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旅游品牌性别气质分析有助于旅游目的地打造鲜明的品牌形象,提高旅游者的品牌认同和旅游体验感.基于对丽江的景观意象、文化意象、地方意象和情感意象分析,以代表性旅游资源为测量对象,根据开发设计的测量量表对丽江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测度与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丽江旅游品牌性别气质营销的提升对策.
【机 构】
: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云南丽江674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品牌性别气质分析有助于旅游目的地打造鲜明的品牌形象,提高旅游者的品牌认同和旅游体验感.基于对丽江的景观意象、文化意象、地方意象和情感意象分析,以代表性旅游资源为测量对象,根据开发设计的测量量表对丽江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测度与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丽江旅游品牌性别气质营销的提升对策.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15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确诊的15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中,男8例,女7例.患者年龄3~61岁,平均年龄(34.0±19.6)岁.10例来自江苏省,5例来自其他省份.临床表现8例为单纯皮下结节,1例为腹腔感染伴皮下结节,3例为颅内感染,2例为腹腔感染,1例为肺部感染.因生食蛙肉感染者6例,生食蝌蚪感染者2例,有河水游泳、幼时捉蝌蚪、生
目的 探究不同给药时序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8年5-12月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恩度d1~d7+化疗d1)、B组(恩度d1~d7+化疗d4),每组25例,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和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α(SDF-1α)表达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活动状态评
目的 观察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在辽阳市中心医院首次治疗的100例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年龄相仿健康女性40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新辅助化疗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静滴,d 2;表柔吡星80 mg/m2,静滴,d 1;环磷酰胺500 mg/m2,静注,d 1.21 d为1个周期,均接受3个周期化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后和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
目的 研究脑囊虫病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脑脊液血清学指标水平.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脑囊虫病患者,均接受MRI检查.根据癫痫发作情况将患者分为癫痫组(n=51)和非癫痫组(n=35),分析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MRI表现和脑脊液血清学指标.结果 癫痫组和非癫痫组的囊虫寄生数目、寄生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脑囊虫病患者中活动期78例,包括脑实质型60例、脑膜型9例、脑室型4例、混合型5例,非活动期2例,死亡6例.CT确诊脑囊虫病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与解决相对贫困的根本之策.森林公园建设与运营管理涉及地方政府、央地关系、社区居民、产业企业、当代后代等多主体、多层次、跨世代的跨界利益问题.文章基于产业精准扶贫视角,以辽宁省枫林谷森林公园为例,综合运用案例剖析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索出森林公园跨界利益实现机制的有益做法:衔接政策边界,塑造协同共推机制;优化区划边界,开拓辐射带动机制;打通产业边界,催生融合衍生机制;善用群体界别,健全利益分享机制;弥合世代界限,构建永续发展机制.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森林公园跨界利益提出探索方向与思路.
在融媒体时代,乡村治理地域模式的宣传容易形成网络热流量现象,但其新闻传播、词云结构等特征与系统认知仍有待揭示.本文以河南省新县乡村居家养老模式为例,运用R语言及词频分析技术,提取关键词且挖掘词意并提出深度思考.研究结果发现:“戴畈模式”的新闻发布虽受到省部级政府部门及高访问量网站的关注,但仍以本地媒体为主;信息发布呈现以信阳为核心、河南为外围、全国其他地区为边缘的“核心-外围-边缘”的空间结构;新闻内容核心词聚焦“戴畈模式”目标人群、关键创新等重要环节,比较全面反映出该模式特征与价值.“戴畈模式”后续宣传
“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三农”问题的核心也从“聚焦扶贫”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然而,“小农意识”导致农民群体存在非理性认知:现时偏见、禀赋效应、涉他偏好及沉没成本谬误.这些有限理性认知使得“三农”项目及政策的有效性在局部地区不及预期.本文尝试从行为经济学角度人手,通过经济学及心理学,思考农民群体非理性认知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行为经济学中的“助推”理论,对部分现有项目及政策进行改进,加强“三农”项目及政策的有效性.
依据马克思的利益观,对利益问题的理解要坚守唯物史观立场,利益的实质是调节社会关系.生产经营观念是农民利益观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出现了从“勤勉重农”到“农工商并进”的转变,中西部地区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出现了从“勤勉重农”到“重工保农”再到“农工商并进”的转变.农民生产经营观念的变迁对社会关系既产生了积极影响又产生了消极影响,为弱化消极影响、实现多重利益关系的和谐要进一步构建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
民国时期,淮河流域政局动荡,地瘠民贫,天灾人祸交相侵袭,到处都是衣食不周、身体羸弱、缺乏免疫力的疾病易感人群.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低湿阴霾的人居环境,不良的卫生习惯,使淮河流域广袤的农村成为传播媒介中华白蛉生活的天堂.众多无钱医治的患者不仅随时有死亡的危险,而且在白蛉吸食血液时,微小病原体轻松完成在宿主与易感人群中的不间断转移.在上述多种因素的耦合作用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支持、不断强化,黑热病如同星火燎原般在淮河流域恣意流行.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研究我国乡村治理绩效的测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分别从产业治理、生态治理、文明治理和生活治理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我国乡村治理绩效,同时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乡村治理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4-2018年,我国乡村治理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2014-2015年,我国乡村治理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上升状态,但处于不协调阶段;(2)2016-2018年,我国乡村治理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持续提升、进入协调阶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