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中护理措施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院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对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其中餐后2小时血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态与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强化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效果,使患者的依从性得到较大的改善,在降低患者血糖的同时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了并发症。
关键词:糖尿病;依从性;护理
近年来,人们生活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还有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老年人,发生糖尿病的概率很高[1]。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而且患者心理上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对于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虽然能控制患者的血糖升高,但是若要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仍然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这就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因此,我院在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护理上,强化护理干预,研究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为(57.81±3.43)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32±1.34)年;1型糖尿病16例,2型糖尿病14例;体质量54~78kg,平均质量为(66.54±3.27)kg;文化程度:小学以下8例,初中12例,高中5例,高中以上5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为(58.22±3.8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6±1.52)年;1型糖尿病15例,2型糖尿病15例;体质量55~79kg,平均质量为(67.14±3.12)kg;文化程度:小学以下9例,初中11例,高中6例,高中以上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基础的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的方法介绍、饮食护理、基本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生活行为护理、认知行为护理、家庭支持等方面,具体方法如下:
①药物护理:要保证糖尿病治疗药物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以及症状在最佳时间服药。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地监测血糖,要让所有患者都认识到血糖监测的重要性。避免患者漏服或者服错药物,护理人员可根据药物服用的时间将药物分别装入不同的颜色药杯里,并且用醒目的标志标注。
②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地接受治疗,生活上要注意的事项很多,一些患者由于对日常服药以及饮食等方面缺乏耐心,容易产生各种抑郁焦躁的情绪。护理人员要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令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③生活行为护理:在平稳患者的心态之后,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干预,稳定患者的病情。因为患者很多不良生活行为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护理人员应循序渐进地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要想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在饮食方面上应该加以重视,糖尿病患者饮食要注意的地方很多,要长期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患者往往没有足够的毅力,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设定一个目标,对患者采取激励的方法。在为患者制定食谱的时候,应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尽量保证美味,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嘱咐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嗜好严重的可以利用嚼无糖木糖醇或者运动疗法来改变吸烟喝酒的习惯。
④认知行为护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年龄都比较大,文化程度不高,而且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也逐渐减退,基本的健康宣教只是让患者对糖尿病有个基本的认识,患者往往认识不够充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较大,无法对其进行反复的讲解。鉴于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口头宣教的同时,也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采用集中教育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提高治疗依从性对缓解糖尿病病情的影响。在宣教结束之后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口头测试,对患者和家属还不够明白的知识反复指导,使其对糖尿病的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
⑤家庭支持: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在医院治疗结束后,患者大多时间是在家里进行后续治疗的。护理人员不仅是要嘱咐患者出院以后的注意事项,而且应该嘱咐家属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用药和运动等行为进行监督。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的遵医行为情况,对于治疗依从性不高的患者,要加强教育,确保患者健康生活,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包括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情况,其中血糖控制情况包括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心理状态采用抑郁量表(SDS)来评价,分数越高,说明心理抑郁程度越高;依从性包括饮食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血糖监测依从性和自我管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血糖控制情况
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都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对照组,两组的餐后2小时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情况比较(x+s)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在护理期间出现了1例血管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出现了6例血管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DS评分为(31.65±5.64)分,对照组为(47.52±5.42)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治疗依从性
护理干预后,在饮食、用药、运动、血糖监测和自我管理方面上观察组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n(%)
3.讨论
由于糖尿病伴随终生,除了依靠医院的治疗之外,还需要患者坚持家庭治疗和保健。大多情况下,患者在医院能够积极配合护士人员的护理,主动接受治疗,血糖水平控制平稳。但是出院之后,患者由于失去了护士的监督,缺乏治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稳定[3]。经过对出院患者的定期随访,发现造成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糖尿病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对疾病的重视度低;②糖尿病治疗期长,患者对服药缺乏耐心;③担心长期服药会引起不良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伤害;④糖尿病要注意的饮食禁忌太多,难以长期坚持下去,懒于运动;⑤受虚假广告的影响,乱用其它的保健药物;⑥在血糖监测时害怕疼痛;⑦没有人给予监督,加上害怕麻烦,自觉性差;⑧对医药费用的担心,害怕承担太大的经济压力。其中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差的首要原因是缺乏对糖尿病的认识,重视度低,再者是担心长期服药造成副作用的问题以及没有足够的耐心;加强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升,调查其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耐心,难以坚持长期性地遵医嘱饮食和运动,还有就是担心承担不起过高的医疗费用。针对这个情况,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之外,采取护理干预均能够减少患者对这几个方面的顾虑。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以及认知方面上的干预,能够让患者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并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对其进行循环反复的健康教育,使其加深对糖尿病的认识,从而提升对疾病的重视度,有利于保证患者坚持长期治疗[4]。通过对患者生活行为还有用药方面进行干预,能够及时地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日常生活中对糖尿病影响较大的比如抽烟、喝酒等行为,强化患者的饮食和用药指导,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护理效果。而家庭支持则对患者的家庭治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护理人员无法对出院患者进行监督和帮助,只有发挥家庭成员的帮扶作用。所以在患者出院之前,护理人员就要教会患者家属日常的糖尿病护理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在家里也能接受监督和帮助,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9]。
本次研究中发现,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空腹以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均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其中餐后2小时的血糖变化尤为明显,血糖控制良好;在护理期间,观察组的血管病并发症只有1例,而对照组发生了6例,而且SDS评分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说明强化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血管病的发生率,而且还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在治疗依从性上,结果显示观察组各个方面的遵医行为都有明显的改善,依从性良好。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依从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淑荣.糖尿病56例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02):49-50.
[2]杨贵梅,张国玲,刁继红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3139-3141.
[3]蔡学兰.糖尿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和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6):306-307.
[4]嵇迎春,王海英.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88-89.
[5]罗警艺,刘琪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2):163-164.
关键词:糖尿病;依从性;护理
近年来,人们生活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还有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老年人,发生糖尿病的概率很高[1]。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而且患者心理上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对于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虽然能控制患者的血糖升高,但是若要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仍然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这就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因此,我院在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护理上,强化护理干预,研究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为(57.81±3.43)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32±1.34)年;1型糖尿病16例,2型糖尿病14例;体质量54~78kg,平均质量为(66.54±3.27)kg;文化程度:小学以下8例,初中12例,高中5例,高中以上5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为(58.22±3.8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6±1.52)年;1型糖尿病15例,2型糖尿病15例;体质量55~79kg,平均质量为(67.14±3.12)kg;文化程度:小学以下9例,初中11例,高中6例,高中以上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基础的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的方法介绍、饮食护理、基本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生活行为护理、认知行为护理、家庭支持等方面,具体方法如下:
①药物护理:要保证糖尿病治疗药物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以及症状在最佳时间服药。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地监测血糖,要让所有患者都认识到血糖监测的重要性。避免患者漏服或者服错药物,护理人员可根据药物服用的时间将药物分别装入不同的颜色药杯里,并且用醒目的标志标注。
②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地接受治疗,生活上要注意的事项很多,一些患者由于对日常服药以及饮食等方面缺乏耐心,容易产生各种抑郁焦躁的情绪。护理人员要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令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③生活行为护理:在平稳患者的心态之后,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干预,稳定患者的病情。因为患者很多不良生活行为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护理人员应循序渐进地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要想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在饮食方面上应该加以重视,糖尿病患者饮食要注意的地方很多,要长期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患者往往没有足够的毅力,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设定一个目标,对患者采取激励的方法。在为患者制定食谱的时候,应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尽量保证美味,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嘱咐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嗜好严重的可以利用嚼无糖木糖醇或者运动疗法来改变吸烟喝酒的习惯。
④认知行为护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年龄都比较大,文化程度不高,而且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也逐渐减退,基本的健康宣教只是让患者对糖尿病有个基本的认识,患者往往认识不够充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较大,无法对其进行反复的讲解。鉴于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口头宣教的同时,也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采用集中教育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提高治疗依从性对缓解糖尿病病情的影响。在宣教结束之后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口头测试,对患者和家属还不够明白的知识反复指导,使其对糖尿病的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
⑤家庭支持: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在医院治疗结束后,患者大多时间是在家里进行后续治疗的。护理人员不仅是要嘱咐患者出院以后的注意事项,而且应该嘱咐家属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用药和运动等行为进行监督。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的遵医行为情况,对于治疗依从性不高的患者,要加强教育,确保患者健康生活,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包括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情况,其中血糖控制情况包括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心理状态采用抑郁量表(SDS)来评价,分数越高,说明心理抑郁程度越高;依从性包括饮食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血糖监测依从性和自我管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血糖控制情况
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都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对照组,两组的餐后2小时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情况比较(x+s)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在护理期间出现了1例血管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出现了6例血管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DS评分为(31.65±5.64)分,对照组为(47.52±5.42)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治疗依从性
护理干预后,在饮食、用药、运动、血糖监测和自我管理方面上观察组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n(%)
3.讨论
由于糖尿病伴随终生,除了依靠医院的治疗之外,还需要患者坚持家庭治疗和保健。大多情况下,患者在医院能够积极配合护士人员的护理,主动接受治疗,血糖水平控制平稳。但是出院之后,患者由于失去了护士的监督,缺乏治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稳定[3]。经过对出院患者的定期随访,发现造成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糖尿病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对疾病的重视度低;②糖尿病治疗期长,患者对服药缺乏耐心;③担心长期服药会引起不良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伤害;④糖尿病要注意的饮食禁忌太多,难以长期坚持下去,懒于运动;⑤受虚假广告的影响,乱用其它的保健药物;⑥在血糖监测时害怕疼痛;⑦没有人给予监督,加上害怕麻烦,自觉性差;⑧对医药费用的担心,害怕承担太大的经济压力。其中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差的首要原因是缺乏对糖尿病的认识,重视度低,再者是担心长期服药造成副作用的问题以及没有足够的耐心;加强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升,调查其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耐心,难以坚持长期性地遵医嘱饮食和运动,还有就是担心承担不起过高的医疗费用。针对这个情况,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之外,采取护理干预均能够减少患者对这几个方面的顾虑。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以及认知方面上的干预,能够让患者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并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对其进行循环反复的健康教育,使其加深对糖尿病的认识,从而提升对疾病的重视度,有利于保证患者坚持长期治疗[4]。通过对患者生活行为还有用药方面进行干预,能够及时地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日常生活中对糖尿病影响较大的比如抽烟、喝酒等行为,强化患者的饮食和用药指导,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护理效果。而家庭支持则对患者的家庭治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护理人员无法对出院患者进行监督和帮助,只有发挥家庭成员的帮扶作用。所以在患者出院之前,护理人员就要教会患者家属日常的糖尿病护理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在家里也能接受监督和帮助,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9]。
本次研究中发现,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空腹以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均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其中餐后2小时的血糖变化尤为明显,血糖控制良好;在护理期间,观察组的血管病并发症只有1例,而对照组发生了6例,而且SDS评分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说明强化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血管病的发生率,而且还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在治疗依从性上,结果显示观察组各个方面的遵医行为都有明显的改善,依从性良好。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依从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淑荣.糖尿病56例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02):49-50.
[2]杨贵梅,张国玲,刁继红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3139-3141.
[3]蔡学兰.糖尿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和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6):306-307.
[4]嵇迎春,王海英.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88-89.
[5]罗警艺,刘琪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2):163-164.