测组患者接受ICP监测,给予传统的控制ICP和脑灌注压(CPP)治疗,治疗目标为ICP60 mmHg;ICP+PbtO2监测组患者同时使用ICP和PbtO2监测,在给予控制ICP和CPP治疗基础上,联合进行氧流量调节,维持PbtO2>20 mmHg,ICP治疗目标与ICP监测组相同.记录两组患者监测治疗期间ICP与PbtO2的平均值,同时记录CPP、GCS评分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两组伤后3个月和6个月预后,GO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伤后3个月和6个月累积生存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PbtO2与GO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最终共7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分析,有34例患者接受ICP联合PbtO2监测指导治疗,36例患者接受单独ICP监测指导治疗.ICP+PbtO2监测组平均ICP较ICP监测组显著降低(mmHg:13.4±3.2比18.2±8.3,P60 mmHg,但ICP+PbtO2监测组平均CPP明显高于ICP监测组(mmHg:82.1±10.5比74.5±11.6,P0.05〕;ICP+PbtO2监测组平均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ICP监测组(mmHg:228.4±93.6比167.3±81.2,P<0.01).与ICP监测组相比,ICP+PbtO2监测组患者伤后3个月和6个月预后良好率显著升高(3个月:67.6%比38.9%,6个月:70.6%比41.7%,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ICP+PbtO2监测组患者伤后3个月和6个月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ICP监测组(3个月:85.3%比61.1%,Log-Rank检验:χ2=5.171,P=0.023;6个月:79.4%比55.6%,Log-Rank检验:χ2=4.511,P=0.034).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btO2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个月和6个月GOS评分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951、0.933,均P<0.01).结论 ICP联合PbtO2监测指导下的治疗对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有价值,可能改善患者伤后3~6个月预后.
其他文献
俯卧位通气已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恰当地实施能够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对于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合理进行
目的评价血必净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在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重庆市中医院医疗团队2020年1月至3月在支援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及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收治的65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抗病毒、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血必净组(炎性细胞因子升高者加用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静滴)联合雾化吸入多黏菌素B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G-)菌所致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月至10月收治的45例多重耐药G-菌感染所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多黏菌素B使用方法不同,将2020年1月至4月接受单纯静滴治疗(首剂2.0 mg/kg,然后1.25 mg/kg、12 h 1次)的25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将202
目的探讨NEMO结合域肽(NBD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肺组织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ARDS模型组、NBDP阴性对照组及6、12、18 μg NBDP预处理组,每组6只。雾化吸入脂多糖(LPS)50 μL制备ARDS小鼠模型;NS对照组吸入等量NS。在雾化吸入LPS前30 min,NBDP阴性对照组
目的 阐明我国在脓毒症领域的研究内容、当下热点及未来趋势等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帮助重症领域学者把握其科研方向与临床重心.方法 基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来源数据,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分析脓毒症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表达谱,结合微小RNA(miRNA)数据库进行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脓毒症相关lncRNA数据集,使用生物信息分析工具对数据集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得到差异表达lncRNA(DElncRNA)和差异表达mRNA(DEmRNA),并绘制聚类热图。通过mi
猫立克次体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革兰阴性原核生物,猫蚤是猫立克次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人感染猫立克次体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斑状丘疹以及焦痂。目前关于猫立克次体感染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报道较少。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29日收治1例确诊猫立克次体感染致重症脑炎病例,经阿昔洛韦抗病毒、甘露醇脱水降颅压、人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及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抗立克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表现对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诊断的辅助作用。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疑似IPA患者。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均按照《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的分级标准诊断,符合者纳入IPA组,不符合者上述诊断或其他病原体感染者纳入非IPA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治疗前后支气管镜下气管和支气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规机械通气(CMV)对婴幼儿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RSV肺炎婴幼儿。根据研究对象入ICU顺序,利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配至HFOV组及CMV组。记录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小儿危重评分、血气、呼吸机参
目的寻找内毒素耐受(ET)的潜在关键基因,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①实验1(基因芯片与生物信息分析):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ET相关基因数据集GSE47783,该数据集由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建立脓毒症模型(LPS组)和ET模型(ET组)后进行实验获得;利用IDEP 0.92软件筛选数据集中两组差异表达基因(DEG),同时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并定位DEG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