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父母慢慢变老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ifu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九寒天的夜半时分,北风劲吹,雪花纷飞。弟弟和他的孩子顶风冒雪急匆匆地赶往我家,他们是接到父亲的告急电话,立马来家送母亲去医院急诊。
  在等待弟弟到来的时间里,妹妹找来母亲的外衣头巾帽子,并将去医院所需的被子、枕头、毛巾、水杯、手纸、便盆、暖水袋等物品分别装在两个大提兜里。然后又将一个装有病历本,检查报告及现金的档案袋放进物品袋。经过一番忙碌,这些整装待发的物品将陪同母亲去迎接又一次生命挑战。
  我的父母今年八十六岁。像大多数老人一样,疾病成了他们最紧密的伙伴。尤其母亲竟患有七八种病。这些年,弟弟妹妹陪着母亲去了多家医院,看过中医西医。而当房颤、心绞痛严重发作,就必须挂急诊。由于母亲血小板偏低,再加上年岁已高,大剂量输液风险实在太大。因此,当病情有所缓解或趋于稳定,医生就建议回家服药观察。待病情出现反复再去医院。
  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挂急诊的频率越来越高。相隔时间长则一个月,少则三五天。仅去年就挂20多次急诊。因此,弟弟和孩子总是处于临战状态,没有昼夜之分、没有节假日,更不受天气影响,可以说雨雪无阻。只要接到电话就会急速赶来,这在我家已经习以为常。
  我真佩服母亲与病魔抗争的毅力。正是在这种毅力支撑下,母亲顽强地活着。屈指算来,母亲患上冠心病长达36年。这些年,她不仅要与高血压、冠心病和低温症“和平共处”,还先后战胜了脑栓塞、血小板减少、甲状腺低下、肺炎等一个个疾病。尤其在八年前,母亲突然咯血,经血液病医院检查,血小板仅是正常最低标难的1/50,经过白衣天使的抢救治疗,母亲转危为安。后来母亲又闯过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和因房颤造成的病危等一个个险关。
  邻居曾问过我们:父母高寿是不是有遗传因素。其实,我家并不是长寿家族。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寿命都没有超过67岁。早在五年前,父亲的3个妹妹及妹夫、母亲的两个妹妹及妹夫共10位亲人相继离世。与其说,父母的长寿是上天赐的,不如说是他们赶上了好时代,是社会进步带给他们福分。诚然也是和弟弟妹妹孝顺分不开的。
  我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他们为了我和父母这个三口之家,无休止劳碌奔波。精心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始终将父母的健康放在任何事情的首位。两个妹妹离娘家较远,通常路途得耗费近两个小时。为节省时间,她们每次来家都赶6点的第一班公交车。付出的辛苦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两个妹妹及妹夫相继下岗。两个妹妹因娘家拖累无法出去打工,家中的生活开销全靠两个妹夫打工来支付。稍有空闲,两个妹夫还会来我家搭把手,像修理家电、门窗维护、水电维修什么的,他们都会干;或是炒几个菜改善生活。父亲退休后曾因青光眼、鼻息肉、胆管结石、小脑疝气五次住院动手术。两个妹夫又主动帮弟弟值班分担陪护任务。就这样,弟弟妹妹及他们的另一半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他们重活脏活抢着干。从不挑三拣四,干起来也不拖泥带水。能自己干的绝不留给旁人。每每父母病情加重,大家分外用心照顾,连第三代也加入其中。经过合理治疗,精心护理,赢得老人一次次与疾病抗争的胜利。
  身教胜于言教。在弟弟妹妹言行熏陶下,他们的孩子也十分懂事。母亲每次夜间急诊,都是弟弟的儿子驾车陪护,十多年没有怨言。到了医院,他拎着两个装满物品的大提兜跑前忙后,找输液床位、送化验标本、取结果、取药……离开医院时,他又给母亲穿好外衣,戴上帽子。他照顾奶奶的细心周到常得到旁人的称赞。
  逢年过节,孙辈们总会买来衣物,食品或保健品孝敬老人。连3岁的小四辈也跟着效仿。懂得照顧曾祖母。他看到母亲在服药,马上跑过来捏起药片一一放进母亲嘴里,然后两只小手捧起水杯给母亲喂水。说实在话那情景十分动人。接着他又拿来老人用的手杖当话筒边唱边舞,逗得全家捧腹大笑。看得出,母亲此刻最开心,苍老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目睹全家为父母尽孝道,我的心中是那么不安和无奈。尽管在我尚有劳动能力的那些年,我尽最大的可能胜任一切家务劳动,全力支持弟弟妹妹安心工作照顾好自己小家,不让他们为父母分神费力。如今重度失能的我什么也干不了,我实在不忍给家人增加负担。我常常思考着:自己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难道只能等下辈子吗?我懂得自己是父母天空上的一颗星星,应该学会怎样发光发亮。这也是我能否心安理得活下去的一个心理支点。说点题外话,是父母的慈爱和浓浓的手足情给了我顽强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平日里,不仅父母宠爱我,弟弟妹妹也十分呵护我,细心照料我。家中的大事小情都要与我商量拿主意。那种被尊重的感觉让我很欣慰,同时我心中也充盈着对家人深深的感激和歉疚。
  为了父母的健康,为了掌握新的健康理念科学养生保健知识,我特别关注有关这方面的文章,除了用自己的稿费订老年报刊,还将看到或听到的养生知识记在本子上;父母用的每种药,我在仔细阅读说明书的同时还都向厂家咨询过,这样做的结果获益多多。除此之外,我始终坚持做着一件事,那就是每天按时提醒父母吃药并督促家人为父母测血压脉搏。然后我认真做好记录,特别为母亲记下既往病史,吃药后的疗效,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病情反复,病情发作持续时间,以便帮医生更好地判断疾病,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平时还注意察言观色从各方面刺探父母身体存在的些许不适,及时尽快想方设法解除,努力做到未病先防。
  由于常年的厮守,母亲对我的依赖性特强,时刻离不开我。虽说守在母亲身边我心里踏实,可老人的唠叨却是我写作的最大障碍。只要母亲的病情稍稳定,她的一肚子话就打开了闸门,并且还不停地提问“今天谁值班?”“谁来的电话?”……一个问题她要反复问几遍,甚至十几遍。每每这时候,我心里常无奈地央求着我的老娘,您能不能让我安静享受一下自己的爱好。那天,我正赶写一篇稿子,母亲的车轱辘话扰乱了我的思绪,我忍不住冲母亲说道:“您能不能歇会儿,让我静下心写完这一段。”可能我说得太突然,让谈兴正浓的母亲伤了自尊。她脸上立马阴云密布就像受了多大委屈,将脸扭向一边。为了哄母亲高兴,我只好停下笔给母亲讲起她爱听的小四辈的趣事。事后,我从一篇健康文摘上看到:“老人爱说话说明愿意与人交流,是一种健康心态,并且能延缓衰老。如果不爱说话不唠叨总把不顺心的事闷在心里,日积月累就会食不知味,睡不安稳,容易使神经系统的防御功能和脏腑功能失能,让疾病乘虚而入。”既然爱说话对健康有利。那我就满足老人这个低微的要求,让她尽情地说。有时我也会想,如果母亲少些打扰,我肯定能多写些东西。但为了让母亲高兴,我只能先做个好听众。   从此,母亲每每滔滔不绝,车轱辘话不断重播,我都悉心倾听。尽管我的脑子里在想写作之事,但有了上次教训;我再不打断母亲的话还时不时附和一句。为了坚持我的写作,我开始采取见缝插针灵活机动的方式。当母亲说累了打盹休息或午睡时,我就抓紧时间写起来。有时,我还会给母亲播出喜欢看的电视书目,来个兴趣转移。母亲看得津津有味,我陪在她身边照看着又能欣然投入写作之中,两不耽误。朋友说我有特异功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写作还能出成绩。我笑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让老人开心就算尽孝吧。
  母亲年老爱忘事,可她总会提起2009年市委组织部长亲临我家慰问时对她说的感谢话。母亲常说:“大闺女是我的骄傲。我要多活几年和她做伴。”可以说这就是母亲在绵续病痛岁月里坚强活着的一个信念。为缓解病情,母亲每天需服10次药共30多粒。由于长年累月这么频繁吃药,母亲有时也会拒绝吃,只要妹妹說:“不吃药怎么治病?您不是说为我姐活着吗?”母亲就会乖乖将药服下。母亲愿意接受治疗以延长生命还表现在特爱去医院。她每次心脏发现异常都很焦虑,甚至恐惧。只要弟弟来家对母亲说:“别怕,咱去医院。”母亲的情绪就会有些平缓,到医院看见大夫就像见到救星,当时就来了精神。
  《礼记》曰“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这就是说为父母洗衣做饭搞卫生是孝顺,给父母精神层面的关爱,凡事顺着依着他们,悦父母之心也是尽孝。在父母腿脚还利索时,每逢春暖花开、秋高气爽季节,弟弟妹妹及其家人常陪着父母逛公园、观赏津城景观;当父母年老体弱不愿出门,弟弟妹妹就尽力营造一个令人精神愉悦的氛围。母亲爱看电视,弟弟弟媳搬来自家的大平板电视,妹夫、孙媳买来戏曲光盘。父亲爱听广播,妹妹购置了四、五台收音机,什么台式的、便携的、调频的、数字的,方便父亲随时收听。
  众所周知,人老了不仅话多还越来越固执。父亲就是这样:凡事都得听他的,否则就不高兴,我们要有个小小失误,他喋喋不休让人无法忍受。为了哄父亲开心,尽量凡事顺着他,他想说什么就让他说完,不拦话不抬杠,对老人责怪性和抱怨性唠叨,我们不急不躁少反驳;父亲交代我们办的事情,即使我们没按他说的做也不告诉他真相。我们觉得真相对他并不重要。只要将事情办好有圆满结果,父亲高兴就行,这也满足了老人对被尊重的渴求。
  孝顺父母是种美德,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不会做错的事。但尽孝不容易,做到有耐心真够难的。我们从来没想到父母会老得这样快。近年来,他们身体机能开始明显减退,听力下降,反应速度减慢,与人交流出现障碍。所幸父亲生活还能自理,而不能行走的母亲因房颤进而心衰,已是半失能状态。
  母亲畏寒,她的房间里夏季不能用电扇空调,冬季有供暖还得开电热器。由于母亲气虚,总出冷汗,每日24小时需五六次换下被汗浸透的衣服,家人为母亲换衣,擦洗身体,即使在冬日也会出汗,再加上母亲较胖又不配合,每天弄得妹妹好累好累;母亲有时控制不住大小便,常弄脏衣裤、床单被褥,给她采取防护措施,她却嫌不舒服坚持不接受,一旦出现情况家人又得一通忙活。到了夜里,全家该休息了,可白天睡不醒的母亲又不睡了。她坐在床上拿个手电筒四处照,说是逮小偷或说屋里有人打架,母亲的举动令家人哭笑不得,只好起床开灯,让她看清屋里既没小偷又没人打架。然后再像哄孩子似的哄母亲躺下休息。这两年全家没睡过一天安稳觉。
  母亲不仅出现幻觉,情绪也变得暴躁,时不时无缘无故发脾气,哭闹着将身边物品抛到地上。那个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的母亲从衰老的身体里消失殆尽。我们用好言好语哄她高兴,逗她开心。对懵懵懂懂的母亲而言,任何事是解释不清的。据医生讲,高级中枢神经衰老和服药的副作用都会有幻觉、焦虑甚至狂躁的表现。以后很可能还会加重。可以说,老人到了这个阶段,是最让人头痛的阶段,也是考验子女孝心和耐心的阶段。
  可想而知,弟弟妹妹得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来容纳老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烦了强忍着,累了硬撑着,但从不在父母面前说三道四。由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累忙碌,弟弟妹妹都患上冠心病、肩周炎和腰突症。每天也需用药缓解病情。即使这样,该谁的班照值不误。除非卧床不起才提出换班。为了不留遗憾,他们各尽其心又彼此合作,凭着默契配合和倾力倾情,心照不宣地为父母长寿使劲。母亲的娘家人,我们的舅舅曾对父亲说:“我姐一辈子没工作,肯定也没什么积蓄,你们又没有自己的房产,可孩子们却如此孝顺真难得啊!”听到亲朋好友的夸奖,弟弟妹妹总会说父母养我们小,养育之恩大于天。我们照顾父母尽孝道是应该的,天经地义。
  写至此,我不由想起曾在书上看过的一句话“……子女有能力报答,父母仍健在,是世上最美之事”。就让我们陪着父母慢慢变老吧,让他们的生命在孝老敬老的浓浓亲情中得以有尊严地延续。◎
其他文献
乡行杂感  (之一)  滴水入海成巨澜,  大爱福泽解民难。  君有余力多行善,  莫教苍生受贫寒。  (之二)  寒窗敝户衣紧裹,  触目伤怀泪婆娑。  身有余錢须思善,  勿忘人间苦难多。  爱心彩虹  风雪无阻慈善路,  情系民生总关乎。  踏访寒门援手暖,  心若彩虹爱如初。  腊八施粥  心田勤耕天道酬,  与善结缘一碗粥。  但行好事前程远,  谦德力行福慧修。  小雪忧思  雪密风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表现形态有哲学、伦理、文学等,主要流派为儒、道、释三家,儒修德、道修身、佛修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思想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新时期要切实
唐山大地震已过去45年了。我的女儿是在那场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与女儿在一起的短暂岁月,铭心刻骨,至今难忘。  1965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我和爱人1968年结婚。我们的女儿1970年农历八月十六日出生。那年刚刚过完中秋节,又在国庆节前夕。女儿的到来给全家带来了欢乐。当我把女儿出生的消息告诉妈妈时,妈妈特意从老家唐山赶到天津,给我爱人带来了红糖、鸡蛋、挂面等东西。后来我把妈妈留下,帮我们照看
那是一段难堪的往事。  尽管过去十多年了,至今想起来,仍会后悔摇头,为自己当初的鲁莽失礼。  对方是一家国有矿业老总,喜爱文学,邀请省作协几个作家到他们那儿采风。此事属于爱好与工作两不耽误:他陪作家们座谈讲解,到下边参观采访,陪着一起联欢。作家们吃好喝好,又有了素材,保不准兴致一来写文章发在报纸杂志上,对企业,等于做了不花广告费的广告。  一切过程都很顺利。临别宴席上,老总的致词充满文采充满不舍。
为深入贯彻、全面落实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响应民政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积极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做好慈善事业宣传工作的通知》。为鼓励先进、学习先进,进一步增进公众对基层慈善工作者的了解,弘扬基层慈善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华慈善总会新闻办公室在2015年开展全国慈善会系统基层慈善工作者感人事迹的宣传活动,该活动得到了全国各级慈善会的积极响应。  根据《
5月26日上午,南京市慈善总会“守护童心,童享阳光”2019慈善助幼活动在南京举行。南京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钱平桃,江苏亚东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南京市慈善总会副会长聂筑梅,江苏先声再康医药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党总支副书记姜小章,南京石林集团党委书记黄少鹃,南京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南京市慈善总会常务副秘书长蒋勇,副秘书长王增斌、章小怡,玄武区慈善总会会长严玉志,南京小银星艺术团副团长
“世界家庭日”当天,笔者从全国妇联举办的“最美我的家 抗疫‘家’力量”全国抗疫最美家庭云发布会的消息获悉,济南慈善总会办公室副主任董广坤家庭荣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称号。据了解,自疫情发生以来,董广坤一家三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协力,忘我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不怕生死,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在不同的抗疫一线战场为济南市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阻击疫情贡献了微薄的家庭力量。202
在中华慈善总会“易瑞沙”慈善援助项目十周年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在人民大会堂那样宏大、庄重的场合,面对来自全国各地那么多的嘉宾,那么多与会的各界人士,中华慈善总会项目部主任邵家严近20分钟的精彩总结发言,几乎没有看一眼讲话稿。  他微笑着面对大家,先是对会上总会与捐赠方领导的讲话、专家、患者代表和“项目办”工作人员的发言作了精辟的提纲挈领的总结与回顾,表达了他的一种显然特别激动、特别虔诚,令他心绪难平
曾有读者问,我的作品中所说的哈达,是否即丝绸的围巾?我说:“然,又不尽然。”因为,作为藏人所特有的习俗,它不仅不是一种单纯的生活服饰,还是人际交流的一个载体。另外,即便是哈达的本身的文化内涵,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如,关于哈达的应用之讲究;如,关于哈达的色彩与规格。而尤其是后者的色有淡青、粉白,质分八等和愈长愈阔就愈显尊敬,恐怕就不是人所皆知的。再有,就是几乎随着每条哈达的出现,都将诞生一些或喜
痛 考——记我的初三生活 (仿SHE《痛快》)    痛快去解,痛快去考,痛快去悲伤,痛快去高兴。老师安排哪里,我就坐在哪里,管它位置如何,全都不会寂寞。  每一天都有一场考试,每道题都勾起我的记忆。很好奇,还有谁等着看我的题,欢迎光临,小同学,请享用我的答案。  痛快去写,痛快去考,痛快去失落,痛快去傻笑。试卷安排什么,我就解答什么。管它分值如何,全都不要错过。  痛怯去考试!  难与易,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