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粒刮擦铝膜的亚表层磨损机制纳观探究

来源 :材料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磨损常是宏观机械装备出现故障和产生噪音的关键诱因及微/纳机电传动装置的失效主因,伴随摩擦产生的粘着会使磨粒聚合为粘结点而影响机械服役期寿命.然而,碰磨中磨损产生内在机制和粘着诱导主因目前尚未被研究清楚.因此,本工作运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法,对磨粒与金属Al基底碰磨刮擦中的亚表层磨损机理展开研究,并将温度、磨粒尺寸、刮擦速度分别对刮擦表面形貌与变形特征、切向力贡献度、磨屑数额、温度和应力分布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底被磨粒刮擦时经历三个变形阶段,即刮擦初期弹性变形和刮擦中期弹塑性变形及刮擦稳定期塑性去除.其中,刮擦中期弹塑性变形阶段是诱导粘着产生的主要内因,且粘着犁沟力在整个粘着磨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磨屑原子对切向力的贡献度较小.另外,与磨粒紧密接触区的温度和应力分布都较其它部分要明显更高,且紧密接触区边缘两侧及被刮擦后表面会因温度升高而促使弹塑性变形阶段原子热运动迁移加剧,从而使小磨屑聚集为新粘结点并分布于被刮擦表面.高温下,基底内、外表面出现大量非晶态,这会诱导被刮擦表面出现加工硬化状态,其外部构型表现出与刮擦速度、磨粒尺寸改变所引起的表面形貌变化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碰磨刮擦时的磨损运动行为和粘结点生成机理这两方面的认识提供原子水平见解,并为宏观机械装备、微/纳机械装置减少摩擦磨损提供重要参考价值,也对超精密表面加工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因无污染、零排放等优点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系统中,车载储氢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其体积储氢密度并确保其应用的安全性,国际标准组织氢技术委员会规定储氢罐最多可充入70 MPa的氢气.因此,实现氢气的安全、高效加注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的关键,这也对加氢站中氢压缩机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大多数已建成的加氢站均使用机械式氢压缩机,其普遍存在安全性差、振动与噪音大以及维护成本高等缺点.金属氢化物氢压缩机是利用储氢合金(氢压缩
轧材显微组织特征和表面脱碳是高强度矿用圆环链钢质量控制的关键,对矿用圆环链的编链、焊接、热处理、预拉伸工序乃至服役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实验研究了退火温度和气氛对矿用高强度圆环链钢23MnNiMoCr54轧材硬度、显微组织和表面脱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60~710℃退火后,退火前的马氏体、贝氏体分别转变为回火索氏体、退火态贝氏体,碳化物球化程度提高,轧材硬度较退火前显著降低,并且随退火温度升高,硬度也逐渐降低.在720~730℃退火后,出现由粗大马氏体、铁素体、少量碳化物组成的异常组织,轧材硬度较高.
以水冷铜坩埚磁悬浮熔炼-铜模负压吸铸法制备了Fe77.3-xMnxSi9.1Cr9.8C3.8(x=14,23)中熵合金,研究了不同时间高温热处理对其微观组织及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77.3-x Mnx Si9.1 Cr9.8 C3.8中熵合金均为低层错能合金;Fe63.3 Mn14 Si9.1 Cr9.8 C3.8在热处理前后均为单一的FCC结构;Fe54.3 Mn23 Si9.1 Cr9.8 C3.8铸态合金为FCC+HCP双相组织,在1100℃淬火处理中HCP转变为FCC结构.Fe77.
海洋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长期遭受氯盐侵蚀,导致结构损伤严重,因此材料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对珊瑚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有重要影响.为了表征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采用改进交流电测试方法对珊瑚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电阻率进行测量,同时测试不同矿物掺合料珊瑚骨料混凝土的孔隙率,得出掺合料珊瑚骨料混凝土抗氯盐侵蚀的机理.研究表明:粉煤灰、硅灰和矿渣的掺加影响了珊瑚骨料混凝土的电阻率,提高了珊瑚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当珊瑚骨料混凝土中掺合料的掺量为10%(占胶凝材料)时,硅灰珊瑚混凝土的电阻率是粉煤灰珊瑚混凝土的
本工作利用电流作为热源对三明治型钎焊焊点实现瞬态键合,研究采用瞬态电流键合工艺对Sn-Ag-Cu钎料(SAC)进行处理时,所制得Cu/SAC/Cu三明治型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瞬态电流键合工艺,会在Cu/SAC界面形成致密的IMC层,实现有效的冶金结合.随着电流时间的延长,界面Cu6 Sn5晶粒形貌发生短棒状-棱柱状-枝晶板片状转变.初期的短棒状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可用杰克逊因子α解释,在初始工艺中焊点温度快速上升至焊点峰值温度(245℃).随着加载时间的延长,焊点的
为探究腐蚀对5052铝合金(AA5052)自冲铆接头性能的影响,以0.6 mol/L的NaCl溶液作为腐蚀液,采用周期浸没的方法加速腐蚀,并对不同腐蚀时间的接头进行静力学和疲劳测试,基于幂函数拟合各接头的F-N曲线,通过SEM对接头疲劳断口进行分析,结合Paris公式及相关推论预测腐蚀接头疲劳寿命.结果显示,腐蚀周期内腐蚀对接头的静力学性能及失效形式未产生不利影响;未腐蚀接头的疲劳寿命整体高于腐蚀接头,中寿命区变化幅度最明显,腐蚀介质和载荷水平共同影响接头的疲劳寿命;短期盐腐蚀不但会改变接头疲劳断裂的失效
基于CT断层扫描技术的逆向建模为金属橡胶的三维建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由于金属橡胶丝之间的勾连接触,使得三维模型中金属丝之间存在粘连,从扫描图像上表现为部分金属丝截面相互粘连.为解决粘连分割问题,首先采用基于标记的分水岭算法对截面中相对简单的粘连进行分割处理,然后根据金属橡胶丝直径不变的几何结构特征,利用三维图像骨架细化算法提取出金属丝的轴线坐标,最后在CAD系统中利用扫掠算法重构金属橡胶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实现金属橡胶的逆向三维建模,为金属橡胶三维仿真计算、数字制造提供三维数字
采用烟毒性测试箱研究了铁氟龙AFT250航空电线燃烧后生成的毒害气体HF、CO、CO2浓度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点火温度为1150℃、点火持续时间10 s条件下,铁氟龙AFT250电线燃烧生成HF有毒气体质量浓度为8 mg/m3,生成CO和CO2气体体积浓度分别为0.0015%和0.12%,说明在该条件下已生成一定量的毒害气体,但毒害气体浓度并不大.随截取电线长度在10~100 cm内增加,生成有毒有害气体HF、CO、CO2的浓度均不断增大.当电线长度为100 cm时,HF质量浓度增至18 mg/m3,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间界面性能较差且波动性较大,将对复合材料最终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内聚力模型,建立单向短切亚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SFFRC)有限元模型,获得不同界面刚度的单向SFFRC的弹性常数.通过层合板理论计算纤维随机分布的SFFRC的弹性常数,发现计算结果与拉伸实验结果相吻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界面刚度K0、纤维长径比ζ和纤维取向分布的形状因子λ对复合材料弹性常数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一种修正的混杂(ROM)公式来预测纤维随机分布的SFFRC的拉伸模量.结果表明,K0的降低会同时导致复合
在壳聚糖/马来酸酐/二乙烯基苯的三元体系中,引入Cu2 O-CuO/TiO2纳米粒子,制备了Cu2 O-CuO/TiO2复合壳聚糖/马来酸酐/二乙烯基苯多孔有机聚合物(CMD-Ti/Cu),对其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并用亚甲基蓝(MB)溶液模拟污染物,研究了CMD-Ti/Cu/H2 O2体系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u2 O-CuO/TiO2纳米粒子与三元体系中壳聚糖的氨基发生螯合反应,由此可以制备纳米粒子复合的多孔有机聚合物.当Cu2O-CuO/TiO2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壳聚糖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