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四川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雅昌艺术基金会梦想大使。2000年成立“涌泉制艺工作室”,提出“移动佛龛,微型佛殿”的创想,开创了雕刻唐卡艺术的全新流派。
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展铜奖、优秀作品奖;四川工艺美术展金奖、银奖;木刻唐卡、玉雕唐卡、铜铸造鎏金唐卡分别获得2012年上海世博会三项金奖。
2017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童永全雕刻艺术展》个展;2016年在四川博物院举办《涌泉制艺——大师雕刻艺术展》个展;2015年在西藏拉萨琉璃空间举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童永全唐卡精品展》个展;2010年在西藏罗布林卡举办《西藏涌泉木刻唐卡展》个展;出版《西藏涌泉木刻唐卡》作品集,2017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出版《童永全雕刻艺术》作品集。
作品木刻唐卡《阿弥陀佛》《十八尊者(两幅)》于2017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玉雕唐卡《长寿佛》于2017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木刻唐卡《千手千眼观音》于2016年被四川博物院收藏;木刻唐卡《釋迦牟尼》于2016年被西昌工学院博物馆收藏;木刻唐卡《宗喀巴》于2012年被罗布林卡夏典拉康收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涌泉木雕从天府之国到雪域高原,从西南边疆到首都北京,一路走来的曲折历程,又让我想起那些难忘的往事。
还记得2009年的中秋之夜,在新都距宝光寺不远的涌泉制艺工作室,我有幸与童永全及他的入室弟子一起品评作品,共赏秋月。这是一处幽静小院,我们一众“观木雕、喝花雕、被虫咬”,开怀大笑,纵横开合,不亦乐乎。那段时光使我受益良多,也是我研习涌泉木雕的缘起。
涌泉木雕是童永全与西藏唐卡结下的缘份
童永全以木雕工艺创新唐卡的视觉形式引人注目,传统唐卡为涌泉木雕提供了内容丰富又底蕴深厚的表现题材。同时,涌泉木雕开拓了唐卡的崭新表现样式,建造了一个隐于二维半空间的浓缩佛殿,佛文化的慈悲之光造就了涌泉木雕的鬼斧神工。在工艺美术的殿堂里,涌泉木雕开凿出一个莲花世界;在藏传佛教的殿堂中,立体唐卡提升了信众的宗教审美体验。
涌泉木雕有着明朗的风格基调和技法基础
涌泉木雕是汉藏佛文化艺术交流发展的成果。西藏唐卡绘画的材料技法、绘制风格、审美情趣深受汉族工笔画和青绿山水画的影响。在表现空间感和描绘风景方面,吸收了明代工笔画中宫殿、岩石、流水、树木、花卉的表现手法。四川康巴地区是勉唐、嘎赤画风盛行之地,因而汉藏民间画风在此发生“化学反应”:传统中国工笔重彩画与传统西藏唐卡重彩画的技法得以融合,内地相对写实性的山水、花鸟与藏区相对装饰性的人物、图案的题材得以融合,传统工笔画与传统唐卡画淡雅、艳丽并置的审美趣味得以融合。历史悠久的汉地木雕工艺传承有序,技法精湛。以东阳木雕为例,雕刻技法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表现手法十分丰富。传统题材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不乏佛道文化,如八仙故事和孙悟空形象)。东阳木雕擅长将选材、制作和审美巧妙结合起来,同时注重绘画性、画面设计与传统工笔白描的一脉相承。这些特点为涌泉木雕的创新注入了活力,使涌泉匠师能够在实践中寻找汉地木雕技艺与藏区唐卡绘画的结合点,在题材的叙事性、配景的协调性、刻画的细密性中找到才情和技艺挥洒的天地。在艺术手法上,涌泉木雕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透视关系,并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式和鸟瞰式透视作为构图方式,善用深浮雕表现复杂而生动的场面,呈现出压缩空间所特有的雕刻深度。这些手法在表现唐卡绘画风格时,显得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涌泉木雕善用雕刀的能巧,在浅凿深刻之中将诸佛菩萨、护法金刚从只有长宽的二维平面空间邀请到厚约4厘米至10厘米的二维半空间中。在此空间里藏传佛教万神殿中那些庄严的法相,真切动人,可触可感,呼之欲出,表现了涌泉木雕巨大的创造力。简括而言,西藏勉唐、嘎赤唐卡绘画为涌泉木雕奠定了风格基调,汉地传统的四大木雕技艺则提供了传承有序的技法基础。因而,涌泉木雕实现了从平面符号到立体写实的转变,从二维造型向二维半造型的视觉思维转变,从浅浮雕向深浮雕的转变。就造型趣味来看,涌泉木雕实现了明代永立金铜佛造像与唐卡山水配景嘎赤风的结合。在汉藏不同审美趣味上,实现了素雅木质材料与繁密图案细节表现的张力平衡。
涌泉木雕的传承性与创新性
传承性体现在涌泉木雕汲取了历代唐卡绘画的鲜明元素,造型粉本依源于四川康巴地区噶玛嘎举绘画流派——噶玛嘎赤版刻和彩绘唐卡,其文化传承于八蚌寺德格印经院。木雕工艺上则是对中国传统四大木雕工艺的整合与继承,主要源于对浙江东阳木雕系统技艺的传承。创新性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质转换,将布面唐卡绘画转换为多种木质材料的深浮雕,实现了平面唐卡的立体化表达。二是汉藏融合,在纯正唐卡造型语言中毫无违和感地表达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金铜佛像“国”字脸的审美趣味。
涌泉木雕与涌泉玉雕、涌泉塑像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共同铸造了涌泉制艺的“工匠精神”。单就涌泉木雕来说,它是涌泉制艺的绝活之一,童永全为之呕心沥血已经超过二十年。作为一名晚生后学,我从初识童永全到研习涌泉木雕,再到传承创新的试验探索,粗粗算来也近十年了。至今仍念兹在兹的是童永全的座右铭——“时间能记住精品,艺术只承认一流”。这一掷地有声而又朴实无华的警句,透露出童永全对艺术的洞见。他敢于把自己的作品留给时间检验的勇气,看上去似有些许冷酷,实则却展现出他拥抱艺术的热忱。童永全平日里庄严的容相、在香烟萦绕的工作室里打磨细节时紧锁的眉头、无时无刻不把自己的作品置于历史和未来中去评判的态度……在我看来,这些可算作是当代“工匠精神”的小小注脚,愿涌泉木雕在童永全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展铜奖、优秀作品奖;四川工艺美术展金奖、银奖;木刻唐卡、玉雕唐卡、铜铸造鎏金唐卡分别获得2012年上海世博会三项金奖。
2017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童永全雕刻艺术展》个展;2016年在四川博物院举办《涌泉制艺——大师雕刻艺术展》个展;2015年在西藏拉萨琉璃空间举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童永全唐卡精品展》个展;2010年在西藏罗布林卡举办《西藏涌泉木刻唐卡展》个展;出版《西藏涌泉木刻唐卡》作品集,2017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出版《童永全雕刻艺术》作品集。
作品木刻唐卡《阿弥陀佛》《十八尊者(两幅)》于2017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玉雕唐卡《长寿佛》于2017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木刻唐卡《千手千眼观音》于2016年被四川博物院收藏;木刻唐卡《釋迦牟尼》于2016年被西昌工学院博物馆收藏;木刻唐卡《宗喀巴》于2012年被罗布林卡夏典拉康收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涌泉木雕从天府之国到雪域高原,从西南边疆到首都北京,一路走来的曲折历程,又让我想起那些难忘的往事。
还记得2009年的中秋之夜,在新都距宝光寺不远的涌泉制艺工作室,我有幸与童永全及他的入室弟子一起品评作品,共赏秋月。这是一处幽静小院,我们一众“观木雕、喝花雕、被虫咬”,开怀大笑,纵横开合,不亦乐乎。那段时光使我受益良多,也是我研习涌泉木雕的缘起。
涌泉木雕是童永全与西藏唐卡结下的缘份
童永全以木雕工艺创新唐卡的视觉形式引人注目,传统唐卡为涌泉木雕提供了内容丰富又底蕴深厚的表现题材。同时,涌泉木雕开拓了唐卡的崭新表现样式,建造了一个隐于二维半空间的浓缩佛殿,佛文化的慈悲之光造就了涌泉木雕的鬼斧神工。在工艺美术的殿堂里,涌泉木雕开凿出一个莲花世界;在藏传佛教的殿堂中,立体唐卡提升了信众的宗教审美体验。
涌泉木雕有着明朗的风格基调和技法基础
涌泉木雕是汉藏佛文化艺术交流发展的成果。西藏唐卡绘画的材料技法、绘制风格、审美情趣深受汉族工笔画和青绿山水画的影响。在表现空间感和描绘风景方面,吸收了明代工笔画中宫殿、岩石、流水、树木、花卉的表现手法。四川康巴地区是勉唐、嘎赤画风盛行之地,因而汉藏民间画风在此发生“化学反应”:传统中国工笔重彩画与传统西藏唐卡重彩画的技法得以融合,内地相对写实性的山水、花鸟与藏区相对装饰性的人物、图案的题材得以融合,传统工笔画与传统唐卡画淡雅、艳丽并置的审美趣味得以融合。历史悠久的汉地木雕工艺传承有序,技法精湛。以东阳木雕为例,雕刻技法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表现手法十分丰富。传统题材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不乏佛道文化,如八仙故事和孙悟空形象)。东阳木雕擅长将选材、制作和审美巧妙结合起来,同时注重绘画性、画面设计与传统工笔白描的一脉相承。这些特点为涌泉木雕的创新注入了活力,使涌泉匠师能够在实践中寻找汉地木雕技艺与藏区唐卡绘画的结合点,在题材的叙事性、配景的协调性、刻画的细密性中找到才情和技艺挥洒的天地。在艺术手法上,涌泉木雕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透视关系,并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式和鸟瞰式透视作为构图方式,善用深浮雕表现复杂而生动的场面,呈现出压缩空间所特有的雕刻深度。这些手法在表现唐卡绘画风格时,显得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涌泉木雕善用雕刀的能巧,在浅凿深刻之中将诸佛菩萨、护法金刚从只有长宽的二维平面空间邀请到厚约4厘米至10厘米的二维半空间中。在此空间里藏传佛教万神殿中那些庄严的法相,真切动人,可触可感,呼之欲出,表现了涌泉木雕巨大的创造力。简括而言,西藏勉唐、嘎赤唐卡绘画为涌泉木雕奠定了风格基调,汉地传统的四大木雕技艺则提供了传承有序的技法基础。因而,涌泉木雕实现了从平面符号到立体写实的转变,从二维造型向二维半造型的视觉思维转变,从浅浮雕向深浮雕的转变。就造型趣味来看,涌泉木雕实现了明代永立金铜佛造像与唐卡山水配景嘎赤风的结合。在汉藏不同审美趣味上,实现了素雅木质材料与繁密图案细节表现的张力平衡。
涌泉木雕的传承性与创新性
传承性体现在涌泉木雕汲取了历代唐卡绘画的鲜明元素,造型粉本依源于四川康巴地区噶玛嘎举绘画流派——噶玛嘎赤版刻和彩绘唐卡,其文化传承于八蚌寺德格印经院。木雕工艺上则是对中国传统四大木雕工艺的整合与继承,主要源于对浙江东阳木雕系统技艺的传承。创新性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质转换,将布面唐卡绘画转换为多种木质材料的深浮雕,实现了平面唐卡的立体化表达。二是汉藏融合,在纯正唐卡造型语言中毫无违和感地表达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金铜佛像“国”字脸的审美趣味。
涌泉木雕与涌泉玉雕、涌泉塑像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共同铸造了涌泉制艺的“工匠精神”。单就涌泉木雕来说,它是涌泉制艺的绝活之一,童永全为之呕心沥血已经超过二十年。作为一名晚生后学,我从初识童永全到研习涌泉木雕,再到传承创新的试验探索,粗粗算来也近十年了。至今仍念兹在兹的是童永全的座右铭——“时间能记住精品,艺术只承认一流”。这一掷地有声而又朴实无华的警句,透露出童永全对艺术的洞见。他敢于把自己的作品留给时间检验的勇气,看上去似有些许冷酷,实则却展现出他拥抱艺术的热忱。童永全平日里庄严的容相、在香烟萦绕的工作室里打磨细节时紧锁的眉头、无时无刻不把自己的作品置于历史和未来中去评判的态度……在我看来,这些可算作是当代“工匠精神”的小小注脚,愿涌泉木雕在童永全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