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教学如何满足学生的就业发展需要,是整个教育教学界都关心的一件事情。本文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发展现状,以求更好地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发展现状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其始终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从教育教学现状看,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适应地方旅游业发展需要,同时具有现代旅游理念和素质,并且熟悉现代旅游经营管理手段,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优质旅游专业人才”。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中,其展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人才培养的高级性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及技能,对于现代化的旅游管理理念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这种人才培养目标,与过去只注重学生某一方面能力培养的教学发展策略截然不同,而且在教学中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更高。
2.知识与能力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差异明显,其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在对学生进行各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时,其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为教育教学发展目标。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企业培养优秀的中高级管理者,如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期间,尝试与企业建立合作,订单式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会根据旅游企业的岗位群、人才培养规格等多种要求设置教学内容,更加理性地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都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3.人才类型的应用性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基本上都是旅游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与本科教育所培养出的理论型和学科型人才截然不同。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以复合型人才居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其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4.就业方向的基层性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旅游企业的第一线人才,学生在就业时大部分都是进入相关企业工作。当前高职院校大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流入人才市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企业所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有限的,因此学生的就业方向存在基层性的特点。
5.培养手段的多样性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手段的多样性是由旅游业发展状况及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征决定的。如有些高職院校在教学中尝试应用项目驱动法,借助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形式上,高职院校一直都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希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而且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教师不再只是由学校指定,企业也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大批的师资力量。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发展策略
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发展问题可以看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直以来都主张培养与社会接轨的专业旅游人才,在未来工作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1.高职院校需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对于一些高职学生来说,其虽然知道自己未来将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但对于自己未来应当何去何从,做何种工作是迷茫的,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职业观产生偏差,这些对学生的求职就业都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可以分阶段进行,首先在学生刚刚进校时,其对于未来是比较迷茫的,职业观尚未完全建立,在此阶段职业指导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使其认识到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明确旅游业对于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即便只是做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也有自己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的就业信心。在学生进入大二大三即将走上实习岗位时,可以结合岗位实习内容,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2.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与多个企业建立合作,希望实现企业、学校与学生的共赢。然而,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情况看,笔者发现校企合作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部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片面,认为自己只需提供资金支持即可,至于其他方面无须过多操心。但实际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都会走向企业,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所以,需要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如在导师制的建设管理方面应当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将企业优秀人才引入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
3.学生要提高竞争能力
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使其未来走上理想的职业岗位。外界因素虽然会对学生的求职就业产生影响,但是从根本上说,学生未来会走向何方,与其自身综合素养密不可分。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在教学工作开展期间,还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使其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及道德品质和应变能力等。只有学生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发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孙飒.高职院校旅游类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的相关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1(18).
[2]王天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简介:
孙 萌(1996.04)女,汉族,籍贯:山东泰安;学历:本科;单位:临沂大学;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李丞浩,学历:本科;单位:临沂大学;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胡文颖,学历:本科;单位:临沂大学;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发展现状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其始终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从教育教学现状看,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适应地方旅游业发展需要,同时具有现代旅游理念和素质,并且熟悉现代旅游经营管理手段,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优质旅游专业人才”。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中,其展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人才培养的高级性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及技能,对于现代化的旅游管理理念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这种人才培养目标,与过去只注重学生某一方面能力培养的教学发展策略截然不同,而且在教学中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更高。
2.知识与能力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差异明显,其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在对学生进行各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时,其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为教育教学发展目标。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企业培养优秀的中高级管理者,如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期间,尝试与企业建立合作,订单式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会根据旅游企业的岗位群、人才培养规格等多种要求设置教学内容,更加理性地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都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3.人才类型的应用性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基本上都是旅游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与本科教育所培养出的理论型和学科型人才截然不同。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以复合型人才居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其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4.就业方向的基层性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旅游企业的第一线人才,学生在就业时大部分都是进入相关企业工作。当前高职院校大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流入人才市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企业所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有限的,因此学生的就业方向存在基层性的特点。
5.培养手段的多样性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手段的多样性是由旅游业发展状况及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征决定的。如有些高職院校在教学中尝试应用项目驱动法,借助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形式上,高职院校一直都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希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而且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教师不再只是由学校指定,企业也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大批的师资力量。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发展策略
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发展问题可以看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直以来都主张培养与社会接轨的专业旅游人才,在未来工作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1.高职院校需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对于一些高职学生来说,其虽然知道自己未来将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但对于自己未来应当何去何从,做何种工作是迷茫的,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职业观产生偏差,这些对学生的求职就业都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可以分阶段进行,首先在学生刚刚进校时,其对于未来是比较迷茫的,职业观尚未完全建立,在此阶段职业指导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使其认识到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明确旅游业对于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即便只是做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也有自己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的就业信心。在学生进入大二大三即将走上实习岗位时,可以结合岗位实习内容,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2.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与多个企业建立合作,希望实现企业、学校与学生的共赢。然而,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情况看,笔者发现校企合作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部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片面,认为自己只需提供资金支持即可,至于其他方面无须过多操心。但实际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都会走向企业,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所以,需要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如在导师制的建设管理方面应当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将企业优秀人才引入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
3.学生要提高竞争能力
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使其未来走上理想的职业岗位。外界因素虽然会对学生的求职就业产生影响,但是从根本上说,学生未来会走向何方,与其自身综合素养密不可分。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在教学工作开展期间,还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使其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及道德品质和应变能力等。只有学生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发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孙飒.高职院校旅游类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的相关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1(18).
[2]王天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简介:
孙 萌(1996.04)女,汉族,籍贯:山东泰安;学历:本科;单位:临沂大学;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李丞浩,学历:本科;单位:临沂大学;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胡文颖,学历:本科;单位:临沂大学;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