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出生于1947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和癌症斗争了7年,逝世于2007年:他当了7年电脑工程师后做了电影导演:他在37岁那年完成自己的剧情长片处女作:他独立完成了7部电影。他是杨德昌。
他是绝对的电影大师,但人们对他的电影是如此的不了解。在他死后,铺天盖地的报道重点都是他和蔡琴那“十年无性婚姻”,不要责怪这个消费时代,就连我认识的一个标准女文青也在BLOG上写:有个人死了,可是我竟然连他生前拍过的一部电影都没有看过,这个人就是杨德昌。如此说来,这个人仿佛是白活了一场呢!
女文青说的对。对于她来说,杨德昌就是白活了一场,因为他没有在她大脑里划下保存记忆的沟壑。对于那些被杨德昌电影划下沟壑的人来说,或许大家缅怀的恐怕也只是那些被电影感动的心情,或者那段看杨德昌电影的青春吧。
2001年夏天,我在朋友那里刻了许多当时市面上难以寻觅的电影,都是些被称之文艺青年必备的电影。那些VCD全部装在简易的白色纸袋里,在当天夜里,花4个小时看完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第二日闷热的凌展晕头转向满心苦楚的走出房间后,我决定这辈子再也不看第二遍这部电影了!但是在接下来的岁月中,我不光看完了杨德昌其他的所有电影,还不遗余力陪不同的朋友反复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2003年,我去了庐山,上到山顶,发现居然有个牯岭镇。晚上站在街角,我以为小四和小猫王会从街角的冰店里跑出来,我以为会有“打KISS泡MISS”的英俊少年,我以为哈尼会走过来讲“从前有个老包”的故事。
2004年,大学毕业,杨德昌是我毕业论文的选题,绪论把我自己给写感动了:“我把四年学到的文学理论和成长中所有的感念结合,以此文向杨德昌导演致敬。是他让我理解到,残酷青春和无法明说的现实世界是需要足够的勇气来承担才能最终获得生命的平静。”
关于杨德昌和他的电影,我一点都不想介绍。生活中有这么多选择,何必非要去看那些把自己弄得很累的电影呢?要知道,当电影《——》中的洋洋说出“我才七岁,但我觉得我老了”这样的台词时,光影之外的我们无不黯然神伤;当《麻将》中的红鱼杀了他老爸后号啕大哭地说:“你平常想到过你儿子吗?想过你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干嘛吗?叫我们活得跟你们一样下流,无耻,而且可恶:叫我们这样活着有意思吗?”我们几乎是恨杨德昌把生活用电影给解剖了,他这样把生死袒露出来,一点也不留情面——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累的电影来看?
所以,杨德昌在拍《——》的时候,甚至没有台湾赞助商愿意掏钱,是日本给了他赞助;在《——》之后,杨德昌要拍一部能跟宫崎骏动画媲美的《追风》,也是资金问题,最终这部动画片成了未完成的遗作。
张晓舟在南方都市报的专栏上写:“《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才是史诗大片,怎么会是后来张陈冯那种鸡零狗碎的玩意儿,张陈冯的‘史诗大片’首先淡忘的,恰恰是历史和现实,以及其中的活人。”
陆川的一句更好:“他把青春的一切都道尽了。”
14岁的张震是牯岭街上的小四,如今而立之年的他说:十四岁那年拍完电影,很长时间都分不清自己与小四之间的差别。小四长了胡子,有了绯闻,成了张震。演“飞机”的柯宇伦主演过关锦鹏的《愈快乐愈堕落》,也是梁静茹MV《宁夏》里的瘦高清秀大男孩,你还会在李安的《色·戒》里看到他。演“二条”的王柏森现在是台湾的歌舞剧王子。当年他与小猫王一起在电影里唱的《WHY》(其实是他一人唱男女两个声部)是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们心中最柔软的旋律。去年朴树在名声大震里唱这首歌,刚听到前奏我就要开始飙眼泪。演小明的杨静怡十多年前从影坛销声匿迹,是生活在纽约的平凡会计师。今年六月的上海电影节,台湾参展电影《指间的重量》里,犹如丽丽周一般的地铁中的迷途少年,就是当年《——》里7岁的洋洋。
过期杂志上登载着太多早逝青春,路人的嘴里全是对别人生命的揣测。牯岭街里早就没有了少年的身影,而成人世界这样令人心碎,我们却不得不对自己说:坚持住,在坚强一些。
他是绝对的电影大师,但人们对他的电影是如此的不了解。在他死后,铺天盖地的报道重点都是他和蔡琴那“十年无性婚姻”,不要责怪这个消费时代,就连我认识的一个标准女文青也在BLOG上写:有个人死了,可是我竟然连他生前拍过的一部电影都没有看过,这个人就是杨德昌。如此说来,这个人仿佛是白活了一场呢!
女文青说的对。对于她来说,杨德昌就是白活了一场,因为他没有在她大脑里划下保存记忆的沟壑。对于那些被杨德昌电影划下沟壑的人来说,或许大家缅怀的恐怕也只是那些被电影感动的心情,或者那段看杨德昌电影的青春吧。
2001年夏天,我在朋友那里刻了许多当时市面上难以寻觅的电影,都是些被称之文艺青年必备的电影。那些VCD全部装在简易的白色纸袋里,在当天夜里,花4个小时看完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第二日闷热的凌展晕头转向满心苦楚的走出房间后,我决定这辈子再也不看第二遍这部电影了!但是在接下来的岁月中,我不光看完了杨德昌其他的所有电影,还不遗余力陪不同的朋友反复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2003年,我去了庐山,上到山顶,发现居然有个牯岭镇。晚上站在街角,我以为小四和小猫王会从街角的冰店里跑出来,我以为会有“打KISS泡MISS”的英俊少年,我以为哈尼会走过来讲“从前有个老包”的故事。
2004年,大学毕业,杨德昌是我毕业论文的选题,绪论把我自己给写感动了:“我把四年学到的文学理论和成长中所有的感念结合,以此文向杨德昌导演致敬。是他让我理解到,残酷青春和无法明说的现实世界是需要足够的勇气来承担才能最终获得生命的平静。”
关于杨德昌和他的电影,我一点都不想介绍。生活中有这么多选择,何必非要去看那些把自己弄得很累的电影呢?要知道,当电影《——》中的洋洋说出“我才七岁,但我觉得我老了”这样的台词时,光影之外的我们无不黯然神伤;当《麻将》中的红鱼杀了他老爸后号啕大哭地说:“你平常想到过你儿子吗?想过你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干嘛吗?叫我们活得跟你们一样下流,无耻,而且可恶:叫我们这样活着有意思吗?”我们几乎是恨杨德昌把生活用电影给解剖了,他这样把生死袒露出来,一点也不留情面——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累的电影来看?
所以,杨德昌在拍《——》的时候,甚至没有台湾赞助商愿意掏钱,是日本给了他赞助;在《——》之后,杨德昌要拍一部能跟宫崎骏动画媲美的《追风》,也是资金问题,最终这部动画片成了未完成的遗作。
张晓舟在南方都市报的专栏上写:“《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才是史诗大片,怎么会是后来张陈冯那种鸡零狗碎的玩意儿,张陈冯的‘史诗大片’首先淡忘的,恰恰是历史和现实,以及其中的活人。”
陆川的一句更好:“他把青春的一切都道尽了。”
14岁的张震是牯岭街上的小四,如今而立之年的他说:十四岁那年拍完电影,很长时间都分不清自己与小四之间的差别。小四长了胡子,有了绯闻,成了张震。演“飞机”的柯宇伦主演过关锦鹏的《愈快乐愈堕落》,也是梁静茹MV《宁夏》里的瘦高清秀大男孩,你还会在李安的《色·戒》里看到他。演“二条”的王柏森现在是台湾的歌舞剧王子。当年他与小猫王一起在电影里唱的《WHY》(其实是他一人唱男女两个声部)是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们心中最柔软的旋律。去年朴树在名声大震里唱这首歌,刚听到前奏我就要开始飙眼泪。演小明的杨静怡十多年前从影坛销声匿迹,是生活在纽约的平凡会计师。今年六月的上海电影节,台湾参展电影《指间的重量》里,犹如丽丽周一般的地铁中的迷途少年,就是当年《——》里7岁的洋洋。
过期杂志上登载着太多早逝青春,路人的嘴里全是对别人生命的揣测。牯岭街里早就没有了少年的身影,而成人世界这样令人心碎,我们却不得不对自己说:坚持住,在坚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