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是语言文字训练课。听、说、读、写构成了语文教学有机统一的整体。要提高语文素质,就必须优化语文教学的过程。 “一课四练”这一课题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实质,打破了“满堂灌”的弊端,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做到既有教师精当的“训”,又有学生大量的“练”呢?经过尝试摸索,我觉得:注重“读”的训练,以“读”当线,巧牵三练,是进行“一课四练”的捷径。
一、以“读”助“听”
我每次上课都非常注重用声音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在情感熏陶下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每次上课前总会精心准备,除了备好课,熟悉教材外,我还反复诵读课文,从严要求自己,不仅字要读准、吐字清晰,而且还非常注意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节奏的轻重缓急,使用普通话不断的读,反复的读,直到读通了、读顺了,读出韵味了为止。由于专注刻苦,所以上课时读课文如行云流水、声情并茂、形神俱出,奉獻给学生一道丰富的精神大餐。
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引导的方法很重要。我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重点段“炸暗堡”时,为了让学生主动去领会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领略英雄的崇高灵魂,我以读代讲,听了一遍朗读录音后,我问学生听了什么?他们回答听到了喊杀声、冲锋号声、董存瑞的高呼声,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深一层的东西。我又进行第二遍听读,并要求听出深一层意思,这回他们听出了董存瑞放炸药包情况之急,最后炸堡。至此,我的目的还未达到,于是再次引读,要求听出场面所反映的精神。终于,他们听出了董存瑞顶天立地的刚毅意志。至此,把董存瑞为新中国而不怕牺牲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给听出来了。这样以“读”助听,以“听”悟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吸收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性质。
二、以“读”激“说”
“说”的训练是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的训练,也是思想认识水平的训练。“读”是“说”的基础。很多说的内容,学生要靠眼看耳听心悟。“读”能给学生“说”的感官材料。因为“读”有物可依,“读”能创设情境,情境陶冶情感,情感能激发表达欲。在进行《可爱的草塘》一文教学时,我大胆取舍,抓住有特色的段落进行“读”的训练,激发“说”的念头。“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绿得宽、绿得活、绿得可爱”这些不同层次的感受,在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时,进一步“说”的时机到了。我叫他们把目光转向窗外波光粼粼湖面上,仿说一下湖面景色。学生把“风吹皱了一湖水”的情景表达得生动细致,连平时很少说话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了。
所以我在语文课堂上就很注重训练学生的说,课堂上提问让他们说,有问题交流探讨让他们说,课下留下话题让他们讨论也让他们说,举办班会时让他们积极发言还让他们说,专门举办演讲赛、辩论赛更让他们说,经过训练,原先一些性格内向,课堂上连回答问题都不敢,一说话就脸红的同学,也变得大大方方,口齿伶俐,现在课堂上有不同观点敢说,读书时畅谈感受敢说,社会上与人交往也敢说,既提高了能力,还改变了性格,由于经常辩论,他们反应机敏,能抓住要害,不仅说的头头是道,而且入情入理,准确严密。我们班培养出了一些小有名气的“演讲家”,多次在县乡比赛中获奖。我充分给予他们每一个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说中学习,在说中锻炼,在说中成长既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思想品味。
三、以“读”促“写”
俗话说“学以致用”,光会听、说、读还不够,在能听、会说、多读基础上还要善用笔写,把自己心中的情感写出来,形成文字,变成一篇篇情文并茂的作品,而这也恰恰是学生最害怕、最头疼的,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提作文就战战兢兢,心理上有很大的负担,这就需要打消他们心中的顾虑,去掉他们的心理包袱,让他们知道写作文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在最初训练时要下一番功夫,作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中感受体验最深的,他们最想说的就让他们说出来,为什么让学生写作文写不出来,而早恋的学生写情书则能几页甚至几十页的写呢?这是个有意思的现象,也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正是他们心中有想说的话希望一吐为快,所以我们要做好正确疏导。我刚接手的班级,我总要先让他们说他们最想说的话,畅所欲言,然后把他们最想说的变成文字,再加以编辑整理就成了一篇篇文章,让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难,还要给他们要求写日记,每天把当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不论长短都要坚持,形成勤于练笔的习惯,而后再训练他们学会联想,由一个人、一件事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这样面就宽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了
语文课的训练主要是书面语言的训练。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的能力,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切实有效地加强“写”的训练。写”不仅仅指写作,它有很多方面。在教学中随时都可能进行不同层次的“写”的训练。课文《火烧云》有这样一段话,“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都有,还有一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短短几句话,我以下面几个方面来练“写”。首先让学生默读,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这是批注写;然后用简炼的词写出颜色变化的特点,这是概括写;引读后,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这是造句写;最后朗读想象,描绘当地日出景象,这是片断仿写。把“写”的训练,融进不同方式的“读”中。学生读得很深情愉快,写得自然轻松。克服了学生厌写惧写的心理。写的训练学生接受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就会更快地达到最终目的。
由此可见,在进行“一课四练”时,以“读”当线,能有效地牵串“听、说、写”三练。但是,“读”这根线要选准,内容要紧扣中心,方式要科学多样,还要保证它的时间,这样,“读”的牵头作用才会显著。
(作者单位: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广东 肇庆 526000)
一、以“读”助“听”
我每次上课都非常注重用声音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在情感熏陶下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每次上课前总会精心准备,除了备好课,熟悉教材外,我还反复诵读课文,从严要求自己,不仅字要读准、吐字清晰,而且还非常注意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节奏的轻重缓急,使用普通话不断的读,反复的读,直到读通了、读顺了,读出韵味了为止。由于专注刻苦,所以上课时读课文如行云流水、声情并茂、形神俱出,奉獻给学生一道丰富的精神大餐。
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引导的方法很重要。我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重点段“炸暗堡”时,为了让学生主动去领会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领略英雄的崇高灵魂,我以读代讲,听了一遍朗读录音后,我问学生听了什么?他们回答听到了喊杀声、冲锋号声、董存瑞的高呼声,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深一层的东西。我又进行第二遍听读,并要求听出深一层意思,这回他们听出了董存瑞放炸药包情况之急,最后炸堡。至此,我的目的还未达到,于是再次引读,要求听出场面所反映的精神。终于,他们听出了董存瑞顶天立地的刚毅意志。至此,把董存瑞为新中国而不怕牺牲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给听出来了。这样以“读”助听,以“听”悟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吸收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性质。
二、以“读”激“说”
“说”的训练是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的训练,也是思想认识水平的训练。“读”是“说”的基础。很多说的内容,学生要靠眼看耳听心悟。“读”能给学生“说”的感官材料。因为“读”有物可依,“读”能创设情境,情境陶冶情感,情感能激发表达欲。在进行《可爱的草塘》一文教学时,我大胆取舍,抓住有特色的段落进行“读”的训练,激发“说”的念头。“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绿得宽、绿得活、绿得可爱”这些不同层次的感受,在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时,进一步“说”的时机到了。我叫他们把目光转向窗外波光粼粼湖面上,仿说一下湖面景色。学生把“风吹皱了一湖水”的情景表达得生动细致,连平时很少说话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了。
所以我在语文课堂上就很注重训练学生的说,课堂上提问让他们说,有问题交流探讨让他们说,课下留下话题让他们讨论也让他们说,举办班会时让他们积极发言还让他们说,专门举办演讲赛、辩论赛更让他们说,经过训练,原先一些性格内向,课堂上连回答问题都不敢,一说话就脸红的同学,也变得大大方方,口齿伶俐,现在课堂上有不同观点敢说,读书时畅谈感受敢说,社会上与人交往也敢说,既提高了能力,还改变了性格,由于经常辩论,他们反应机敏,能抓住要害,不仅说的头头是道,而且入情入理,准确严密。我们班培养出了一些小有名气的“演讲家”,多次在县乡比赛中获奖。我充分给予他们每一个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说中学习,在说中锻炼,在说中成长既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思想品味。
三、以“读”促“写”
俗话说“学以致用”,光会听、说、读还不够,在能听、会说、多读基础上还要善用笔写,把自己心中的情感写出来,形成文字,变成一篇篇情文并茂的作品,而这也恰恰是学生最害怕、最头疼的,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提作文就战战兢兢,心理上有很大的负担,这就需要打消他们心中的顾虑,去掉他们的心理包袱,让他们知道写作文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在最初训练时要下一番功夫,作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中感受体验最深的,他们最想说的就让他们说出来,为什么让学生写作文写不出来,而早恋的学生写情书则能几页甚至几十页的写呢?这是个有意思的现象,也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正是他们心中有想说的话希望一吐为快,所以我们要做好正确疏导。我刚接手的班级,我总要先让他们说他们最想说的话,畅所欲言,然后把他们最想说的变成文字,再加以编辑整理就成了一篇篇文章,让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难,还要给他们要求写日记,每天把当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不论长短都要坚持,形成勤于练笔的习惯,而后再训练他们学会联想,由一个人、一件事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这样面就宽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了
语文课的训练主要是书面语言的训练。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的能力,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切实有效地加强“写”的训练。写”不仅仅指写作,它有很多方面。在教学中随时都可能进行不同层次的“写”的训练。课文《火烧云》有这样一段话,“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都有,还有一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短短几句话,我以下面几个方面来练“写”。首先让学生默读,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这是批注写;然后用简炼的词写出颜色变化的特点,这是概括写;引读后,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这是造句写;最后朗读想象,描绘当地日出景象,这是片断仿写。把“写”的训练,融进不同方式的“读”中。学生读得很深情愉快,写得自然轻松。克服了学生厌写惧写的心理。写的训练学生接受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就会更快地达到最终目的。
由此可见,在进行“一课四练”时,以“读”当线,能有效地牵串“听、说、写”三练。但是,“读”这根线要选准,内容要紧扣中心,方式要科学多样,还要保证它的时间,这样,“读”的牵头作用才会显著。
(作者单位: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广东 肇庆 5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