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及学生现状分析: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第一节。“倍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今后学习反叙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重要基础。“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按照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搜集、选编学习素材,一次,我设计了“秋天到了,花果山上群猴喜摘丰收果”“水帘洞中三户人家九月用水情况对比”和“孙大圣邀请我们参加百果宴”三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将所深究的“倍”的问题蕴含其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新知的同时,情感也得到了丰富的体验,真正实现了数学问题现实化,现实问题数学化。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进行活动的第一要素,按照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原则,针对“倍”的抽象特征,我侧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具体设计如下:①结合具体活动,感受“倍”的意义。②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③了解数学价值,发展引用意识、反思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说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理解应用拓展反思”这样一种基本的结构框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做到了以下几点:
1.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以神话故事为切入点,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身边发生的事较感兴趣,对讲故事、做游戏这些形式比较喜欢。因此,我尽量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心理搜集选择素材,设计了“秋天到了,花果山上的水果获得了大丰收,看,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黄澄澄的橘子压弯了果枝,一群小候正热火朝天的摘水果呢”情境(特别说明,孙悟空的故事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是有其连续性的,在学习乘除法的时候,我都设计了类似的问题情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接下来,各小队向孙悟空汇报完成情况,“谁愿意扮演小猴汇报一下呢?”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提出含有倍数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规律,学习自然会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2.突出主体地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知道,有人曾形象地把数学称为“思维体操”,但即使编排得再好的体操,如果不动拳脚也是学不会的,这正如必须在登山中学习登山,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一样。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教给学生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本课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苹果、橘子、香蕉、猕猴桃等水果,摆一摆、圈一圈、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方式,亲自经历“倍”的产生过程,经历将直观事物提炼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从而把“倍”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从而改“接受—验证”式的学习方式为“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式。紧接着又设计了小猴淘淘学习不求甚解,提出了几种错误说法作为反例,激发学生通过“思、辩、说”等活动,加深了对“倍”的深刻理解,这样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主体意识、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数学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呆板被动的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有着丰富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也要得到和谐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人文关怀精神。因此,本次我在练习环节设计了“小猴去水帘洞洗水果”这一情境,通过水帘洞中张贴的“猴奶奶、猴阿姨、猴弟弟”三户人家9月份用水情况对比表,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倍”的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节水意识。最后还设计了“孙大圣邀请我们参加百果宴”,派1~5号小猴来邀请,如果你的学号是某位小猴的倍数,你就有机会参加,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目的是在掌握哪些数是2,3,4,5的倍数的基础上,重点领悟“任何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的道理,此时在欢呼“原来我们都能参加”的热潮中,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了张扬,数学课堂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升学习素养。新课程理念十分注重学生反思意识和习惯的培养。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反思意识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种表现,也是切实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根本做法,同时,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因此本课我设计了问卷调查环节,让学生从“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合作交流”等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从本节课你“满意的地方”和“不满意的地方”等方面对教师行为进行评价,这也是教师进行反思的有利依据,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上是我关于“倍的认识”的设计,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中定有很多做法有待提高,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第一节。“倍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今后学习反叙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重要基础。“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按照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搜集、选编学习素材,一次,我设计了“秋天到了,花果山上群猴喜摘丰收果”“水帘洞中三户人家九月用水情况对比”和“孙大圣邀请我们参加百果宴”三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将所深究的“倍”的问题蕴含其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新知的同时,情感也得到了丰富的体验,真正实现了数学问题现实化,现实问题数学化。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进行活动的第一要素,按照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原则,针对“倍”的抽象特征,我侧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具体设计如下:①结合具体活动,感受“倍”的意义。②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③了解数学价值,发展引用意识、反思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说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理解应用拓展反思”这样一种基本的结构框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做到了以下几点:
1.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以神话故事为切入点,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身边发生的事较感兴趣,对讲故事、做游戏这些形式比较喜欢。因此,我尽量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心理搜集选择素材,设计了“秋天到了,花果山上的水果获得了大丰收,看,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黄澄澄的橘子压弯了果枝,一群小候正热火朝天的摘水果呢”情境(特别说明,孙悟空的故事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是有其连续性的,在学习乘除法的时候,我都设计了类似的问题情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接下来,各小队向孙悟空汇报完成情况,“谁愿意扮演小猴汇报一下呢?”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提出含有倍数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规律,学习自然会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2.突出主体地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知道,有人曾形象地把数学称为“思维体操”,但即使编排得再好的体操,如果不动拳脚也是学不会的,这正如必须在登山中学习登山,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一样。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教给学生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本课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苹果、橘子、香蕉、猕猴桃等水果,摆一摆、圈一圈、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方式,亲自经历“倍”的产生过程,经历将直观事物提炼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从而把“倍”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从而改“接受—验证”式的学习方式为“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式。紧接着又设计了小猴淘淘学习不求甚解,提出了几种错误说法作为反例,激发学生通过“思、辩、说”等活动,加深了对“倍”的深刻理解,这样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主体意识、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数学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呆板被动的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有着丰富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也要得到和谐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人文关怀精神。因此,本次我在练习环节设计了“小猴去水帘洞洗水果”这一情境,通过水帘洞中张贴的“猴奶奶、猴阿姨、猴弟弟”三户人家9月份用水情况对比表,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倍”的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节水意识。最后还设计了“孙大圣邀请我们参加百果宴”,派1~5号小猴来邀请,如果你的学号是某位小猴的倍数,你就有机会参加,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目的是在掌握哪些数是2,3,4,5的倍数的基础上,重点领悟“任何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的道理,此时在欢呼“原来我们都能参加”的热潮中,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了张扬,数学课堂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升学习素养。新课程理念十分注重学生反思意识和习惯的培养。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反思意识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种表现,也是切实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根本做法,同时,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因此本课我设计了问卷调查环节,让学生从“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合作交流”等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从本节课你“满意的地方”和“不满意的地方”等方面对教师行为进行评价,这也是教师进行反思的有利依据,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上是我关于“倍的认识”的设计,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中定有很多做法有待提高,敬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