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氏酵母菌对猪螺杆菌感染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形成的影响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204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布拉氏酵母菌对猪螺杆菌(Helicobacter suis, Hsuis)感染后该细菌在胃内定植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形成的影响。

方法

C57BL/6野生型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A、B两组小鼠分别给予无菌蒸馏水、布拉氏酵母菌灌胃2次后感染H.suis 1周;C、E两组小鼠给予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灌胃1周后分别给予无菌蒸馏水和布拉氏酵母菌灌胃,D、F两组小鼠感染H.suis 1周后亦分别给予无菌蒸馏水和布拉氏酵母菌灌胃,均为每周2次,共处理12周;收集各组小鼠血清与胃组织。

结果

B组小鼠胃黏膜中H.suis的数量较A组明显减少;在血清与胃组织分泌型IgA(sIgA)含量及胃黏膜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D、F组小鼠胃黏膜中均检测到H.suis 16S rRNA的表达与胃淋巴滤泡的形成,且血清与胃组织中sIgA含量及胃黏膜IFN-γ mRNA、CXCL13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较C、E两组明显增高;与D组相比,F组小鼠胃黏膜H.suis的数量及单位长度胃黏膜MALT的数量明显减少,血清及胃组织中sIgA的含量显著增加,胃黏膜中IFN-γ mRNA与CXCL13 mRNA的表达水平亦明显减少。

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可抑制H.suis感染后该细菌在胃内的定植与胃MALT的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65名HIV治疗队列中发生耐药的感染者进行较系统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阐明我国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IV RT蛋白耐药进化的结构限制性以及HIV耐药的发生规律。方法从2003年开始,每半年1次,连续4年对队列感染者进行随访采集静脉血样,提取病毒RNA后对RT基因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将所获得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耐药位点变异和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果RT酶中大部分的氨基酸位点都是保守的,而序列
目的探讨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以下简称C3H10)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免疫调节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试验:构建小鼠B7-H4靶向shRNA稳定转染的C3H10细胞(C3H10-B7-H4细胞),将转染前后的细胞分别与植物血凝素(PHA)激发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共培养,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的分泌。体内试验:制备小鼠EAE模型
目的探索慢病毒介导的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技术下调原代T细胞PD-1基因的可行性。方法将多个PD-1靶向序列作为sgRNA序列体外合成后,分别插入带有cas9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LentiCRISPR中,包装慢病毒并感染原代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RISPR技术敲除对PD-1表达的影响。结果构建了6个靶向基因PD-1不同位点的pLentiCRISPR载体A1~A6,并且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