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关键因素是要有一个有效的交通系统。
一分钟起降两架次
2008年2月16日,北京奥运重点工程之一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举行运营前的第五次模拟演练,共有5000名模拟旅客手持机票行程单,全程体验了新航站楼进出港流程。 据了解,在T3航站楼,一般旅客半小时就可以完成国际出发的行程,国内旅客一般15到20分钟即可办完登机手续到达登机口。
作为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航站楼,T3航站楼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世界上正在建设的十大重要工程。这座由世界著名设计大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航站楼,建筑面积达98.6万平方米,相当于16个篮球场。投资规模为270亿元。几乎相当于国家大剧院的十倍。
T3航站楼由C、E、D三大功能区构成。
C区是国内进出港,用于国内国际乘机手续办理、国内出发及国内国际行李提取业务,D区是国际进出港。用于国际出发和到达。主要负责国内国际办票区和国内候机业务。
而新建的E区将在奥运期间作为包机专用区使用。预计奥运期间。飞抵首都机场的国际旅客60%将是搭乘包机的运动员、官员。E区一共有10座上下双层的登机廊桥,可同时服务20余架飞机。奥运会后,这里将主要定位于国际候机区。
T3航站楼拥有新建的3800米的第三跑道, “新建的第三条跑道能起降目前世界最大的客机A380,首都机场奥运保障的资源将会是十分充足的。”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志忠说。
另外,201 5年预计旅客吞吐人次达到7600万,货邮吞吐量180万吨,34万平方米的交通中心,飞机起降58万次,高峰小时飞机起降超过124架次,即一分钟要起降两架次,这些都是T3航站楼巨大运输力的表现。
2月29日,首都机场T3航站楼开航试运营,四川航空公司、山东航空公司、卡塔尔航空公司、以色列航空公司、澳洲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6家航空公司首批进入T3航站楼运营。
今后,首都机场将在服务出入境旅客的同时,增强欧美往来亚澳航线的中转、过境功能,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大型枢纽航空港。
喝一杯咖啡的时间
有人戏言,北京是排在拉斯维加斯和澳门之后的第三大“堵”城。
据中国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测算。北京市因为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损失达到每天4000万元,相当于每年146亿元。同时。拥堵使车辆运行速度下降,造成运输资源浪费,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效应。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开幕。初步预测奥运交通运行时间为7月24日至9月20日,共计58天。在这段时间里,北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交通运输压力。
对于拥有15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北京来说,发展轨道交通或许是解决出行难的最佳方案。
2005年1月公布的《北京规划修编》即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公共交通,尽力方便人们的出行,特别是北京多中心的城市规划完成后,不但可以分散私家车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同时发达的公共交通必将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从2007年起到2015年,北京市陆续开工建设11条共计332公里的轨道交通:奥运会前,北京建设完成地铁5号线,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和轨道交通机场线:2012年年底建设完成4、6、7、8、9、10、14、15号线一期和亦庄线:到2015年,建设地铁1 5号线二期和大兴线、房山线、门头沟线、昌平线,全部完成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将形成“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19条线路,共计561公里,北京的地下交通就会如一张巨型的蜘蛛网,三环路以内平均不到1公里就可到达地铁站。
届时,人们不管到哪儿,都能轻松地坐上地铁。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北京将进入地铁时代,以后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去远郊,也就是喝一杯咖啡的时间。
大城市公交更发达
大多数专家期望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解决北京的拥堵问题。他们认为,优化交通结构、实行公交优先是解决交通需求与道路通行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目前北京公共交通仅占城市出行比例的26.5%。公交优先目前只在长安街等少数道路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其他道路虽然有公交专用车道,但公交优先效果不明显。
不过公交优先是个复杂的问题,绝不是在路面上施划公交优先道这么简单。应该进行公交优先课题的立项研究,专门研究公共交通如何吸引客源、如何建设一个快速、安全、方便、舒适、高效的公交系统,要形成一个合理分布、相互联结、换乘方便的网络,最终达到公交车有方便、高效的公交专用路网的目标。
在东京、纽约和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把小汽车和出租车作为日常出行工具的比例分别是29%、14%和13%,而北京的这一比例高达32%。国外很多大城市人上下班的首选是乘坐地铁,一是因为很多城市通过各种手段限制进入城区的车辆,而更重要的是公交车快速、准时是个共识,私车的舒适性好,但容易堵车。
而在奥运会期间,乘坐公交出行,需要市民们积极配合。
北京奥运会期间,所有的比赛场馆都将不提供私人停车位,观众将通过公共交通方式到达赛场。北京奥组委交通部门将协调公共交通部门,根据奥运场馆和观众分布情沉,一方面调整优化公共交通运行路线,为普通观众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方式,另一方面为场馆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奥运公共交通专线,保证奥运公交快速、准点。在奥运场馆周边的轨道交通站点、公共交通枢纽开通通勤公交专线,方便观众前往场馆。同时,在奥运场馆及重要场所开设出租车定点服务,以满足不同的交通需求。
五花八门的解决办法
国际奥委会在《申办城市手册》中指出: “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关键因素是要有一个有效的交通系统。”交通问题是历届奥运会举办国关注的首要问题。
第28届雅典奥运会解决交通问题的特点是以轨道为主增加供给。
雅典的奥林匹克轨道交通网络包括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轻轨系统和市郊铁路系统。地铁1号线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客运干线,连接了两个奥运会主要赛场。赛事之前,有关部门对地铁1号线进行了全面改造,使车次间隔时间由原来的3.5分钟减少为2.5分钟,载运能力从单方向17000人/小时上升至26000人/小时。此外,奥运会举办前,雅典还新建了长达51公里的轻轨,连接雅典新国际机场和雷埃夫斯港口这两个主要的交通枢纽。
就这样,雅典真正做到了“市内每个比赛场馆都有地铁和轻轨到达”。
韩国首尔在1988年(当时为“汉城”)举办奥运会时推行过“十日制”和“五日制”等制度,即在奥运会举办前一个月开始以10天或5天为一个周期,根据车辆车牌号码的尾数,禁止其在相应的某一天上路,公交车辆、采访车辆、奥运会工作车辆等部分车辆除外。
第27届悉尼奥运会的一大特点,是成立了专门的交通管理机构,负责奥运会所有的交通相关事务,在赛事进行的两个月间,它可以调动所有地方交通机构,同时也成立了交通管理中心,进行了一揽子交通规划和运作。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为了方便人们乘坐公交车,公交公司发行了一种“奥运会车票”,用这种“一票通”可以乘坐巴塞罗那的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另外还为上万名采访奥运的记者每人发了一张可免费乘坐地铁、公共汽车和短途火车的票证。
在历届奥运会中,交通解决最差的当教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亚特兰大市整体布局决定了交通将是突出问题。交通系统不畅使记者和运动员都深受其苦。另外,巨大的人口密度加上许多公共汽车司机培训不够,路线不熟,致使奥运会的交通服务并不理想。但亚特兰大市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瞬间”把大量人流合理疏散,这本身就值得借鉴。
一分钟起降两架次
2008年2月16日,北京奥运重点工程之一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举行运营前的第五次模拟演练,共有5000名模拟旅客手持机票行程单,全程体验了新航站楼进出港流程。 据了解,在T3航站楼,一般旅客半小时就可以完成国际出发的行程,国内旅客一般15到20分钟即可办完登机手续到达登机口。
作为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航站楼,T3航站楼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世界上正在建设的十大重要工程。这座由世界著名设计大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航站楼,建筑面积达98.6万平方米,相当于16个篮球场。投资规模为270亿元。几乎相当于国家大剧院的十倍。
T3航站楼由C、E、D三大功能区构成。
C区是国内进出港,用于国内国际乘机手续办理、国内出发及国内国际行李提取业务,D区是国际进出港。用于国际出发和到达。主要负责国内国际办票区和国内候机业务。
而新建的E区将在奥运期间作为包机专用区使用。预计奥运期间。飞抵首都机场的国际旅客60%将是搭乘包机的运动员、官员。E区一共有10座上下双层的登机廊桥,可同时服务20余架飞机。奥运会后,这里将主要定位于国际候机区。
T3航站楼拥有新建的3800米的第三跑道, “新建的第三条跑道能起降目前世界最大的客机A380,首都机场奥运保障的资源将会是十分充足的。”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志忠说。
另外,201 5年预计旅客吞吐人次达到7600万,货邮吞吐量180万吨,34万平方米的交通中心,飞机起降58万次,高峰小时飞机起降超过124架次,即一分钟要起降两架次,这些都是T3航站楼巨大运输力的表现。
2月29日,首都机场T3航站楼开航试运营,四川航空公司、山东航空公司、卡塔尔航空公司、以色列航空公司、澳洲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6家航空公司首批进入T3航站楼运营。
今后,首都机场将在服务出入境旅客的同时,增强欧美往来亚澳航线的中转、过境功能,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大型枢纽航空港。
喝一杯咖啡的时间
有人戏言,北京是排在拉斯维加斯和澳门之后的第三大“堵”城。
据中国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测算。北京市因为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损失达到每天4000万元,相当于每年146亿元。同时。拥堵使车辆运行速度下降,造成运输资源浪费,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效应。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开幕。初步预测奥运交通运行时间为7月24日至9月20日,共计58天。在这段时间里,北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交通运输压力。
对于拥有15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北京来说,发展轨道交通或许是解决出行难的最佳方案。
2005年1月公布的《北京规划修编》即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公共交通,尽力方便人们的出行,特别是北京多中心的城市规划完成后,不但可以分散私家车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同时发达的公共交通必将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从2007年起到2015年,北京市陆续开工建设11条共计332公里的轨道交通:奥运会前,北京建设完成地铁5号线,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和轨道交通机场线:2012年年底建设完成4、6、7、8、9、10、14、15号线一期和亦庄线:到2015年,建设地铁1 5号线二期和大兴线、房山线、门头沟线、昌平线,全部完成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将形成“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19条线路,共计561公里,北京的地下交通就会如一张巨型的蜘蛛网,三环路以内平均不到1公里就可到达地铁站。
届时,人们不管到哪儿,都能轻松地坐上地铁。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北京将进入地铁时代,以后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去远郊,也就是喝一杯咖啡的时间。
大城市公交更发达
大多数专家期望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解决北京的拥堵问题。他们认为,优化交通结构、实行公交优先是解决交通需求与道路通行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目前北京公共交通仅占城市出行比例的26.5%。公交优先目前只在长安街等少数道路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其他道路虽然有公交专用车道,但公交优先效果不明显。
不过公交优先是个复杂的问题,绝不是在路面上施划公交优先道这么简单。应该进行公交优先课题的立项研究,专门研究公共交通如何吸引客源、如何建设一个快速、安全、方便、舒适、高效的公交系统,要形成一个合理分布、相互联结、换乘方便的网络,最终达到公交车有方便、高效的公交专用路网的目标。
在东京、纽约和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把小汽车和出租车作为日常出行工具的比例分别是29%、14%和13%,而北京的这一比例高达32%。国外很多大城市人上下班的首选是乘坐地铁,一是因为很多城市通过各种手段限制进入城区的车辆,而更重要的是公交车快速、准时是个共识,私车的舒适性好,但容易堵车。
而在奥运会期间,乘坐公交出行,需要市民们积极配合。
北京奥运会期间,所有的比赛场馆都将不提供私人停车位,观众将通过公共交通方式到达赛场。北京奥组委交通部门将协调公共交通部门,根据奥运场馆和观众分布情沉,一方面调整优化公共交通运行路线,为普通观众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方式,另一方面为场馆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奥运公共交通专线,保证奥运公交快速、准点。在奥运场馆周边的轨道交通站点、公共交通枢纽开通通勤公交专线,方便观众前往场馆。同时,在奥运场馆及重要场所开设出租车定点服务,以满足不同的交通需求。
五花八门的解决办法
国际奥委会在《申办城市手册》中指出: “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关键因素是要有一个有效的交通系统。”交通问题是历届奥运会举办国关注的首要问题。
第28届雅典奥运会解决交通问题的特点是以轨道为主增加供给。
雅典的奥林匹克轨道交通网络包括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轻轨系统和市郊铁路系统。地铁1号线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客运干线,连接了两个奥运会主要赛场。赛事之前,有关部门对地铁1号线进行了全面改造,使车次间隔时间由原来的3.5分钟减少为2.5分钟,载运能力从单方向17000人/小时上升至26000人/小时。此外,奥运会举办前,雅典还新建了长达51公里的轻轨,连接雅典新国际机场和雷埃夫斯港口这两个主要的交通枢纽。
就这样,雅典真正做到了“市内每个比赛场馆都有地铁和轻轨到达”。
韩国首尔在1988年(当时为“汉城”)举办奥运会时推行过“十日制”和“五日制”等制度,即在奥运会举办前一个月开始以10天或5天为一个周期,根据车辆车牌号码的尾数,禁止其在相应的某一天上路,公交车辆、采访车辆、奥运会工作车辆等部分车辆除外。
第27届悉尼奥运会的一大特点,是成立了专门的交通管理机构,负责奥运会所有的交通相关事务,在赛事进行的两个月间,它可以调动所有地方交通机构,同时也成立了交通管理中心,进行了一揽子交通规划和运作。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为了方便人们乘坐公交车,公交公司发行了一种“奥运会车票”,用这种“一票通”可以乘坐巴塞罗那的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另外还为上万名采访奥运的记者每人发了一张可免费乘坐地铁、公共汽车和短途火车的票证。
在历届奥运会中,交通解决最差的当教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亚特兰大市整体布局决定了交通将是突出问题。交通系统不畅使记者和运动员都深受其苦。另外,巨大的人口密度加上许多公共汽车司机培训不够,路线不熟,致使奥运会的交通服务并不理想。但亚特兰大市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瞬间”把大量人流合理疏散,这本身就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