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实验探究,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去探求真理,从而提高自主实践能力,这很好地契合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和勇于探究的科学核心素养。
一、指导观察,获取材料
学会观察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学生只有自主观察研究事物的本质现象,才能够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有探求真知的渴求,从而积极地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拥有一颗崇尚真理的心,指导学生去观察、收集相关的材料信息,为开展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例如,我在教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时,将一杯水放入冰箱中,取出来之后水变成了冰块,我提问学生,水和冰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水是可以流动的,而冰块是固定不变的”。我解释道:“水可以流动的形态叫作液体,变成冰块之后就称为固体。”接着,我将一杯水加热。之后,我提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水在加热过程中,我看见有白色气体冒出。”我解释道:“这是因为水在加热过程中,水变成了水蒸气扩散在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实验做完之后,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水在加热后变成了水蒸气,那么它还可以重新变回水吗?”
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很多直观的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够获取材料,提出新的问题,为开展实验探究奠定基础。学生在最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体现了学生想要去探求出问题真相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看到的现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崇尚真知的科学核心素养。
二、动手操作,关注过程
实践中才能得出真知,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实验中亲自动手的重要性。在自主实践过程中,只有通过自主实践,学生才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得出最后的结论,所以教师在上实验课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热的传递》时,我提出:“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之后让学生去实验。他们点燃蜡烛,将蜡分别滴在勺子的前端、中间和末端,等到若干分钟后让其完全凝固。学生点燃酒精灯,然后用外焰分别加热勺子的前端和中间部分。用完酒精灯之后,有的学生想要将其吹灭,我强调了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上将其熄灭。在加热过程中,学生发现加热的前端和中间最先融化,之后停止加热,末端的蜡也开始慢慢地融化开来。通过这个现象,学生最后得出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是由温度较高的一方传向温度较低的一方,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传导”。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操作中的失误,例如,如何正确地使用酒精灯,避免伤害到自己,以及如何观察分析实验结果,这都是在实验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理论性的知识有时候具有抽象化,学生不能够完全理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很直观地发现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知识;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学生也不会放弃,依然能够坚持下去,这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自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核心素养。
三、分类概括,比较异同
事物都有其特有的类别,在实验中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观察到两者之间的区别,使学生可以将其分类概括,学到的知识更为规范和具体。并且在比较实验中还可以引发学生去思考。所以教师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分析比较不同现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将知识进行分类概括,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科学核心素养。
例如,我在教学《吸热和散热》时,为了探究不同的物体的吸热和散热能力,我用水和油来进行比较实验。首先让学生将水和油在同时开始加热,加热五分钟,每隔一分钟记录一下两者的温度。五分钟后停止加热,我让学生比较两者的温度数据。学生分析道:“在同样的时间段,油的温度普遍比水的温度高,所以油的吸热能力比水的吸热能力强。”之后又同时让两者自然冷却,同样让其冷却五分钟,每隔一分钟记录一下两者的温度。学生在测出的数据表中,分析道:“在相同的時间段,油的温度比水的低,所以油的散热能力较水的强。”实验后,学生对两次实验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油的吸热能力和散热能力都比水强。
通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对吸热和散热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了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吸热和散热能力,对两者有了概括性的总结;而且在这样比较分析中,能够教会学生去比较、思考和分析,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实验中要进行比较研究,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理陛思维的科学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此外,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还可以使学生拥有崇尚真知的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并且教会学生去理性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组织实验探究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科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江苏]
一、指导观察,获取材料
学会观察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学生只有自主观察研究事物的本质现象,才能够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有探求真知的渴求,从而积极地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拥有一颗崇尚真理的心,指导学生去观察、收集相关的材料信息,为开展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例如,我在教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时,将一杯水放入冰箱中,取出来之后水变成了冰块,我提问学生,水和冰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水是可以流动的,而冰块是固定不变的”。我解释道:“水可以流动的形态叫作液体,变成冰块之后就称为固体。”接着,我将一杯水加热。之后,我提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水在加热过程中,我看见有白色气体冒出。”我解释道:“这是因为水在加热过程中,水变成了水蒸气扩散在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实验做完之后,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水在加热后变成了水蒸气,那么它还可以重新变回水吗?”
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很多直观的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够获取材料,提出新的问题,为开展实验探究奠定基础。学生在最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体现了学生想要去探求出问题真相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看到的现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崇尚真知的科学核心素养。
二、动手操作,关注过程
实践中才能得出真知,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实验中亲自动手的重要性。在自主实践过程中,只有通过自主实践,学生才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得出最后的结论,所以教师在上实验课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热的传递》时,我提出:“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之后让学生去实验。他们点燃蜡烛,将蜡分别滴在勺子的前端、中间和末端,等到若干分钟后让其完全凝固。学生点燃酒精灯,然后用外焰分别加热勺子的前端和中间部分。用完酒精灯之后,有的学生想要将其吹灭,我强调了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上将其熄灭。在加热过程中,学生发现加热的前端和中间最先融化,之后停止加热,末端的蜡也开始慢慢地融化开来。通过这个现象,学生最后得出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是由温度较高的一方传向温度较低的一方,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传导”。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操作中的失误,例如,如何正确地使用酒精灯,避免伤害到自己,以及如何观察分析实验结果,这都是在实验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理论性的知识有时候具有抽象化,学生不能够完全理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很直观地发现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知识;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学生也不会放弃,依然能够坚持下去,这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自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核心素养。
三、分类概括,比较异同
事物都有其特有的类别,在实验中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观察到两者之间的区别,使学生可以将其分类概括,学到的知识更为规范和具体。并且在比较实验中还可以引发学生去思考。所以教师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分析比较不同现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将知识进行分类概括,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科学核心素养。
例如,我在教学《吸热和散热》时,为了探究不同的物体的吸热和散热能力,我用水和油来进行比较实验。首先让学生将水和油在同时开始加热,加热五分钟,每隔一分钟记录一下两者的温度。五分钟后停止加热,我让学生比较两者的温度数据。学生分析道:“在同样的时间段,油的温度普遍比水的温度高,所以油的吸热能力比水的吸热能力强。”之后又同时让两者自然冷却,同样让其冷却五分钟,每隔一分钟记录一下两者的温度。学生在测出的数据表中,分析道:“在相同的時间段,油的温度比水的低,所以油的散热能力较水的强。”实验后,学生对两次实验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油的吸热能力和散热能力都比水强。
通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对吸热和散热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了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吸热和散热能力,对两者有了概括性的总结;而且在这样比较分析中,能够教会学生去比较、思考和分析,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实验中要进行比较研究,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理陛思维的科学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此外,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还可以使学生拥有崇尚真知的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并且教会学生去理性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组织实验探究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科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